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决定后汉乃至三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分别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猇亭)之战。前两次战役都有专家学者进行了考证,经过多番争论,参战人数都有了比较一致的说法。而夷陵之战中刘备到底带的是七十二万还是八十来万,很少有人给出确切答案,这可能是因为在正史中已经有了明确记录,已经不需要讨论,而恰恰是这个“不需要讨论”,把很多人蒙在了鼓里,并提出了夷陵之战大伤蜀汉元气并气死了刘备的说法。事实呢?事实当然不能靠想像,咱们来看看参战各方的说法。
刘备猇亭战败是在章武二年六月,战败的刘备收拾残兵在白帝城住了下来,准备缓过气来再打孙权一家伙,而且还真把孙权吓得够呛,于是“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这说明刘备是遭受了一些损失,但还没有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还有本钱跟孙权分庭抗礼。而刘备驾崩于章武三年,驾崩之前,还平定了蜀汉汉嘉太守黄元(诸葛亮的政敌)的叛乱,活捉并斩杀了黄元。
而据《三国志吴主传》的记载,是“临陈(阵)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也就是连抓带杀,刘备损失了数万人,究竟几万,没有细说——三国传说中最不靠谱的就是两个数字:一个是被夸大的己方军队,比如曹操自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另一个就是歼敌数量,为了虚报战功,甚至不惜拿老百姓首级充数。
夷陵(猇亭)之战东吴主帅陆逊的传记所记录的刘备损失又出现了另一种说法。在《陆逊传》中,详细罗列了吴军阵前斩杀的蜀汉将领张南冯习和胡王沙摩柯、招降了杜路刘宁,而刘备的损失是“死者万数”,也就是一万多人。
同样是关于东吴战功方面的记载,为什么数量差距这么大呢?看看《三国志文帝纪》就明白了:“蜀大将黄权率众降”——原来孙权是把黄权投降的人马计算在自己的战功之内了,但实际上这个便宜孙权没捡着,得便宜的是魏文帝曹丕,因为黄权不但自己投降了曹魏,还带着南郡太守史郃等三百一十八个高级干部。黄泉投降之后被封为侍中镇南将军,史郃等四十二人被封为列侯,还有“为将军郎将百余人”。想想吧,作为刘备伐吴的一流大将,黄权挖走的刘备家底有多大!
这时候咱们该揭开最终的谜底,也就是刘备伐吴究竟带了多少人马了。在这一方面,正要挨揍的孙权是最有发言权的,他在给曹丕的求救信中写得明明白白:刘备领着四万人两三千匹马来打我了(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结果曹丕回信:哥们儿(孙权只比曹丕大五岁)加油!我在精神上支持你(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
孙权毕竟年长五岁,一看自己要成火中取栗的猫,就象征性地打了刘备一下子,见好就收乘胜求和——如果真跟妹夫刘备死磕,曹丕一定会趁火打劫抄自己的老窝。
这样一算就很清楚了,夷陵(猇亭)之战就是一场击溃战,刘备只有四万人,还被黄权拐走了一大堆,被陆逊干掉加上俘虏的,也就一万人左右,刘备虽然被揍得挺惨,但只是看着很惨的皮外伤。所以陆逊的“战绩”传到曹丕那里,曹丕不但没有大加赏赐,反而亲帅大军来打孙权——趁你病要你命,孙权虽然打败了刘备,自己损失也不小。而刘备在夷陵之战损失的人数被曹魏大将曹真知道了,他只会轻蔑地一笑:什么火烧连营七百里,还不如我一战消灭的胡人多。
曹真是有资格对陆逊的战绩表示轻蔑的,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他刚刚在平定胡人治元多、卢水、封赏等人的叛乱中,一战斩首五万多俘虏十万,还缴获了一百一十一万只羊,八万头牛。估计还缴获了一些战马,但是留下自己用了,只把牛羊赶回去送给曹丕吃了。但这已经足以把曹丕的嘴角笑到耳根了,史料记载曹丕仰天大笑:我运筹帷幄之中,大将决胜万里之外,这一战赶上汉光武帝大破隗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