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 金错刀频道 题图/ 视觉中国
疫情三年,也是百业萧条的三年,唯有医疗行业“欣欣向荣”。
只是这份繁荣,充斥着魔幻和疯狂。
由于担心“白肺”、“沉默性缺氧”等情况,人们近来纷纷购买血氧仪、制氧机甚至是呼吸机。
等待他们的却是无货、涨价、毁约……
矛头直指部分趁火打劫的医疗企业,鱼跃更是首当其冲。
“在鱼跃官方旗舰店网购的制氧机发货后被私自召回”、“去年官网88购物节实际94元到手,最近涨到299元”、“平时卖593元的制氧机,翻了近5倍涨到2630元”,争议事件层出不穷。
很魔幻,又很现实。过去三年,一些医疗企业做出“利益大于良心”的选择,早已见怪不怪了。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同流合污。
前不久,刀哥看到一家制氧机企业的创始人在朋友圈直言不讳地表示鱼跃哄抬物价,他不认这个大哥了,在业内掀起不小的波澜。
相比鱼跃,这家叫做Keyhub健合(以下简称健合)的企业,在国内的知名度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然而健合不只是表明立场,还直言要“制裁”行业老大鱼跃。
是在逞口舌之快还是真有实力?
宁愿少赚1个亿,也绝不趁火打劫
血氧仪、制氧机是现在最新的硬通货。
美团买药数据显示,12月血氧仪的搜索量较上月上涨了670倍,家用制氧机的搜索量也上涨了33倍。
人们的态度是:可以不用,不能没有。
相关医疗企业自然赚得盆满钵满,作为“家用医疗器械第一股”,鱼跃更是风头无两。2022年胡润百富榜单上,创始人吴光明、吴群父子以215亿元身价位列百富榜第261名,为江苏丹阳首富。
图源:视觉中国
当然,只要能为用户提供合理的产品和服务,企业赚多少钱都无可厚非。
可是某些企业却欲壑难填,突破底线。
例如有的黑心制氧机工厂要求,买货者现场提货,价高者得。甚至物流车已经到了代理商送货目的地,其他代理商如果能出更高价格,也能截走当地代理商的货。
连鱼跃似乎也没能经受住诱惑。上个月,黑猫投诉平台上,消费者对鱼跃的投诉量激增,理由主要有“不发货”、“虚假发货”、“恶意涨价”等,乃至于一些人在投诉时痛斥其“发国难财”。
源头乱象不止,因而致使黄牛遍地、价格飞涨,普通人买制氧机比抢春运火车票还难。
对此,健合创始人翁兆国的第一感受是:太失望了。
理由很简单,这个时期的制氧机企业本就大赚特赚,居然还使下作手段,贪得无厌,愧为“医疗”企业。
他说,他从小被教育“不赚瘟疫钱”。这两年很多人见面都恭喜他好生意,他虽然不反驳,其实并不开心,认为自己平时都靠技术赚钱,没有疫情也照样赚钱,他们却把健合的成绩都归功到了疫情上。
为了与部分为富不仁的同行划清界限,健合给所有代理商下了死命令:坚决不能涨价!
这个决定很良心,却也让很多人痛心。
刚放开时,全国制氧机工厂有产能的企业只有两家,除了鱼跃,就是健合。一直到现在,制氧机仍供不应求,谁有产能谁就有了聚宝盆,正是“发财”的好时候。因此每天有20多个代理商打电话来逼翁兆国,希望他通融,他的回答永远是一句:“谅解一下。”
有人计算过,如果提高500至1000元的售价,按照健合近期出货10万台的销量, 至少可以多赚5000万到1亿元利润。
工厂发货中
“我的观念很简单,钱并不缺,为了多赚点钱去背骂名,我不干。有人说富贵险中求,但是下一句是什么?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翁兆国说道。
一家企业做出一个良心的决定,并不需要多么高尚的情操,只需要朴素的观念。
可悲的是,不少企业连基本的素养都忘了个干净。
这也是为什么健合坚持不涨价,还公开叫板不良企业。
“如果没有人站出来,它们会把整个行业带到很不好的位置。”翁兆国相信做正确的事才能帮助更多人,“我不相信 *** 的这些事,投入跟成果不成正比。”
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
竟是个隐形亚军?
