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米拉日巴为 *** 最著名的密教修行者,米拉日巴三大弟子,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米拉日巴为 *** 最著名的密教修行者,米拉日巴三大弟子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米拉日巴为 *** 最著名的密教修行者,米拉日巴三大弟子

写完了《米拉日巴的青春岁月》这个系列后,有些朋友私信我,想让我把米拉日巴传继续写下去。

但就像我在这个系列结尾时写到的,米拉日巴传记之后的部分,被后世信徒描摹过甚,实在太过玄幻或玄妙,不是我喜欢的内容。

我始终认为,真正能够打动我们的——永远都是人性!

是在现实生活中,充满挣扎和温暖的人性!!

本文将截取大师修道路上的三个片段,来窥见米拉日巴诙谐、宽容的人性!

一、深山中的艰苦修行

在洞中苦修的尊者,过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生活。

据说,常年衣食无着的尊者,形体容貌已经近似鬼魅。

《米拉日巴传》中不止一次记载,山中的猎人见到尊者,都以为大白天见到了鬼。

据说,这时尊者瘦得“用手能从前胸,摸到自己的脊梁骨。”

当然了,这也是传说,人要是真的瘦成这样,估计能拿去当标本了。

但对于尊者的生活,《米拉日巴传》记载了这样一个小细节。

几个穿山越岭的猎户,无意中见到了洞中修炼的尊者。

一开始,他们被尊者的造型吓得落荒而逃,但后来看到尊者似乎也没有恶意,便慢慢围拢过来。

他们在山中跋涉了许久又饿又累,便向尊者请求弄口吃的。

尊者跟他们说:“我没有粮食。”

“你吃的什么给点就行”,猎人不甘心的说道。

尊者只好说:“那你们生火著荨麻吧,煮好了,我也吃一点。”

等猎人煮上了荨麻,又说道:“来点油吧!”

尊者苦笑着说:“若是有油,那食物就有营养了。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油了,撒点荨麻当油吧。”

猎人又说:“那来点土碱吧。”

“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土碱了,我也想尝尝食物加过土碱的味道。可惜呀,你还是加点荨麻吧。”

猎人不死心,又问道:“那盐总有吧?加点盐吧。”

听到这话,尊者笑了,他说:“若有盐,那食物就有滋味了。我呢,没有这个也有数年了,撒点荨麻当盐吧。”

猎人奔溃了,他们跳起来叫道:“你这日子过的,身上的衣服做麻袋都嫌碎,吃的东西狗都不吃。你还是个人吗?”

“你就是出去要饭,都比现在过得好,你还这修炼个什么劲儿呀!”

尊者摇摇头说道:“你们呀!不要这样说。”

“我对于尘世已经没有任何欲望,吃穿住用,对我来说都是烦恼。所以,我在寂静的山林中修道,反倒觉得安然平和。

但你们不同,你们还在追逐物质的生活,就算是有高僧点化,可能你们也不想去听。

这是层次的差别,你们不会明白的。”

说罢,米拉日巴唱起一首《五乐歌》:

“…………………

抛弃今生衣食享用,

苦修习为能成圆满佛。

一为下有结实的坐垫而安乐,

二为上有尼泊尔的木棉衣而安乐,

三为有抱膝禅定带而安乐,

四为有饥饱适中的幻化躯而安乐

五为有抛去了情识的本性而安乐。

我无不乐故安乐,

请大家也这样去求安乐。

若无修法的机缘,那么,

———我为了自他一切众生,

刻苦修持为求终竟安乐,

你们这怜悯实在不妥!

…………………”

这就是米拉日巴尊者的所求,一个结实的坐垫,都能让他觉得安乐,这大概就是“无欲则刚”的道理。

同样,中原地区一位主张苦修的高僧大梅禅师,也曾留下“偈子”:“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米拉日巴尊者走的是“世出法”的修行道路,算是 *** “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

二、神山圣湖间的斗法

得道后的尊者开始游历各地,在此期间,已开始有仰慕的他信众,跟从他的足迹,在他门下修炼。

但米拉日巴依旧保持着苦修的风骨,依照师傅玛尔巴的教诲,对于弟子供奉的多少不屑一顾,而是更多考量子弟的慧根和心性。

随着他嘹亮的道歌传播,尊者的名声日益传扬。

各种神话传说开始负载在他的身上,但名声日重的尊者,依旧保持着平静的心态。

他曾无数次的对弟子言道:“我只是个凡尘俗夫,没有任何家世背景,只不过是刻苦修炼,才让我走到了今天的境界。”

但 *** 是一个孕育神话的土地,尊者越谦逊民众越敬仰,这反倒使他身上神话的彩衣愈发的色彩浓艳。

这些神话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神山斗法的传说。

当年,米拉日巴和玛尔巴分别之时。

玛尔巴曾为尊者开启幻境之门,展示了众多神山秘境。

这其中,便有阿里最著名的神山冈仁波齐。从那以后,冈仁波齐便在尊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当米拉日巴带着弟子跋涉到神山脚下,仰望着巍峨的冈仁波齐,即便是心如止水的尊者也不禁心潮澎湃。

但在神山脚下修炼,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长久以来,冈仁波齐便是苯教徒心中的圣地。作为发源于阿里地区的原生宗教,苯教徒焉能将此圣地拱手相让?

