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近1年收益率69%?(近一年的收益率是什么意思?),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近1年收益率69%?(近一年的收益率是什么意思?)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近1年收益率69%?(近一年的收益率是什么意思?)

回顾2009至2019年这十年,A股市场起起落落,上证综指年化涨幅4%,3000多只股票中大部分跑输大盘,甚至有1/3的公司股价是下跌的,但与此同时,也有1259只股票年化收益跑赢上证综指,一部分公司成功的经受住几次危机的考验,成为穿越牛熊的大牛股,其中不乏涨了十倍以上的十倍股(tenbagger)。我们梳理了近十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Top10牛股(剔掉了近五年新上市的公司),发现有两个非常普通却又非常显著的特征:一是占据好的行业赛道。就像芒格所说,宏观是你必须接受的,行业也是如此。如果选择了好的行业赛道,就如同进入了一个上升的电梯,而如果选择了一个下行的电梯,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成为牛股。二是在自己的赛道里构筑坚实的护城河。短期可以靠概念炒作和资本运作,但长期内只能靠内功,要么是核心技术,要么是独特模式,要么是品牌价值,总要有一个别人无法模仿和赶超的长板。

华夏幸福(600340.SH)

上市时间:2003年12月30日,主板

企业性质:民企

现股价:29.23

现市值(亿元):877.85

累计收益率:5342%

年化收益率为:49%

最低点:2009/1/8:0.46

最高点:2017/4/12:45.94

华夏幸福成立于1998年,号称是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专家,但实际上主要是个房地产公司。他成立之初就是做房地产开发的,2002年开始专注承接综合性园区的建设与运营。公司主要依托“政企合作”的 PPP模式,通过签订排他的委托协议,提 *** 业新城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产业发展服务、城市运营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发展服务是核心,是从前期产业定位规划,到后期招商引资等一条龙服务。此外,公司也承接产业园区内配套住宅的开发业务,满足园区内企业员工的住房需求和核心城市向周边溢出需求。目前公司主营收入结构中,主要是城市地产开发(2018年中收入结构占比54%)、产业发展服务(占比31%)、土地整理(占比9.7%)和酒店俱乐部等。

公司控股股东为华夏幸福基业控股股份公司,控股比例36.22%。实际控制人为王文学,持有控股平台84.5%的股份,。近期华夏幸福获平安人寿保险增持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9.42%。此外,前十大流通股东中还有国家队。

2003年上市至2015年华夏幸福的股价处于稳定上涨状态。15年6月一度升至32.27元。15年到17年初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股价波动后再次显著上涨,并在18年初出现最高交易价44.52元。18年2季度以来股价一路下跌,直至8月以后才稍有所回升。

公司成为近十年来第一大牛股的核心原因是:

第一,聚焦大北京,深耕京津冀地区。环北京区域是公司腹地,公司持续聚焦环北京经济圈,目前土地储备占比达88%,总体量达689万方,14年一季度仍然体现了区域聚焦的专注度,新增体量93%仍然在廊坊区域。此外,还以股权收购方式扩大香河的布局。而北京及周边地区,近十年来土地增值迅猛。

第二,近十年房地产市场是黄金时代。华夏幸福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2009-2012 年的大北京阶段、2013-2016 年的京津冀阶段、2017年至今的全国布局阶段。其中,“大北京阶段”踩准了这一波城镇化红利及首都北京的发展。“京津冀阶段”恰逢京津冀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和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周期。“全国布局阶段”再享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提升及城市群大发展带来的红利。

第三,顺应了PPP大发展潮流,是PPP龙头,固安项目是国家级示范典型。PPP模式在2015-2017年大发展,总项目规模达到10万亿元,不到三年规模就已全球第一,而公司是PPP龙头,在全国各地复制布局产业新城和产业小镇。公司最典型的代表是固安的产业新城模式。2002年的固安是贫困县,十几年后财政收入已经增长了80倍。2015年固安产业新城成为国家发改委首批13个示范项目,2018 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PPP 国际论坛评选的全球 60 个可持续发展的 PPP案例,这是中国唯一入选的城镇综合开发案例。以固安产业新城为明星产品,公司在国内外不断进行异地复制,奠定了标杆地位。

第四,坚持“产业优先”战略,聚焦核心城市群。公司持续优化产业新城与产业小镇产品,不断拓展布局,重点聚焦精耕全国核心城市群。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由单核热点城市向都市圈的发展阶段,这一战略符合当前都市圈的发展规律,可以和区域性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公司全国复制布局。

目前公司受环京区域限购等政策影响,正处于积极脱离区域性束缚,大力发展非环京产城阶段。加上平安入股缓解现金流压力,随着非环京产业新城逐步进入收获期,公司现金流将获持续改善。

