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猫冬图片,猫冬的演员表和角色介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猫冬图片,猫冬的演员表和角色介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猫冬图片,猫冬的演员表和角色介绍

“猫冬”是东北方言,也是一种冬季生活习惯,类似于动物冬眠,和动物冬眠区别是,人虽然“猫起来”了,但生活习惯还依然存在,比如吃饭还是要用嘴的,睡觉还是要躺着的,娱乐还是要继续的,只是所有的生活范围缩小了。

在东北因为地域环境问题,除了农业资源和老工业资源外,人们再无其他经济来源,冬季不能生产所以大家都没事可做,基本都躲在家里“推牌九”、“桥牌”或者玩些其他的娱乐活动,在这里你感受到了生活的落魄,实际是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上面说的“推牌九”、“桥牌”等娱乐,都是发生在上世纪40-50年代左右,在80-90年代左右这些娱乐工具发生了一些变化,麻将和扑克算是那几年猫冬生活留下的娱乐产物。

看上去很豪横的样子

猫冬体验

有人会说猫冬时人们怎么生活?包括衣食住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接下来我就要说道,衣食住行和猫冬的密切关系,上世纪80-90年代也是我出生后记事的那几年,那个时期据我了解和亲身经历的猫冬故事也是数不胜数,因为我出生的地方就是偏远落后的农村,自从记事以来,对东北农村猫冬就已有了解了,在每年秋季的时节,尤其是晚秋时,农民就已经开始储存秋菜了,他们眼中的节气与我们所了解的还不太一样,有些年龄大的都知道,春种秋收的时间一直保留的是阴历的时间,而不是现在的阳历,节气(时节)和春种秋收是密不可分的。

秋季农民朋友收割以后,储存粮食,等有好的粮价开始出售,有的为了卖个好价格就年后卖,这个时间段也是农闲的时间,也就是我所说的晚秋,也是储存“猫冬”的粮食和蔬菜的时候,例如冻白菜、秋酸菜、秋葱、冻柿子、腌咸菜、下大酱、存萝卜、土豆,这都是冬季猫冬要吃的食物,有部分蔬菜要储存到菜窖里面,这样更能保鲜,提起菜窖真是一个神奇地方,冬暖夏凉,是农民们储存食物的最好地方。

社会主义下的新农村生活

社会主义新农村

近几年社会高速发展,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赚钱,只有留守儿童和老人坚守在这片土地上,慢慢的享受着已去并不在的猫冬文化,现在回到东北农村,唯一能代表猫冬文化的就是这些老人,因为这里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没变的就是这些老人,晚秋时依然做大酱、蒸豆包、腌酸菜、存冬菜。但如今再也看不到,春耕前老人们在村口拄着拐棍,三两成群,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东家长李家短事儿。

在吃方面也是有很大变化的,我们小时候吃的都是自给自足的食物,只有过年过节才能买到一些稀罕的食物,比如苹果、糖果、肉食等等,那是我们至今难忘的一段美好时光,哪里像今天的小朋友,想吃什么直接去超市就可以买到。

饮食上来说,我12几岁之前没有见过饭店是什么样子,吃的就是农村的“土菜”,东北炖菜、猪肉粉条、大鹅土豆、小鸡蘑菇、酸菜血肠,这些说出来算好的了,素食来讲就是白菜、萝卜和土豆,小咸菜大酱也算是家常便饭,何来的美食。

近年中国美食文化迅速发展,民间菜则是饮食文化的渊源,多少豪宴盛馔,如追本溯源,当初皆源于民间菜肴,东北菜也顺势升天,近年东北菜馆也是遍地开花,原来的土菜土味也都搬上了大雅之堂。

刚刚腌制的酸菜

东北酸菜

东北酸菜是东北美食文化最著名的特色产物,代表不仅是文化,更是一种美食传承的东北精神,到今天为止东北酸菜在东北美食界,也是家喻户晓的称号,占上半壁江山,我印象中的酸菜永远是纯正、朴实、豪横的感觉,用一句歌词讲“那叫一个彪倍爽”。

