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奥迪最牛广告(2020奥迪广告),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奥迪最牛广告(2020奥迪广告)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奥迪最牛广告(2020奥迪广告)

编者按: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开拓奋进的2023年,却还没来得及跟2022年好好告个别。2022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纷繁复杂的这一年,有些企业因为经历危机而沉沦下去,也有很多企业乘风破浪,在未知与巨变的冲击中奋勇向前。回望过去一年互联网领域的重大事件,结合整体舆论评价,新黄河客户端盘点2022年中国互联网十大舆情热点事件,同时推出2022年度中国互联网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致敬过去一年有着卓越创新和突出表现的标杆企业,也给广大企业在处理危机事件时一点参考和借鉴。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22年,发生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舆情热点事件,至今仍记忆犹新:知网垄断被罚8760万元,对互联网企业敲响公平竞争警钟;海天味业添加剂被指“双标”,企业遭受严重信任危机;钟薛高高温、火烧不化,“雪糕刺客”再遭质疑;奥迪广告陷抄袭风波,车速追不上“翻车”速度……这里面,有些企业通过及时回应、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了危机,有些则傲慢自负不愿道歉,使得舆情发展愈演愈烈。

没有经历过舆论危机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如何在危机中转危为安,是企业逃避不开的课题。为此,新黄河客户端盘点了2022年中国互联网十大舆情热点事件,给广大企业予以警醒、警示,为市场经济的公开透明、健康发展助力。只有经历了舆论危机后仍旧逆势而起的企业,才能真正在发展的脚步中形成良性循环。

1.知网垄断被罚8760万元

一直身处“垄断争议”的中国知网,终于在年底等来了处罚结果。2022年12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调查结果:2014年以来,知网滥用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通过连续大幅提高服务价格、拆分数据库变相涨价等方式,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其数据库服务。对此,市场监管总局作出处罚决定:责令知网停止独家合作行为,不得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数据库服务,并处以罚款8760万元。

点评

长期以来,知网多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天下苦知网久矣”的呼声不绝于耳。这一次,市场监管总局对知网开出巨额罚款,对垄断者违法行为进行有力惩戒,彰显了对垄断行为“零容忍”的坚定决心,维护了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海天味业添加剂被指“双标”

酱油,是每个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料。在过去的2022年,市值7000亿元的“酱油一哥”——海天味业陷入“双标门”,公司市值一度蒸发了330多亿元。事件起源于海天味业被多个短视频账号爆料执行“双标”——国内售卖的海天酱油含食品添加剂,而日本售卖的海天酱油却零添加。尽管海天味业接连发表声明,表态“所有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协会也予以力挺,但相关舆论并未平息,食品添加剂“双标”质疑仍旧持续发酵。

点评

海天的舆论危机其实并非只是“双标门”,更是傲慢自负惹了众怒。当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和不满,“转嫁”到了海天身上时,作为行业老大,海天应当承受得起委屈和质疑,承担起影响全行业事件中的责任,通过积极态度和耐心解释来为自己正名、为行业正名,而不是用强硬、毫不妥协的态度来应对,这种处理方式让人失望。

3.名创优品“伪日系”翻车

作为“假洋牌”的分支之一,“伪日系”近些年取代了“伪欧美”成为新的消费潮流,名创优品就是代表性的企业。2022年8月,名创优品的海外公司被曝出将旗袍娃娃错误翻译成“日本艺伎”,名创优品遭到网友集体抨击。随着舆论进一步发酵,其往日的“伪日”“精日”营销事件,也被悉数扒出。8月中旬,名创优品发布致歉声明称,为曾以“日本设计师品牌”自居而道歉,将会在2023年3月之前,完成“去日化”整改。

点评

“日系风”作为一种美学风格被商家青睐,这本身并无原罪。真正令人反感的,是名创优品“两面三刀”的行为:常年苦心孤诣塑造“日企”身份,出海后以日本品牌自居,遇到舆论危机又强调自己是中国品牌,难逃“虚假宣传”的嫌疑。吃下“伪日系”的红利,自然也要承担日系符号背后的风险。

4.张小泉菜刀不能“拍蒜”

菜刀不能拍蒜,属于正常情况?去年7月,“张小泉客服称菜刀不能拍蒜”突然登上热搜,让这家百年老字号企业陷入巨大舆论漩涡。张小泉总经理的一番“你学了十几年的切菜都是错的”“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中国人这种切菜方法”等言论更是将此事件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间,网友纷纷嘲讽张小泉是“装蒜刀”。

点评

张小泉花了400年建立起的口碑,差点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毁掉。回顾这起事件,菜刀不能拍蒜,是太违背“常识”的东西,即便是事实,一旦与公众根深蒂固的传统认知产生“冲突”,企业也应谨慎处理。用道理说服常识,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消费者教育过程。在互联网时代,老字号不应只代表历史和过去,也应带着经验走向未来。

5.钟薛高高温、火烧不化

被外界称为“雪糕刺客”的钟薛高,去年又因“雪糕不化”事件翻车。6月25日,有网友发文称,钟薛高旗下一款海盐口味的雪糕在31℃的室温下放置近1小时后,仍然没有完全融化。7月5日,一段网友用打火机点燃钟薛高雪糕疑似烧不化的视频再度引发关注。当面临来自各方的质疑时,钟薛高对于关键问题避重就轻,并直言用烤雪糕、晒雪糕或加热雪糕的方式评断雪糕品质好坏并不科学,不但未能打消外界疑虑,还引来消费者更多的质疑。