长春高新(000661.SZ)

上市时间:1996-12-18,主板

企业性质:地方国有企业

现股价:285.46

现市值(亿元):485.6

累计收益率:5342%

年化收益率:49%

最低点:2008/2/31:7.69

最高点:2019/3/11 :285.46

长春高新成立于1993 年,是东北地区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公司主营业务为制药(2018年中收入结构占比85%),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药、疫苗、中成药等,进入医保目录的产品共有24个,同时还涉猎房地产业务(占比14%)。公司旗下有7家控股子公司,较为核心的有金赛药业(生物药,主要产品为重组人生长激素、人促卵泡激素等)、百克生物(主要产品为水痘疫苗及人用狂犬病疫苗)、华康药业(中成药,主要产品为血栓心宁片)和高新地产(房地产)。公司拳头产品是重组人生长激素,是主要收入来源,通过其核心资产金赛药业实现。金赛药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和亚洲最大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企业,中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质量管理示范中心,国家唯一的基因工程新药中试孵化基地。

公司最大股东为长春高新超达投资有限公司,股权占比为22.36%,背后实际控制人为长春新区国资委,即长春市人民 *** 。第二大股东为国家队中央汇金,持股2.53%。前十大股东中还有诸多全国社保基金等。

在2009年以来,公司股价一直处于波动上涨阶段,公司制药业务的增长是其业绩增长、股价上升的核心动力,尤其是近三年来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高速增长,18年实现 55-60%业绩增速,四季度受到疫苗造假事件和金磊辞职传言的影响,股价有了较大的跌幅。

公司成为第二大牛股的核心原因是:

第一,近十年生物制品行业快速发展。201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只有1775亿元,到2017年时已经翻倍成3417亿元。中国生物医药占中国整体医药市场的比重从2013年的8.7%增至2017年的15.3%。生物制品板块指数从09年初的1600点涨到19年初6500点。

第二,生长激素(公司核心产品)是受医保控费影响较小的药品,近三年景气度不断提升。医疗受政策影响巨大,近几年影响最大的是医保控费,即控制医保费用支出。医院为了维持利润会压低药品进货价,国内制药企业受冲击明显。而生长激素主要是在合作或自营诊所中自费使用,受医保控费影响小。

第三,以“中国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技术奠基人”金磊为研发核心,研发实力强大。金磊是金赛药业的灵魂人物,是中国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技术奠基人。他发明的“金磊大肠杆菌分泌型技术”,荣获了当年美国生物学界的最高奖——克莱文奖,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97年归国后他创办长春金赛,利用该独创技术,推出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专注身体增高,结束了我国没有生长激素国药的历史。

第四,研发投入较高,增厚公司护城河。2013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比只有4.77%,16年末已经提高到9%,17年研发费率是8.5%,金额高达3.5亿元,资本化率17%。在生物科技细分行业上市公司中,横向对比沃森生物、安迪苏、华大基因、华兰生物等,长春高新的研发费用排名1/25。

第五,公司生长激素产品有绝对垄断优势,部分产品甚至是唯一供给方。生物制药有高技术壁垒,金赛药业核心产品是生长激素,公司是我国唯一的基因工程新药孵化基地,目前掌握着国内生长激素70%以上的市场,并且水针和长效水针占100%市场份额,市场无任何竞品。

第六,公司是中国生产激素的四大厂家之一,而且是产品线最全的一家,低中高的产品梯队可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目前我国市场上最主要的生产激素厂家有四家:长春高新、安科生物、联合赛尔和诺和诺德。长春高新是其中品种线最全的,是目前唯一涵盖粉剂(98年上市,针对低收入人群)、水剂(05年推出,面对相对低收入人群)和长效生长激素(14年推出,针对中高收入人群,全球独家品种)的企业。低中高搭配的产品梯队不仅可满足不同需求,也可拉开价格差抢占不同细分市场。

第七,持续推出重磅“爆款产品”,不断 *** 公司业绩新一轮提升。1998 年上市重磅产品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2005年推出亚洲第一支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水针剂,2014年每周注射一次的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产品列入“十一五”国家重大专项,2015 年上市我国首款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辅助生殖促排卵,解决不孕不育问题),解决长期依赖进口局面。公司17年来持续更新上市新品近10款, *** 业绩不断提升。

