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易化扩散:水、无机盐、葡萄糖等一些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中蛋白质的协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3、内环境:机体所有细胞共同生存的细胞外液环境。
4、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新陈代谢:机体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生命过程。
6、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 *** 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7、阈电位: *** 能造成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突然大量增加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9、血型:血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类型。主要指红细胞血型。
10、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1、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12、心指数:安息与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出量。
13、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
14、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降低,心舒末期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
15、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内或胸腔大静脉的压力。
16、肺活量:在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17、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通过延长呼气时间,使测出的肺活量仍在正常范围内。
18、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
19、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20、滤过分数(FF):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21、肾小球滤过率(GFR):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22、肾糖阈:尿中刚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23、球管平衡:水在近端小管的重吸收比例始终占肾小球滤过量的65%~70%的固定的比例关系。
24、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25、脊休克: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26、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27、允许作用:某种激素本身对某器官或细胞不发生直接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产生生物效应或作用加强的必要条件。
28、衰老: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生的一系列组织器官结构老化级生理功能的衰退的过程。
29、寿命:一个人从出生经过生长发育成熟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存时间。
30、牵张反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31、基础代谢: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填空题
1、载体易化扩散有三个特点,即 高度特异性 、 饱和现象、竞争抑制性。
2、组织细胞对 *** 产生反应能力或特殊性,称为兴奋性,衡量兴奋性的指标是 *** 阈 。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藕联的结构基础为 三联体 。其中关键的离子为 钙离子。
3、正常成人男性红细胞数值为 (4.0~5.5)×10∧12/L,血红蛋白含量为 120~160g/L。正常成人女性红细胞的数值为 (3.5~5.0)×10∧12/L,血红蛋白含量为 110~150g/L。
4、生成红细胞的主要原料是 蛋白质、 铁 ;成熟因子是 叶酸和维生素B12 , *** 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因。
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包括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和 凝血酶的形成和纤维蛋白的形成。
6、心脏的前负荷取决于 心室舒张末期的血液充盈量,后负荷是指 心肌开始收缩后遇到的负荷。
7、中心静脉压高低取决于 心脏的射血能力 和 静脉回流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8、心脏正常活动的起搏点在 窦房结。
9、兴奋性在心脏内传导时,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房室交界 ,最快的部位是 浦肯野纤维 。
10、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处于 开放 状态,半月膜处于 关闭 状态。快速射血时期,房室瓣处于 关闭 状态,半月膜处于 开放 状态。
11、若心脏射血功能增强,使中心静脉压 降低 ,并使静脉回流血量 减少 。
12、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乙酰胆碱 ,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肾上腺素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乙酰胆碱 。
13、正常人动脉血压突然升高,引起窦神经传入冲动 增多 ,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 减少 ,心率 减慢 ,从而使血压 降低 。
14、心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有平台期存在 。
15、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为 每搏输出量 ,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为 心率 。
16、胃液的主要成分有 盐酸 、 胃蛋白酶原 、 粘液 和 碳酸氢盐 。
17、胃和小肠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紧张性收缩 和 蠕动 。
18、浅快呼吸的肺通气效能差,主要因为 肺泡通气量 减少,从而使气体更新率 加快 。
19、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活动 ,直接动力是 大气压与肺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
20、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 下丘脑 ,呼吸和心血管运动的基本中枢在 延髓 。
21、人体产热器官在安静状态下主要是内脏器官;在劳动或运动时主要是 全身骨骼肌 。
22、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 *** 管的重吸收及分泌 。
23、当尿路梗阻时囊内压 升高 ,有效滤过压 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 降低 ,尿量 减少。
24、心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形成是由于 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快速内流 所致;1期是由于 钾离子快速外流 所致;2期是由于 心室肌细胞膜上慢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缓慢持续内流,同时伴有钾离子外流,两种离子流动方向相反,在电位上相互抵消 所致;3期是由于 慢钙离子通道关闭,钙离子内流停止,而钾离子外流进一步增强 所致。
2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合成并分泌,其作用为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26、 血浆晶体渗透压 的改变是调节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的最主要因素。
27、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保钠离子、保水、排钾离子。
28、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延髓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29、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有三个方面,即 调节肌紧张、维持姿势、协调和形成随意运动。
