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石瓢壶
最早称“石铫”,顾景舟时期后称之“石瓢”。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常见的石瓢壶主要包括高石瓢、矮石瓢、瘦瓢和满瓢四种。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壶嘴简洁见力度、壶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平压盖及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觅陶-残贴石瓢】
西施壶
完整称呼应为“西施乳”壶,别称“西子”壶、“西子乳”壶或“倒把西施”壶。西施壶,身圆润,截盖,短流,扁圆长把呈倒耳状,壶盖与壶身结合为圆球形,壶盖上有圆球形壶钮。造型简洁、线条练达,是西施壶的最大特点。弧线舒缓地从壶盖中央向四周伸出,到壶体的三分之一处回转收锋,一捺底作结。先缓后激,戛然而止,不见交界之痕。截盖既薄又圆。西施壶看似简约,实为严谨,好似浑然天成。【觅陶-浮雕西施】
掇只壶
清道光年间邵大亨所创制。“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注权胥屈自然,若生成者,截肠嘴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缺,气眼外小内锥,如喇叭形,故无窒塞不通之弊。”【掇只壶】
潘壶
晚清,有名仕到宜兴订壶,作为往还交际之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潘壶”。在工夫茶壶体系中,潘壶是自成一格的品类。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矮式形状取其“仿鼓”之形,扁圆壶身,高足高额,扁腹圆浑,上下匀称,嘴把自然衔接,浑然一体,整体融切,端庄浑厚。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中式形状取其“掇球”之形,置脚加颈虚盖部稍平,盖板线与口吻合,珠圆钮有的脚,结构分明。流线顺畅自然,骨玉停匀;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壶身如梨,高脚如铜器,高虚盖与身相接贯气,盖板宽厚,压住壶口。【觅陶-潘壶】
仿古壶
出处来源于古代战场上的鼓,鼓作为两军交锋时鼓舞士气的工具,有擂鼓助威,鸣金收兵之用。仿古是圆与圆之间的统一协调。整体壶形压得比较扁,壶颈较低,壶盖的弧线平缓,壶钮扁平。从壶顶向下俯视的话,壶腹、壶盖和壶钮形成了三个协调统一的圆,任何一个圆的比例失调,都会严重影响了壶的美感。所谓“圆圆相扣,大有乾坤。”【觅陶-仿古壶】
井栏壶
井栏壶是传统款式之一 ,仿水井石栏圈的形式所制。分为高井栏、低井栏、方井栏(六方、八方)。大多数的壶是一弯嘴,少数的为短直嘴。井栏壶样式古朴雅气,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壶形简约美观、流畅大气。在装饰上有很多的创作空间,诗文、书画皆可成为点睛之笔。井栏壶是曼生壶系列之一,寓意学识有如人生必备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养性。【觅陶-井栏壶】
笑樱壶
发自明代,型制扁圆沉重扎实,丰肩束颈,平口出唇,曲流,如意耳形柄。是紫砂壶中的经典壶型之一,流传甚广,皆因其张力十足,为人所喜爱。形体饱满,线条流畅,泥料精良,施艺严谨,口盖严密无隙,包浆润泽光亮,流、口、把三点成水平线。整器造型简洁、曲线圆韵、过渡自然、转折流畅。壶身呈扁圆状,由上而下渐收敛至圈足;三弯壶嘴顺势而出;丰肩束颈,上下口沿圆润饱满、严丝合缝,壶盖弧面与壶身弧面衔接自然、一气呵成;飞式耳状把匀势而起,颇具动感。【觅陶-笑樱壶】
龙蛋壶
清代吴冬鼎梅《阳羡茗壶赋》:“圆着如丸,体稍纵,为龙蛋。”这是最早的龙蛋壶式。“龙蛋壶”造型取于蛋形,在诗经《貔貅出世》中记载,龙的九太子貔貅是从龙蛋中破壳而出的。貔貅别称“辟邪、天禄、百解”,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汉族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瑞兽,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其他瑞兽为龙、凤、龟、麒麟),称为招财神兽。龙蛋壶以椭圆线构成基本轮廓,通体为蛋状,造型简练、流畅,粗犷敦厚,整体感强;截盖;笠形、球形或扁珠壶钮;直锥流短而粗,出水流畅;大圈把与壶体趁势;壶体下部过渡平缓。全器古拙和稚气并存。【觅陶-龙蛋壶】
周盘壶
曼生壶式之一,此壶从壶盖到壶身都为饼状折叠,简约美观。曼生长期为官为人处世之思想结晶。此壶圆润而不失刚劲,周盘暗蕴太极,有形而无穷,或曰大视野,宽胸怀,任凭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坡颈平口,平盖扁钮,泥质红润,道劲中出媚姿,纵横中见遗韵,肃然绝俗。【觅陶-周盘壶】
供春壶
供春原名龚春,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人,是学宪吴颐山的书童。供春陪同吴颐山在宜兴 *** 寺读书时,经常瞧见寺中一位老僧做紫砂壶,供春便将技艺学以致用。他用老僧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泥,仿照了大树的树瘿,并刻上树瘿的花纹。烧成之后,一下就受到追捧,制壶大师都争相仿制,供春壶名声大噪,也开创了宜兴紫砂壶的新天地。供春壶自然古朴、寓巧于拙,其态轻盈、流畅干净利落。【供春壶】
更多10大壶型(壶型大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