第八,疫苗事件爆发,行业整顿,幸存者受益市场格局集中度提升。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爆发”,整个疫苗行业均受到较大影响。公司积极调整策略,印度市场实现批量出口,且迈丰药业狂犬疫苗生产工艺稳定问题解决,批签发数量反而增加。大行业下行的背景下公司成功实现增长,疫苗事件影响减弱后,公司疫苗业务反而进入全新发展阶段。2018年长生生物毒疫苗事件也是如此,ST长生退出市场,公司疫苗板块受益。

目前金赛药业在渠道下沉和新品占比逐渐上升等因素的驱动下能够保持高速增长,持续为公司贡献利润;百克生物在“疫苗事件”之后逐渐恢复国内销售,同时迈丰生物生产工艺调整完毕,有望走出亏损,为公司贡献利润。虽然受地产业务影响,四季度业绩增长放缓,但长春高新2018年业绩实现了预期高增长。预计生长激素将继续拉动公司增长,疫苗业务也有望受益长生生物退出而实现高速增长。

泰格医药(300347.SZ)

上市时间:2012-08-17,创业板

企业性质:民营企业

现股价:63.36

现市值(亿元):316.91

累计收益率: 2175%

年化收益率: 37%

最低点:2012/11/27:5.89

最高点:2018/7/18:68.8

泰格医药成立于2004年杭州,是一家专注于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试验全过程服务的合同研究组织(CRO),也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综合性CRO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临床研究相关咨询服务(18年中收入结构占比51.5%)和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占比48.5%),涵盖新药开发全部流程,能为药企提供新药开发一站式服务。临床咨询包括数据管理与生物统计、生物分析、CMC、SMO、注册申报等,临床服务包括BE业务、I-IV 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公司是本土化创新型临床CRO,参与过150多项国内创新药临床试验。

公司一直由叶小平和曹晓春共同掌管,是目前公司前两大股东。叶小平持股占比24.82%,曹晓春占比8.75%,两人是一致行动人。叶小平学医学出身,早期有机会接触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管理,积累了大量经验。前十大股东中,陆股通的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是第三大股东,持股5.57%,同时也有国家队入驻,持股近2%。

十年间公司股价整体趋势震荡上行。15年上半年、17年至18年上半年有较大涨幅,2015年7月22日CRO行业的史上最强整治出台,CFDA发布史上最严的数据核查要求,15年下半年开始到17年年中处于下跌阶段。随着行业核查影响减弱,同时叠加鼓励医药医疗器械创新的文件出台,CRO行业迈入快速发展,2017年公司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增长73%,17年后股价一路上行,2018年7月达到最高价,之后受疫苗造假事件影响震荡下跌。

公司能成为大牛股的核心原因是:

第一,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创新药研发投入需求增长,以及国外产业链对国内的转移,CRO作为上 *** 业快速发展。近几年,中国药品创新研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格局,国家开放了国外新药进口的速度,药品一致性评价开展,药企们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技术服务,而中国的药品创新研发几乎从0起步,CRO临床试验行业需求旺盛。此外,中国药审政策与国际不断接轨并且审评效率提升, 2017年CFDA重启了临床资源的审批工作,国内医药产业升级带动创新浪潮之下,CRO行业保持着近30%的复合年增长率。医疗服务行业09年时板块指数仅500点,19年初时已经高达4400点,翻了8倍。

第二,CRO行业本身的特点优势,是个好生意。国内医药研发刚处于上升期,外包服务需求旺盛,CRO国内市场仍处于开拓期,未来市场空间大;行业毛利率、净利率都很高,公司临床咨询毛利率48.5%,临床技术毛利率39%;行业内公司的偿债能力都较强;行业技术壁垒高,业内企业有护城河优势。

第三,正确布局了临床研究相关咨询服务。临床咨询业务盈利能力强,增长稳定,已经成为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之一,连续几年超过技术服务对业绩的贡献。

第四,通过自建+外延并购延伸业务链,形成了服务闭环,拥有临床CRO最全产业链。公司起初做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之后进行一系列外延并购,如收购美斯达(2009年,国内少数有能力参与到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链中的CRO企业之一,有业内最高标准的业务流程)、杭州思默(2011年,提供临床试验中心管理服务的中心管理组织SMO,是国内最大的SMO公司之一)、,方达医药(2014年,拥有国内领先的生物样本分析技术),DreamCIS(2015年,韩国本土大型CRO企业之一),捷通泰瑞(2016年,国内医疗器械CRO 龙头,市场份额20%),北医仁智(2016年,国内心血管领域领先ARO公司)等。通过外延并购,公司能够提供数据管理、统计分析、SMO、医学检测、注册申报等一体化的临床研究相关咨询服务,基本形成临床CRO服务的完整闭环。目前已经建立了12个海外办事处,向全球多中心CRO企业迈进。