挑战不良企业甚至是行业老大,不能光靠嘴上功夫。
然而,不论在百度搜索,还是到电商平台搜索,你会发现健合的信息少得可怜。再问问身边人是否知道健合,答案大概率也是否定的。
不过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健合其实是个隐形的行业亚军。
这次挺身而出,翁兆国还直言:“行业内除了我们,也没有人可以和鱼跃打持久战。”
在国内,健合目前的市场占有率的确不高,那是因为过去他们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国内,而是国外。
背后的历史原因有很多。
比如市场混乱,健合成立于2006年,靠技术发家,可当时很多企业不尊重知识产权,直接抄袭,再想方设法打价格战,生意很难做。
此外,用户认知不足,以及不善于宣传,都让健合过去对国内市场兴趣寥寥。
相比国内,海外市场更庞大也更标准化且成熟,所以健合一直主攻海外。在南美、欧洲、印度,包括制氧机行业天花板的日本市场,健合的市占率都是第一,年销量30万台。
对于健合来说,海外的路更好闯。只要有技术,不愁没销路。
健合最初出海是抱了飞利浦等国际巨头的大腿,为其提供技术,贴牌做零部件等。不过医疗行业有个特殊要求,每个零部件都要能追溯原产,一些海外客户拆开机器,发现到处是健合或者其旗下企业的logo。
“他们拆开东西,查来查去,看到好几家企业都指向中国的同一个老板,就来中国找我了,我的生意就这么起来了。”
一个小故事,其实透露出了很多健合的企业特征和实力。
首先是供应链实力非常强悍。
健合靠技术发家,相信技术的力量,将赚来的钱大都投入到了工厂和技术里,日积月累,控股了不少工厂,加上公司位于“家电之都”顺德,供应链配套体系完善,所以近期如此紧张,它依旧能推进正常生产。
供应链实力也给了它“制裁”鱼跃的底气。出于对“行业龙头”的失望,健合的新型涡旋空压机团队商议此后不再接鱼跃订单,也令之前来谈合作的鱼跃负责人当场发难,怪起压缩机工厂的老板,为什么那么早就被健合老板控股了。
健合的涡旋空气压缩机
其次是手握核心技术。
比如制氧机有个关键部件叫做分子筛塔,决定了制氧效率和浓度。
健合一台5L机的分子筛只有八九百克,而同行同类型的机器,分子筛重达1.5公斤。不过更大的差距在于性能和寿命。分子筛有很敏感的吸水特质,如果处理不好,它就会吸附空气中的水汽,导致被“淹”坏或污染。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气阀设计,这正是健合的优势所在——包括传感器、分子筛塔、压缩机、气阀等关键部件,所有设计都是自有体系研发。
最后是产品品质。
一台制氧机是否靠谱,流量和浓度最关键。流量,指的是每分钟最大出氧流量;浓度,指的是氧浓度,想要有医疗效果,氧浓度不能低于90%。
患者在使用制氧机
但现在很多趁火打劫的医疗企业,玩文字游戏,例如售卖1L制氧机时宣传能达到7L大流量,然而在提升流量的同时它们却无法维持氧浓度,氧浓度低至50%甚至20%,和空气没有差别。
翁兆国很愤慨:“发展这么多年还弄成这样,我觉得很悲哀。偷换概念等于药量不够。”
健合直接保证:不论出氧流量如何变化,其产品都能保持90%以上的浓度。
健合制氧机出氧浓度实测
除了流量和浓度,选择制氧机还要注意其他硬性指标。
比如患者需要多休息,噪音要低。健合最新的制氧机,工作时只有38分贝,相当于蚊子飞过的声音。
不少品牌也能做到低噪音,但它们的做法普遍是重重包裹,机体较大,重量也重了一半,更关键的是导致散热差,进而影响制氧机的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市面上的制氧机,包括鱼跃在内,工作寿命大多在5000小时以内,而健合能做到12000小时,甚至更长。
这就是“隐形亚军”称谓的由来。
在国内低调隐形,又因为各方面实力拿下海外市场,仅凭海外成绩,照样稳坐亚军位置。
不过现在,健合团队认为,健合在国内不能再低调了。
“利益第一”,
绝不能成为医疗企业的价值观
对于医疗企业,人们已经不奢望什么悬壶济世,只求它们有着基本正常的价值观。
现实却一次次让人失望,它们屡屡刷新下线。
在国内,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健康的事就不用多说了,许多人刚刚亲身经历过或见过。
2021年印度疫情严重的时候,急需大量制氧机,主要是医疗效果更佳的5L机及以上机型。国内不少企业也不忘趁火打劫,出口1L机并偷换概念,宣称1-7L大流量,实则氧浓度无法达标,令印度媒体忍不住爆粗口:“ *** oxygen”。
印度患者在吸氧。图源:视觉中国
健合的经销商告诉刀哥,是否售卖1L机,是判断一家制氧机企业是否靠谱的最简单的方法。一家企业如果连毫无医疗效果的1L机都卖给患者,可谓没有良心,注定不会对其他产品上心。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太多医疗企业把利益排在了用户前面。
即使是行业老大鱼跃,也因为重营销、轻研发和产品质量问题而饱受诟病。
2020年以来,其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倍左右。甚至在电梯内、高铁站上大肆宣传“2021全年销量突破100万台”,浑然不顾它卖的可是医疗器械,类似于一些医院庆祝业绩突破的性质。
对于这些,翁兆国的想法很简单:同行不是冤家,但是同行有不对的地方,必须也有人去反对,拨乱反正。否则行业混乱,健合也不能独善其身。
健合捐赠物资
拨乱反正的背后,健合真正要面对的是不同经营路线的斗争。
长久以来,国内企业是营销为王、渠道为王,健合走的路线则是技术为王、体验为王。
这也使得健合虽然声量不大,但是很有底气。
美国有一项用于呼吸机的微压差技术,用来检测患者呼吸频率,从而调整机器的送气频率,避免不同步引起人机对抗。
国内企业始终无法突破该技术,健合研究多年,靠自主研发的微流量传感器结合国产化高精度电磁比例阀,研发出微流量呼吸检测技术,不论是反应时间、感应距离和执行速度都胜过了微压差技术。例如微压差技术的反应时间是50毫秒,健合的微流量技术只需15毫秒。
微流量传感系统
去年健合还主导起草了“可移动式智能高压供氧系统”的团体标准,适用于为救护车、野外伤员运送车以及高原氧站提供高压高流氧源的可移动制氧设备。参与单位包括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广东省医疗器械管理学会、中国人民 *** 南部战区总医院,等等。
所以虽然健合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但健合团队不担心发展,也相信健合有对抗不良风气的力量。
“基础技术连接一切。我做好关于氧气的技术,不用去和乱七八糟的东西竞争,也能活得很好。”
健合创始人翁兆国
其实,利益和用户从来就不冲突。
上个月,退烧药一度一粒难求,东北制药坚持卖2元退烧药不涨价,人们不会忘记它。
如今制氧机供不应求,企业也不该透支未来去无底线追逐利益。
死磕硬核实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可观、更可持续的利益终将纷至沓来。
医疗企业的价值观,应该是用户第一,而不是利益第一。
本篇作者 | 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