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雨•水》(山径•古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雨•水》(山径•古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雨•水》(山径•古月)

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钢琴《下雨的冬季》

下雨的冬季.mp32:42来自山径主编肖殿群

雨 • 水

古 月

莫名就喜欢下雨天。春天里柳絮一样温柔的雨丝,浸润着熬过寒冬的万物; 也或是夏天隆隆雷声过后的滂沱大雨,酣畅淋漓,荡涤大地也洗刷沉积在心中的尘埃;秋天的雨,带着一丝凉意,缠缠绵绵,恰似有情人点点滴滴到天明的相思泪;而冬天的雨,怎么就变成了雪,片片雪花无声地飘落,那更是爱而不得的“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的无奈!

下雨天,心里便会觉得出奇的安宁。一个人静静地看着窗外出神,天马行空地想一些平时想不起来或是不愿想的事。这样的雨天于我而言,就像一个相识多年的挚友,用它或急或缓,或长或短的雨声,在你失落时,慢语轻言解人忧愁;在你膨胀时,劈头盖脸浇你一头,令你瞬间清醒;在你高兴时,唱一首你喜欢的歌,在尽情的快乐中拥抱彼此……

我爱雨天,就像爱一个人,说不出爱的理由,可就是爱了!小时候喜欢雨,觉得雨好神秘,天真地想,它有家吗?平日里住哪里?是谁惹它不高兴才会离家出走?在我家门口的石板上,有被从屋顶瓦椽流下的经年的雨水生生砸出的圆圆的小石臼,一到下雨天,那石臼就盛开起来或大或小的白色透亮的雨花,真的有水滴石穿 ,那不是传说。后来长大了,在一个夏夜的雨中,第一次在一把雨伞下和心动的男孩靠得那么近,那急促敲打在伞上的雨声掩盖了砰砰跳动的两颗心……

最爱下雨天,雨能牵引我的情感,丰沛我的精神世界,但最深层次的根源,应该还是因为有一段与水有关的抹不去的记忆。应该说水也曾经是我的心头之痛。我出生在贵州西南一个偏僻的山区小镇,这里具有云贵高原特有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山峰绵延,土地稀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是对那些年落后而贫穷的贵州一个最贴切的评价。而我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除了贫穷,更为稀缺的资源就是水。那时每年到干旱少雨的季节,附近人们唯一能就近饮用的水源就是在一个浅浅的直径不超过半米的小石沙坑里。这个镇上原本是有一个在石山脚下像帐篷一样的小洞口的。无法考证这个岩洞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开凿出来的,洞口处铺着几块表面较平的大石块,沿着石块走进去,就有一汪清冽的水,那是我这辈子喝过的最甘甜的水。不论外面多热,一进到洞口就是迎面扑来的清凉,水深大概有两米,可以直接放桶去打水。后来因为“农业学大寨”,开山炸石头修水库,把这口水井深深掩埋了。那时候缺少机械,靠人工没办法把原来的水井刨出来,于是人们就在离水井不远的地方挖坑 ,好不容易才挖出一点水,很奇怪的是,不论这个坑挖多深,依然只能沁出很细的水,但庆幸的是天多旱也不会断水。有人数过,舀满一桶水要两百多下,舀满一挑水要耗费20多分钟,说水比油贵一点都不夸张。那时每家拿一只桶排队,等水的人多的时候,要等七八天才能轮到自家一回。水坑前由各种颜色和款式不一的木桶和铁皮桶排着长队,排队的木桶由于长时间在外面风吹日晒,无一例外都裂着透亮的缝 ,有铁皮桶排队的人家自然是相对条件好一些的。排队时,一定得记好自家前后是哪家,才能防止有人趁机插队加塞。当时不成文的规矩是:排到哪家舀水,那得让这家把自家所有能装水的容器装满,才能轮到下一家。为了能一次多储备水,每家都有可以储存三四挑水的大瓦缸,或者大石缸,缸满桶满,而且家里的大盆小锅都得装满水,才够用到下一轮。小小的水坑边不分昼夜都有人在舀水、挑水。因为舀水不能停,每家都有好几担桶,舀满一担挑走,另一担接着舀,劳动力弱的人家挑水时常常会得到邻里的帮助,因为不知道轮到自家舀水的时间是白天还是晚上。水来之不易,所以常常会因为有不守规矩想舀“霸王水”的个别人,不定期地引发大大小小的水坑边的“全武行”,扁担拳脚齐上阵,流血的事也不少见。

记忆最深的是到远处挑水,如果不想排队等水,就只能到几里以外的地方挑水。贵州地无三尺平,如果想抄近路,只能从有坡坡坎坎的地方走,那时候小孩子不像现在的孩子享福,都是要分担家务的,挑水也是其中之一,我在家里排行老大,这种体验肯定是少不了的。那时每家都会请木匠做一担或几担小号的木桶,通常是家长带着能出力的孩子,挑水时在各自大大小小水桶的内圈靠上的地方绕一圈新鲜干净的树枝,功能应该是和海边的防浪石差不多,可以降低挑水时水晃出桶边的几率和程度,尽管这样,小孩子掌握平衡的能力肯定不如大人,常常好不容易肩膀被扁担压疼,一路歇了好几次 ,气喘吁吁挑一担水晃到家,就只剩半桶。还有最不幸的,因为路途坎坷,路上不小心绊一跤 ,辛辛苦苦挑的水都浇了地,那真的是欲哭无泪!

童年最欢乐的时光是在大雨过后, 能看到从山里流出的水把山前的泥沙地面冲出一道道深浅不一的小水沟。开始这水很混浊,不久就慢慢清亮。这时小孩子们就会到这里来玩水,大人就会从家里拿来衣服和被子床单在这清洗。我家乡的同龄人大多不会游泳,那时候生活饮水都不易,哪还有水让你扑腾。

小时候假期回到外婆家,最爱去玩的地方就是村头那条小河边。看着清澈的河水,游动的鱼儿,河边畅快洗衣服的人们,心中只有羡慕,仿佛这满眼的绿水正流过了我的心,能听到干涸的心田喝水的声音……多少年以后,那条河常常还会流淌在我的梦里!

直到现在用水自由了,但骨子里小时候留下的阴影仍难以磨灭。看着有人洗手开着很大的水,或者刷牙可以只用一杯水而竟然可以毫不在意地让水龙头的水白白流淌,真的会心疼,以致现在还保留着把洗菜洗衣服的水留下来冲马桶的习惯 ,尽管经常被孩子不屑的眼神扫射!

改革开放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而今祖国愈加强盛, 老百姓的生活越发富足。60后的我们感受过生活的艰辛,也赶上了科技进步带来的高效便捷的新时代,幸福感油然而生。因为过去吃过苦,现在才倍感新生活的甜,勤俭节约不是小气,而是要最大限度地为子孙后代留下赖以生存的资源,而不是骂名,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歌词里唱道:“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孩子”! 我们这代人已慢慢老去,应给后代留下更好的精神传承,更重于物质的帮扶。

水是生命之源, 雨水滋润万物。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就是对人类自身的敬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居安思危,勤俭自律,方能让这个世界永远鸟语花香,生灵繁茂!

(本文源于古月美篇5171045)

作者简介

胡松(古月),女,出生于教师家庭,祖籍贵州。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企业会计师。1995年到海南发展,在保险行业工作。挚爱文学,时常采撷几朵情感的浪花,置于阳光之下,绽放七彩之色。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心灵的第一次曝光(银亚平)

(山径文学社银亚平编辑)

更多《雨•水》(山径•古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