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相信喜欢听歌的同学都会经常听到有人在描述一首歌的时候用到“前奏”、”“主歌”、“副歌”等词汇。
其中,“副歌”一词经常被用来指代歌曲的 *** 段落。那么,为什么 *** 段落反而叫“‘副’歌”呢?
流行音乐的曲式结构
一般来说,流行音乐常用的关于曲式结构的术语有“前奏(Intro)”、”“主歌(Verse)”、“预副歌(Pre-Chorus)”、“副歌(Chorus)”、“间奏(Interlude)”、“桥段(Bridge)”、“尾奏(Outro)”等。
前奏比较好理解,就是一首歌曲开头的一段引子,一般是纯音乐。此外,还有一种比较受欢迎的设计是歌曲一开头就直接来一段人声的部分,然后再接上一段器乐的引子,如周杰伦的《甜甜的》。
主歌一般就是前奏结束后的一个叙事性较强的部分。而与之对应的副歌一般就是指我们俗称的一首歌曲的 *** 部分,一般接在歌曲的预副歌或主歌之后。
至于预副歌,起到的作用就是将主歌的情绪过渡到副歌。在《甜甜的》里,从“我尝着你话里面的奶油溜啊溜”到“你的眼中只有我”这一段就是预副歌。不过,很多歌曲不会特别地设计预副歌的段落,主歌段落的后一部分就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间奏一般是衔接第一次副歌与第二次主歌或副歌之间的部分,而桥段一般则是衔接第二次副歌与第三次副歌之间的部分,这二者一般都是纯音乐。
最后的尾奏就很好理解了,是一个用来收住情绪,从而结束整首歌的部分。这一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纯音乐。
以《说好不哭》的曲式结构为例
我们姑且用几个字母表示各个不同功能的部分。A代表前奏,B代表主歌,C代表预副歌,D代表副歌,E代表间奏,F代表桥段,G代表尾奏。如有重复则在后面标上数字。
在这里,我们以周杰伦的《说好不哭》为例,分析一下流行音乐的曲式结构。(这首歌的结构规整得堪称流行音乐曲式结构的教科书。)
《说好不哭》的前奏共8小节,需要注意的是开头的那个不完整小节是不计入小节数的。
从“没有了联络”到“是你要走”的这部分是歌曲的第一次主歌,共16小节。
《说好不哭》这首歌没有预副歌的设计,但主歌的第二个8小节起到了预副歌的作用。
这首歌的第一次副歌从“眼看着你难过”到“说好不哭让我走”结束,共8个小节。
副歌最开始的“眼看”二字与主歌最后的“是你要走”共用一个小节,算主歌部分的小节;而副歌的最后一个“走”和间奏共用一个小节,算副歌部分的小节。
间奏比较短小精悍,只有4小节。
在间奏之后,是主歌和副歌接续的重复段落。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主歌只有8小节,重复的是第一次主歌的后8小节,就是起到了预副歌作用的那一部分。副歌则是与第一次副歌完全一致。
第二次副歌结束之后,歌曲并没有结束,而是迎来了一个桥段。这个桥段跟先前的间奏段落一样,只有4小节,起到了转换情绪以连接第三次副歌的作用。
而第三次副歌的8小节结束之后,我们就迎来了全曲的最后一个部分,尾奏,与间奏、桥段一样是4小节。
可以看出,这首歌的前奏的器乐旋律部分、副歌、以及尾奏的器乐旋律部分是在同一个动机上进行发展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说好不哭》的曲式结构是:A-B1-D1-E-B2-D2-F-D3-G,其中B2只有B1一半的长度;而如果把第一次主歌的第二个8小节看作预副歌的话,则是:A-B-C1-D1-E-C2-D2-F-D3-G。
*** 部分为什么叫“副歌”?
很多人也许会问,明明一首歌的 *** 部分显然更好听更有记忆点,为什么这部分反而叫“副歌”呢?事实上,这很有可能只是翻译的锅。
我们都知道,现在国内大部分的音乐教学体系都是沿用的西方的,那么在引进西方的一些外文术语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翻译上的问题。
主歌的英文是“Verse”,直译过来就是“诗节”;副歌的英文是“Chorus”,直译过来就是“合唱”,都是一开始用于西方教堂唱诗班演唱的词汇。可以看出,这俩词跟“主”、“副”没有半毛钱关系。
之所以出现了“主歌”和“副歌”这俩词,推测可能是因为“副歌”对应的英文不止“Chorus”一个,“Refrain”也对应了我们常说的“副歌”一词。
而“Refrain”一词还有“叠句”的意思,而所谓的“叠句”就是重复演唱的段落,即“复歌”,后来以讹传讹演变成同音的“副歌”。有了“副歌”之后,也就相应地有了“主歌”。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最初的翻译者真心觉得 *** 部分相对于叙述段落就是一种附属性质的存在。毕竟一首歌就像一个人的人生,人生肯定是以平平淡淡的日子为主的,各种改变命运的跌宕起伏只是偶尔出现的戏码,不会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