第五,注重人力资本,人均产出不断提升。公司期初付给医院的费用在成本中占比高,后来随着公司业务链延伸,公司人员扩充到近3000人,5年人员复合增速36%,人员成本高,但仍低于收入端46%的强劲增长,说明人员投入的效率较高,单位人均产出扩大。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稳定,绝大多数高管均是上市前在公司任职。

第六,临床研究优势,具备技术壁垒。公司创新药研发能力强,正执行52个国内创新药临床试验共参与过100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是为数不多的能承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本土CRO企业之一,2017年底执行的国内创新药项目52个,超过业内平均水平。实控人叶小平曾任罗氏制药医学注册部总监。

第七,客户资源优势,服务受到客户肯定。2017年末客户数量1496家,其中,国内客户973家,国内客户523家,全球前20大制药商中有16家与公司有合作关系。

第八,深入布局下游临床资源,临床实验成本降低,周转加快。下游临床资源是CRO公司业务开展的基石。而公司在全国50个省市建立了服务网点,与超过1500家临床机构开展合作;开拓排他性临床资源,与18 家医院共建临床基地,床位数增加近1000 张,有效缓解了BE 项目临床资源短缺问题;大力推进与国内三四线城市医院进行II-IV 期临床中心共建,培养了一批II-IV 期临床研究机构。随着政策限制的放开,公司共建及投资的临床资源产能逐步释放,临床试验成本逐步降低,周转加快,使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改善。

作为一家本土大型临床试验CRO企业,公司目前正向跨国CRO企业转型。在中国药审政策不断与国际接轨的背景下,公司国际多中心布局逐步完善,带来增量临床试验订单。另外,由于国内创新药产业蓬勃发展、医药研发投入不断增长,预计国内CRO行业未来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公司凭借在临床CRO的核心竞争优势亦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片仔癀(600436.SH)

上市时间:2003-06-16,主板

企业性质:地方国有企业

现股价:103.9

现市值(亿元):626.85

累计收益率:1989%

年化收益率:36%

最低点:2009/1/8:4.02

最高点:2018/5/28:129.3

片仔癀成立于1999年,由原漳州制药厂改制而成,是中华老字号企业,生产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主营业务是医药(18年收入结构占比90%),还有涉及日用品化妆品销售(占比9%)。医药核心产品为片仔癀系列中成药,包括片仔癀、片仔癀胶囊、复方片仔癀软膏等,主要用于护肝。公司独家生产的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片仔癀,被誉为“国宝神药”,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并被列入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漳州市九龙江集团,背后实际控制人为漳州国资委。前十大股东中还有国家队及陆股通的香港中央结算公司,位列第三、四大股东。

2013年至2015年,公司随行业景气影响有较大幅的上涨。2018年上涨幅度远超行业指数,2018年5月28日达到最高点129.33,之后三个月有较大幅度的下跌,最低点近70元,月底开始缓慢上升。现价98.23,较最高点有24%的跌幅。

公司成为大牛股的核心原因是:第一,中药行业发展迅速。片仔癀的商业线是制药+医药商业+日化用品,所以兼具“医药+消费”双重属性,但公司能发展起来主要还是中药。而中药作为中华传统医药,发展迅速,09年时股市中药板块指数仅1900点,19年初时已经5900点了,15年中牛市高峰时甚至高达12800点。

第二,工艺和处方被列入国家“双绝密”(绝密级国内仅2家),保密期限永久。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分三类,其中最高等级国家绝密级配方只有片仔癀和云南中药,其他为保密级。公司有传承人制度,全世界只有3个人知道配方,公司是不对外公告传承人,每位传承人都签有保密协议,国家对3位传承人的人身安全实施周密的保护措施。双绝密铸就了独此一家的片仔癀,竞争对手无法模仿其配方。

第三,天然麝香原料稀缺,产量有限,国家定量配给。片仔癀原料主要有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黄麝香的使用由国家统一审批和分配。目前国家每年天然麝香配额在500公斤左右,国内目前允许使用天然麝香投料的中成药企业共16家,片仔癀为第一批获得该配额资格。公司是唯一一家有养殖林麝资格的企业。由于来源稀少,林麝数目锐减、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使天然麝香价格一路走高, 2010年至2017年,天然麝香价格由每克150元涨至最高450元,实现3倍的涨幅。此外,天然牛黄也是名贵供不应求原料。每年需求量达到5000公斤,但市场供给有限,我国每年天然牛黄产量仅400-700公斤,价格稳步上升,2016年-2017年价格在每克200元左右,2018年攀升到每克310元。

