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锦心似玉》罗十一娘堪为继母的表率,侯爷嫡子谆哥生病,十一娘寸步不离地照顾。夜晚,徐令宜陪在一旁,谆哥哭着要娘亲,十一娘便为他唱起了儿歌“一只鸡”,哄他入睡。
在轻柔的歌声中,谆哥立马进入甜睡状态。网友们纷纷调侃,不得不说,这儿歌有够上头!够魔性!这几天满脑子被“一只鸡”占据。
歌词:一只鸡,二会飞;三个铜板买来滴,四川带来滴;五颜六色滴,七高八低滴;酒(九)里浸过滴,实(十)在没有滴。
有网友吐槽:挠破脑袋也想不通,电视剧为什么用普通话唱这首儿歌,用不了杭州话还不如不要唱,违和感十足!原来,这是一首地道杭州话儿歌,教孩子数数用的,从一数到十,怪不得那位网友要反感呢。蜗牛刚听的时候,也确实觉得别扭,不过听久了也就习惯了。
有网友比对了一下“一只鸡”《锦心似玉》版和传统版,发现唱词还有些不同。
传统版:
一只鸡,二会飞;三个铜板买来滴,四川带来滴;五颜六色滴,骆驼背来滴;七高八低滴,爸爸买来滴;九(酒)里浸过滴,十(实)在没有滴!骗骗伢儿滴。
传统版中的六(骆)、八(爸)两句,还有“骗骗伢儿的”结尾句,是很有地方儿歌特色的,但是在电视剧中都被删掉了,这让一些江浙网友也很不满,为什么不照原版唱呢?其实,儿歌在传唱过程中,发生因地制宜的改变是很正常的,这一点早在民国时期,就被他们的浙江老乡、著名作家周作人指出。
与哥哥鲁迅的犀利辛 *** 风截然不同,周作人的散文给人一种恬淡自然的美学享受。他不仅散文写得好,在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方面也有相当造诣,写过不少研究儿歌的文章。周先生说,儿歌即是童谣,正如一切的神话传说一样,容易以讹传讹,改变它的起源。
他还专门列举了童谣《狸》在民间流传,发生变异的例子,来佐证他的说法。
清代杜文澜主编的《古谣谚》记录这首儿歌是“狐狸斑斑,跳过南山;南山北斗,腊回界口;界口北面,二十弓箭。”
明代文学家杨慎编纂的《古今风谣》又叙述为“脚驴斑斑,脚踏南山;南山北斗,养活家狗;家狗磨面,三十弓箭!”
浙江绍兴儿童却传唱为:“铁脚斑斑,斑过南山;南山里曲,里曲弯弯;新官上任,旧官请出。”
显然,“一只鸡”的删改不是以讹传讹,而是出品方故意为之,改变它的起源。从电视剧本身和观众角度考虑,我们不难推测删掉这几句歌词的原因。“骆驼背来滴”和“爸爸买来滴”两句,一来与之关联的前后两句已经唱出了“六”“八”,无谓重复;二来“骆驼”用普通话唱不出“六”的音,且爸爸这种叫法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人管父母普遍叫爹娘,不适宜出现在剧中。
至于“骗骗伢儿的”这一结尾句,剧中将它删去正是为了便于全国观众接受,也是去芜存菁的做法。因为这句有不把孩子当独立个体尊重的意思,不适合现代父母“以身作则,言而有信”的正面教育观念。如果十一娘真照原版唱,估计会被全国的父母骂惨的,说她教坏小孩子。
周作人收集的部分儿歌:
1.石板路知了查查叫,石板两头翘,懒惰女客困旰旰觉。
2.倒灶郎中知了儿叫,石板儿跳,倒灶郎中坐八轿。郎中郎中,招牌当空。爹爹有毛病,你就来送终。
3.烟护烟烟护烟,烟上天。红罗裙,系半边,谁家女儿立门前?绣鞋儿,尖对尖,土地公公不爱钱,祷告你阴中保佑,与我做姻缘。
4.黄花麦果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勿出,一块自要吃。
5.荠菜马兰头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夯后门头。
6.爹娘忙爹杀猪吊酒,娘上棚落绣,买得个溇,上种红菱下种藕,四边插杨柳,杨柳底下种葱韭。
其中,“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勿出,一块自要吃。”这首儿歌,周作人评价:自私和吝惜之意,固然坦白得妙,乡间小儿没有茶食,偶然得自制饼饵,非常珍重,也是实情。
这些儿歌对于了解和研究当时的地方社会风俗民情、生活情趣等大有裨益。蜗牛的家乡湖南也流传有一些儿歌,小时候,蜗牛经常唱的有:
月亮粑粑,肚里坐吒嗲嗲。
嗲嗲出来买菜,肚里坐吒恩妈。
恩妈出来绣花。绣出一吒糍粑。
糍粑跌得井里,变哒一吒蛤蟆。
夏天,每当月光皎洁的傍晚,蜗牛和家里人在竹铺上歇凉赶蚊子,总会看着月亮唱起这首儿歌,仿佛歌声驱走了炎热,以为月亮里真的坐哒一吒嗲嗲!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童年的欢歌笑语犹在耳边,令人难忘。各位网友小时候都听过哪些“方言童谣”?欢迎用家乡话评论留言,分享你童年记忆中的方言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