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中国银锭中国银锭, 英文为sycee, 是[细丝]的意思, 细丝者, 顾名思义, 细小的丝纹也. 一般而言, 成色高的银锭, 其特征为锭面多有水波状的细小丝纹, 故名. 及后所谓细丝或纹银者, 泛指成色较高的银锭, 却不一定有丝纹. 中国铸银的历史,
上溯秦汉, 其时称为[白金]. 但亦仅限于皇帝赏赐或库存, 并不能流通. 货币均沿用制钱. 及至唐宋, 渐渐被广泛地用于交易或缴税. 且宋人喜窖藏银锭, 视为财富. 直至明清, 大额用银, 小额用钱, 银锭已等同货币, 非常普及. 不但商业买卖汇兑用银, 且 *** 税收, 支出, 发俸等, 均指定用银. 后来满清 *** 更干脆规定国家金融以银为本位. 银两之风行, 直到民国廿二年废两改元为止, 凡一千多年. 银锭是秤量货币, 并没有面值. 它的价值是就其重量和成色高低而定.
周行单位为两(一两约为卅六克), 故俗称银两. 至于银锭的重量, 则视乎需要而定, 并无准则. 大至上可分为大中小锭, 大锭一般是五十两左右, 中锭十两, 小锭则一两至五两不等. 一两以下, 概称为碎银. 银锭造形繁多,
因朝代与地域而异. 举清朝为例, 最普遍是船形, 即常称之马蹄锭或元宝. 但许多省份却有各自的独特造形, 如四川的圆碗锭, 江西的方宝, 云南的牌坊锭, 和广东广西的砝码锭等等, 五花八门, 不胜枚举.银两在古时的购买力十分惊人, 与现在真有天壤之别. 在清代, 视乎银铜之行情, 一两纹银当值一千至一千五百枚铜钱之谱. 而曰用百货大多是三数钱而已. 所以普罗大众曰常都是用钱, 甚小用银, 或只用碎银. 只有大额交易或缴交赋税时方能派上用场. 更有甚者, 有人终其一生, 也不知银两为何物!银锭是经由银匠人手铸成, 不同于铜钱银币般倒模或机铸. 因此每一件银锭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民国初年的严格执行废两改元, 及其后因银价不断高涨, 诱发外国纷纷抢购改铸成银圆银条而大量流失. 现今存世的古代银锭, 非常稀少. 益使收藏鉴赏银锭成为一个极为有趣的课题.
中国银锭的价值毫无疑问, 中国银锭是很有价值的收藏品. 然而, 银锭的价值并不是单单在于它值多少钱. 它的价值应分为两个层次: 它的文化价值, 及它的商业价值. 银锭的文化价值并不一定会增加其商业价值, 虽然这是资深收藏家经常考虑的因素.
文化价值艺术银锭是由人手用纯银铸造的. 白银是有延展性和韧性的金属. 因此, 白银不但有广泛的工业用途, 也是极理想的工艺品或首饰的原料. 它有极高的可塑性, 能做出难度极高的形状, 甚至极精致的微细部份. 而且白银所发出的宝光, 是独一无二的, 非其它金属可比美的. 惟一例外的, 便是黄金, 所以黄金在古时也会被用来铸宝. 总而言之, 每一件银锭都是美丽的艺术品, 均可反映每个朝代的不同特色, 及当时工匠巧夺天工的手艺. 历史银锭是中国古时的货币.