第四,片仔癀产品寡头垄断,有定价权,十年来涨价十次,但销量甚至有提升。由于产品的原料及秘方特殊性能,公司独有垄断,有定价权。而片仔癀的主要客户是富人,对涨价敏感度较低。十年来,片仔癀涨价十次,价格翻了3倍,销量提高2倍,量价齐升,预期今后需求提升,继续涨价也是必然趋势。2016年到2018年公司股价提升幅度大,主要源于业绩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片仔癀系列16年当时提价8%左右,但销量没有减少,2018年时产品更是量价齐升制药产品毛利率高达86.48%,不过由于医药商业毛利率仅10%,而使公司毛利率在44%左右。

第五,传统老字号国宝企业,有品牌优势,大陆中成药在海外最具知名度的品种,没有之一。中国有两个传统老字号国宝企业,一个是国酒贵州茅台,另一个就是国宝秘药片仔癀。它传承源于500年前的明朝宫廷,兴于寺庙、流传于民间、发展于当代被国内外中药界誉为“国宝名药”。此外,它还蝉联国家金质奖,是大陆中成药单品种出口创汇第一名,是走出国门的第一药,海外市场也较好。在越南战争时期片仔癀甚至是美军重要的军需储备药品。

第六,2014年的营销改革激活终端活力。2014年新上任董事长推进体验馆布局,进行销售模式改革,并加大宣传。其中“片仔癀体验馆”是核心,推动了2015年后片仔癀的高速增长。体验馆重构了公司营销体系,实现了从渠道拉动到终端驱动的转变,这种体验馆直销模式叠加主动进行央视、学术等方面的推广,使品牌宣传力进一步提高。体验馆扩张路径与区域增长是相一致,持续为效率贡献增量。目前片仔癀已经从福建省内市场纵深走向全国,渗透率有较大提升。

第七,衍生产品逐步发力,培育大健康品类使公司兼具消费属性。公司将日化、化妆品与养生食品业务作为“一核两翼”战略中的两翼。日化产品如片仔癀牙膏消炎降火,在大健康上延展性较好。化妆品产品线丰富,共计90款,定位属于中低端,较为知名的有“皇后牌珍珠膏”。2018年日用化妆品收入2亿元,毛利率59%;食品收入近1亿元。

目前在消费升级、政策鼓励中医药龙头的背景下,公司通过“二次开发”深挖产品价值,通过营销改革擦亮品牌、拓展体验馆等新渠道,使“国宝秘药”为更多人所知、为更多人所用,预计片仔癀全年销量增长35%以上,日化板块也保持较快增长,商业流通与公司业务互为补充,支持公司可持续发展。另外其化妆品公司计划2020年前在香港上市。

伊利股份(600887.SH)

上市时间:1996-03-12,主板

企业性质:公众企业

现股价:26.81

现市值(亿元):1629.55

累计收益率; 1892%

年化收益率:35%

最低点:2008/12/31:1.15

最高点:2018/1/23:34.65

伊利股份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乳制品行业两大巨头之一。公司主营业务为液体乳(18年收入结构占比为82.6%)、奶粉及乳制品(占比10%)和冷饮产品系列(占比6%)。公司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生产上市"伊利"牌产品近1000多种。液体乳产品具有金典、安慕希、舒化奶等品牌,伊利超高温灭菌奶连续七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十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液体乳市占率在25%左右,其中常温市占率35%,低温市占率18%;奶粉市占率在5-6%左右,而且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地位上,伊利领先国内另一巨头蒙牛,在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乳业20强”中,伊利蝉联亚洲乳业第一,位居全球乳业8强,连续四次入围全球乳业前十。

公司股权较为分散,第一大股东是陆股通的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比例13.48%;第二大股东是呼和浩特投资公司,持股比例8.86%,背后是呼和浩特国资委(占比81%)和上海电气集团(占比19%);第三大股东是董事长潘刚。前十大股东中国国家队持股近3%,其他多为高管持股,管理层合计持股8%。公司的大股东加上管理层持股不足17%。

08年底股价最低只有1.15,从09年开始一路上涨,有三个较明显涨幅分别在13年、15年和17年四季度。13年业绩高速增长,顺应13年牛市,共同带动股价上涨。17年实现了远超行业的涨幅。在2018年1月23日股价达最高点34.65,之后开始一路震荡下跌。