为此,以米拉日巴为首的佛教信徒免不了要费一番周折。

据说,当时在冈仁波齐修炼的苯教徒以纳若奔琼大师为首,他对于远道而来的米拉日巴很不欢迎。

这也怪不得苯教徒,千年以来,苯教徒一直都在以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为代表的神山圣湖地区修行。突然来了一群佛教徒要在此修炼,苯教徒如何能咽下这口恶气?

话不投机,斗法便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纳若奔琼在玛旁雍错边做法,身躯陡然变长,两只脚分别站在圣湖两岸。

收法之后,纳若奔琼洋洋得意的望着米拉日巴,以为这神变之术足以令尊者哑口无言。

米拉日巴微微一笑,身躯既没变大,圣湖也没变小,但尊者的身躯却覆盖整个湖面。

不仅如此,当他的身躯回到湖边之时,只见他手腕一翻,整个圣湖都托在掌中,而湖中却没有一条鱼儿因此死去。

纳若奔琼并不甘心,他口中叫道:“我们来比快。”

话音刚落,他便驱动神术,身躯化成一道青烟,绕湖而去。

米拉日巴见他远去,并不着忙,也催动神术从另一个方向绕湖而去,二人相向而行,在湖对岸的一块巨石上迎面相遇。

纳若奔琼:“绕湖得按苯教仪轨的方向转。”

米拉日巴:“我乃佛陀弟子,如何能按苯教仪轨行事?”

佛教和苯教转山、转湖、转寺的方向正好相反,佛教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转,苯教是按照逆时针方向转。

二人在巨石上争执不下,都想拉着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向转湖。纠缠间释放出的神力,在巨石上留下许多脚印。

最终,米拉日巴催动神力将纳若奔琼向着自己的方向拖着走了数丈。

但纳若奔琼依旧不服气,他嘴里叫道:“这次算你侥幸,明天我们比登山,天亮之前谁能登上冈仁波齐就算谁赢。”

米拉日巴微笑着问道:“到时候,你可会认输吗?”

“冈仁波齐是我们苯教的神山,神灵一定会保佑我获胜的。明天谁输了,谁就离开神山区域,不得反悔”,纳若奔琼梗着脖子答道。

“那好,明天天亮之前谁能登顶就算谁赢。”

第二日黎明前,纳若奔琼搬来一面大鼓,他在鼓前煨桑祷告,乞求神灵护佑。

祷告完毕,他骑上大鼓,念动咒语。大鼓凌空而起,向着神山之巅飞去。

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这是藏族传统中祭天地诸神的仪式。很有可能来源于 *** 最早的山神崇拜,原始部落在出征或狩猎归来,会燃起火堆祈祷上苍。

后期,苯教借用了这种崇拜仪式,成为苯教的一种固定仪轨。佛教兴起后,引入了大量的苯教仪轨,煨桑也因此成为现在佛教徒一种普遍的祈愿仪式。

米拉日巴的弟子见到纳若奔琼做法起飞,连忙狂奔回宿营地。只见尊者还躺在破毡子里面熟睡。

他连忙晃醒米拉日巴,对他说:“师傅,苯教的法师已经向着神山起飞了。您也快去吧,别被他强在前头了。”

尊者抬头看了看天色,笑笑说道:“不用慌,太阳还没升来呢。”

说罢,他起身理了理纷乱的头发,念动咒语。

时间仿佛停止了,就在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的一瞬间,还没来得照亮神山的山巅,刚在还在大家眼前的尊者遽然消失在虚空之中。

下一刻,米拉日巴尊者已经驾着阳光出现在冈仁波齐的山顶。骑在鼓上急速飞来的纳若奔琼,以为自己胜券在握。

当他看到晨光中,端坐在山顶的米拉日巴正冲着他微笑。初升的阳光在尊者身上画出一圈灿烂的轮廓,仿佛一尊在莲台上跌坐的佛陀。

失神之下,纳若奔琼顿时觉得天旋地转。一时间收不住法力,连人带鼓从空中跌落。

神鼓在冈仁波齐山崖上划出深深的沟槽,这些沟槽现在还能看到。

跌下神山的纳若奔琼心服口服,他黯然对米拉日巴说道:“尊者,确实法力无边,我等难以抗衡。我马上就让弟子们收拾行囊,离开神山。”

说罢,望着巍峨的冈仁波齐,想到可能今生再也无缘瞻仰神山,心中无限酸楚,不禁流下泪水。

米拉日巴摆摆手,温言道:“道法之争,不是个人意气。此山乃是苯教神山,我心里也清楚。但我的师尊曾幻化此山圣境与我,故不能向让。”

“不过,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你看可好?”

