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梅州,我们现在还能够找到他们的小学乡土教材,教的是客家的一些童谣,还交代了一些客家人的节日和习俗的由来,然而生长在惠东、从小学习的却并不是“月光光,秀才郎”的客家话童谣,而是“月光光照地堂”的粤语流行歌曲,而且学习这首歌是因为声乐教材里面有,小学的课本上,着实是对我们一代人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往我们的文化断层中挖出了一个个大坑。
梅州乡土教材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文化断层,让现在很多小孩子都无法很好的理解客家的文化,客家的一些俗语间的意思,只知道有这么一个意思,但是却无法正确的解读,就像以前的“空穴来风”指的是有根据的推断,现在却变成了无根据的推断,如果这个断层继续加速的话,客家的文化可以说是后人会当做糟粕吧。
小时候,我曾发现过一本客家山歌的手抄本,由于我生长的环境是纯客语的环境,老人小孩大人都是讲客家话为主的,所以当时的我还是能够轻易的看懂手抄本的内容,但却是看的面红耳赤,那是一本描述男女关系的客家山歌手抄本,所以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道其创作的目的,也不知道其创作的环境,只看得懂表面,而看不懂内在。
如果换做是现在的环境,估计看不懂而且也是不懂内在的话,估计是很容易当做是糟粕处理掉吧。
客家山歌手抄本
毕竟这种看起来土里土气的歌词和唱法,现代人都比较难接受,可能对于现在客家地区,更容易接受的反而是《谢谢你的爱1999》或者是《真的爱你》这样的国语歌或者是粤语歌。
但是你将时代往前拉一拉,当大家都在唱戏,唱这些民间歌曲的时候,客家山歌可是非常的流行的,因为他突破了传统,并没有去歌颂什么壮士,也没有像戏剧一样去表达一种壮志或者是历史,而是全篇皆为情情爱爱的部分,用一句客家山歌的歌词来说便是:“客家山歌系出名,条条山歌有妹名。条条山歌有没名,一条没妹唱唔成。”
所以客家山歌在当时来说,一出口便是阿哥,阿妹,都是男女之间的关系颂唱,更是在平时的生活之中,也记录了生活面貌的改变,像是劳作之间为了减轻压力,也会来上几首表达自己的艰苦,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是吸引了众多秀才到山间来对歌,抄录歌词。
虽然小时候无法听到这些那么纯正的客家山歌,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客家歌曲流行,这就要提到,客家语流行起来的歌曲了——邱清云的歌,一个马来西亚的歌手。
邱清云
小时候非常流行磁带机,所以听得歌曲基本上都是从磁带上来,而当时,就流行邱清云的磁带,其中邱清云的歌王斗歌仙就成了我记忆最深刻的客家歌曲。
然而现在呢?都是普通话歌曲,粤语歌曲,而且现在也大都是从一些音乐平台上找歌听了,而我们找歌的时候,也并没有发现客语歌这样的类目,只有普语,英语,粤语,要么就整了个英语和一个华语,一下子就将客家这个大的类目覆盖掉了。
在台,每年都有客家山歌大赛,客家流行曲排行,起码,提高了大家的认知吧,但是客语,连乡村化的教材都没有的地区,是不是很快就要沦陷呢?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变。
补充材料:
文艺研究2008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