公司成为大牛股的核心原因有:第一,伊利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乳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缩影,而乳业过去十年是个好赛道。乳品是大众快速消费品,需求稳定:牛奶可以重复消费,越来越多的人有喝牛奶的习惯。习惯就意味这种生意是高频、终身的消费。在中国,奶制品可能是除矿泉水外,最大的饮料品类之一,且奶制品的营养价值高。作为大众消费品,乳品所在的食品加工行业板块指数,09年时是2300点,19年时已经是12000多点了。乳品消费市场潜力大:国内人均乳品消费量不足欧美发达国家的1/5;消费奶量上,农村相对于城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持续上涨,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食品消费升级加快。乳品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中国酸奶销售额较快增长,目前低温酸奶份额较大,常温酸奶增速较快,低温酸奶营养价值和口感优于常温酸奶,以后可能会逐步替代常温酸奶。目前农村以常温为主,城市消费以低温为主。

第二,抓住三聚氰胺后的行业洗牌机会,通过巨额广告费用干掉了大多数对手。2008年之前,乳制品行业黄金十年,常温奶兴起,乳业迅速放量,常温奶龙头崛起,产量年均复合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家提升奶源标准,加强生产监管,乳制品行业壁垒逐渐抬高,乳业从野蛮发展到精细化发展。行业洗牌壁垒提升+乳制品同质化+伊利蒙牛巨额广告投入,使它们逐渐成为行业领头羊。

第三,奶源好,伊利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及众多海外优质牧场。主要奶源基地分处新疆天山、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地区,是黄金奶源带。(因为在北纬45°附近,属于中温带,非常适合好牛好奶)。2014年,公司海外布局新西兰南岛基地,专们提供高端品,扩大了奶源范围和提高了液态奶奶源质量,随后就推出了乳蛋白含量高达40%的金典牛奶。伊利在全国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2400座以上,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在奶源供应比例中达到100%,居行业首位。此外,公司对上游牧场实行嵌入式统一管理,对上游优质奶源掌控力较强。

第四,产品质量好,质量管控“三条线”把关品质。质量管控严苛的“三条线”标准:在检测规程中,伊利在国标线的基础上提升50%,设立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再提升20%作为内控线,三条线层层把关,确保产品品质。

第五,广告推销力度大,构建品牌渗透力。08年后伊利蒙牛通过巨大广告投入完成了市场洗牌,并确立了龙头地位。一提到牛奶,首先想到伊利和蒙牛。广告费用营收占比2012年是8%,17年时已经稳定在12%左右了。目前,伊利品牌线齐全,如金典、安慕希、巧乐兹、金领冠等。

第六,销售渠道优势,渠道下沉(三四线及农村)效果较好。伊利有自己独立的物流体系,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良好合作,产品从出厂配送到终端(乡镇),最长不会超过10天。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全国,销售渠道可以直达乡镇的终端末梢消费者。2017年底,公司直控村级网点近53万家,业内第一。而下线市场不仅带来普通需求,还会由于送礼推动高端奶增长。

第七,产品结构升级,提价推高端品。2008年后乳业行业逐渐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2014进入泛品类化和并购阶段,乳制品行业壁垒逐渐抬高,12-17年年均复合增速降为3%。整个行业的销量增长逐渐走向饱和,而单价的提升推动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公司2016年到2018年股价表现很好,而产品结构调整是伊利16年的主线。16年明星产品安幕希、金典、金领冠珍护、畅轻等均增双位数以上,抵消乳饮料等老产品下滑后带动营收增长。公司近年来的销售额增长主要靠高端品拉动,比如常温酸奶安慕希。2017年安慕希销售额已超120亿元,在常温酸奶中市占率43%,居第一。此外,伊利近年来不断拓展非奶业务,致力优化产品结构,例如17年推出的豆奶等。

第八,竞争格局是乳业双寡头,强者恒强。伊利与蒙牛双寡头领先,占据中国乳制品4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中伊利25%,蒙牛15%,同时伊利保持着快于行业整体的增速,市占率还在提升。垄断企业也具备规模优势,即低成本优势。

第九,公司运营质量同业对比高很多。1)毛利率,尤其净利率同业对比最高。2017年年报数据,毛利率伊利36.8%,蒙牛35%,光明33%,三元29%;净利率上伊利8.9%,蒙牛3.4%,光明3.8%,三元1.3%。2)ROE常年维持在20%+,典型的现金奶牛企业;而蒙牛近五年平均ROE只有8.3%,其中2016年还是亏损的,原因是收购雅士利的商誉减值和出售库存大包粉的一次性亏损。3)公司运营所需资金为负。公司2017年营收680亿,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加起来不到10亿;运营资金周转天数为存货+应收款-公司应付款=-25天,公司可以占有上下游25天的账期。而蒙牛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加起来是26亿,蒙牛运营资金周转天数基本为0。4)公司轻资产运营。公司最近五年的经营现金流远远大于公司的经营利润;最近五年购置固定资产投入176亿,是公司最近5年营收2912亿的6%,维持运营所需资本投入不高。

