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01
"吃不吃你的宠物?不吃我吃了"
互联网上的奇葩新闻真是屡屡刷新下限,这两天一个标题为“宠物大闸蟹被煮兄弟俩边哭边吃”的新闻引起了老育的强烈不适。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兄弟俩因自己的宠物螃蟹被父母擅自煮熟吃掉而哭得撕心裂肺,父母却催促孩子吃掉自己的宠物螃蟹:”吃不吃,不吃我吃了。“
甚至调侃询问孩子自己的宠物螃蟹是什么味道,得到”香的味道“这样的答案后还有一丝满意。
轻松的配乐、幽默的配文、搞笑的表情包配图,显然这是一条以“幽默搞笑”为调性的视频。然而这条转赞高达26万的视频,评论区却大翻车,无一不是在指责这种行为,网友们不约而同地反问“好笑吗?”
网友的反应自然不是所谓的“开不起玩笑”,而是宠物被家人吃掉这样的事实在是太多孩子的童年阴影了。
而互联网上此类短视频也并不少见,这些视频的特点是记录孩子崩溃痛苦的模样,并与家长的戏弄嘲笑形成对比。
未经孩子允许、擅自剥夺孩子宠物的生命、甚至强迫孩子吃掉自己的宠物、茶余饭后还要借此事消遣孩子......
这些场景拼凑起来的“搞笑视频”实在让人笑不出来,只能让老育感受到荒诞的黑色幽默。
02
”宠物?不就是食物吗?”
有人说“螃蟹不就是种食物吗?吃了就吃了,至于这么认真吗?”
螃蟹也好,兔子、鸭子也罢,它们都能成为人们的盘中餐,但对于孩子而言,这些动物是他们朝夕相处、相互陪伴的朋友。
擅自宰杀孩子的宠物,让孩子回家后发现自己的朋友被炖了,这难道不是恐怖故事吗?
一个网友的评论说出了老育的心声,众所周知许多杀人犯在幼年时就会显露出异常,最典型的行为则是虐杀动物。
擅自宰杀孩子的宠物不仅会是冲击孩子的世界观,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更是在抹杀孩子的同理心,严重者会让孩子效仿并走向极端。
2019年曾发生过一起13岁少年弑母案,最初的通报写着少年是因不服管教而砍死母亲,但附近商家透露孩子的母亲曾将男孩心爱的宠物狗当着男孩的面活活摔死。
图源@头条新闻
母亲当着孩子的面轻而易举地将孩子的宠物摔死,向孩子展示了自己漠视生命的面孔,让孩子认为生命也不过如此,于是“你杀了狗,我就杀了你。”轻视生命的母亲的生命就这样被亲生孩子轻视了。
❓老育当然认为严惩少年杀人犯责无旁贷,但这位13岁少年的杀戮行为真的离得开家庭教育吗?
这让老育想到了一部电影叫《狗十三》,父母离异的孩子李玩总是被家人以“为你好”为名所捆绑,喝牛奶会吐却被逼着喝牛奶,喜欢物理和天文却被强制参加英语兴趣班......
为了缓解关系,父亲送给李玩一只狗,李玩取名为爱因斯坦,但不久后小狗走丢了,继母找来一只和爱因斯坦长得一模一样的小狗。
而当这只小狗和李玩相处得逐渐融洽时,却因为不小心咬了顽劣的弟弟而被李玩的爸爸送去狗肉店,任凭李玩如何苦苦哀求,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狗即将被杀掉的的命运。
两次得到,两次失去,失去曾经为自己送来爱和温暖的李玩越发地沉默,甚至变得麻木。
13岁弑母少年也好,李玩也好,他们都是被父母的“为你好”所裹挟的孩子,他们失去的不只是狗,而是从狗身上获得不曾拥有过的爱和陪伴后,自己的狗却被家人以“爱”之名杀掉。
03
真缺孩子的宠物那口肉吃?
狗、兔子、鱼、螃蟹......是什么都不重要,在一些父母眼中这些不过是自己可以随意剥夺的玩物,然而孩子虽然年龄小,也有丰富的感知力。
特别是2-7岁,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一个特点即对于孩子而言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小到花鸟树木,大到太阳、月亮,也许我们拟人化的“太阳公公”、“小树哥哥”,孩子也是会当真。而每天活蹦乱跳地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小动物对孩子而言更是朋友、家人的角色,这些小动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重要。
当视若珍宝的朋友被宰杀,孩子的认知世界观会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影响孩子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甚至出现自闭、消极的性格。
回到开头,这些吃掉孩子宠物的家长就真缺这口肉吃吗?谁家又真缺那口肉?归根到底,这些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人。
而拍摄这些视频的父母多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在他们眼中这根本不是对孩子的伤害,不过是“逗小孩”,甚至自认为幽默地加上“孩子很伤心但吃得很香”、“真香”这样的文案。但恰恰相反,这不过是通过宰杀动物、对孩子进行精神折磨而获得 *** 的荒诞行为。
这不是爱,不是体贴,而是满足自身对孩子的掌控欲和孩子对父母的服从。这让老育想到鲁迅说过的一句话“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END-
孩子的爱心和情感都是纯真而弥足珍贵的,家长更不该践踏孩子的纯真,剥夺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格。
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花朵,被尊重的孩子,才会学会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