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老北京街头文化(北京走街串巷卖什么好),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老北京街头文化(北京走街串巷卖什么好)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老北京街头文化(北京走街串巷卖什么好)

长巷头条

说到长巷头条,就不得不先说说古三里河,因为没有三里河就没有长巷。

北京有两处叫三里河的地方,今天要说的是前门外的三里河。

三里河始建于明代,古书志上载:“城南三里河旧无河源,正统间修城壕,恐雨水多溢,乃穿正阳桥东南洼下地开壕口以泄之,始有三里河名。”这个“开壕口以泄之”的河叫减水河,三里河是这条叫做减水河的一小段。明初北京南城尚未修建,正阳门外就是郊区。这条减水河向南再向东,一直流向通汇河。

如今的三里河已恢复昔日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明朝嘉靖年之后,这里因河道严重淤积,经常断流,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三里河最终被废弃,大部分河道被夷为平地,附近居民便沿河故道建房,逐渐形成多条街巷,这就包括长巷头条以及长巷二条、三条、四条成扇面形的成因。清末到民国,这里只剩下了一条很窄的水道,上面架有简易木桥,两侧逐渐成了垃圾场,最后变成一条只有两三米宽的臭水沟。

整修一新的长巷头条

长巷头条原本北起西打磨厂街,东南斜向至得丰东巷。此巷明代称“长巷儿一条”,清代时以梯子胡同为界分为长巷上、下头条胡同,1965年,上、下头条合称为长巷头条。

来过三里河公园的人说了,长巷头条的西口在鲜鱼口和前门东路, 为什么说长巷头条原本北起西打磨厂街呢?

这又要说起本世纪初修建前门东路的事儿。原本这里本没有这条街,这里原本遍布了大大小小的胡同,也包括长巷头条。为了缓解前门大街的交通压力,2007年,在这片胡同群里,硬是拆除了许多条小胡同,打通了一条从珠市口东大街直通前门的路,于是,现在看到的长巷头条,是建前门东路以后剩下的一段,头条上半段连同湖北会馆等等,已在建设道路中消失,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往事。因此,我们看到的长巷头条,是从33号的门牌往东延伸,此前的号牌及建筑都已不复存在。

说到33号,是个叫长春别墅的大院落。这里可大有来头儿,大有讲头儿。

长春别墅二层小楼

乾隆末年在前门外长巷头条有一家坐西朝东的小药铺,以经营人们喜欢的闻药为主,这就是长春堂的创始老店。长春堂前店后厂,这种店当时称“连家铺”。到了其第三代孙崇善(号三明)时,为了与日本人的仁丹和清凉闻药宝丹相抗衡,经过十年潜心钻研,最终试制成功了一种新的闻药——避瘟散。到1930年代左右,避瘟散终于取代了日货宝丹而独占市场。当时北京曾流传着“三伏天,您别慌,快买闻药长春堂,抹进鼻里通肺腑,消暑祛火保安康。”的顺口溜。长春堂由此名声鹊起,享誉京城内外。

长春堂的老牌匾

此后张子余接管了长春堂,买卖愈加火爆。长春堂不仅在京城开设了“仁和堂”药铺及多家商店,还将买卖做到了天津、太原等地,开设了分号,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当日本人来了的时侯,情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1942年9月长春堂厂房发生的一场特大火灾,使长春堂遇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劫难。

这场大火共烧毁幕房罩棚等共计150间左右,还连带烧了旁边的一个戏园子,赔钱不说,长春堂的老板还被日本人抓了起来。据说是这把大火把满街烧得奇香无比,日本人以熬大烟的罪名给老板抓了。后来长春堂花了200两黄金才从日本人那里赎回人来,渡过了这次大难。老板放出来时,通过认识的日本翻译提了一个要求:正月十五想在正阳楼放花。那时候的箭楼上是电影院,一放花炮,特别热闹,老百姓全都知道了,以至于当时还闹出一个传言,说他们家把前门楼子买下来了。

如今长春堂旧址仍在,长春堂的大宅院长春别墅仍在,但已物是人非。当我们走过这座大门紧闭的大宅院时,也只能从昔日的传说中,窥见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长巷头条座落着多处昔日的会馆

整修后的长巷头条成为人们休闲的场所

在长巷头条以及这一地段儿,除了长春别墅,还有许多的京城富商巨贾选择在此建宅子,像长巷三条的瑞蚨祥、福和兴绸缎庄等等。与富商在此建宅子相类同的是,就是各地会馆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一地界儿。

清《京师坊巷志稿》载:长巷上、下头条胡同,有泾县、南昌、汀州、江右、丰城诸会馆。

目前保存尚完好的有江西新建会馆(头条35号)、安徽泾县会馆(头条60号)、福建汀州会馆(头条62号)、江西丰城会馆(头条53号),记载中的江右会馆在1900年毁于兵燹。尚存的这四处会馆,在前一段时期的整治中都对会馆的门楼和院墙进行了大的整修或复建,给人焕然一新之感。院落里的情况由于都大门紧闭,无从知晓。不过,笔者还是从开着的丰城会馆大门进入到了院内,大体见识了院内房舍现状。

丰城会馆,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由丰城籍人范谦当礼部尚书期间所建,以后经历代丰城籍在京做官或乡贤持续400年的捐资修扩,成为京城较大的县一级会馆。明清两朝,丰城在京城共建有3处会馆,此为东馆,清乾隆和清末又相继在保安寺街建有南馆和新馆。

丰城会馆外貌

现在的丰城会馆东馆,据说在腾退前,一个大院里套着5个小院,共用一个大门,所有的建筑都已看不出旧有建筑的模样。如今院内的主要建筑已翻建一新,但仍有零星的自盖房占据其中,院内仍住有修建民工。

左边和上方经整修过的房屋与右侧待拆的小房

整修后的房屋青砖灰瓦红门窗,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

新建会馆同样修建于明万历年间。新建,是一个县名,位于南昌城区西北,是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享有“鱼米之乡”之称,自北宋设县以来,一直隶属南昌府。

新建会馆外观

据载:自明万历年间洪阳相国张位在正阳门外长巷头条胡同前建立东馆以来,会馆经历了明末的战火却一直保留了下来,但康熙五十三、五十四年(1714、1715年)的两次大火却使得会馆只留有残迹了。乾隆元年(1736年)新建士人倡议重建会馆,乾隆八年(1743年)落成,在旧馆基础上重建房屋16间。此后新建县还在王广福斜街建有西馆和新馆两处会馆。

新建会馆前的石鼓门墩

长巷头条已少见这种老物件

泾县会馆是清末北京十大会馆之一,始建于明代,清时又增建,有新老两馆,长巷头条的为旧馆,南横街的为新馆。

泾县会馆旧址

汀州会馆,长巷头条的这处为汀州会馆南馆,是清乾隆年间建成。汀州会馆的北馆,建筑规模比南馆更大,气势也更恢弘。北馆位于长巷二条。

改造后的汀州会馆门楼

目前,四处会馆都已腾退,有的在边维修边招商之中。此前这几处会馆都处于杂乱无章状态,门楼尽毁,院内为名副其实的大杂院。通过重新改造后的会馆,面貌焕然一新,但有多少过去痕迹的保留,则大打折扣,老物件、旧模样很难追寻。但正象古三里河的恢复那样,虽然难见老河道,但通过修补水系、塑造自然型河道,使消失百余年的“三里河”又重见天日。这是北京人的福气,人们在庭院人家,小桥流水,芦草依依的环境中,心清气爽,同时也给北京的老胡同赋予了新内涵、焕发了新的生机。

更多老北京街头文化(北京走街串巷卖什么好)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