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咯叽咯叽咯叽咯叽咯叽咯叽,我们爱你。”70后、80后听到这首歌的开头,立刻就知道这是哪部动画片了。《聪明的一休》是很多人共同的童年记忆,而这部动画片中的“一休”,历史上真实存在,只是并不像动画片里拍的那样。
1
一休的身世,确实有一点复杂。1394年2月1日,一休出生,他的父亲是当时日本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至于他母亲的身份,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演的那样,说他的母亲是伊予局。伊予局是当时朝中权臣日野家的女儿,有南朝背景,受宠于后小松天皇,怀上了身孕,因此不仅遭到皇后的妒忌,也引起了北朝人士的担忧。伊予局生下孩子,几年之后被当时掌握实权的幕府将军足立义满劝说,将6岁的孩子送入了京都安国寺。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伊予局16年没有见过自己的儿子。这个孩子,就是一休。
第二个版本,说一休的母亲其实是前南朝权臣藤原显纯的女儿藤原照子。与第一个版本相同的是,藤原照子也在得到后小松天皇的恩宠后怀孕,但被认为“有南志”(就是要为南朝复仇),意图刺杀天皇。所以在幕府将军足立义满的要求下,藤原照子将自己生下的孩子送到了京都安国寺出家。这个孩子,当然也是一休。
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一休的母亲伊予局
第二个版本有德川光圀所著《大日本史》作为辅证:“后小松,三皇子。……藤原氏,生第二子僧宗纯……遭谗出宫,时有身。应永元年正月,生宗纯于民家。天资颖敏,六岁,入安国寺为驱乌,名周建。后从近江坚田祥瑞庵僧宗昙,受其记莂,改今名,号一休。”两个版本虽然有出入,但也有一致的地方:第一,一休确实是皇子;第二,一休从小就在安国寺出家了;第三,一休确实长时间没有(可能后来也未必)见过母亲。有这样的身世背景,一休的一生注定将是不平凡的。
2
如史所载,一休在小时候并不叫“一休”,他的本名叫千菊丸。在6岁被送进安国寺后,一休成了安国寺长老象外集鉴的侍童,长老给他取名叫“周建”——如果严格按照历史,那么讲述一休小时候故事的《聪明的一休》,其实该叫《聪明的周建》才对。在动画片里,一休从小就机智聪明。虽然真实历史上的一休小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机智故事,但聪慧过人却是真的。他很小就会诵经,12岁开始学写汉诗,传说一天就能作一首。他13岁时写的《长门春草》一诗,是现存的他最早的一首诗,当时颇为有名:“秋荒长信美人吟,径路无媒上苑阴。荣辱悲欢目前事,君恩浅处草方深。”
象外集鉴在《聪明的一休》中的形象——外鉴长老
这首诗通顺流畅,意味深长,尤其是后两句,有一种“富贵如云烟,野草独自生”的味道,不得不让人联想起他的身世。不过,写诗归写诗,一休毕竟出了家,他的人生使命,是做一个和尚。一休12岁离开安国寺到了宝幢寺,13岁来到香火旺盛的建仁寺,拜慕哲大师为师,不仅学习佛经,也学习诗句。他15岁的时候已经能写出《春衣宿花》这样的汉诗:“吟行客袖几时情,开落百花天地清。枕上香风寐乎寤,一场春梦不分明。”据说这首诗当时名动京城,人人传阅。
在最青春萌动的年纪,一休却和同龄人不同,只想追求心灵的纯净。17岁的时候,他听说西金寺的谦翁宗为大师淡泊名利,潜心修行,他就决定离开建仁寺,前往贫苦得多的西金寺修行。谦翁大师在《聪明的一休》第68集出场,译名为“轩翁大师”,在动画片里的身份是外鉴大师的师父。谦翁宗为大师被一休的决心打动,收他做了唯一的弟子,并以自己名字中的“宗”字为他取名“宗纯”。
一休跟谦翁大师学法四年,直到谦翁圆寂。谦翁的去世对一休打击极大,甚至让他也决定追随恩师而去,了此一生。一休连续闭关七天,但还是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反而又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母亲,以至于他走到琵琶湖畔,准备投湖自尽。然而,看到琵琶湖满湖的冰碴,一休却顿悟,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和荣华富贵不过是表面的浮象(也有说一休看到了母亲的形象),遂放弃求死念头,转而想拜入华叟宗昙门下。