点评

不化事件属于“雪糕刺客”的延续,本质上是对定价、原料的质疑。雪糕不化就是消费者觉得食品添加剂太多,钱花得不值。钟薛高给自己的标签一直是“高价位”“高品质”,外界对其产品质量要求与容忍度自然更苛刻。毕竟只有质量与价格完全匹配,才能真正获得大众的认可。

6.李宁新品被指疑似日本军服

曾被誉为国货之光的运动品牌李宁,因疑似“日本军服”事件深陷舆论风波。2022年9月,李宁的新品发布会上,出现了几款酷似日本军服的羽绒服。从颜色到款式,尤其是那顶帽子的耷耳帘帽设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侵华日军的“军帽垂布”。李宁负责电商业务的总经理冯晔的“我们的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沉淀,教育知识的传承还是少了”这段带有说教性质的发言,并未平息怒火,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短短三天,李宁股市遭遇巨大动荡,市值凭空蒸发123亿元。伴随舆论不断发酵,李宁打破沉默,向大众道歉,表示今后会虚心听取意见。

点评

李宁品牌自创立以来,就带着浓重的国货印记。近几年,李宁因为国潮风翻了身,成为大家眼中的“国货之光”,其销售额和名气也随之大涨,还成功打入了高端市场。按理说,李宁最不该犯这种低级错误,却出现了这种明显的争议性行为。当争议出现后,李宁没有在第一时间给出合理的解释,反而因态度高傲导致消费者的反感。李宁这次挨骂,一点也不冤。

7.蔚来“冷血门”与“泄露门”

2022年,对于蔚来汽车来说可谓相当“糟心”。一方面,公司在汽车销量、营收增速上掉队;另一方面,公司屡次陷入舆论风波,遭网友痛批。先是6月22日,蔚来一辆测试车辆从停车楼三层坠落,造成2名数字座舱测试人员罹难。事件曝光后,蔚来一句“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的言论显得非常刺眼,被网友痛批其“冷血”。12月11日,蔚来又陷入“泄露门”,数百万条用户数据遭窃,被黑客勒索225万美元等额比特币(约合1570.5万元人民币),又遭到舆论热议。

点评

蔚来汽车两次被骂上热搜,主要是因为没有考虑大众感受,而是急于撇清责任。在“一车两命”事故发生后,蔚来匆匆撇清事件与车辆的关联,显得既不专业也缺乏温情。车主数据遭泄露,蔚来避谈信息安全问题,没有及时安抚用户,一味强调“不会与不法行为妥协”,难免引发公众反感。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风口上,蔚来有幸成为火热赛道一员,但在逐利同时,也得维护好自身声誉和口碑。

8.星巴克被曝“驱赶”执勤民警

星巴克的傲慢,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2月13日,有网友发文称,星巴克重庆磁器口门店员工认为执勤民警在门口吃盒饭“影响品牌形象”,要求民警“换个地方吃”,并投诉了当事民警。2月14日傍晚,星巴克中国官方回应称,是门店伙伴与当事民警在协调座位时因言语不妥引发沟通误会,对此致以歉意,事件过程中不存在网传的“驱赶民警”及“投诉民警”的情况。对于这份更像是“情况说明”的声明,不少网友并不买账,认为星巴克态度敷衍,缺乏诚意,磁器口店被送白花、扔鸡蛋,遭主播围攻及网友刷差评。

点评

这几年,洋品牌因为本身品牌归属权的问题,再加上外企的管理流程问题,一举一动很容易被贴上“傲慢”的标签。民警在门口吃饭影响品牌形象,又给星巴克的傲慢增添了新的例证。作为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美国企业,星巴克更应该对中国社会基本价值取向有充分的了解和尊重,在作出回应的时候谦逊谨慎,拿出真诚的态度。在这一点上,星巴克做得远远不够。

9.椰树集团“低俗营销”屡教不改

椰树集团的广告营销,常年有着打“擦边球”的嫌疑,被市场部门多次处罚却屡教不改。去年10月,椰树集团进军直播带货,由于画风一如既往的“土味”和“博眼球”,多场直播屡遭平台掐断。回顾过往历史,用大胸女模特当包装,宣传“从小喝到大”的广告语;招人要求应聘者拿房产抵押、“顾事业不顾家”,“有车、有房、有高薪,肯定有美女帅哥追”的招聘文案……椰树在广告宣传上的“黑历史”简直数不胜数。

点评

靠低俗博出位,椰树集团的营销风格,30年来未曾改变。说白了,这种营销行为就是一种“低俗广告”。椰树常年游走在“擦边”边缘,即使没有违反法律,但这种营销方式仍不可取。把企业文化往拜金主义、物化女性的路子上引,对社会风气将造成破坏。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一味贯彻这种低俗的“土味营销”,对于品牌形象和未来发展来讲也是一种伤害。

10.奥迪广告抄袭丑闻

经典和笑话之间,有时只是一步之遥。2022年5月21日,中国二十四节气“小满”这天,奥迪与天王刘德华合作的商业广告《人生小满》火爆全网。然而,仅仅过了几个小时,一位名为“北大满哥—小满”的博主发文表示一汽奥迪视频抄袭。随后,奥迪官方就抄袭事件发布致歉声明,指出因监管不力、审核不严造成抄袭视频上架,同时对创意代理公司问责并全面下架了视频。

点评

去年难得有一个刷屏级的正面短视频案例,却因为抄袭事件,变成了负面刷屏。一汽奥迪作为知名汽车高端品牌,也因这次的抄袭遭受差评。保护原创就是保护创新,抄袭是行业丑闻,更涉嫌违法,必须零容忍,无论是企业方还是创意公司,对版权与知识产权都应有敬畏之心。

新黄河记者:郭吉刚 美编:王琳 编辑:卢婷

更多奥迪最牛广告(2020奥迪广告)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