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18年,当钟表上的数字从11月22日23:59,跳转至23日00:00,一首名为《Its Always The Little Things》的歌曲在音乐平台悄然上线。这首由郭顶和美国女歌手山形瑞秋共同创作合唱的作品,并没有因为“前期无预警”而遁入夜空,成为一颗“寂静星石”——迅速地在社交网站刷屏,音乐平台热搜榜高居不下,冬夜里,人们被这两把温暖的声音治愈了。
某种程度上,“郭顶”二字,正在成为“优质音乐”的代名词。两年前,各大媒体以“乐坛失踪人口归来”,来形容带着专辑《飞行器的执行周期》再次出现的他;两年间,郭顶凭借这张“飞执期”入围金曲奖六项大奖,专辑中的《水星记》、《凄美地》等歌曲潜入千万人的播放列表,并不断被王俊凯、韦礼安等歌手翻唱;两年后的今天,郭顶俨然已经经营出一家口碑优秀的“五星店铺”——人们相信他,总有好歌发声。
郭顶。环球音乐供图
2016年1月25日 “飞执期”诞生
“两周年了,它还在持续安慰着有需要的人。”
2018年11月25日,郭顶发了一条微博,纪念《飞行器的执行周期》的诞生日。
郭顶并不是一个被时间推着走的人,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在这张专辑发布之前,他几乎有七年的时间未出现在台前,而一张优秀作品的诞生,往往离不开岁月的打磨和沉淀。2017年入围金曲奖后,郭顶曾表示,某种程度上自己的歌跟“红”好像没什么关系,但是低调并未消解其应有的光芒——这张专辑确实让人再次发现了他的才华。许茹芸、汪苏泷、易烊千玺、吴青峰等人在不同场合推荐过郭顶的歌曲,朴树在录《猎户星座》时也借鉴了郭顶录制乐器的方式。据报道,有一次,朴树还嘱咐混音师卢楠,不能给别人使用他放在录音棚的设备,但因为他很喜欢郭顶的作品,“郭顶用可以。”
“我是很开心的,也觉得很骄傲,”郭顶谈起两年后这张作品与自己之间的相互给予,“因为我觉得现在一张唱片能被大家关注到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且时代发展的速度那么快,大家喜新厌旧是一个特别正常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一直持续的让大家听到这张唱片。有些人已经听两年了,有些人是比较滞后听到的,但最终感谢大家给这张唱片这么这么大的爱。”
《飞行器的执行周期》专辑封面
2017年10月14日 初次巡演启航
“希望我的演出能让大家觉得值回票价、车费、餐费。”
“通过音乐自然而然的对话”,这是郭顶理想中与世界的交流方式。
这两年,哪怕邀约不断,人们也依然难以在音乐以外看见郭顶的身影——无论是综艺还是电影电视中,郭顶似乎没怎么露过面。巡演和音乐节的舞台上,才是他觉得最舒适的地方。
“我其实一直在做自己比较擅长的东西,比如说我希望自己在巡演、音乐节等所有演出上面的表现可以更好,或者说我跟乐队的配合,能真的让来到现场的人觉得值回票价,”郭顶说,“甚至不止值回票价,我还希望我能值回车费、餐费......因为我觉得大家来看演出已经很难得了,所以必须要不断地要求自己,不能让大家看完之后觉得很失望,说下次还是不要花这个车费了。”
从去年10月14日开始进行的十五城“落地之约”,是郭顶人生中第一次正式巡演。从首站重庆,到杭州、西安、北京......郭顶所到之处,观众爆满。“他们听了这张唱片,然后来到一个很小的场地,几百人、一千人挤在一块一起听音乐,有点相互取暖的感觉,”在郭顶眼中,这些乐迷不是为了来“追”谁,或者是好奇什么的,“应该就是真的听了专辑,然后想来现场看看这人演的怎么样。”
郭顶演出时。
“如果歌迷把你当成一个偶像来追?你可以接受吗?比如去机场接机什么的。”记者问。
“那我觉得应该不会,”郭顶笑了,“我觉得听我音乐的人都还挺有趣的。我记得巡演有一站,有人想要带灯牌进来,但是因为地方很小,灯牌还是有那种角的,有撞伤人或者划伤人的危险,而且后面的人会被灯牌挡到,看不见舞台。所以我就告诉他们,人来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去做什么应援的举动。”
2018年7月15日 参加多场音乐节
“来听我的观众,都懂我的状态”
2018这一年,郭顶参加了很多音乐节。在他看来,台下的观众与台上的表演者一样重要,但他并不要求自己的观众一定要有特别的情感外露,“如果有些人能够融入我的音乐,即使没什么表情,也没什么举动,只是安静的享受,那个状态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极其享受的过程。”
“不必变成别人。”郭顶坦白,其实至今他仍经常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艺人”,“我觉得就写歌而言,我偶尔还是算适合,但是说艺人吧,我觉得自己真没那个天赋。我也是一个随时随地容易特别尴尬的人,所以在舞台上特别放得开,或者特别放不开,都不够坦然轻松。”而每次上台之后,走入聚光灯下时,郭顶打心里觉得自己就是个乐手,“只是就多了唱而已”,他笑言,这种方式,来听他的听众,应该都会懂。
2018年7月参加银川乐堡开躁音乐节。图片来自郭顶微博
除了在第一人称的视角体验观众的反馈以外,郭顶也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感受音乐的力量,“每当我看见一位创作人竭尽全力,或者是很平淡地表达完一件事情,他感动到他自己了,同时他的听众也被感动到的时候,这个状态也会让我很感动。那是音乐单纯想要传达出来的状态,特别简单,特别回到原点,没有什么意图,但就是很有力量。”
