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真正的大师,无不是那些淡泊名利,在自己的领域中苦心钻研,默默奉献的那些人。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视名利如浮云,甘于寂寞。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到了婉拒。有一位美国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后,深切的想要见见他。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刘唐慎与研究组成员鉴赏油滴黑釉瓷
刘唐慎(右一)陈大鹏(左一)
无疑,钱钟书是一位真正的大师,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敬仰。而在建盏界,同样有一位泰斗级的大师,黄美金、许家友都是他的徒弟,却极少有人听说过他的大名,甚至在网上找不到几篇关于他的文章,低调内敛,淡泊名利,甘与寂寞为伍,将一生奉献给了心中挚爱的建盏。
稍稍对建盏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建盏兴于两宋,没于元初,至元末明初绝烧,一度断承近八百年。直至1979年10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倡导和协助下,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与建阳瓷厂合作对建窑兔毫釉产品进行恢复研究,从全国抽调了一批专家学者组成恢复建窑的研究小组,系统地研究烧制工艺技术和产品造型。
当年研究小组的组长,便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建盏界泰斗级的大师——刘唐慎!
恢复宋代建窑兔毫釉(建盏)专家组成员合影刘唐慎(第二排右三)
刘唐慎,上海复旦大学视觉学院教授,从事陶瓷研究50多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品受到世界各方的关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品受到世界各方的关注。
每一项中华传统艺术的背后,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经历数万次坯釉配方调试,以及数千次烧成工艺的改进,1981年5月,刘唐慎率领技术团队攻克种种难关,成功烧制出仿宋兔毫盏,使得国之瑰宝重焕异彩。
然而,就在这个档口,刘教授却选择了功成身退,既没有依靠专家小组组长的身份为自己扬名,也没有利用率先烧制出兔毫盏的契机为自己谋利。而是以一介探索者的态度继续埋首于建盏技艺的钻研中,30多年默默无闻的研究窑变釉,摒弃“名利”的干扰,以最虔诚的态度,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建盏!
横眉冷对名与利,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无名,却培养出了黄美金、许家友等享誉国内外的建盏大师。身为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却从不利用自己的身份为自己谋利,而是默默无闻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教授给学生,育人无数。
真正的大师,身上总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不管是钱钟书、白求恩,还是刘唐慎,我们敬仰他们,并不仅仅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的那令人仰望的成就,他们本身具有的品德修养更加令人折服。
刘唐慎简介
刘唐慎,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工艺专业,陶瓷工艺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从事陶瓷研究50多年,1979年担任建盏釉恢复研究组组长。
1979年10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倡导和协助下,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与建阳瓷厂合作,决定对建窑兔毫釉产品进行恢复研究,系统地研究烧制工艺技术和产品造型等,先后进行过几百次试验,分别在电炉、倒焰窑和传统龙窑中成功地烧出兔毫釉产品。
1981年5月,通过了省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全国著名的陶瓷、工艺美术、考古等方面的专家、教授高庄、祝大年、傅振伦、邓白、陈显求等出席鉴定会。
鉴定意见认为:恢复试制的兔毫釉碗盏,无论在造型、釉面效果上,都具有宋代传统风格和特点,部分产品不仅达到了形似、质似,而且还达到了神似,其结构本质也与古瓷基本相同。该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四等奖。参加研制的主要人员有刘唐慎、邹应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