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物道,阅读更多美文 ↑↑↑
就在昨天,90岁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由长子李泽钜接棒。
生于1928年的李嘉诚被誉为香港“超人”,12岁出道至今,他就从来没真正停下来休息过。他少年时逃难香港,15岁便挑起全家重担,当过跑堂,递过茶水,做过推销,办起工厂,从小工厂到大企业,再到一整个商业帝国,步履维艰。难能可贵的是,70多年来,他始终以“诚”为本。
于商业,他诚实不欺;于慈善,他诚心不变;
于家教,他诚信为范;于国家,他诚意无限。
首富每年都有,但至诚无息的,只有李嘉诚。
▲ 发布会现场。
“只有先成为一个正直诚信的人,
才能做一个成功的人”
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在中国,很多有钱人面临着“富二代”及“富不过三代”的种种问题,而富可敌国的“李超人”却带着儿子成为了“小超人”。
▲青年李嘉诚。
李嘉诚曾立下规矩:无论工作多忙,每星期一晚,一家人一起吃饭。在家庭用餐上,李嘉诚对佣人都是彬彬有礼,佣人一端汤上来,他会连声说谢谢。而饭桌见人品,他对待家人的态度也儒雅有礼。
▲李嘉诚一家四口。
不仅如此,李嘉诚也从不娇惯儿子。李泽钜和李泽锴在顶级名校香港圣保罗男女小学上学时,许多孩子都是私家车接送、名牌满身,可李嘉诚却带他们挤电车巴士上下学。
孩子们闷闷不乐地问父亲:“为何别的同学有私家车接送,而您却不让司机接我们?”李嘉诚笑着说:“在电车巴士,你们能见到各种各样的人,看到最平凡的生活和最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
▲李嘉诚一家四口。
和学校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同学相比,李家兄弟有点怀疑父亲是否真的富有,或者只是小气。因为李嘉诚不仅很少给他们零花钱,还鼓励他们勤工俭学,所以兄弟俩自小就做杂工挣零用。
而当两兄弟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想进入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时,李嘉诚却冷酷地对儿子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
▲ 李嘉诚、李泽钜、李泽楷在美国斯坦福大学。
两兄弟以为父亲在开玩笑,没想到李嘉诚斩钉截铁地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希望你们先自己去打江山,证明自己有资格来这里任职。”
于是,兄弟俩离开香港,白手起家。摸爬滚打多年,李泽钜成功经营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李泽锴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而在他们艰难创业时,李嘉诚始终不闻不问。
▲李泽钜婚礼。
有人问李嘉诚,这样对儿子是不是太狠心了,而李嘉诚却自豪地说:“即使我不在,凭着他们个人的才干和胆识,都足以各自独立生活,并且养家糊口,撑起家业。”
如今,李泽钜和李泽锴皆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商界大腕,李泽钜接下了父亲打下的“江山”,而李泽锴则以90亿的身价成为世人瞩目的商界明星。
他经常对儿子说:“如果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重承诺,在做出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的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贯彻到底。”
李泽锴说:“我从家父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最主要的是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
因为李嘉诚从小对他们的言传身教,就是教他们先成为一个正直诚信的人,然后才去做一个成功人士。
慈善事业,是我的 “第三个儿子”
众所周知,李嘉诚只有两个儿子,但在2012年宣布分家事宜时,却将家产分成了3份,其中,将公司交由长子李泽钜守业;将现金留给次子李泽楷创业;另外的三分之一300亿美元,则用来支持李嘉诚基金会,以回报社会。
李嘉诚说:“我的钱来自社会,也该用于社会,我已不需更多的钱,我赚钱不只为了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
所以李嘉诚也曾多次对外开玩笑称,基金会就是他的“第三个儿子”。
▲ 成立李嘉诚基金会。
其实,这个儿子早就出生于1980年。李嘉诚少年贫困,吃尽苦头,所以一成为全港首富,就开始成立基金会,帮助他人,资助教育、改善医疗、传承文化……
从1980年以来,基金会已捐出200多亿港币,还不包括汕头大学的80亿元专款。而且有87%的捐款都用在大陆地区,李嘉诚可以说是当代企业家中将慈善进行得最彻底的人。
▲ 汕头大学
许多人好奇李嘉诚捐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其实,他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去告诉别人。
在教育方面,除了汕头大学,还有长江商学院、以色列学院等等;在医疗方面,不仅有汕头医院、潮州医院、海南、陕西等偏远山区的卫生建设,还包括老年人白内障免费手术,贫困家庭腭裂儿童手术康复,癌症病人晚期关怀等等;在文化事业上,对于艺术、文物等的保护与传承……而这些不过是基金会数百个项目的冰山一角。
▲ 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李嘉诚退休时也说,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基金会每年用多少就补多少,保证其源远流长地运转下去,并明确规定,捐出去的资产,不论是家族的谁,都不可动用。
虽然在对社会捐赠方面他始终都是大手笔,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却克勤克俭、不求奢华。直到今天,他还戴着多年前只值26美元的手表,穿的是10年前的西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皮鞋十有五双是旧的。鞋破了,补好了照样穿。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上)与李嘉诚基金会宁养服务计划(下)
曾有记者问李嘉诚:“如果让您选择墓志铭,您会说什么?”
