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浩荡而漫长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无数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思想历经时间的打磨,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希望我们能从先贤的智慧中吸取到属于我们的精神力量。
一、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
主要成就:中国春秋时思想家、中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主要思想: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主要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名言:
1、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轻率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会丧失主动权。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人们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时失败;在快要完成、结束时能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失败。
3、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译文】轻易许诺别人的人,一定是缺少信用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难就一定多。
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 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故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9、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都能做到不自大,心胸宽阔,能包容万物,这样的人反而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1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译文】可以言说的规律,就不是恒久的规律;可以称呼的事物,就不是长久的事物。
二,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
主要成就: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主要思想:政治上“以德治国”;思想上以“仁”和“礼”为核心
主要著作:《论语》
名言: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事情已经做了,就不用再提;已成事实,也不必再劝阻;过去的事情,再追问也没有必要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定会有马上到来的忧患。
5、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旧有的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8、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译文】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9、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1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三、墨子(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宋国人,一说鲁阳,一说滕国
主要成就:墨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科圣,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主要思想:墨家的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主要著作:《墨子》
名言:
1、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译文】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
2、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译文】爱别人的,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残害他。
3、事无终始,无务多业。
【译文】办一件事都不能善始善终,就不要做很多事。
4、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译文】好弓难以拉开,然而可以射得高射得深;良马难以驾御,然而可以负重行远。
5、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使三者代御,必为圣人。
【译文】静默时就能思考,说话时就能教导人,有符合道义的行为就能成就事业,如果这三者交替运用,就能成为圣人。
6、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
【译文】一只眼睛不如两只眼睛看得明白,一只耳朵不如两只耳朵听得清楚。
7、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译文】在好处中要取大的,在害处中要取小的。对待好处,无疑应择其大者而取之,以获取最佳利益;对坏处,能避免则避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8、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译文】所以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平庸的人却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9、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译文】(把丝)放于青色的染料中,丝就染成青色;(把丝)放于黄色的染料中,丝就染成黄色。其寓意是说环境的熏陶、社会风气的感染,会对人的思想、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10、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译文】读书人虽然有书本知识,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行动。
四、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0年)名周,字子休,宋国人
主要成就: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秦七子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主要思想:相对主义,万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道”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主要著作:《庄子》
名言: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译文】朋友之间的交往要像水一样清澈,不掺杂污浊物。小人间的交往包含着浓重的功利之心,表面看起来像甜酒一样甘浓,实则浑浊不堪。
2、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译文】人心比山川还险恶,知心比探知天象更困难。
3、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文】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上的麻木与愚钝,肉体的死亡倒是还在其次。
4、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译文】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5、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译文】人生最高境界的快乐就是无所谓快乐,人生最大的荣誉是不追求荣誉。
6、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译文】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
7、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译文】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了。
8、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译文】灵巧的人多劳累,聪明的人多忧患,不用智巧的人无所求。
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译文】世俗的人重利益,廉洁的人重名声,贤明的人崇尚志气,圣明的人追求精神修养。
10、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译文】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诋毁别人。
五、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鲁国人
主要成就: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主要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在社会政治方面,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
主要著作:《孟子》
名言:
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译文】尊敬自己的老人,就把这种尊敬推及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也把这种爱护推及别人的孩子。做到这样,天下就像是手掌中翻转东西一样容易治理。
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9、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0、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六、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人称荀卿、孙卿,赵国人
主要成就: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被称为“后圣”
主要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提出性恶论
主要著作:《荀子》
名言: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2、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
