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当代教育改革面临着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应该用什么态度来面对考试。时下出台的诸多教育政策——“禁考令”也好、“标准化建设”也罢,目标指向非常明确——纠正应试教育。
然而,与古往今来任何一场历史的改革比较,都面临着相同的困难。那就是如何去改变长期以来在思想深处形成的错误认识,以及如何用更好的举措去替换旧有的游戏规则。如果以上两点解决不好,那么所有的改革政令最终还是会被“卫道士”们阳奉阴违,形同虚设。
就山东省出台的最严“禁考令”来看,最初在2007年出台,出台伊始强调得非常严格,基层也就没有人敢去碰硬,却是有个三两年学校自己组织考试。然而,后期如何考核、评价办学方面,缺乏积极地探索,学校教学疏于引导,最终却又导致了教学的薄弱。没过几年,渐渐又回归到了传统的“统考”模式,碍着“禁考令”的面子,改了个名字叫“调研”,本质上就是个文字游戏而已。
再说下“标准化建设”,巧立名目在地方学校大肆铺张、浪费加转私人腰包折腾了不少钱,学校里也建起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室。但是,学校抓应试的教育功能没变,这样,就让很多功能室显得碍手碍脚。这样,那几百万、几千万的教育投资就成了摆设,甚至成为迎接检查时编造假材料的一些负担。如此,轰轰烈烈一场,最终只是给某些群体制造了上项目创收的机会,给师生增加了“造假”迎检的负担。如此而已。
时下,又出现这么一股子苗头:怕地方学校不重视音体美,失去考核而让音体美形同虚设,要把体能检测、音乐、美术纳入考试。体育进行体能检测让人无可厚非,音乐、美术竟然让基层的任课老师出题考试,考试真的是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法宝吗?
仅就目前的国内的教育来看,考试已经严重的扭曲了教育存在的意义。原本,教育是一场培养人的事业,既然要培养人,就应该根据人才自身的特长来考虑如何培养。设若人家明明喜欢读书、写作,你非要让人家同时要能够解决让人眼花缭乱的数学题,还要去研究物理化学,那就难免有些误人子弟了!同样,一个数理思维严谨的人,不让人家学会如何在理化世界里探索,而要去考什么语文、英语,难免有些庸人自扰了……
时下中国,口口声声尊崇孔孟,然而,做得都只是一些表面文章。否则,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至今哪儿有半点体现?诚然,通过考试可以选拔出少之又少的几个代表,可是,那些不适应应试体制的学生是否就是“一无是处”?很多情况下,教育应该根据每个人的资质去传授每个人不同的本领。
这点,美国的基础教育能够创设四百多门功课供学生选择的做法,要比国内的七八门应试统考似乎更能体现教育育人的本质。何况,时下的应试教育早已把学科教育的精神扭曲。语文这门读书、写作学科,却被演绎成了更多背诵学科,国内的大文豪们尚且望而不及,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们只怕要考个位数。理化生等注重阅读积累、观察实践的学科成了背书、做题学科……
自古至今,这种生硬古板的考试让人所不耻的: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试问,如果天下所有的教育都可以像国内这样出几道题背背考个高分就能完成。那么,我们教厨艺的时候是否连厨具都不用,直接背背做菜程序、用料就行?我们连体育竞技都省了,直接每人一张板凳,背一背各项运动技巧就行了呢?……
时下,我们谈教育改革,首先要改变对传统考试的认识。先要改革考试选材的方式,打破对试卷考试的过度痴迷,探索更好的专业化技能考试来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
否则,现有的教育改革只是无意义的瞎折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