华叟宗昙属大德寺派,得开派宗师大灯国师的真传,是当时在全日本都有名的高僧。那时候,他在琵琶湖边修了一座禅兴庵修禅。华叟为人正派,讨厌虚伪,收徒也极为严格。一休第一次去拜见的时候,被拒绝了。他一连在华叟门外跪了六天,华叟让徒弟用水去泼他,时值初春,天气寒冷,但一休一动不动。华叟被他的精神感动,最终决定收当时21岁的一休为徒。
华叟一派的生活更加清贫,修行之余,还要在庵内种地,出门行乞,更要做一些针线活,缝一些香囊去卖了换钱。但这深合一休心意,他认为这样才能追求纯净之心。随华叟修行了几年之后,有一天晚上,一休在漆黑的琵琶湖上搭船坐禅,忽然听到一声乌鸦嘶叫,顿时觉得自己悟了。他的诗歌集《狂云集》中有一首题为《闻鸦有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鸦笑出尘罗汉果,日影玉颜奈何吟。”第二天黎明,一休把自己的领悟告诉了师父华叟,华叟说:“你已经到阿罗汉境界了,但还没有修成正果。”
华叟大师在《聪明的一休》第4集中出场,译名为“华首”,他为年少的一休取名。动画片在真实历史时间线上有演绎一休回答:“如果是这样,那我到阿罗汉境界就行了,不在乎什么正果了。”这句话一说完,华叟就正式承认一休悟了,于是要给他发“印可”——佛教中师父开给弟子的资格证书。华叟是著名高僧,如果有人能证明自己是他的弟子,那不仅会受万人景仰,衣食住行也不用愁了,很多佛门弟子为了得到名师的印可绞尽脑汁。还记得吗?《聪明的一休》片中总会 *** 一个画外音“一休……一休……”,然后一休回答:“唉,休息,休息一下。”
但一休连看都没看那张印可,转身就走了。华叟还专门为一休一直保存那张印可,但最终,一休拿到印可后就把它给烧了。在一休25岁那年,师父华叟正式给他起了法号“一休”,寓意“一切皆休,一切放下”。但一休对自己这个法号有另一个解释,他曾为此作过一首和歌,前两句是:“欲从 *** 返空界,姑且短暂作一休。”无论如何,“一休”的名字,自此就将名动日本。
3
一休之所以有名,至少在《聪明的一休》这部动画片中,是因为他的“智”。但这部动画片中相当多一休的“机智”故事,并不是发生在一休身上的,而是取自《一休咄》。《一休咄》是江户时代人们为了纪念一休而编的一本故事集,此时距一休去世已有200多年了。由于一休长期在民间修行,和底层老百姓走得很近,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一休咄》中把很多其他年代、其他高僧或人物的智慧故事都安到了一休的头上,而日本东映动画制作《聪明的一休》时,主要的取材样本就是《一休咄》,进一步传播了这些所谓的一休“机智”传说。不过,结合一休的身世,一些传说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依据。
比如说《聪明的一休》中那个著名的“缚虎”故事,足立义满并不是纯粹在出题刁难,而是动了杀心的。当时虽然一休已经出家为僧,但他的皇子身份总是让足立家心中不安,想找借口将一休除去。在故事中,足立义满(一说是当时已经执政的他的儿子足立义持)将一休请到府邸,让他用绳子去“绑”一只画在屏风上的大老虎,如果一休做不到,就会落一个“反上抗命”的罪名。结果一休“全副武装”,摆好姿势,拿着绳子说:“将军,我已经准备好了,请让人将这只老虎赶下来!”将军无奈,只能放过一休,转而希望笼络他。
在《聪明的一休》这部动画片里,桔梗店老板和他的女儿弥生、小叶子等人都是虚构的。蜷川新右卫门有原型人物,叫蜷川亲当,喜欢连歌,后来和一休成了莫逆之交。幕府将军足立义满在一休出家的时候其实他自己也已经出家了(但在幕后掌握实权),和一休的交集并不多,真正在位的是他的儿子足立义持
历史上的一休作为一个得道高僧,在参悟后,留下了不少劝人或助人的故事。当时京都有一个叫早川的人,生性暴虐。有一天,他专门去和一休辩论:“杀人是好事,还是坏事?”一休说,当然是坏事。早川就说:“杀了坏人,还是坏事吗?”一休回答:“佛在五戒中戒了杀生,不问善恶,杀人是坏事。”早川说:“如果坏人和罪人都不杀,那天下的规矩不就坏了吗?而且杀罪人是上司的命令,我们只不过是受命办事,就算杀人是坏事,那应该也是上司担责啊!”
