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上邪表达了什么,上邪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上邪表达了什么,上邪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上邪表达了什么,上邪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一)乐府

《上邪》为《汉铙歌十八曲》之一,属乐府《鼓吹曲辞》,以第一句“上邪”为名。

这句话信息量很大,《上邪》是歌词,也就是,有曲谱,有歌词,是配套的。那么这首曲子怎么唱呢?

遗憾的是,不知道,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汉乐府的曲谱,现在的古风音乐,都是现代人的想象。

虽然并没有曲谱记录,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线索来大致猜想。

首先要知道乐府是一类什么样的诗歌。

汉代有主管音乐的机构,叫做太乐,主要管雅乐,就是国家祭祀啊,大型 *** 上的用乐,比如类似《走向复兴》、《江山》,这个太乐官署,大致相当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歌舞团之类。

另一个管理音乐的机构,就是乐府,主管俗乐,当然主要功能还是满足统治者各种仪式和娱乐的需要。

统治者需求多样,清粥小菜也要时时供应,所以乐府工作人员也要到处采风,采集各地民谣。后来将收集的民歌也叫“乐府”。

乐府民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老百姓嘛,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是永恒话题,一般都是爱情的向往、弃妇的哀怨、故乡亲人的思念、生命的短促、人生的无常等等这些主题。

再后来,文人模仿汉代民歌的诗也称为乐府,这就是所谓新乐府或类乐府了,此时它已与音乐无关了。

(二)乐府的分类与风格

鼓吹曲辞是乐府诗的一种,按照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十二个门类。

这个记起来太麻烦,我们谈风格,简单地说,仅就汉乐府来说,分四门:

郊庙、

鼓吹、

相和、

杂曲,

实际上,再简单点,可以归三类郊庙、鼓吹、相和和杂曲比较类似合二为一。

如果你还嫌麻烦,就这么记忆,《诗经》有风雅颂,乐府里也有,一一对应。

相和歌辞类似《诗经》中的“风”。

统治者日常得举行宴会,闲居在家也要休闲娱乐一下,相和歌主要在这些场合亮相。

“相和”的意思或指一人唱数人和,或指几种乐器配合协调,相当于民乐合奏。演奏所用的乐器是笙、笛、琴、瑟等管弦乐。

管弦乐比较容易表现细腻婉转的情感,而它的歌词也整齐对称,声调清越婉转,悦耳动听。整体风格类似《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 溜溜地山上》等。

郊庙歌辞类似“颂”。

主要是祭祀天神地祇和歌颂祖宗功德的一些庙堂乐章,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类似。

主要用的乐器也是钟鼓一类的堂皇大音,古雅庄重。整体风格类似《我的祖国》《歌唱祖国》之类。

鼓吹曲类似“雅”。

主要用在皇帝安乐群臣、外出行游、赏赐功臣以及朝廷节日朝会等隆重的场合。鼓吹曲乐器主要有鼓、箫和笳。“鼓吹”就是击鼓吹箫、笳的意思。

《隋书·音乐志》里记载,鼓吹曲演奏的时候,一般是十六个人的乐队,其中十三个人吹箫,两个人吹笳,一个人击鼓。

笳是高音乐器,鼓与排箫以低音为主;笳与鼓追求快节奏,排箫以慢节奏为主;鼓以大声为主,排箫、笳与之相反。

汉代的鼓吹曲又叫“短箫铙歌”,除上述乐器以外,还增添了一件铙。

它原是一种军乐,军乐的特点当然是威武雄壮,强劲有力,这在整体构成了音高、音强、节奏的层次感与对比感。

从音乐体验上来讲,当人同时接受两种或更多的 *** 时,单纯某一种的 *** 强度不重要,不同 *** 之间的性质差异性才是是使人产生紧张度体验的关键原因。两种 *** 的性质越一致,给人的感觉越平和、松弛;反之差异越大,给人的感觉越具有对比性、越紧张。(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

鼓、箫、笳、铙这几种乐器,对比度非常大,所以听起来的感受就非常激越高亢,短促有力。

《上邪》所属的《饶歌十八首》,歌词简短,以杂言为主,这种参差错落的构词体式,节奏律动当然强而有力。整体音乐风格类似《强军战歌》《黄河大合唱》《运动员进行曲》《春节序曲》之类。

当代有一首《当》是根据《上邪》改编的流行歌曲,我觉得,这是生生《鼓吹铙歌》唱成《相和曲》。

(三)读音

《上邪》的“邪”字,按照秦汉时候的读音,比较类似啊,呀,之类的音。

衰,在这里读cuī,这个不是多音字,而是衰的古音念cuī,这是个古今音的问题。

语音是一直变化的,一般来讲,我们都从今音,不从古音,只有在押韵的时候,为了音节和谐,就读古音。

比方说“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个衰,就得读“cuī”,"衰”应与首句字“回”压“ui”韵。

最后的“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来”,古代读音也与“回”“衰”一样,他们同属于平水韵的“灰”韵字。

