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爱奇艺的《青春有你2》最近挺火。舞台上小姐姐们百花争艳,舞台下同样是话题不断。
在5月14日更新的一期节目里,有选手演唱了一首原创歌曲。而歌词中的一个词汇,也引发了网友们“汉语研究”式的讨论。
《青春有你2》
“口是心非的泡沫,花言巧语被戳破,试探犹豫闪躲着,跨过游戈的漩涡……”
吉他轻弹,浅吟低唱,节目更新当晚,这首歌还登上了微博热搜,好评一片。然而,马上有网友发现好像哪里不太对劲——跨过游戈的漩涡,“游戈”是什么?
(节目视频截图)
节目视频中,歌者所唱确实为“you ge”,字幕打出的也是“游戈”,但此前并未在汉语中见过这一词汇和用法。
进而有网友结合歌词上下句大胆推测,此处应为“游弋(yi,四声)”,只是歌者认错了字、演唱有误。歌词中同样被提出质疑的,还有查无此词的“糅作”一词。
(视频截图)
一句歌词引发的“汉语研究”并没有到此为止。
5月15日再看这期节目,歌词字幕已被改为“游歌”,且网上也有网友发出“游歌”一词的百度词条解释。
“优游歌舞,语出《诗·大雅·卷阿》: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于是乎,不少人恍然大悟:原来是字幕惹的祸,“跨过游歌的漩涡”,这样就对了啊!
(百度词条)
字幕出错的情况,在《青春有你2》以及其衍生节目中并不少见,且常有常识性错误。比如有一期访谈节目,受访人说的是“杖头木偶”,字幕却打成了“帐篷木偶”。(在中国木偶表演中,并没有“帐篷木偶”这一类别,只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几大类。)
杖头木偶表演
紧接着,网友对“游歌”的争论已经上升到了语言学、文学等诸多层面,从词性、语法、修辞、结构等多方面解读歌词正误,甚至搬出汉语词典作为论据。
如果说“游歌”真的只是一场“误会”,那么与正片同期更新的衍生节目里,才是实打实的大型文化课车祸现场。有的称自己父亲为“我家父”,有的称对方父亲为“家父”,有的把“女红(gong)”读作“女红(hong)”……好在大多已经当场被其他人指正了。
应为“女红(gong,一声)”
“我家父”=我的我的父亲?
纵观现今演艺界,艺人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欠缺屡见不鲜。把“纨绔子弟”说成“kua kua子弟”的,“到此一游”的“游”写成了三点水加一个放字的,诸如此类的事情,都可以汇总一套字音字形题库了。
不过,犯了文化课的错,也绝非不可原谅。反观自我,习惯了手机电脑打字,不经意间就提笔忘字;高考语文的那些字音字形题,有多少成年人保证自己直到现在还烂熟于心?
到此一游?
毕竟每个人都有知识盲点。关键在于,一个出了文字错误的人、特别是这些万人瞩目的公众人物,能否积极面对并且及时纠正。
记得数年前有首歌,歌词引用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歌手将“羽扇纶(guan)巾”唱成了“羽扇lun巾”。在被指出错误后,该歌手随即道歉并重新录制了正确版本。
苏轼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类似这样知错能改的操作,不仅可以让当事人给大家留下虚心接受批评的谦逊印象,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有生动鲜活、津津乐道的“娱乐事件”做实际教材,也会一定程度增加大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记忆度,让此前的“犯错”转化为一些积极社会贡献。
有多少“80后”因为《爱在西元前》的歌词记住了这拗口的地理知识
相反,如果对错误熟视无睹,甚至为了强行挽尊去掩耳盗铃、自以为是的自圆其说,这种欲盖弥彰不但输了路人缘,在偶像明星于青少年群体中大行其道的当下,无异于误人子弟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文化,是一个人举止言谈间散发的修养内涵,是再多的外在包装都无法替代的。
无论万人追捧的流量大明星,还是默默无闻的文艺工作者,不管综艺、唱跳,还是音乐、影视,纵览文艺这方舞台,没有文化底蕴支撑、单靠一张脸就能打遍天下常青不衰的,恐怕是不存在。
请别把观众当愚众。
欢迎关注【文化叨叨令】,一个有营养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