李嘉诚说:“如果真的要写墓志铭,我会选择一直支持我每天充满斗志的一句话: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庄子说:“至人无己”,醉心慈善,回馈社会,追求无我,才是至诚无息的李嘉诚。
▲ 李嘉捐助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上)与李嘉诚基金捐助医院管理局(下)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有一位跟了李嘉诚十多年的下属曾说:“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李先生是富豪,却忘记了他是做工厂出身的。”
1939年,李嘉诚一家从大陆逃难到香港,他12岁就到工厂工作。初到香港那几年,李嘉诚的英文并不好,但是他做的塑料花又是出口的,用蹩脚的英文去说服外国人,对李嘉诚来说很困难。
▲ 年轻的李嘉诚。
多次失败后,李嘉诚想出一条最有说服力的理由——货真价实。“我的成本加25%,就是我的价格,而且,我永远是这个价钱。”
这就是李嘉诚最初的商业观——诚,既是他的名字,也是他一生的原则。在无商不奸的社会风潮中,他用货真价实一步步建立起他的商业帝国。
▲ 长江塑料厂。
李嘉诚不仅“诚”对商业,也“诚”对员工。曾有媒体调查发现,李嘉诚旗下的公司离职率相比其他公司要低很多,很多员工都跟了李嘉诚打拼了很多年,包括一些外国人。无论是高管还是其他员工,都知道真诚与信任是李嘉诚一直秉承的公司文化。
▲ 1988年5月26日,和黄周年大会上,李嘉诚和马世民被某事逗乐,大笑。麦理思旁观。
▲ 1989年10月19日,李嘉诚在黄埔新天地的开幕仪式上,为醒狮点睛,寓意趋吉避凶,生意兴隆。
“每个人都有很多选择,为什么我要跟着你?我付出了很多劳动,却没有得有应有的报酬,我当然不会跟你,你给我很多钱,但需要牺牲我的尊严,我也不会跟着你。”而李嘉诚恰恰是以最真诚的态度去面对员工:“我看中他们的能力,信赖、尊重他们劳动,自然他们会留下来。”
李嘉诚曾给自己定的九字箴言就是:讲真话、做实事、有贡献。
韩非子曾说: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多年来无数人探究李嘉诚究竟为何能成为“华人首富”代表,其实他不过是以“诚”得人心。
▲ 李嘉诚在长江实业集团办公室
“为世界留下美好种子,人生才不会白过”
李嘉诚曾参加一个节目录制,来到一个结冰的湖泊边,微笑地回忆着他还年轻时,曾带着两个小儿子在湖上划过独木舟。
可他转念一想:“到现在,这里还是一样的山,一样的环境,一百年、一千年后山仍是一样,但人却不同了。当你想啊,人生就是这样短短一程,自己也希望在仍能做事的时间,尽量在世上留下好的种子。”
▲ 1988年6月16日,港督卫奕信与李嘉诚观看柴湾的龙舟竞渡比赛。
▲ 1988年6月2日,陪同港澳办主任兼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姬鹏飞及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郑华参观香港国际货运码头。
▲ 1988年12月20日,从北京返港後,在启德机场被记者追问有关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事宜。
为世界留下美好的种子,李嘉诚从1980年就设立了个人基金会,只希望“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做的事,一定要比我在世时做的只多不少”。30多年来,用在推动教育、医疗及其他项目的资金超过200亿港币,仅是1981年创办的汕头大学,就已经超过了20亿捐款。
早在1986年6月, *** 就曾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李嘉诚,还盛赞了李嘉诚“为祖国作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至此之后,每任国家领导人都会接见李嘉诚,甚至是“不管时间长短,总是要见一见李先生。”
▲ *** 与李嘉诚
2017年,李嘉诚在长江集团的周年晚宴上发表讲话称:“过往的经历告诉我,天若有情,往往遥遥千里之外。”这千里之外的,正是他挂念的祖籍大陆。
在“爱国港商”这个荣誉称号背后,李嘉诚从来没有愧对过,正如他所说:“为世界留下美好种子,人生才不会白过。”
▲ 1989年4月10日,在接受勋章后,李嘉诚与其夫人、两个儿子驻足留影。
李嘉诚在昨天大会上挥一挥衣袖,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超人”李嘉诚的时代过去了,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比金钱更加永久。
天地之间,至诚无息。
一年一首富,百年李嘉诚。
▲ 李嘉诚
物道:用文字诉说美好生活方式,为你搜罗全世界匠心好物。在这里,找回你想要的精致生活。
微信搜索关注:物道(ID:wudaoone) 微博:@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