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胃肠病的柴胡证
一、腹痛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诸黄,腹痛而呕者,小柴胡汤主之由此可知,胁下病变有时会牵扯到胃肠部,而发生心腹痛,呕吐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胸胁部的自觉证,反不明显,这时需要注意脉象或其他特殊症状,从血弱气尽来看,脉应偏弱;腹痛的时候,可见有呕吐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腹痛而脉见涩,偏于虚证,小柴胡汤对于胃肠虚寒的证不利。这种证偏于虚,常有可能是小建中汤证,不一定是小柴胡証。因此,仲景说,先试以小建中,如确属虛寒,用小建中有效固可,无效,则不是虚寒,然后再用小柴胡来治。
偏于虚证,可用小柴胡去黄芩加芍药,便软黄芩不要用;腹中卒痛,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证腹痛,自汗恶风也可用此方。此外,各种柴胡类方都可以治疗腹痛。
偏于实证,有时候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大柴胡汤也可用。枳壳,山栀,赤芍等都可斟酌加
二、呕吐,呃逆,腹胀
1)呕吐
柴胡汤有“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本就是小柴胡汤一个主证,另外还要注意一个特殊证候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故只出现呕和发热而没有其他柴胡症状,也可用小柴胡。柴胡竹茹汤(去参加竹茹,知母)
柴胡的呕吐证中还有呕吐酸苦水,一般见于妊娠恶阻,其寒热虚实,痰湿水饮不一样,用药也不一样。如有呕吐酸水,食欲不振,气逆,或有时哕气,则用小柴胡,降火清胃。一般加赭石增强止呕能力;或加些消导药物,麦芽神曲鸡内金到;制酸品,牡蛎,瓦楞壳;去参枣甘草等甘味药,对呕酸不宜,可加甘平药如山药,安胃健脾,偏热加麦冬,也有养胃功能。
2)呃逆
“发热烦渴,脉数者,是热呃也,小柴胡汤治身热烦渴发呃”——万病回春小柴胡宜于热呃,去参枣,加砂仁,陈皮,藿香,木香,茴香,沉香,柿蒂,山栀,竹茹
3)腹胀
腹胀不欲食消化功能的问题,应加些健胃消导化滞药物,如柴胡达原饮,治疗胸胁痞满,发寒热,腹胀不欲食,口干便秘尿赤,苔白厚
柴胡,黄芩,枳实,青皮,厚朴,草果,佩兰,槟榔腹痛有癖积如果腹中有积块,发热;常可于小柴胡中,加入一些破积的药物,如厚朴、青皮、陈皮、枳壳、山查、神曲、三棱、莪术等
三、便秘
少阳证一般禁用下法,即使证已经涉及阳明病,只要未达到内实不消,脉证俱实,还是不能用泻药
阳明病,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只要有柴胡主证的一般柴胡证,兼大便秘结,就可以用;但兼便秘的柴胡证,有时仅具有胃肠证,如前面的阳微结。
太阳证不太盛,柴胡桂枝干姜汤,若表解里未通,可再用小柴胡汤;太阳证很盛,少阳微,可先解表再行柴胡汤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稍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这个小柴胡证,有潮热,腹满的胃肠证,有短气,鼻干,哕,耳前后肿的上部证,不过脉象浮大,由此可窥,如果脉不是数极有力,也未可用泻药,可以先试小柴胡,再试大柴胡
如果是脉浮紧,切不可下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者;…..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如果热较甚,可重用黄芩,它具有明显清通阳明胃腑的作用,《本草品汇精要》说黄芩“疗肠胃不利,破壅气,令人宣畅”。
丹栀逍遥散,肝血虚的柴胡证兼便秘。
四、下利
误药而利,柴胡证在,仍用柴胡汤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涉及阳明,柴胡证在,宜先用小柴胡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里证已实,也可用大柴胡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