在音乐节上,如果遇见自己喜欢的乐队表演,郭顶也会在侧台或者后台仔细聆听,“记得今年7月15日,在银川的一场音乐节上遇见了重塑(重塑雕像的权利)表演,我在侧台看了挺久的。”
2018年11月23日 “山顶组合”上线
“和山形瑞秋,是梦想中创作人的合作方式”
《Its Always The Little Things》上线那天夜里,郭顶还在确认歌曲发行的细节工作。等他回过神来,这首“山顶组合”的“神仙合唱”,已经在社交网站刷了屏。
“其实这次合作没特别刻意,”郭顶回忆起这首歌诞生的源头。原来,山形瑞秋在准备今年来中国巡演之前,曾经询问主办方是否有不错的中国音乐人可以与她尝试一些新鲜的合作,就这样,郭顶的名字进入了瑞秋的世界。
郭顶和山形瑞秋
山形瑞秋在听到郭顶的音乐后表示非常喜欢,于是二人以邮件的形式结识了彼此。“其实我对她的音乐非常了解,她有张EP《Heavyweight》非常好听。后来我们邮件聊了说要一起做首歌,但我们都是很试探性的,不想要强加给对方为了合作而合作的感觉,所以在决定要合唱的时候,反倒压力来了,这首歌到底谁来写?到底怎么写?谁先抛出东西?写什么东西?这全部都要考虑。”
在另一个优秀的创作人面前,郭顶并不希望自己太过迅速强势地掌控节奏,“我俩先从方向开始聊,因为我觉得跟她的创作逻辑有些相似,比如私密感都比较强,也都很喜欢讨论关系,不管是恋人还是朋友,不管是感情非常浓厚还是进入平淡期的状态变化,都觉得特别有趣。后来,她就先出了一个歌词方向,一两个月后,我在一个凌晨写出了DEMO给她,之后她又加了段东西,整首歌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从结识到歌曲完成,郭顶和山形瑞秋一直以网友的方式交流互动,录音也是二人在两地分别录制完成。“其实这是我心中比较梦想的一种合作方式,没有相互干涉,没有强制的命题,更没有任何商业意味,歌曲出来后我们都非常喜欢,非常像我,也非常像她。”
山形瑞秋(左)与郭顶(右)见面合照
前不久,山形瑞秋巡演来到北京,郭顶终于在演出后半段赶到现场,“她非常非常的随和、热情,反倒我是比较害羞的那种人。”
2018年11月24日 为易烊千玺写歌
“千玺内心极丰富,不像是一个18岁的孩子”
11月28日晚,天津武清,在易烊千玺的成人礼舞台上,许多演艺界的前辈为他送去了VCR祝福,当郭顶的脸庞出现在大屏幕时,现场歌迷贡献出极其热烈的尖叫。
郭顶发现,由于自己的歌曲受到了一些年轻艺人的关注,歌迷的年龄层次似乎也随之降低了一些。比如为易烊千玺创作的新单曲《亲爱的,这里没有一个人》,让更多年轻歌迷了解了郭顶的创作。
《亲爱的,这里没有一个人》单曲封面。图片来自易烊千玺微博
2017年易烊千玺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就表示出对郭顶创作的喜爱。郭顶回忆这次合作前后历经了一年的时间才完成,“这是一个很有趣很愉快的合作,我没有去想他到底是不是一位流量偶像,我更希望为他做首真正的音乐表达。”
合作过程中,郭顶发现了易烊千玺“话极少”的特质, 导致我在他面前变成一个话痨了,”郭顶笑道,“当然我觉得他已经尽力在释放信息了。结果还挺有趣的,他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内心也非常丰富,他的表达方式已经远远超过18岁。”
虽然是为一位年轻音乐人创作歌曲,但郭顶并没有往时下流行的电子、HIP-HOP方向落笔,“因为我觉得他的状态可以承载完整成熟的音乐。我并没有给他引导方向,还是希望他能在当下自我的状态里不断尝试,这是一件很值得被记录的东西。最好的18岁,就是可以任性地做想做的事情,在音乐上可以不用考虑别人的想法,而是真正从自己独立思考的角度出发去释放信号,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歌迷关心的回应
新专辑
我会发新专辑,但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没有发片的压力,也没有让工作塞满我的生活。从去年开始,我已经减少了很多帮别人创作制作的工作,因为我要排练,要演出,根本就没办法一心二用。我不喜欢塞满自己的状态,那样的话我都不知道用多长时间才可以缓过来。大家有时间可以听听新歌和老歌,也可以听听别人好听的音乐,然后过过自己的生活。
现在是非常快餐的时代,要给大家喘息的机会和接受的时间,所以我还是用我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等到有好东西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发生了。
新巡演
我希望是等到有新的东西出现时再巡演,不然一直“炒冷饭”,感觉没有什么太大的意思。
至于在什么规格的场地,其实我觉得音乐的呈现方式没有大中小这个概念,好的演出永远是有没有共鸣出现。我不会因为场地大小去做状态的改变和筛选,内心不会有这样的落差。其实坦白讲,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Live-house,因为那个真实的程度,在于你流的每一滴汗,观众全部都看得清清楚楚。所有人关在一间小黑屋里边,一块玩。一块听音乐的状态是非常非常不一样的。
新京报记者 杨畅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翟永军
环球音乐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