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汇总(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归纳),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汇总(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归纳)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汇总(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的选择题部分所占分值是 50 分,单选 16 分多选 34 分,多选题属于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想要拿得高分必须攻克的一部分。以下知识点分别以四选一、四选二、四选三的方式将考研政治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其中标红色的部分属于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学员要重点掌握。

专题二:四选二重要考点汇总

一、马原理四选二重要考点

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两种尺度的制约:即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都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这两种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4.真理与价值或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另一方面,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5.哲学上的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指的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自由是有条件的:一是认识条件,二是实践条件。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自由不是不受限制的绝对自由。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6.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其中,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7.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存在,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8.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它们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外化,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买卖脱节)产生的可能性。

9.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是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工人通过自己劳动再生产出自身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那部分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则是指工人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所花费的那部分时间。

10.产业资本的功能: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剩余价值,二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剩余价值。

1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12.影响资本周转快慢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二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13.为了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实现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就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即单个资本增大。实现单个资本增大的直接途径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①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从而引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积聚。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而资本积累则是资本积聚的手段或重要条件。②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的大资本。资本集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兼并的方式,如大资本直接吞并中小资本;另一种是联合的方式。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5.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利润率水平,二是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平均利润率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

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 *** 状态之间的矛盾。

17.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的贫困具体表现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①相对贫困是指在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中,无产阶级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而资本家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②绝对贫困是指无产者的生活状况和以往相比绝对恶化。绝对贫穷的突出表现就是失业即相对过剩人口。

18.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另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

19.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商品是用来买卖的劳动力。购买劳动力商品叫做雇佣劳动。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2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合理性:①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21.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二是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

22.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二、毛中特四选二考点汇总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否则就无法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2.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不能搞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次革命论”,也不能搞所谓的“二次革命论”。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两大理论成果:①1956 年 4 月和 5 月, *** 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②1957 年 2 月, *** 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 *** 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鉴于中国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一是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这一论断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5.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到 2020 年,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 21 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一部署,绘就了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路线图、时间表。

三、史纲四选二重要考点汇总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3.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一方面, *** 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另一方面,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 *** 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 *** 的名义,还有一定的 *** 。由于它与连名义上的独立也没有、而由殖民主义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第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第二,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 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4.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两大原因:社会制度的 *** 是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根本原因;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大国是原因之一。

5. ***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一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二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6.中国 *** 成立的两个历史特点: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 *** 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7.建立统一战线的两大必要性: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建立统一战线的两大可能性:一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二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8.中国 *** 领导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9.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10.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性的认识阶段,典型地表现在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是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

11.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这也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12.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的深刻原因是:一方面,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1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 *** 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4.两次政协会议:①1946 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了 *** 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五项协议。这些决议贯彻了和平民主原则,确认了和平建国方针,确定了国会制、内阁制和省自治的政治制度。政协的上述协议及其他协议,还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它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②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 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 3 个历史性文件。《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 *** ,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一中国 ***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15.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16.我国的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着手,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二是还有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四、思修四选二重要考点汇总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2.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二是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和认可,而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的两种表现:既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也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当然,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纪律观念等在保证法律实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4.法律义务的履行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为,是指义务人实施积极的行为;另一种是不作为,是指义务人不得实施某种行为。

5.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未完待续……)

更多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汇总(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归纳)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