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老家的月亮那么慈祥是什么歌,老家的月亮母亲的月光,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老家的月亮那么慈祥是什么歌,老家的月亮母亲的月光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老家的月亮那么慈祥是什么歌,老家的月亮母亲的月光

晚上回到老家,站在老家的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月亮,感觉一阵清凉,周围的空气也变的香甜清新起来。在钢筋水泥的建筑里也曾仰望过月亮,但这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只有在老家看月亮才有。这是年龄渐大一种自然反应吗。

老家的月亮的景色有好多种镜头,最早的记忆我印象中是三四岁,按照常理三四岁是不记事的年龄,但我感觉总有一种印象在人很小的时候就会留下记忆,现在回忆起来记忆犹新。小时候的老家还不是现在的家,小时候的老家是奶奶那一辈的家,父亲结婚后我家和三伯伯家住在一个院子里,弟兄们分家,父亲分到了两家西屋和两家南屋,北屋是三伯家的,院子很是悠长,与现在的家比起来过去的老家可以说狭小又破旧。老家的大门是木头的,大门前有一颗槐树,那时候晚上没什么娱乐项目,夏日的晚上家家搬一个小木板凳,门前一坐开始瞎聊。我现在记忆很深的场景,就是头顶上是幽深的槐树的枝叶,槐花的清香在空气中飘荡,那种香味好像留在了我的人生每个时刻。大槐树下我偎依在奶奶怀里,奶奶拿着大蒲扇不停的给我扇着,嘴里讲着一遍又一遍古老的故事,头上是圆圆的月亮,那时候感觉当时的月亮好像比现在又高又亮。不知不觉我睡着了,奶奶颤颤巍巍拖着裹过的小脚把我抱回屋里睡觉,我现在还有记忆,就是有一次奶奶往回抱我时我迷迷糊糊醒了,睁开眼看着奶奶,身体上还能感觉得到奶奶的体温。真的很奇怪,我那时是那样小,但我总能记起这个情景。

奶奶是逃荒逃到我们这被卖给爷爷做媳妇的,身体瘦小的奶奶在这落叶生根,一生生了八个孩子,最后活下来5个,四男一女。后来这一大家子衍生出50多多口人。原先书上总有生命力顽强的表述,我没有切身的感受,但从奶奶身上我确实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奶奶在99岁的时候去世,留下了这一大家子人继续延续生命的历程。

自己结婚生子,生活的琐琐碎碎一天天过着,体会着生活的各种滋味。原先的小土坯房已经换成了二层楼,夏日的夜晚老娘这一代喜欢到街口和他们那一代人谈天说地。我和妻子儿子喜欢跑到楼房顶,拿一领凉席躺在屋顶上嬉戏聊天,儿子正是狗不理的年龄,话也特别多,我和妻子躺在两边,就听儿子说就行了,你只管哦,对,是的答应就行了,儿子会从西游记讲到水浒传,水浒传再讲到三国。听着儿子的讲解感觉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的烦恼忧愁好像都不是事了。仰面看着天上的月亮,感觉月亮好大好圆呀,感觉月亮发出的光是暖的,那是那个岁月定格在我脑中老家的月亮。

随着岁月的流转,自己搬进单元楼居住,年迈的老娘还在老家居住,自己经常回去看看,过去对住单元楼和老家居住没有感觉到特别明显的变化,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到老家后突然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街门口碰见左邻右舍寒暄的打着招呼,虽然简单但感觉别样的亲切,听着他们叫着我的小名,总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街口总有几位老太太坐在石头上聊天,手里摘着菜,嘴里说着村里的家长里短,飞短流长。过去总讨厌这种说长道短,但现在突然有一种感觉这也不是生活的真谛吗?

早晨起来遛弯,看着田里绿油油的庄稼,望着缓缓升起的朝阳,庄稼叶上的露珠晶莹的闪着光,突然感觉空气也是甜的。晚上与老娘坐在院子里,听老娘絮叨着村里的各种新发生的趣事,感觉乡土的气息。老家位于城市的边缘,拆迁是时间问题。坐在老家的院子里,心内涌起一丝惆怅,如果拆迁了,老家被高耸的楼房所代替,没有了老家的小院,那老家还能成为老家吗?我感觉如果没有了小院,那老家就没有了灵魂,人们只能成为一个漂泊在外的人。今年有一部热播电影《流浪地球》,之所以人们愿意看,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是人们有一种老家情怀。儿子这一代是伴随着电子产品成长起来的一代,迷恋着单元楼里的舒适,不太愿意再回村,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一种悲凉涌上心头,儿子这一代就没有老家了吗?

更多老家的月亮那么慈祥是什么歌,老家的月亮母亲的月光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