所以银锭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份, 见证了各时期的许多方面, 包括货币制度, 税课制度, 商业活动与民间生活等等. 银锭上的铭文不但充份地提供了以上的历史资料, 而且把不同朝代, 不同地域的书法, 词汇与文法等都活现眼前. 考古古代的中国习俗, 多以钱币, 衣服, 陶瓷和各式各样的工艺品等陪葬. 而贵族富豪等也常以银锭作陪葬品. 在这些陪葬品当中, 出土银锭上的铭文, 亦能为考古学家对被挖掘古墓的断代工作上, 提供有用的引证. 地理银锭通常都会打戳铸造地名称, 有时还会加上帝号或日期. 仔细研究, 便能够对中国古代各地名和其演变有着深入的认识, 如有些州县, 城市, 甚或省份, 祇在某一段历史中存在过, 又或是在某一个朝代改了名等等. 银锭也是研究中国各朝代人民地理的好材料, 如各省份的贫与富, 各地区的特色与人民之喜好, 甚至古人的姓氏名字和官府与官员的名称等等.
2. 商业价值基本价值白银数千年来一直是贵价金属. 在古代, 白银的相对价值, 要比现在高出至少百倍. 在今天, 白银的购买力虽然已大不如前, 但却是在交易所炒卖的商品, 价格随着市场需求而波动. 值得一提, 在1970年代和80年代, 白银的价格刷新纪录, 攀升至每两五十美元的高位, 暴涨十数倍. 非常可惜, 于这段期间, 许多银锭都被当作白银卖出去溶掉, 换取暴利. 无论如何, 每件银锭都有其基本价值, 由银的含量与银价决定. 例如, 今天的银价大约是每两六美元, 一件五十两的银锭, 不管品相如何, 至少都值三百美元. 古董价值没有人会愚蠢到把银锭以基本价值卖出. 中国铸造银锭有很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银锭, 可追溯至秦代(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最晚的银锭是1942年, 虽然国民 *** 在1930年代已严禁银两流通, 并回收市面银锭改铸为银圆. 因此, 现今存世的银锭都是七十年以上到超过二千年的古董了. 事实上,
在以前, 传世或出土的古代银锭, 在当时已经被视为古董, 高价购藏的例子, 比比皆是. 银锭的市场价格与其基本价值的差额, 便是银锭的古董价值. 每件银锭的古董价值都要视乎其品相, 罕见程度与年代. 从我的观察中, 一件普通的清代银锭, 品相一般, 它的古董价值, 至少也是它的基本价值的两三倍.还有, 白银能够抵抗浸蚀, 并不像陶瓷, 玉器, 邮票或钞票般要极度小心处理与保存. 银锭即使已上千百年, 仍然完好, 无需特别的护理. 意外地把一件罕见而贵重的银锭弄破, 机会是等于零.附加价值除了上述的两大因素外, 其实还有许多其它的因素, 可增加一件银锭的商业价值的. 这些因素, 统称为附加价值.
体积一般而言, 一件小银锭的每两市价会比一件较大的银锭为高. 这是因为小银锭的总值, 相对地较大银锭的低很多. 因此当买卖双方在讨价还价的时候, 每每有较大的空间, 将小银锭的每两平均成交价, 推至远比大银锭的每两平均成交价为高. 反正小银锭所需款项较少. 铭文一件有铭文的银锭, 其价值要比一件没有铭文的银锭超出好几倍. 收藏家通常都会愿意付出较多钱, 去购买一件有较多铭文和印记的银锭, 不管那些铭文印记是否重要. 不过, 一件有齐帝号(或日期), 地名和匠名的银锭的价值, 确实是要比祇有一两个铭文的银锭高出几倍. 而铸明用途的银锭, 如税课或库银等, 也至少把其商业价值增加一两倍. 罕见的, 或有历史意义的印记, 更要增加数倍. 形状通常这是指某一种形状的罕有程度而言.
例如, 一件清代广东省的圆碗锭, 其商业价值, 要比砝码锭高出很多, 因为砝码锭是广东省常见的形状, 而圆碗锭在广东省则很少见. 而贵州的花形锭, 或江西的方锭, 市价也蛮高, 却是因为极受收藏家欢迎. 至于湖南的龟宝, 虽非十分罕有, 却较湖南的其它马蹄锭贵三四倍, 也是这个原因.