这些年不管在外面还是在家里,吃上点纯正的酸菜、杀猪菜都是很难的事儿了,因为基本赶不上第一餐现杀猪肉、现腌酸菜。

东北农村杀猪

东北杀猪菜

每年到三九时节,很多富裕点的农民都会开始杀猪宰羊,为春节做准备,过年(春节)似乎是我们小时候最为期盼的一天,那个时候在农村几乎没有买猪肉一说,都是自己养猪,养鸡,养鸭,无论是蛋还是肉基本都是自足,那时候杀猪人都是老乡和亲友,杀猪的杀猪,摘菜的摘菜,做饭的做饭,大家一起热热闹闹,这就是东北农村猫冬的一种东北文化,30几年过去,这种文化也渐渐消声遗迹。

东北菜

东北不只是四大炖

其实“四大炖”只是商家对美食的一种宣传,真正东北炖菜有很多,如白菜炖土豆、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酸菜炖土豆、豆角炖排骨、鲶鱼炖茄子、大鹅炖土豆、鸭肉炖、豆角炖窝瓜、萝卜炖土豆、酸菜炖粉条、炖肘子等等都是东北人猫冬家常炖菜,因东北的地理环境寒冷,人们为了提升体能抗寒,所以吃的都是炖菜,这也是东北美食独特之处,东北炖菜也是家喻户晓。

东北炖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菜码大,汤菜都有,不仅滋味足菜也很鲜嫩,更体现了东北菜、东北人的一大特点“阔达”与“豪爽”。

铁锅炖中的大饼子

东北主食

在美食文化里,主食、面食是不可或缺的,面食及主食说大了象征的是中国特色美食文化,说小了象征的是一个家庭的妇女是否贤良、手巧和持家能力。

我印象中的农村美食已经不再地道了,尤其是一些失传已久的面食和主食类,如大饼子、粘豆包、发糕、花卷、豆面卷、手擀面条、窝窝头、黄米饭、高粱米饭、小米饭、大碴子等等,小时候吃的这些,如今市场上真买不到了,就算买到了味道也变了。

记得第一次吃窝头还是在姥姥家,大概几岁吧,我生在80后末,东北农村算是刚刚复兴,窝头在各家的餐桌上基本不存在了。那时候常吃大饼子、发糕、黄米饭、小米饭等,到了大概10多岁的时候,面食和大米饭才真正的成了餐桌上的主食。

家里吃火锅

东北人也爱吃火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东北猫冬时节开始热衷与火锅,尤其是家里客人满满的时候,大盆小碗的火锅慢慢成为了东北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个象征着团圆南方美食,在东北也一样象征着团圆,每次回家和父母都要吃上一顿火锅,去亲朋好友家聚会,也会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这个曾经北方人吃不惯南方美味如今让很多东北人魂牵梦萦。

在东北火锅中,也会放上东北热门食材,有着豪横代表的“酸菜”、“冻豆腐”、“山木耳”、“蘑菇”,甚至有些霸气的吃货涮起了“大骨棒”和“血豆腐”。

文化的交融离不开发展,如今的东北猫冬文化就如同火锅一样,不是消声遗迹了,而是传递到了全世界另一端,让这种文化、这种乡情互溶。

曾经的猫冬生活,让我们享受到了无数的快乐,很多老人再次回忆起那美好时光,犹如昨天历历在目,在这片黑土地上,“猫冬”也让很多美食从最纯粹的土壤里走向了大众视野,著名笑星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先生每次在演讲中都会说道他的成功永远离不开这片黑土地,是那段时光和那一代人养育他,如今的老先生也是退休种起了小园子,依然享受在那段美好时光。

这些就是我了解的猫冬文化和我经历的部分东北文化,希望大家喜欢。

大家好,我是老乡滋味创作者周小亮,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2020年3月5日“潮点美食”正式更名“老乡滋味”,希望大家体会家乡人、家乡事儿和家乡味儿。

更多猫冬图片,猫冬的演员表和角色介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