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01年的一天,一位面色黝黑的小伙走进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他左瞧瞧、右看看,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但是,旁边的人完全没有想到,这个小伙不是来参观景点的,而是来鉴定宝物的。
这个小伙名叫赵立云,来自宁夏。
为了今天的这趟旅程,他已经足足准备了四年的时间。
几年前,赵立云从一个同事那里花了150元钱买来了一块“人头模样”的石头。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150元钱可是大多数人辛苦工作半个月的工资啊。
所以,在赵立云的家人们看来,他花150块钱买了一块“破石头”,这样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
为了证明自己独到的眼光,赵立云专程来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想请专家做一个鉴定。
在来到北京以前,赵立云就联系了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杨伯达。
随后,杨老师同意了赵立云的鉴宝要求,并带着另外三个业内的权威专家一起来到了现场。
只见,杨伯达他们伸出一根手指在赵立云的石头上轻轻地敲击了几下。
几分钟过后,他们又拿出随身携带的手电筒,开始对着石头细细地观察起来。
现场一下子便进入到了一种微妙的气氛当中,赵立云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喘。
直到专家们用一句话打破了平静:这石头值9600万!
那么,专家究竟为何会对这块石头得出如此结论?这块石头的又是如何落入赵立云手中的?
(赵立云手中的“奇石”)
这一切,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一 慧眼小伙遇“奇石”
其实,赵立云买下这块石头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做出的决定。
相比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生意人,赵立云可是正经八百地“大学生”。毕业以后在宁夏本地找到了一份“电视台摄影师”的工作。
赵立云的家住在宁夏银川,从小他就对各种奇怪的石头充满了兴趣。
小的时候,每次在上学的路上,只要看见了好看的石头,赵立云总会跑过去把它们拾起来,然后好生保管起来。
有时候,看见别的小伙伴手上有漂亮的石头,他甚至还会主动拿着东西去交换。
所以,赵立云喜欢“奇石”在他的朋友圈里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有一次,赵立云到青岛出差,这次出行让他非常兴奋。
赵立云觉得青岛是一个海滨城市,而自己从小生活在黄土高原根本没见过大海。
于是,赵立云便主动趁着工作之余,约着好朋友一起去海边逛逛。
走在海边的沙滩上,赵立云看到了很多颜色不一、造型各异的鹅卵石,这些石头无疑又激起了赵立云心中的强烈兴趣。
他抓起一块石头捧在手心里细细观察,就好像捧着什么不得了的“宝物”一般。
朋友对赵立云这样的行为早就是见怪不怪了,他用手推了推赵立云示意他赶快往前走。
赵立云边走边看,视线始终没有离开地面上的石头。
对于他来说,这里简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王国”啊!
这时候,朋友立马揪了揪赵立云的衣袖,他顺着朋友手指的方向看去,正好看见了一个卖鹅卵石艺术品的小摊。
赵立云对那些石头果然爱不释手,当即就出手买下了好几块。
朋友见状也乘机在一边疯狂打趣他买到了喜欢的宝贝,看来今天晚上得请哥几个吃一顿了呀。
赵立云倒也不推辞,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从此以后,赵立云便经常借着出差的机会去外地买石头,有时候一买就是好几块。
1997年的一天,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组来到了银川,这些人一到,便向赵立云他们单位提出了一项合作邀请。
他们要前往中蒙边境的几座死火山,在那里拍摄一部关于火山的科幻纪录片。
赵立云在台里工作已经有些年份了,业务能力也一直很出众。
领导经过一番考虑以后便把跟拍的任务交给了他。
几天以后,赵立云就跟随着摄制组一起来到了中蒙边境的苏宏图地区。
放眼望去,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看到这幅壮阔的景象赵立云的内心别提多激动了。
他站在山顶朝着远处大喊,听着大自然的声音,他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摄制组的同事拿着一块石头走了回来。
赵立云的目光立刻就被那一块石头给吸引了过去。
赵立云不顾一切地凑了过去,小声地询问着同事能不能把这块石头给自己。
谁知,这位同事也很喜欢这块石头。他撇了撇嘴告诉赵立云:“那可不行,这块石头是我挑了好久才看上的。那里还有很多呢,要不然你也自己下去瞧瞧?”
