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输液的危险性(输液问题),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输液的危险性(输液问题)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输液的危险性(输液问题)

输液是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的重要手段,具有药效迅速、适于急救等特点。但过度输液的现象目前仍屡见不鲜。

输液

事实上,输液是直接将药物输入静脉而进入人体血液,短时间内即可分布全身,其所面临的风险远比口服、肌注等其他给药方式来的厉害,堪比一次小手术,这绝非危言耸听。早在《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就显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属于静脉注射案例的占73.4%,而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上升。

药品给药途径有很多种,目前口服、肌注和静脉输液是最为常见的。让我们来看一下三种给药方式的区别。

口服用药

方便,要求制剂简单,病人痛苦较少,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大部分药物起效较慢,不适用于危重病人。口服后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洗胃等措施来阻止药物的吸收。

肌肉注射

吸收好,但除了局部疼痛以外,还可能会导致臀部结块,出现“青蛙腿”等现象,因此现在肌注用药的方式几乎退居“二线”。

静脉输液

由于输入的药物无需任何屏障就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因此输液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优点是起效快,静脉给药可经血液循环迅速到达全身,在抢救病人时可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不能经口服的病人(如昏迷、麻醉的病人),适宜静脉给药。缺点是静脉给药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及并发症,同时由于是侵入性操作,还能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无法及时清除已经进入血管、体内的药物。

在上述三种治疗方式中,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虽然起效慢但最为安全,药物残留清除迅速。而输液的起效虽然较快,但不良反应多且无法及时清除残留的药物,临床上由于输液反应引起抽搐甚至导致死亡的案例颇为多见。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输液可能带来的风险。

1.输液可能发生渗漏性损伤

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

2.热原反应和过敏反应

这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可出现高热、寒战、红疹、瘙痒、肿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3.感染

输液可能让病原体如病毒、细菌进入人体引发炎性反应,病原体还可能随血液循环直接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威胁生命。

4.静脉炎

长时间输液可引起局部静脉炎,导致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甚至伴有机体的畏寒、发热等。

5.增加心脏负担

心功能较差者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心脏的负担骤然加重,有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

文/上海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石浩强

图/源自网络

更多输液的危险性(输液问题)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