纳若奔琼惊讶的抬头,问道:“尊者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请尊者教我,只要能不离开神山,无论何种代价我都能接受。”

米拉日巴笑道:“我等苦修之人,哪有什么代价可言。我看玛旁雍错之旁,有一处小山岗,气象万千,殊胜非常。如果你不嫌弃,在那里修炼可好?”

说罢用手一指,玛旁雍错湖畔团团烟尘升起。不多时,便有一处山岗隆起,遥遥对着冈仁波齐仿佛正在颔首下拜。

纳若奔琼被这一神术惊得目瞪口呆,但当他看清楚山岗形态后,不禁生出无限欢喜之心。

他心悦诚服的俯身下拜,而后飘然而起,空中只传来他的感谢之声:“多谢尊者赐山之情,我去也。”

这处山岗附近洞窟中,至今仍保存着苯教徒修炼的遗迹。

米拉日巴尊者通过斗法,获得了依傍神山的修炼权。此后,冈仁波齐便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佛教徒修炼的圣地。

尤其是,后世奉米拉日巴为初祖之一的噶举派信徒,更是以能够瞻仰神山,并在此修炼为毕生的荣耀。

这也是古格王朝时期,止贡噶举派创始人止贡巴·仁钦贝不惜倾全教之力,数次组织朝圣团参拜冈仁波齐的原因。

最后一次神山朝圣,止贡派甚至组织了人数多达55525人朝圣大军。

这支人数逆天的朝圣团,终于使止贡派获得了阿里所有王室的重视,一举奠定了其在阿里的超然地位。

神话毕竟是神话,什么好事儿都会往牛人身上贴。不过从这个传说也能看出,佛教在阿里传播的过程中,和苯教之间必然产生过争夺。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活灵活现的“神山斗法”故事流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便如尊者这般大德也终有涅槃之时。

据说,米拉日巴的遗体火化之时,天空出现种种异象,彩虹帐幕,天雨妙华、异香盈野、天音怒放。

对于这些后世教众弘传的华彩,我就不一一详述了,有兴趣的可以参见历代高僧的身后事,大多大同小异。

三、诙谐的遗嘱!

我们来说一说,米拉日巴尊者留下的遗书。

这份遗书充满了尊者的个人色彩,鲜活而充满趣味。

尊者涅槃后,弟子们按照他的遗嘱,寻找师傅的遗物。他们说:“上师说‘留下了一包黄金’,不过按照上师一生的行境来看,留下黄金基本没有可能。但不管怎样,都是上师的遗物,找到也算一种福泽。”

弟子们四下翻找,真在洞窟的灶膛里找到了一个包裹。

他们打开一看,黄金是一点也没看见,包内只有一把小刀、一块蔗糖以及一封信。

弟子把信展开,见那信中写道:

“用小刀把这块糖和这块布割切,

愿它没有穷尽,

割开后让众生随便取用!

凡尝过这糖的和接触过这布的,

都将由恶道得到解脱!

………………

都能七世不投生恶道,

能记住过去七世的事,

这是上辈佛祖作过授记的。

那些说我米拉日巴有金子的人,

只好在他口中塞进一块屎。”

读到这里,即便身处失去上师的悲痛之中,众弟子也不禁哄堂大笑。

继续往下读,又见尊者写道:

“我米拉日巴大丈夫,

三界都被我变为黄金,

何用哪小包小粒散碎金?

弟子们照我教训办,

我已把眼前和长远的一切事,

都已圆满完成无遗憾!”

念完了尊者的遗书,众弟子用小刀把糖块切成无数片,所切的每一片又都和原来的糖块一样大小。

弟子又把那布裁开,同样也现出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布来。

把这些糖和布分散给了众生,众生领受后,有病的立即痊愈,苦恼的解除苦恼。那些有烦恼、生歹心的,都成了虔信、勤奋、智慧、具悲心者,后来由恶趣中得到解脱,这便是尊者遗留给人间流传不尽的福泽。

不过,世上有烦恼的众生何止亿万,米拉日巴留下的糖块,就是法力再大也不够分的。

所以,我们现在早就无法再见到他留下的福泽了。

但流传至今的道歌,却依旧被人传唱着。歌词里阐述的道理,依旧值得今天的我们深思。

参考书目:

《青史》_廓诺·迅鲁伯著,郭和卿译;

《米拉日巴传》_桑杰坚赞著,张澄基译;

《米拉日巴传》_桑杰坚赞著,刘立千译;

《从贡塘甲额扎地方探究米拉日巴大师》_云旦;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内容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更多米拉日巴为 *** 最著名的密教修行者,米拉日巴三大弟子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