赵立云看着同事手里的那块石头越发不能自已,他硬着头皮说出了自己想要购买石头的想法。
同事一看赵立云对这块石头这么看重,便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他低下头,然后将手中的石头放在地上掰了掰手指头说道:这样吧,你给我一百五十块,我就把这块石头给你。我看着它造型别致、质地和手感也很好,应该是一块上等的东西。
赵立云一听同事的报价心里不免还是有些犹豫。
毕竟,一百五十块钱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绝对不是小钱。
但是,他又试探性地伸出手去摸了摸那块石头。
最终,内心的喜爱还是战胜了脑子中犹豫的情绪,他咬了咬牙答应了这笔看上去“血本无归”的买卖。
回到家里以后,家人们听说赵立云花了150块钱买了一块石头,纷纷表示不理解。
赵立云的妻子甚至还因此跟他大吵了一架。
面对着家人的不解,还有朋友们异样的目光,赵立云急需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他要用权威的鉴定结果告诉大家,自己不是一个头脑发热的“傻大款”。这块石头也确实有它的独特之处!
那么,这块石头看上去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呢?
为何赵立云对它会如此痴迷,甚至为了它不惜与家人和朋友们发生争吵呢?
(赵立云的“奇石”正在展览中)
二 “奇石”带来的烦恼
赵立云之所以喜欢那块石头就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外形。
整个石头的外表看上去就像是一张巨大的人脸,赵立云拿到这块石头以后,几乎夜不能寐,他逢人就向他们夸耀自己得到了一块“长着人脸的石头”。
一开始,朋友们还会出于好奇的心态提出想要看一看这块石头。
但当赵立云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花了一百五十块钱从同事的手上买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对他投出了异样的目光。
有这个钱,咋不去做生意呢,存在银行也好啊!
听完赵立云的话几乎所有人都会这么说。
但是赵立云却乐在其中,他觉得自己的这块石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很快,赵立云就 *** 了周围一群喜欢研究石头和古玩的朋友,向他们集体展示这块石头。
这一展示果然就给赵立云带来了一些“小麻烦”,很多人在看到这块石头以后便提出了要买下它的想法。
为此还有不少古董商人,专程跑到宁夏银川来找赵立云,可是赵立云对这块石头的喜爱已经超越了金钱的意义。
他不但不同意那些商人们提出的买卖,还在自己的家里装了一把大锁,用来锁住石头。
家人们见赵立云这样,都以为他是玩收藏玩得走火入魔了。
纷纷劝他出手这块石头,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赵立云听了以后,哈哈一笑表示:我这不是挺正常的吗?这么多人喜欢这块石头说明是我的眼光好啊!我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我还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块石头的价值!
家人们实在是拗不过赵立云,只好帮他小心翼翼地保管着这块石头。
但是,赵立云却告诉了他们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他要去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找有关方面的专家做鉴定。
2001年,赵立云终于从单位请到了假,踏上火车开启了自己的“鉴宝之旅”。
在这之前,他就通过身边古玩圈的朋友,联系到了故宫博物院的管理人员。
赵立云告诉他们,自己的手上有一块造型独特的“奇石”需要接受鉴定。
而且,为了保证鉴定结果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他恳请故宫博物院多派出几位专家参与这次的鉴定工作。
接到赵立云的申请以后,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们认为不能怠慢。
因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间,有大量流散民间的奇珍异宝被发现并公布了出来。
大家生怕出现什么难以挽回的“意外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就同意了赵立云这个看上去有些“天真”的鉴定要求。
那么,面对赵立云手中这块奇怪的石头,专家们到底会给出什么样的鉴定结果呢?
(摆满各种“奇石”的古玩摊)
三 惊掉下巴的“鉴定结果”
当赵立云带着自己的石头走到诸位专家面前的时候,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谦卑。
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杨伯达老先生,和几个专家端坐在一张长方形的桌子后面。
赵立云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的石头,将它摆放好了以后,又掏出手帕擦拭了一下底座上的灰尘。
杨伯达老先生起身围着石头转了一圈,然后用温和的语气问赵立云,知道这块石头是什么质地的吗?
赵立云是一个直脾气的人,他摸了摸后脑勺,非常坦诚地回答自己不太清楚,当初是在内蒙的一座死火山的边上找到它的。看着外形挺漂亮的,就花150块钱收了。
听了赵立云的话,在场的专家们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眼神。
杨伯达扶了扶眼镜,脸上立刻充满了笑意。
过了一会儿,他收起手电筒,快步走向赵立云说道:恭喜你啊,小同志。这是一块纯天然的玛瑙宝石啊!它应该是在火山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花150块钱买到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可真是捡了大漏啊!
