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紫菜,是海中互生藻类生物的统称,一般生活在距离潮间带数十米的岩石上,与大部分藻类不同的是,紫菜是肉眼可见的多细胞生物。紫菜的蛋白含量高达30%以上,维生素A、B、C丰富,并含碘、磷、钙等,深受现代人的喜爱。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紫菜生产国,在有着“海滨邹鲁、美食之乡”之称的汕头,优越的自然条件、良种化养殖和日趋成熟的加工业造就了质量上乘的紫菜。汕头紫菜的人工养殖史已有50年,年产值2亿多元,出现了“佳盛紫菜”、“蘅芜紫菜”和“南澳紫菜”等驰名紫菜品牌。但是,汕头紫菜却只在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珠三角乃至全国鲜为人知。
中国已进入质量兴渔、品牌发展的新时代,水产品品牌贯穿渔业供给体系全过程,是渔业综合竞争力的标志,更是促进渔民增收、渔业增效的最佳手段。只在潮汕地区闻名的汕头紫菜,要征服世界人的舌尖,必须转型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基于此,10月31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南方日报社、汕头市人民 *** 联合主办汕头紫菜品牌推广会,邀请各方专业人士前来建言献策。
汕头地处北回归线,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生长出品质上乘的紫菜。为发展紫菜人工养殖,1966年,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南澳县成立紫菜养殖攻关小组,开展试验成功,并进行推广,先后扩建和新建了南澳后宅、海山、澄海莱芜、潮阳海门、汕头广澳等8个紫菜培苗室。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汕头紫菜出口额首次突破1千万美元,其中干紫菜共347吨,产值为438万美元,主要出口中国台湾地区和泰国;出口烤紫菜共165吨,产值为165万美元,主要出口马来西亚;出口调味紫菜共424吨,产值为398万美元,主要出口中国香港地区。
经过不断发展,汕头市目前的紫菜养殖面积已经达8000亩,年产值2亿多元。从海洋到餐桌,从半成品到即食食品,汕头紫菜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物流”于一体的全方位发展模式,“莱芜紫菜”“南澳紫菜”“东湖紫菜”闻名遐迩,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东湖紫菜”甚至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舌尖上的中国》。
在南方,人工养殖的紫菜主要以坛紫菜为主,与北方相比,南方的紫菜养殖温度稍高一点,晒出来的紫菜也要厚一点。潮汕地区的紫菜有两种养殖模式,一种是把整一个筏架放到深水里养殖,一种是潮间带养殖,涨潮的时候把筏架升上来,退潮的时候也能让筏架露出来。
紫菜是一年生生物,在一年中,紫菜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形态阶段,分别是较大的叶状体(配子体世代)和微小的丝状体(孢子体世代),人们日常所见的为紫菜的叶状体形态。“我们生产上的培苗说的就是培育丝状体,所说的紫菜养殖其实就是培育它的叶状体。”杨晓告诉《海洋与渔业》记者,每年四五月份,随着温度的上升,叶状体进行有性生殖,由营养细胞分别转化成雌、雄性细胞,雌性细胞受精后经多次分裂形成果孢子,成熟后脱离藻体释放于海水中,随海水的流动而附着于具有石灰质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成长为丝状体,渡过夏天高温期。
在南澳岛,一般是春季培苗,每年约9月份的时候,冷空气来了,丝状体就会从贝壳里生出来,生长到一定程度产生壳孢子囊枝,进而分裂形成壳孢子。壳孢子放出后即附着于池子里的竹片等人工设置的附着基上,直接萌发成叶状体,然后再放到海曲里面,让它们继续萌发生长。大约是两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长成肉眼能见的紫菜苗。
“天气好的话,从采苗到收获,一般是一个半月的时间。”杨晓说,每年10月初“寒露”前后采苗、养殖,大致一个月左右便可以收割;以后隔10~15天收割一次,整个养殖周期可收5~7次。
虽说紫菜养殖的周期短,但是一般5到6斤的湿紫菜才可以晒得一斤的紫菜干,有的时候甚至要9斤才能晒得一斤。因此,要扩大规模产出优质紫菜,则必须扩大养殖面积,走苗种、养殖、加工、销售全方位、标准化发展模式。
近年来为了推进紫菜良种化养殖,汕头市开展新品种引进和本地品种的改良工作,汕头市以本地野生坛紫菜为选育材料,选育出耐高温、品质优的坛紫菜新品系“汕优1号”,并引进了国家水产新品种“闽丰1号”和“申福2号”坛紫菜。
另外,汕头市积极推广深水浮筏式养殖技术,使紫菜养殖由潮间带向浅海发展,拓展了紫菜养殖海域。在技术标准化建设方面,参与制定国家级紫菜标准一项,主持制定省级紫菜标准三项,规范紫菜养殖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
在开拓加工销售市场方面,汕头市引进和研发坛紫菜专用加工设备,提升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开发生产多品类的紫菜产品,实现紫菜加工机械化和产品多样化。汕头紫菜已经做到实体经济和电商经营齐头并进,拓展了国内外紫菜消费市场。
小小的紫菜,制作出来可不简单,紫菜从养殖到生产需要在育苗、海上放养、收割、日晒或烘干使其成型,再经过二次烘焙、在车间里进行包装,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还要经过金属探测,看是否有重金属超标,检测合格了才可以进行销售。汕头市佳盛副食品总经理杜绍亮表示,每一片紫菜的生产,都必须是优质的,养殖前先检测海域里面的汞、铬等元素是否超标,养殖过程中要利用好温度和天气,通常选择在20到28摄氏度的天气下苗,温度过高,紫菜就会死。
在加工过程中,按照“三洗二干”的规程,割完的紫菜要先经过海水一洗,以免紫菜腐烂或者其中的营养物质流失,之后采用清泉水清洗两次,接着再进行烘干或者晒干。20多年前,佳盛首创机器烘干紫菜,烘干时严格控制烘烤时间及温度,在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色素和添加剂,确保产品干净、无沙、新鲜、爽口。近年,佳盛还发明了“翻板式养殖”,让紫菜的收、晒全部在海上完成,节省大量人工和时间,延长了紫菜接收光照的时间,产出的紫菜更鲜美。
“目前汕头紫菜虽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品牌建设、产品文化展示、规模产业化经营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汕头市 *** 副秘书长陈文炳表示,汕头紫菜要借助省海洋与渔业厅举办品牌会的契机,深入宣传汕头紫菜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天然无公害的优良品质,深度挖掘汕头紫菜的品牌价值,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并把紫菜产业作为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进行打造,推动紫菜产业链全面升级。
“要打造产品品牌,就要知道产品要传播什么、对谁传播,以及怎么传播。”华南理工大学品牌研究所副所长付佳表示,在当下,品牌就是信誉、信用和信任,高蛋白、低卡路里的紫菜能轻易得到年轻女性的喜爱,这方面市场广阔。在品牌推广上,付佳建议除了传统的广告,还可以做场景广告、线 *** 验店等进行场景化营销。产品品牌建设方面,要考虑四方面:一是不同的地域形成差异和特色;二是产品需要精制和包装,营销内含文化和品牌;三是要有不一样的体验,带动更多的需求;四是用一样的产品,获得不一样的回报。
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副会长杨维龙则呼吁行业里站出一个“领头羊”,联合企业产生抱团效应,带动汕头紫菜共同发展。另外要注意跟媒体保持互动,“要讲好紫菜的故事,不能光为了吃紫菜而吃紫菜。讲好故事,第一需要科普性,第二要有趣味性,第三就是差异化,第四要有时尚性,第五就是安全健康性。”杨维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