一休在日本的雕像
一休不再回答,而是拜托早川把身边竹林上的雪摇下来。早川摇动竹子,雪就直接落在了早川的身上。此时一休笑着说:“你看,雪落在了你这个受托人的身上,并不是落在了我这个拜托人的身上啊!”早川顿时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变成了一个温良的人。还有一则故事,发生于一休晚年在大德寺担任住持时。有一对经常出入大德寺的卖扇子的老夫妇流着泪向一休告别,说他们准备离开京都回老家了。一休问他们原因,他们说是生意做不下去了,还借了100贯钱的债,所以准备卖店走人。一休说:“就因为100贯钱就要关店太可惜啦!这样吧,我来你们扇屋做养子。”
然后一休就在大德寺挂出告示:大德寺的一休要去扇屋做养子了,限明天一天,到扇屋买扇子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休的当场挥毫。第二天,扇屋人山人海,一天就卖了280贯钱。一休说了声“爸爸,你们可以还了债继续做生意了”,就返回大德寺了。不过,真实历史上一休之所以出名,并不是主要因为他的“智”。
4
一休的第二大特点,是他出名的最主要原因:狂。一休当初写的那首“欲从 *** 返空界,姑且短暂作一休”和歌,其实还有后面两句:“暴雨倾盆由它下,狂风卷地任它吹。”早在一休少年时到建仁寺修行的时候,他就已经流露出愤世嫉俗的一面。建仁寺修的是禅宗中的临净宗,与幕府将军足利家关系密切,所以很多武士和贵族子弟都借出家之名,到寺内混个关系,攀附权贵,并不认真研习佛法,终日在寺内拉关系、比出身、斗财富。当时年纪轻轻的一休很看不惯这种风气,曾写过一首汉诗,其中有两句专门讽刺寺庙竟然变得像朝堂一样:“姓名议论法堂上,恰似百官朝紫宸。”慕哲大师当时对一休说:“你的话在三十年后会引起大震动,现在先好好潜心修行,忍耐等待吧。”
不过一休可没忍那么久。在华叟门下的时候,一休就已经颇“狂”了,自称是“狂云子”,把自己的汉诗集叫作《狂云集》。一休29岁的时候,有一次随师父和师兄弟一起参加一个盛大的法会,大家都穿着庄严隆重的法衣,他却着草鞋布衣。华叟问他为何,他的回答是:“我的粗布衣裳比他们的华服要好多了。”在法会结束后,别人问及华叟的继承人是谁,华叟的回答是:“虽云风狂,但乃赤子。”华叟说的就是一休,他也看出一休虽然外表狂放,但内心其实追求的是禅心。
一休自己也不客气,写了首诗,自居非华叟传人莫属:“华叟子孙不知禅,狂云面前谁说禅?三十年来肩上重,一人荷担松源禅。”1428年,华叟病故,一休的师兄养叟接替华叟成为大德寺住持。与艰苦朴素的华叟不同,养叟在大德寺大兴土木,建造富丽堂皇的大殿,并自居华叟继承人。客观地说,养叟对光大大德寺是有功的,但在一休看来,奢华的风格与先师本意不符,且养叟总是与富人商讨世间琐事,一休宁愿恪守清贫苦修的教义,讽刺养叟是“大胆厚皮禅师”,并称他“脸皮之厚,如同牛皮七八张粘在一起”。
于是一休愤而离开了大德寺,自诗“破烂衫里盛清风”,就此一根竹杖,一只钵盂,一顶斗笠,做了一个云游四方的清贫和尚。本来就号称“狂云子”的他,如此一来就更“放飞自我”了。为了讽刺当时日本禅宗很多假和尚招摇撞骗、靠发得道证书赚钱的现象,一休曾身穿法衣,拿着一柄木剑,在日本著名的贸易港口城市“堺”的大街上昂首阔步。路上行人问他:“剑是用来让人死的,和尚是要人活的,你为什么要带剑?”一休回答:“你们不知道,现在很多假和尚就像这柄木剑,在禅室里,就像木剑放在剑鞘里,看上去像剑,走出禅室,就像木剑出鞘,大家都发现是木剑,无论让人死还是让人活,都做不到。”
为了让民众领悟超越死生、祸福相依的境界,有一年元日的前三天,一休在京都的大街上用竹竿顶着一个骷髅在沿街商户门口叫喊,希望大家领悟:其实人人终会变成一具骷髅。别人骂他新年就招不吉利,一休的回答是:“你们看这骷髅,眼睛也没了,成了虚空,这才叫‘目出’,这才是真的恭喜啊!”(日文中“目出”有恭喜之意。)一休对普通百姓很和善,孩子们甚至可以爬上他的膝头,揪他的胡子,但他对富人尤其是权贵,向来横眉冷对,甚至刻意刁难。有一次京都一位富豪的父亲去世,派仆人来请一休去做法事。、