赵立云虽然对于鉴定的结果早就做足了心理准备。
但是,杨伯达的回答还是让他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之情。
只见,他将双手颤抖地举到胸前,然后又不知所措地放下,问道这块石头放到现在大概能值多少钱。
杨伯达等人经过严谨的讨论后给出了他们的参考价格:9600万元。
听到数字的那一瞬间,赵立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赶紧掏出手机拨通了妻子的电话,然后不顾在场所有人都目光径直走出了大门。
这一刻,对于赵立云来说简直是太宝贵了,他必须在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妻子。
过了一会,赵立云平复好了自己的心情又重新走进了鉴定场所。
杨伯达等人依旧笑意盈盈的看着眼前的这个干练的小伙子。
从事文物研究和鉴定工作这么多年以来,这样的场景他们见证过无数次。
(杨伯达老先生)
所以,早就见怪不怪了,看到赵立云的心情恢复了平静,杨伯达这才心平气和地问赵立云,现在鉴定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接下来对于这块石头,是怎么做打算的啊?
赵立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要把它留在自己的身边,这件东西给多少钱我也不会卖的!
赵立云如果真的是一个贪恋钱财的人,这块石头也根本到不了他的手上。
杨伯达看着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眼睛里流露出了欣赏的神色。
在这次鉴宝以后,“赵立云家有一块大宝石”的新闻便不胫而走。
赵家人本来还算平静得生活被彻底打破了,很多人说是来参观那块石头的,但是背地里却“各怀鬼胎”。
赵立云的妻子告诉他,再这么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想出一个妥善的办法来应对眼下的局面。
奇石收藏
四 充满希望“新生活”
几年之后,赵立云家的这个难题便“不攻自破”了。
因为在这个时候,赵立云被单位里的领导看重,推荐到了北京继续参加工作。
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以后,虽然还是有一些慕名而来的人,私底下找到赵立云想要出高价买下那块石头。
但是,对于这些人,赵立云和家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赵立云不仅不愿意把“奇石”卖出去,甚至还给它起了一个非常文艺的名字——“岁月”。
赵立云告诉前来拍摄采访的记者们,他给石头起的这个名字来源于石头本身的造型。
这块石头从表面上看,像极了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妇人”。
从石头上的裂缝中,人们似乎还能隐隐地看见她在“微笑”。
每当赵立云看到这张熟悉的“面孔”时,他总会畅想过去和未来。
他常常坐在“奇石”前仔细地思考,到底是什么样的条件造就了这样一块奇石,几万年之后的地球又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奇石收藏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赵立云又陆陆续续地收藏了很多有趣的石头和古董。
当人们走进赵立云家里的“藏宝间”时,总会被他巨大的收藏量所震撼。
连赵立云的妻子都开玩笑说:“或许我们家立云就是上辈子跟石头有缘吧。”
面对着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赵立云总是能够乐在其中。
就像他在1997年花150元钱买下这块“奇石”一样,如今的人们对他有怎样的议论,都不足以动摇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因为这么多年的收藏和工作经历已经让他变得非常自信。
如今的赵立云还是每天都会擦拭一下那块“奇石”,对于这块石头,赵立云的心里总是有一些难以言说的情感。
这块石头在他的人生之路和收藏之路上都像是一块“里程碑”。
因此,赵立云也将这块石头视作家里最重要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流逝,赵立云一家人也在北京过上了幸福而平淡的生活。
也不知道他的家人们,在回想起当初“为了这块石头而争执”的情景究竟会作出什么样的感想。
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这也正是它的价值所在。
金钱并不是衡量一件藏品的唯一标准,当我们惊叹于它所创造的天文数字时,不妨回过头细细观赏一下文物,用心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也许,在静下心来之后,我们就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答案。
赵立云的故事虽然充满了趣味性,也拥有着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
但是我们依旧要谨记一个道理:收藏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如今我们的每一笔钱都来之不易,所以,在花钱投资的时候我们才更应该擦亮眼睛,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激动而上当受骗。
参考文献:
《风化的石头》马千里
《在石头上画出戍边岁月》 *** 报 杨悦 李桂增 王永彬 韩强
《解读石头的岁月》刘臣
《杨伯达:玉文化需要深度发掘》武文龙
《杨伯达:伴玉一生》东方收藏
编辑:浊酒
责编: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