鉴定银锭每一个银锭收藏家都会问同一个问题: 如何鉴定银锭? 答案可教人失望, 因为迄今仍未有科学的方法或工具. 就像其它钱币学一样, 鉴定银锭, 必须靠专门的知识和经验. 即是说, 要鉴定银锭的真伪, 便须要对银锭与银锭铸造的各方面都有着充分的认识, 同时, 对其历史和背景也要有深入的了解. 现今坊间伪仿充斥, 实在使人(尤其是初学者)忧虑. 鉴别假银锭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鉴定银锭的方法, 必定首先假设手上的银锭是假的, 然后倒过来一步步地引证它是否真品. 以下是常见的假银锭分类:-假银锭的分类 以下四点
1. 臆造品这是最常见的假银锭. 臆造品是作伪者凭空想象而造出来的. 所以它全部或部分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最常见的是一些小锭, 其造型在历史中根本不曾存在, 例如锭面中央本来应该平滑的马蹄锭, 却隆起了像座小山, 或是两个耳朵异常肥厚等等. 它们通常都是合金或锡, 或成色极低的银, 有时也会镀银或包银. 因此它们的重量都会较正常为轻. 也有一些臆造品是错配造型, 即是说其造型在历史上是真确的, 但是在时间上或地域上是错的. 举个例, 我见过一件马蹄锭, 睌清的造型, 铭文竟是[雍正年月]! 我也见过一些假银锭, 铭文上的地名完全是虚构的, 和一件宋代银铤的铭文是现代的书法. 形形 *** , 叫人发噱. 2. 仿造品仿造品是作伪者参考一些真品而铸造的. 藏家稍一不慎, 很易被骗倒. 但它毕竟是仿制的, 仍然会有许多破绽, 如含银量极低或甚至不是银, 粗劣的手工, 铭文不自然或根本是错的书法, 明显的机铸痕迹, 人工的造旧造色等等. 有时候, 作伪者为了故作珍奇, 又或许是缺乏历史知识, 也会盖上与历史不符的戳印. 我见过一件广西的砝码锭, 盖上[道光几年几月], 又盖上[库银]戳印. 须知道[库银]这戳印要到光绪中叶才被使用啊!
3. 复制品复制品是最难被识破的仿造品. 作伪者首先找来一件真银锭作样板, 配合现代科技, 先作模具, 然后倒模翻砂, 复制出假银锭. 这些复制品, 连最细微的部分, 如条纹和气孔等都跟样板一模一样. 作伪者甚至会用真银作原料, 再人工造旧, 以求几可乱真, 连专家也会被难倒. 所以现今在网上拍卖的银锭, 大部分是这一类复制品. 复制手法虽然高明, 但是如小心察看, 还是可找出其破绽的, 如含混模糊的铭文或丝纹, 太浅的气孔, 留在表面的渣籽, 或凹凸不平的表面等等都是复制品的特征. 再者, 作伪者为了掩饰, 往往会刻意打磨, 而至弄巧反拙. 最重要的是, 因为翻砂复制成本不轻, 且反正印模已有了, 为了图利和贪念使然, 复制品通常都是大量生产的, 所以如果市场上突然或在短时间内涌现许多相同的银锭的话, 毫无疑问, 必定是复制品了. 这很简单, 因为世上并没有两个银锭是一模一样的.
4. 改造品改造品通常是在真银锭身上动手脚, 用各式各样的方法, 把普通的银锭改头换面或加工变成罕有的银锭, 以求鱼目混珠, 谋取暴利. 虽然被改造的银锭本身是真的, 但被改动以后便不再被认为是真银锭, 反而变成一文不值的假银锭了. (轻微的修补另作别论. ) 最常见的改造手法是在没铭文的银锭上加上铭文, 或有铭文的银锭上加上较早的年份或帝号. 这些都是捉藏家求宝的心理, 所以后加的铭文通常都是跟历史事实不符的。
们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