一休在前一天故意穿得衣衫褴褛,打扮成乞丐和尚去了富豪家,被富豪派仆人打了出来。第二天,一休穿着庄严隆重的紫衣金襕,带着几个侍者,气派地来到富豪家,富豪谦卑地隆重接待。一休当众说昨天的乞丐其实也是自己,讽刺对方只认衣服不认人,然后脱掉法衣,转身就走了。
还有一次,幕府将军足立义持请一休参加茶筵,席间得意地向一休展示了各种珍贵的茶器和茶叶。一休表示,自己也收藏了很多珍贵的东西。足立想,一休是得道高僧,肯定不会撒谎,于是表示想看。一休说他的东西只卖不看,三样东西索价3000贯天价。第二天,足立派武士带了3000贯到大德寺买“珍品”,一休让弟子拿了三样东西:和尚乞食时铺的草席,扎院子篱笆的一根竹子,喂猫的一个缺口茶碗。足立义持收到东西后勃然大怒,把一休叫来要问他的罪,一休说:“现在天下不太平,老百姓肚子都吃不饱,你却还热心茶道这种事情,愿意花那么多钱买所谓的古董。钱我带来了,还你,你用来救济老百姓吧!”
一休并不否认自己“狂”,反而还经常自己证明自己狂,在他留下的汉诗作品中,有多达14首诗的题目是一样的——《自赞》,还有其他各种夸赞自己的诗。一休的“自赞”诗,主要是夸自己是禅道的正统。但还有相当数量的诗,其实夸的是做和尚最忌讳的东西。
5
在“智”和“狂”之外,一休作为“日本三大奇僧”之一,还有一个特点:“风”。这个“风”,是“风流”的“风”。一休虽然崇尚苦修,但他却不戒酒肉,尤其不戒女色,还自我标榜,公开声称自己“淫酒 *** 亦淫诗”。为此,他除了“狂云子”外,还自号“梦闺”,自诗“梦闺老衲闺中月,夜夜风流烂醉前”,并对这个“梦闺”做出解释,称和渴了要喝水、冷了要穿衣一样,“性”也是天性:“渴焉梦水,寒焉梦裘,梦闺房乃余之性也。”不过,一休的风流既出于本性,也有讽刺乃至故意标榜的意味。
一休43岁那年,逢名僧开山国师百年大忌,寺庙里的和尚们都聚在一起念经,而一休却带着 *** 前往,晚上住宿在庵房里,肆意调笑,还作《大灯忌,宿忌以前对美人》汉诗一首:“宿忌之开山讽经,经咒逆耳众僧声。云雨风流事终后,梦闺私语笑慈明。”当僧人斥责他的时候,他的回答是:“名妓谈情,高僧说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在一休看来,当时日本禅宗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和尚涉及女色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既然如此,一休索性反其道而行之,公开不戒色,称顺其自然才是真正领悟了“禅”的真谛。一休不仅做,还要写,他的《狂云集》中和“风流”有关的诗歌多达数十首,不少诗句直白大胆,甚至有些让人不忍直视。(也有一种说法是,其中一些诗是后人的托伪之作。)
一休宗纯的真实画像
别的高僧都是正襟危坐,但他喜欢跷二郎腿有时候,一休的“狂”和他的“风”组合在一起,更是惊世骇俗。有一次,有一个债台高筑的人请一休帮忙,一休提了一个条件:必须让他的 *** 嫁给自己。那人无奈之下答应,一休就称自己要结婚了,到处送请帖给高官富商,结果收到很多“份子钱”,一休把那些“份子钱”全都给了欠债的那人,然后自己回寺庙修行去了。不过,一休在晚年确实遇到了自己的爱情,这也是他震惊当时以及让后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一休在70多岁的时候,遇见了他的一位“粉丝”,是一位叫“森”的弹琵琶的盲女,当时她40岁出头。森一直很爱慕一休,而一休也毫不忌讳地接受了这份爱情,两个人如胶似漆。
