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译文
两种不同的风度标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好如同来自一家。雪花晶莹剔透,就像梅花的花瓣似的。不是雪花没有香气,而是风儿将梅香吹得四散,梅似雪,雪似梅,难以分辨。
虽然外表差不多,但总有一个要高出一筹。雪花不像梅花那样“薄”。梅花面对空山绽放,放射出异彩光芒。雪花自由自在地在人们身边穿行。
注释
风流:风度、标格。
萼:花萼,这里指的是花瓣。
着(zhāo):等次。
薄(báo):厚度小的。
散彩:放射出光彩。
帘:窗帷。
赏析
这是元代词人王旭的一首咏物词。
这首词最绝妙之处在于写出了梅雪争春的各自品性与特点,让人感受到冬日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充满了迎春的气息与自由的呼吸。无论是洒向空山深处,亦或是穿行在寻常人家,都是一种美好的选择与诗意的存在。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上阕这三句是说,两种不同的风度标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好如同来自一家。雪花晶莹剔透,就像梅花的花瓣似的。这是写“雪梅之相似”。
“两种风流”,开头四字就给梅花和雪花定了一个调子,即各具特色,皆足可称风流。“一家制作”,更是加强了这种论调,原本就是一家,有什么可争论不休的呢?
“全似”二字,也道出了两者外形相似之处,进一步加强对于二者的肯定,不厚此薄彼,一视同仁。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仔细一看,不是雪花没有香气,而是风儿将梅香吹得四散,梅似雪,雪似梅,难以分辨。这是写“雪梅之难辨”。
雪花梅花难以分辨,天空之雪花,仿佛有梅花的香气,地上之梅花,仿佛跟雪花一样洁白。诗人之所以要写梅花似雪,雪似梅花,仍是为了呼应上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细看不是雪无香”,从整体上看,突出的是梅花香气,更多的是赞扬梅花。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下阕这三句是说,虽然外表差不多,但总有一个要高出一筹。雪花不像梅花那样“薄”。这是“雪梅之高下”。
词人至此笔调一转,还是试着想分一个高下,想想总有一个要高一筹的吧?实际上,词人用一个“薄”字卖了一个关子。因为对于“薄”字的不同解释,就可以影响词人对于雪花与梅花的评判。
如果将“薄”字理解为“浅薄”,就是表扬雪花,而贬低梅花。如果理解为“薄厚”的“薄”,那就是赞美梅花而贬低雪花。词人并没有解释,这就给人们带来了两种理解结果。这也是这首诗最迷人之处。
其实,这或许就是词人不想作评价的一种高妙之法,留给读者去评判。你若喜欢雪花,可从赞美雪花的角度去理解。你若喜欢梅花,可从赞美梅花的角度去理解,岂不皆大欢喜。然而,“雪花不似梅花薄”,从整体上来看,更多体现的还是梅花的纤薄情感,赞扬的是雪花。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末两句是说,梅花面对空山绽放,放射出异彩光芒。雪花自由自在地在人们身边穿行。这是写“雪梅之追求”。
梅花把生命的色彩,装点向草木凋零、万花俱谢的雪山;雪花虽无生命,却依然善解人意的飞向人们的身边。它们各自绽放着自己独特的品性,知道自己的追求,明白自己的价值,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都值得人们去肯定与赞扬。
雪花与梅花,皆是世间最美的绝配,一个至白,一个至香,踏雪寻梅,一起浪漫了整个冬天。
纵览全词,词人采用对比、反衬手法,将梅雪并举,刚柔相济,其映衬之巧、拟人之妙、想象之丰,迎春之闹,跃然纸上,精彩纷呈,是为咏雪梅词中的绝妙佳作。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