本
文
摘
要
目前在全球范围,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疾病,占据总体疾病负担和医疗开支的80%。在中国,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饮食结构西方化、居住条件的城镇化、生存压力以及环境污染等,导致中国人的慢性病发病率直线上升,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占据了75%以上的死亡原因。
临床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及最新药物研发,但为何慢性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
几十年来,在严谨、科学的循证医学体系内,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体系-生活方式医学 (Lifestyle Medicine),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融合营养医学、运动医学、心理及行为医学、社会学、睡眠科学、和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功能医学等,在心、身、灵三个层面,针对慢病的病因给予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医学治疗。
以循证医学临床指南为基础,以非药物、非手术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为手段,针对慢病病因,通过对患者的生活方式疾病风险分析、开具生活方式医学综合处方、通过提升自我效能、认知行为治疗、特别是患者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行动,增强健康生活方式,技能培训等等,达到慢病管理、逆转和康复的目的。
生活方式医学治疗,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肿瘤预防康复、抑郁症、失眠、肥胖及衰老等疾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明知道对身体不好的习惯,就是改不掉,比如戒烟,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特别是慢性病人群及高危人群,但有多少慢病患者能够戒烟?只服药就能治好慢病?所以疾病变得很难控制,医生们想要帮助他,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体验,在临床医学、生活方式医学治疗过程中,经常能够遇到。
我们可以通过来访者准备的5个阶段来评估,这5个阶段分别是:前沉思阶段、沉思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
前沉思阶段:患者还没有改变行为的意图,尽管他们可能会思考改变或想要改变,但他们不愿意做任何事来促进改变。
沉思阶段:患者会承认自己的问题,想要改变,愿意采取行动而不只是停留在思考
准备阶段:行为和意图达成一致。患者准备做出改变,开始设定目标和行动计划,为进入下一阶段做准备。
行动阶段:患者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改变他们的行为,并开始解决他们的问题,关键是他们的努力开始被其他人认可。
维持阶段:维持和持续行为的改变超过6个月是维持阶段的标志。
改变的过程由内向外,自上而下。准备水平低的患者,在生活方式医学治疗进程中容易产生阻抗,影响治疗的进展和成效。
在生活方式医学治疗中,治疗师要引导患者说明、评估或解释改变的欲望(我想要改变)、能力(我可以改变)、原因(改变对我很重要)及需求(我应该改变)。在此之后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改变的执行力:承诺(我会做出改变)、激活(我已经准备好进行改变)、和行动(我在通过具体的行动做出改变)。
其次,动机式访谈中的治疗关系强调合作性,以人为中心,尊重患者的自主性。这意味着访谈应该根植于患者的感受和想法,而非权威性的“给予与接受”的关系,彼此合作的属性有助于构建和谐互信的治疗关系。但这不意味着治疗师需要认同患者对于问题本质或改变的所有看法,双方可能会对同意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重要的是彼此理解,而非谁对谁错。
最后,动机式访谈的目的是引发和加强患者进行改变的动机,从而为改变投入更多实质的行为。相比于观点的输出,引发出患者对改变的动机与决策会产生更持久的进步。改变的力量源于患者自身,这既是对患者自主性的尊重,也同时在引导患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杭州中飞航天健康管理中心洪敏副主任建议,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污染等是形成慢病的原因(当然和遗传基因等也相关),对于慢性病人群而言,在临床诊治的前提下,主动介入生活方式医学,对慢病的控制、康复极为有益!
首先,要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整个过程,让患者知晓所患疾病的危害及病因,慢性疾病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树立信心及坚持生活方式医学很重要!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改变一个人的不良习惯不易。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和患者平和详细交谈、鼓励的方式挖掘和处理患者在行为改变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心理,提高患者的自我认知,而使患者意识到自我行为改变的重要性,进而增强患者改变自身行为的内在动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服药依从性等,最终促使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第三,生活方式的改善,如何有效接地气,而不是教科书式的说教,使患者愿意接受并付之行动非常关键。
生活方式医学在我国开展不久,随着广泛深入开展,相信好的互动方法在治疗中会得以不断地积累发展,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