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一首歌曲一段回忆,一首歌曲,一段回忆,承载岁月,什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一首歌曲一段回忆,一首歌曲,一段回忆,承载岁月,什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一首歌曲一段回忆,一首歌曲,一段回忆,承载岁月,什么?

1967年12月,我到北京站去送我哥到黑龙江省852农场下乡。

1967年,黑龙江还没组建兵团,他们是自愿支边农场,当年我哥他们发的是深蓝色的制服棉袄,68年组建兵团后,852改成了三师二十团。服装也统一成黄色棉服。

那拨走的都是老高中,我哥是老初中,他也提前和高中生们一起走了,这步棋走对了,否则他应该是陕西插队的。那条件可和黑龙江差远了。他们队里不少是四中和六中的才子。那时并不是大规模的下乡,所以去的人不是太多。好在这些老高中们在那几乎都当了老师。

852农场是老农场,条件非常好。一个连队都好几百人,特别热闹。

我曾两次去我哥那,那时交通不方便,路上要走两天才能到。到了他们连也没地住,哪个知青回家了,我就住在人家那。盖着人家的被子睡觉。那时小不懂事,要是现在我绝对不会去的。

第二次去时,是住在一个结了婚的知青家里,因为他们都是老高中年纪比较大,在那结婚的不少。

我哥说她是黄宗江的女儿叫阮丹妮,那时我还不知谁是黄宗江,知道赵丹和黄宗英,看过他们演的电影,知道她们是一家人,很有名的人,心里多了一些羡慕和崇敬。

我记得她家虽然也是住在普通的砖房,但是布置的比较温馨,粉色的床单,自己钩的桌布,白色的纱帐,所有的细节都是城市里生活的模样,干净整洁又洋气。阮丹妮长得不高,娃娃脸,说话慢慢的,很有教养。

这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前几年没事时,我搜我哥他们连,居然发现他们自己有个网站,在那里我看到很多他们的回忆文章,里面也有讲我哥的,很有意思。我哥已经过世20多年了,看到这些回忆文章好像又看到了我哥。

很多回忆文章都是阮丹妮写的。

从她的文章里我知道了她回城后当了老师,她的母亲叫阮若珊,早年参加革命,一直搞文艺。在部队官职比黄宗江大,她还是歌曲《沂蒙山小调》的词作者。

我记得沂蒙山小调最早出现在一部老电影里,曲调优美朗朗上口。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基本都会唱: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谷穗哎,现牛羊……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属于小调。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巧合的是,它们都诞生在战争年代。

黄宗江和他夫人都已去世了。他们的女儿阮丹妮和她先生前两年也都去世了。年纪并不大,很是可惜啊!

现在再搜那个让我心心念念的网站,搜不到了。

记录一段过往,留下一点回忆。

照片很珍贵,是一个熟识他们的老知青发给我的,里面有我哥和阮丹妮。

中间最右边的是阮丹妮。后排左三是我哥。

更多一首歌曲一段回忆,一首歌曲,一段回忆,承载岁月,什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