第十,由于标的优秀,分红多,陆股通资金青睐买成第一大股东。公司股价2016年快速发展,也是陆股通资金逐渐来A股买核心白马的阶段。公司最近五年累计分红147亿,占公司最近五年净利润的62%,而蒙牛只有25亿。公司股权较为分散,第一大股东是陆股通的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比例13.48%。

第十一,全球化,通过海外收购来提升奶源风味并进入各国市场。伊利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乳业发达地区构建了一张覆盖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市场体系的骨干大网。2015年,与诸多常青藤合作,在西雅图成立中美食品智慧谷,研发健康牛奶进入美国市场。2017年,伊利收购澳大利亚最 *** 制品公司迈高集团,成为澳洲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乳制品公司。同年,以8.5亿美元收购达能旗下美国有机酸奶生产商Stonyfield,完善了有机奶奶源布局,扩大美国市场。2018年,伊利公司收购巴基斯坦乳制品公司Fauji Foods Limited,深化中东布局;同年,收购泰国本土最大冰淇淋企业Chomthana,全面进入泰国市场,并辐射东南亚市场。

目前,公司正积极布局奶酪和健康饮品,寻求全新增长点。公司作为乳制品龙头企业,在夯实主业的同时尝试进军健康饮品领域,打开长期成长空间,相继推出了植选豆奶、唤醒元功能饮料,新成立了奶酪和健康饮品事业部,梳理新产品的经营体系,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同时公司大力拓展国际化业务,产品落地印尼市场。公司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达到千亿,并进入全球乳业前五强的目标。

美年健康(002044.SZ)

上市时间: 2005-05-18,中小企业板

企业性质:民营企业

现股价:17.02

现市值(亿元):531.29

累计收益率: 1767%

年化收益率: 34%

最低点:2008/12/31:0.8

最高点:2015/6/11:25.35

公司是民营体检巨头,以健康体检为核心,提供专业体检和医疗服务。公司主营业务为体检服务(2018年收入结构占比近99%)。公司拥有“美年大健康”(定位大众健康)、“慈铭体检”(定位大众健康)、“慈铭奥亚”(定位中高端团体及综合医疗)、“美兆体检”(定位高端个人健康)等多个健康体检品牌。公司目前是全国非公专业体检第一龙头,有中国最大的个人健康大数据平台,医疗服务行业稀缺标的。

公司前三大股东都是法人平台,背后实际控制人都是俞熔。第三和第四大股东背后是郭美玲。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他们两人的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官方机构只有社保基金入驻,合计持股占比4.5%。

美年健康是在15年通过借壳江苏三友上市的,之后股价多个涨停,短短3个月内从3元左右涨至25元左右。16年时公司更名为美年健康。公司2017年6月收购慈铭体检100%股权(2014年底已收购近28%股权),确立了行业霸主地位,股价期间也有较大涨幅体现,2018年公司受股市行情影响下跌。

公司成为大牛股的核心原因是:

第一,我国健康体检行业处于黄金期,渗透率不断提升,民营体检也相应不断发展。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0年中国体检市场近300亿元,第三方体检仅74亿元;2017年时体检市场规模达到1350亿元,第三方体检规模340亿元。行业符合增速都在26%左右。体检行业中,公立医院份额大,但民营体检网点分布更密集,靠价格(民营凭借客单价300-500,公立的较贵)和服务抢占公立医院市场。

第二,行业特点优势,医生不会成为扩张的限制。业务模式标准化程度高,可不断扩张复制。其他医疗服务行业业务发展往往受限于医生资源缺乏,需要和公立医院争夺医生资源。但健康体检行业与临床诊断不同,对医生专业要求相对较低,而且医生多为退休返聘,所以医生资源不稀缺,扩张时不会因此受限。2014 年美年健康员工近2000人,其中退休返聘人员占比超过75%。

第三,不断并购扩张整合优质资产,公司(老三)收购老四和老大,成为细分垄断性龙头。公司成立于06年底,11年是民营专业体检第三名,前两名为慈铭体检和爱康国宾。11年底公司收购业内第四名大健康科技,之后又收购北京绿生源体检中心、西安康成连锁体检中心和广东体检龙头瑞格尔。2015年借壳上市后,又收购了美兆体检和业内排名第一的慈铭体检。

收购慈铭体检后,市占率成为行业第一。18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00倍。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目前民营体检行业美年健康市占率23.9%,爱康国宾12.3%,瑞慈体检2.8%,华检体检1.2%,其他中小体检机构占近60%。通过收购有效补充了高端体检市场的短板(公司业务主要覆盖中低端市场),市值从300亿涨到700亿,资本市场很认可。

