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孔子说,一个能单纯活着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里仁为美)。可是我们偏偏想的太多,搞得每天痛苦不堪,这又怎么能称得上有智慧呢?(择不处仁,焉得知)。
有一句歌词中唱的“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我想应是,本来很单纯,是人把它想复杂了。
孔子简明扼要的点出来,有智慧的人,当然立马就可以理解,可能当下便会说“想那么多干什么,该吃吃,该喝喝”,人便回归了自己,也就踏实了。
可是我们人总是想的太多,总想问一个为什么?
人为什么会想太多呢?为了解决大家的疑惑,孟子则给出了答案,孟子用吃饭的例子来作比喻。一天三顿饭,到点都吃饭,你并不觉得吃饭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让你三天吃一顿饭,就会对食物特别有一种贪恋。久而久之,就会感觉是不是自己太贪吃了(以饥渴之害为心害)。本来是食物匮乏造成的自然反应,却以为那就是自己的贪念,持续的不能放过自己,造成了痛苦。
也就是我们很多事情不能路归路,桥归桥,过而不留。遂之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让自己觉得是一种伤害,于是人人自危,不敢袒露真心,反而是因为那脆弱的自尊心,因为过度的保护,而出口伤人,肆意诡辩。
这样把真实隐藏在背后,压抑自己的行为,先不会对别人伤害,却已经深深的伤害了自己。所以孟子才哀叹“舍正路(义)而弗由,匡安宅(仁)而弗居,哀哉!”。
如何才能回到这人生相爱、相信的正路上来呢?原来想的太多,不是别人的问题,完全是自己的问题,只要在内心深处,不要过度的演绎,不去整天思索未来,悔恨过去,而是完全的投入到当下的生活当中,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件事情,便已经往人生的正路上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