30、调节ADH(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主要因素有 血浆晶体渗透压 和循环血量。
31、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中枢在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躯体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后部,视觉中枢在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听觉中枢在颞横回。
32、幼年时缺乏 生长激素,可导致侏儒症,成年时此激素过多可导致肢端肥大症。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关键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幼年时缺乏可导致呆小症。
简答题
1、简述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意义。
答:【1】血浆渗透压组成:①血浆中的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晶体物质所构成,即血浆晶体渗透压);②是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构成,即血浆胶体渗透压。
【2】生理意义:①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对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正常血浆容量有重要作用。
2、什么是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答:动作电位可因 *** 强度不够而不产生(无),当 *** 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值时,即可爆发动作电位,一旦动作电位产生,其幅度就达到最大,不会因 *** 强度增大而增大(全)。
3、什么是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如何测定?答:①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未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率,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魏氏法检测法〈正常值:男性为0~15㎜/h 女性为0~20㎜/h〉(血沉越快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越低)
4、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增多时,动脉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较为明显
②心率: 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脉压增大
③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弹性降低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④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减小时,主要使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⑤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 比例增大,血压升高;反之,则降低
5、什么是房室延搁?说明其生理意义。
答:①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的速度较慢,需要时间较长。
②生理意义:使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能发生收缩,保证在心房收缩时心室仍处于舒张状态。这样,心房收缩可进一步将血液挤入心室,增加心室的充盈量,有利于射血。
6、心肌为什么不会发生强直收缩?有何生理意义?
答:①原因:心肌有效不应期长,在有效不应期内,任何 *** 都不能使心肌细胞发生兴奋和收缩。
②生理意义: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只能交替进行,可以保证实现射血功能。
7、论述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答: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引起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降低。结果使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导致心排出量减少和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降低。
生理意义:保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8、何谓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答:①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摄取O2,并把产生的Co2排出体外,这种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②生理意义: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
9、简述胸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答:①使肺总是处于扩张状态,而不至于萎陷,并使肺能随胸廓的扩张而扩张。
②使腔静脉和胸导管等扩张,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10、简述胰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答:①水和碳酸氢盐:稀释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保护肠黏膜免受强酸的腐蚀 ②胰蛋白和糜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 ③胰淀粉酶:将淀粉、糖原及大多数其他碳水化合物水解成糊精、麦芽糖和麦芽寡糖,不能水解纤维素 ④胰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甘油和甘油一脂 ⑤羧基肽酶、核糖核酸梅和脱氧核糖核酸梅:水解多肽为氨基酸,水解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为单核苷酸
11、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答:①肾小球的滤过;②肾小管和 *** 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和 *** 管的分泌
12、大量出汗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答:引起机体失水增多,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对渗透压感受器 *** 增强,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远曲小管和 *** 管对水的重吸收减,使拍尿量减少,尿液浓缩。
13、比较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不同。
答:①特异性投射系统:外周感受区域与大脑皮质之间具有点对点的对应关系,其投射纤维主要终止在皮质的第4层。这一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②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外周感受区与大脑皮质之间无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投射是弥散性的,新因而不能产生特异感觉。
14、何谓脊休克?它的主要表现和发生原因是什么?
答:①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②主要表现: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均减退以致消失,如骨骼肌的紧张性降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
发生原因:脊髓在第五颈段水平(高位中枢)以下被切断。
15、简述内脏痛的特征。
答:①疼痛缓慢持续、定位不准确,对 *** 的分辨能力差,产生模糊、弥散的痛觉;②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 *** 敏感,对切割、灼烧 *** 不敏感
16、大量失血后,尿量会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尿量会减少。大量失血,会导致动脉血压过低(低于80㎜Hg),超出了肾血管自身调节的范围(80~180㎜Hg),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出现少尿。当动脉血压降到40~50㎜Hg以下时,肾小球滤过率将下降到零,出现无尿。
17、简述肾小管和 *** 管重吸收特点。
答:①重吸收量大 ②重吸收的选择性 ③重吸收的有限性 ④各段重吸收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