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二十几岁就结婚了?
我二十几岁就结婚了。
这短短的两句对话就已经反映出了如今长辈跟90后的婚姻观的差别。
作为一个90后,感同身受。每逢过年,回到村口,便要经受“中国最神秘的情报组织”的考验:这谁家的娃还没结婚……而站在路旁的你,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苟着到家。即便顺利到家,也免不了家人的嘴遁终极考验。
有时候,躺下来静静想:我们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叛逆?问问自己内心,其实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是不想结婚,而是生在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很难用一瓢清酒换取 *** 欢心。身边人陆陆续续的红色喜帖递到眼前,我们当然也会由衷地欢喜,由衷地祝福。但是审视自己,还是会有很多难以言表的无奈,只能化作沉默,一笑带过: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 *** 。
为什么90后很多人选择晚婚?
这是一个社会学的命题,也是一个心理学的研究。
我们出生于物质相对不那么匮乏的年代。我们出生已经吃得起小米粥,喝得起牛奶。在大部分人的生活里,基础的物质层面还是能够保证的,当然偏远困难山区的除外。在长辈看来,我们精神世界是极其匮乏的,但又是极其丰富的。爷爷那一代人没事的时候总喜欢拿起旧报纸坐在长凳上,一看就是一整个慵懒而又余长的午后,闲暇时,研磨水墨,提笔练字,在笔墨纸砚间挥毫。
而在我们成长的年纪里,已经很少有人练书法、看报纸了。或许,我们看过最多的报纸就是中学时代的英语报纸练习册,更别提练字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精神世界确实是少了许多文雅气质,而与之换来的,我们小时候就已经开始看各种动漫了。小时候,总是在新闻热播时段跟爷爷抢遥控抢个热火朝天,就为了看一眼自己喜欢的动漫,看完之后就会一直回味里面的情节。每天往复,每天都是如此简单而美好,仿佛在动漫的世界里面,我们就会忘记了生活的烦恼,在那里,我们找到了生活的纯真淳朴,也被某个动漫角色的热血青春而沸腾了一个夏天。而在长辈眼里,我们就是不折不扣地“二次元”。长大了些后,我们就开始听MP3,那些数字编码里面封装着的美好声音,戴上耳机,歌曲列表循环播放,仿佛忘记了时间,我们沉浸那些美好爱情故事,看到优美的歌词我们会由衷地抄下来,一遍又一遍,乐此而不疲。
再长大一些后,我们就要面对着升学的压力了,我们90后普遍都是受过义务教育熏陶的了,我们崇尚学识,德智体美劳,一个不能少。我们奋笔疾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拿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那几张纸。我们总在不断学习,但好像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谈恋爱?与恋人到哪个时间点才该结婚?结婚的物质前置条件要达到什么水平?结了婚什么时候要小孩,甚至是该不该要小孩?传宗接代的宗族理论好像在这一代人不太奏效,因为,我们从小的认知是优生优育。种种焦虑之下,我们只能选择沉默,我们也很想像小时候动漫人物在最后通关时刻,推开那一扇大门上,向全世界宣布胜利。但我们好像除了沉默,好像什么也不能做。于是,在默默地生活,在默默地打拼,在默默地度过每一个年岁。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为78.2岁,这么来看,我们二三十岁的年纪,其实已经走完了1/3了。我们深知时间宝贵,但是也倍感无助。
说到练字,我又想起之前与一位00后的朋友对话:我说,你没事可以把你的字写好看一点,不为别的,人家说人有没有文采,一看你签名就知道了。
而对方的答复是:写字,能看就行了。
我说,那你也要换位思考一下,等二十年后你成为一名父亲,你要教你的小孩写字,到那时候你的小孩说你写字都这么丑, *** 嘛还要练?那你以后怎么教你的小孩呢?
他说,以后再说吧,有没有小孩都不一定呢。
我才意识到,00后的婚姻观会比我们更加的开放。
有时候,换位思考一下,我在想,难道上一辈人就没有这种烦恼吗?采访多位长辈后,我才发现:如果把一个社会比作微缩景观,其实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时代缩影。上一个时代的人经历了物质匮乏时期,车马牛羊跑不过情长纸短,而感情则是这个时代最纯粹的桥梁。我们也看到了,那一辈人的离婚率很低。因为他们认定了对方,搀扶余生也会坚定地走下去。我也看到过,有一些人是通过媒人介绍而通婚的。夫妻双方可能是本来没什么感情的,柴米油盐,日久生情。又或是日久也不能生情,但生儿育女,一日三餐,或许那时,有婚姻比有感情更重要了。
回到文章最初的思考:我们到底多少岁结婚才是正确的答案?其实,你我都应该跳出这个选项的表面。人生的考场上,提前交卷者固然是赢得了宝贵时间,没必要沾沾自喜,提前交卷不代表这是唯一的正确答案。最晚交卷的人不代表答错了题,没必要为此而焦头烂额,而答案则体现在:此刻奋笔疾书的你们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