一休很得意这段感情,曾写下一首题为《赞一休》的汉诗:“狂僧艳诗赤子情,敢叫鬼神天地惊。悠悠一段黄昏恋,荡尽凡尘赋春明。”森和一休互相照顾,两人相处了十几年,一休也留下了大量描写两人感情的汉诗,其中有些非常香艳露骨,比如:“楚台遥望更登攀,半夜玉床愁梦间。花绽一茎梅树下,凌波仙子绕腰间。”在这一点上,一休对日本佛教而言既锐意革新,却又离经叛道。
6
1474年,一休81岁,受天皇的诏令,出任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这个让很多僧人羡慕的位置,却不是一休想要的,他只是无奈奉诏。当时日本已爆发“应仁之乱”,开始进入战国时代,战火不断,生灵涂炭,寺庙也破败荒废。一休接过住持之位后,对大德寺进行了修缮,但没多久他就回到了酬恩寺。1481年12月12日,一休发起了高烧,一直不退,最终病逝,享年88岁。
一休的墓牌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是怎样的,反正我小时候无数次模仿过这个动作:盘腿而坐,用食指蘸点口水,在脑袋上画圈,嘴巴里模仿敲木鱼的声音,假装闭眼冥思苦想,然后过一会儿自己喊一声“叮……”,睁开双眼——其实什么也没想出来。1975年10月15日,日本NET电视台(后来的朝日电视台)推出了由东映动画制作的大型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之后中国中央电视台引进,并制成了中文配音版在全国播放,轰动一时。机智聪明的一休,严厉慈祥的外鉴大师,天真可爱的小叶子,忠义善良的新右卫门……伴随着一个个或巧妙或睿智的故事,这部动画片成了我们这代人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直到现在回想起其中的一些画面和镜头,嘴角都会不经意地上扬。
我曾经提到,我们之所以非常怀念动画片《哆啦A梦》,不仅仅是因为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里总是能变出各种新奇有趣的宝贝,还因为这部动画片让我们沉浸在一个善良祥和,几乎没有邪恶的世界里——你在这部动画片里是找不出什么真正的“恶”的。而我们小时候看《聪明的一休》,也有这种感觉。即便是在动画片里充当反派的桔梗店老板和他的女儿弥生,还有喜怒无常的足立义满,都是在吃过亏以后或老实(那么一段时间),或有所悔悟的。至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基本上充满善而很少有恶的世界。
只是后来我们渐渐长大了,才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原来,《聪明的一休》一共有298集,中央电视台只引进了其中的几十集。原来,桔梗店老板也是一个被权贵肆意欺压的可怜虫,他的刁蛮女儿弥生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原来,看上去挺憨的足立义满其实非常奢侈,且杀心极重,对老百姓也没什么同情心……更不要说小时候其实没怎么看懂的一休对他母亲的思念之情。那时候只觉得《聪明的一休》片尾曲很好听,但不知道唱的是什么,长大后查了歌词,才知道是一休写给妈妈的思念之信——看了其中一些句子,不禁眼眶湿润。
但这些有意无意被隐藏在动画片背后的,恰恰是我们长大后要面对的真实世界——童话里的故事,不说骗人,往往也只能存在于童话里。正如一休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虽一生放荡不羁,却也有内心的隐痛。《聪明的一休》第298集大结局,是一休告别了安国寺的师友们,独自一人踏上了修行之路。
《聪明的一休》大结局剧照
每个人都会长大,每个人都终会踏上自己的道路,开始自己的修行。记住曾经的美好和无忧,埋在心里,不要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