再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应该读xiá,和“家”“花”押韵。

如果你觉得记忆起来太难,也没关系,我个人是觉得语音发展了,记忆那么多古音是没什么必要的。

一些很广为人知的,需要记忆,其他的,记住了,面对非专业研究人员,还是可以装逼的。

(四)断句

古代的书,没有标点,这个《上邪》怎么断句,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课本上的断法。

另一种观点,比较有逻辑一点,问,如果天地都合了,那山有没有陵,江水有没有枯竭,冬天打不打雷,夏天下不下雪,都没有关系啊,这不合理啊,所以,全诗应该这么断: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意思是:山无陵的时候,我会和你断绝吗?NO!江水枯竭的时候我会和你断绝吗?NO!冬天打雷我会和你断绝吗?NO!夏天下雪我会和你断绝吗?NO!只有当天地合在一起,世界都不存在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这个讲法,从逻辑上讲,更合理一些。

不过呢,我严重怀疑,深陷爱情的姑娘能有这么清晰的逻辑,这么缜密的思维。

爱情之火涌动起来,脑子处于亢奋状态,逮住什么拿什么发誓。

《上邪》中的这个姑娘,估计承受着外界巨大的压力,誓言咒语断促跌宕,感觉呼吸都是急促逼人,看来这是个烈性子的姑娘。

(五)咒语

爱情中的人,喜欢发誓,誓言呢,算是古代咒语的一种。

原始人不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认为周围的世界可以用主观的意志随便改变,他们还很相信自己语言的力量,企图用语言来“控制自发的骇人的自然现象”。甚至企图用语言去影响神,已达到某种愿望。

比如《礼记·郊特牲》中记载了一个伊耆氏的《蜡(zhà)辞》:也就是伊耆氏的部落首领“腊祭”时的祝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风沙不要作恶,泥土返回它的原处。河水不要泛滥,回到它的沟壑。昆虫不要繁殖成灾。野草丛木回到沼泽中去,不要生长在农田里。)

要真有效,那大概自然灾害这词早就从语言中消失了。

再比如:

《鄘(yōng)风·柏舟》里也是个为爱情要死要活的姑娘哭天喊地: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dàn)彼两髦(máo),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中央。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心中好对象。至死不会变心肠。我的天啊我的娘,为何对我不体谅?)

再比如:

《王风·大车》里要求心上人跟自己私奔,也是一通发誓:

榖(gǔ)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活着不能在一室,死后同埋一个坑。我说的话你不信,就让太阳来作证。)

不仅中国啊,外国也一样,大家谈起恋爱,甜言蜜语赌咒发誓,都要把无辜的天地万物拉进来:

古印度诗集《阿达婆吠陀》里有一首《相思咒》:

像藤萝环抱大树,把大树抱得紧紧;要你照样紧抱我,要你爱我,永不离分。像老鹰向天上飞起,两翅膀对大地扑腾;我照样扑住你的心,要你爱我,永不离分。太阳环着天和地,迅速绕着走不停;我也环绕你的心,要你爱我,用不离分。

十八世纪的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就是写《友谊地久天长》的那个诗人,不知道是写给他哪位恋人,但在英国文学史上大大有名的:

一朵红红的玫瑰A Red, Red Rose啊,我的爱人象朵红红的玫瑰,O,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六月里迎风初开,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啊,我的爱人象支甜甜的曲子, 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奏得合拍又和谐。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我的好姑娘,多么美丽的人儿!As fair art thou, my bonnie lass,请看我,多么深挚的爱情!So deep in luve am I;亲爱的,我永远爱你,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Till a the seas gang dry.亲爱的,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亲爱的,我永远爱你,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只要我一息犹存。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珍重吧,我唯一的爱人,And fare thee still, my only luve!珍重吧,让我们暂时别离,And fare thee weel awhile!但我定要回来,And I will come again, my luve,哪怕千里万里!Though 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王佐良译)

当然,誓言嘛,人生不过短短百年,爱情再长也长不过生命,可是日月星辰,山河岩沙,在时间的长河里,被地球上各种各样的人一次次拿来证明这瞬间的——爱情。

只要你相信,那就是对方咒语的成功。

今日学到:

1.乐府是汉代掌管俗乐的音乐机构,采集各地民谣,编成曲目,满足统治者各种仪式和娱乐的需要。后来文人仿照乐府写的一系列诗歌,也叫乐府。

2. 乐府诗歌分为十二类,从音乐风格来讲最主要的有三类,相和歌辞类似《诗经》中的“风”。郊庙歌辞类似“颂”,鼓吹曲类似“雅”。

3.上邪的“邪”的读音在古代类似“呀”、“啊”。一般来讲,诗词里的字我们都读今音,只有在押韵的时候,为了音节和谐,才读古音。

4. 原始人相信语言的力量,所以,在爱情诗里,喜欢采用咒语似的发誓来表达强烈的感情。

更多上邪表达了什么,上邪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