【译文】年少时如果不学习,年长了就没有才能;年老时如不教育后辈,死后就不会被怀念。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文】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但比水更冷。
5、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译文】最能干的人之所以能干,在于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最明智的人之所以明智,在于不去考虑不该考虑的问题。
6、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译文】赠送给别人一句有益的言语,比那些金石珠玉都显得珍贵。
7、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译文】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
8、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
【译文】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不经过艰难的考验,无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9、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译文】大凡在各种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是非常敬业,把事情认真对待的;那些失败的,一定是因为轻慢了。
10、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译文】不了解儿子就看和儿子交往的朋友,就清楚了;不了解君主就看看君主身边的人,就明白了。
七、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国人
主要成就: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
主要思想: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以法治国”
主要著作:《韩非子》
名言:
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译文】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译文】因为别人的话认为我好,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话认为我不好。
3、巧诈不如拙诚。
【译文】 巧妙而狡诈的“机智”,往往会适得其反;拙朴的诚,才能最终赢得人们的信赖。
4、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译文】懂得道理不难,明智地处理问题就难了。
5、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译文】所为夫妻,没有血缘之亲,相爱就亲近,不爱就疏远。
6、恃人不如自恃也。
【译文】依靠别人,还不如依靠自己。
7、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译文】置身事外,才会看 *** 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8、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译文】祸难的产生是由于心生邪念,而所以产生邪念是受了欲望的诱惑。
9、言之为物也,以多信。
【译文】话说多了,别人就信了。
10、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译文】不要遮盖别人的优点,也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 这是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所应该具备的。
八、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人
主要成就:西汉时期哲学家、司马迁的老师
主要思想:“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要著作:《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
名言:
1、言出于己不可塞,行发于身不可掩。
【译文】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阻止别人不传播,自己做过的事不能让人不知道。
2、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译文】遇事要替别人着想,评论别人先要想想自己。
3、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译文】 善事没有因为小而不作的,恶事没有因为小而不去除的。
4、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译文】如果父亲不像父亲的样子,那么儿子就不像儿子的样子:如果君主不像个君主的样子,那么臣子就不像臣子的样子。
5、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译文】过分富贵就容易骄奢,过分贫穷就容易忧愁。
6、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译文】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不在于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不在于端正别人。
7、众少成多,积小致拒,故圣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显。
【译文】积少可以成多,聚小可以变大,所以那些圣人没有一个不是从平平世人变得赫赫有名,从不为人知变得德行显著。
8、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译文】如果为人师表者不是贤良之人,那么君王的盛德就不能得到宣传,君王的恩泽就不会广为流传。
9、常玉不缘,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译文】一般的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有善良品质的人不研究学问,不能成就高尚的道德。
10、义动君子,利动贪人。
【译文】正义能够使得君子感动,利益能够使得贪婪的人有所动摇。
九、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仲晦,又称 *** 先生,又称朱文公。南宋人
主要成就:儒家集大成者,后人为敬仰他尊称“大儒朱熹”,由其校订的“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
主要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开创了 *** 学派
主要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太极图说解》
名言:
1、人外无道,道外无人。
【译文】离开人没有什么道可言,离开了道也不会有人存在。
2、兼取众长,以为己善。
【译文】广泛吸取众人的长处,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长处。
3、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译文】要洗掉自己的旧思想,以产生新的意境。
4、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译文】每天检查自己,有缺点就改正它,没有就更加努力。
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译文】年轻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最好,最容易学有所成,但到年老的时候再学东西就难以学成了,所以不可轻视每一寸光阴。
6、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译文】一个人要想成为有用之才,就须加强自身修养,不可放纵自己。
7、学,须是如饥之须食,寒之须衣始得。
【译文】对于学习,应该像饥饿的人对饭食的需要,寒冷的人对衣物的需要一样才行。
8、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译文】人之所以学习,在于思考,通过思考,便能够知道事情的是非与否。
9、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译文】人的一生,在家没有贤良的父亲兄长,在外面没有严厉的老师朋友,却能成一番大事业的人很少。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译文】读书应当要做到三点:用心去体会,用眼睛去阅读,用嘴去朗诵!
十、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自号阳明子。明代浙江人
主要成就: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提出“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其学说世称“阳明学”。
主要著作:《王文成公全书》《王阳明全集》《传习录》
名言:
1、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译文】求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求知的结果。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译文】种树,一定要将树木的根系培植好。修养自身的道德,就应当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
3、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译文】学了知识,而不实践,这等于没有学到知识一样。
4、路途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
【译文】路上的平坦与危险,一定等到亲身经历体验后才能知道。
5、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6、君子之学以明其心。
【译文】君子做学问是用来明心见性的。
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译文】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的这种能力,就是良知;有了良知就是为善去恶。
8、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译文】一切道理都源于人心,心是万事万物的本体,所以,“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9、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译文】识得心中的良知、真诚、善良是我的天性,因此我必定要依着我的天性去行事,才是最自然而然、恰到好处的状态。
10、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译文】传授弟子知识,不要去追求过多,而贵在能够精和熟。
希望这篇短短的总结能引起你的共鸣,做一个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