第四,自建+体外孵育+并购,分院扩张数量多。单店营收增长有天花板,因为场地限制、接待的体检人员限制。有多少店,决定了有多少业绩。2018年公司达成了运营600家专业体检中心的目标,覆盖了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215个核心城市,是国内规模领先、分布最广的专业体检及医疗机构。而新开一家体检中心一般只要1-2年就可达到盈利平衡。

第五,先参后控的模式,正确选择登录A股,解决了分院扩张的最大瓶颈(资金)。

1)决定体检机构扩张速度的核心是资金。体检中心的扩张主要受资金制约(对医生依赖程度低),一个系统完备的健康体检机构初期投入在2000万元左右。设备费用占50%,房租占15%,标准化程度高。

2)登录A股后,公司融资能力比爱康国宾更高。上市前美年健康和爱康国宾融资能力差异不大,但上市后,融资能力显著分化,公司每年新增分院数5倍于爱康国宾。爱康国宾分院2014年50家左右,17年仍然不到100家;而美年健康(不含慈铭)14年不到100家,17年已经近400家。原因:爱康美股上市,美国投资者对公司业务理解受限,上市4年仅通过设立并购基金融资5亿元用于扩张;而美年健康A股上市后,融资额是爱康的3倍。

3)先参后控的模式,节约资金,体外孵育分院。“先参”是每新建一家体检中心,公司先参股10%左右,其余股份由并购基金和其他区域小股东持有。“后控”,是体检中心经过1-2年的发展达到盈亏平衡后,再由公司出资向并购基金收购标的公司股权至50%以上,达成控股。等3-5年体检中心达到一定利润,则再由上市公司出资全部持股。

第六,行业特点是团检客户为主,B端销售能力强,加快资金周转效率。规模较大的民营体检团体客户占比都在 75%以上。团检多为员工福利,费用为统一结算,这样客户对体检服务要求相对较低。而美年对销售很重视,导致客流量大幅增长。销售人员数量和占比均高于同业平均水平。2016年美年的销售员工占比31%,其他上市民营体检机构占比最高仅18%;2016年销售费用7.2亿元,占营收23%,而爱康国宾是5亿元,占营收比重仅17%。

第七,渠道下沉,避开红海(一二线城市),进入蓝海(三四线城市)。美年与爱康的最大差别是爱康在一二线布局多,而美年在三四线城市布局多。一二线城市体检行业基本上红海,而低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是体检业务蓝海。低线城市有庞大可开发客户群体(人口基数庞大叠加人口回流,中产阶层比例上升快,可支配消费能力较强),竞争环境宽松,客单价较高,运营成本较低。美年先发布局,低线城市门店已经超过一二线。

目前公司布局的高端品牌美兆、奥亚,服务能力多维化;大众品牌美年、慈铭正在复制扩张,并且服务内容多元化提升,从健康管理、数据管理等角度提升价值。从长期角度,公司的发展逻辑和成长空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具备长期成长空间。

通策医疗(600763.SH)

上市时间:1996-10-30,主板

企业性质:外资企业

现股价:58.26

现市值(亿元):187.96

累计收益率:1734%

年化收益率:34%

最低点:2008/12/31:2.59

最高点:2018/7/16:59.1

通策医疗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第一家以口腔医疗连锁经营为主要模式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服务(2018年中收入结构占比96%),下设三大业务板块:口腔(提供种植、正畸、修复等服务)、辅助生殖和眼科。口腔是最主要的业务,占比高达79%。公司旗下主要凭借杭州口腔医院,以杭州为中心,辐射浙江,2017年浙江省内营收占比达到93%,在杭州的占比达到60%。公司是聚焦于浙江省的口腔医疗龙头。

公司控股股东为杭州宝群实业集团,持股比例为33.8%,是通策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集团背后实际控制人是吕建明,持通策集团78%的股份。吕建明是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会长,2017年底受聘浙江大学校董。

通策医疗近十年来有两次较大涨幅,一次是13-15年,股价最高点达54.84,之后震荡下跌。17年四季度后迎来第二次涨幅,最高达59元。之后在行业大幅下降时,公司仍将股价维持在高位。

公司成为大牛股的核心原因是:

第一,口腔医疗作为专科更容易突破综合医院限制,同时兼具“医美”属性,市场空间大,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综合医院对资本、人才的需求大,口腔专科领域是医疗体制改革后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率先突破点。口腔医疗服务兼具“医”和“美”的属性,市场规模大。我国人群在龋病治疗和牙周洁治以及义齿修复方面有较大需求。我国全民口腔病患病率高达90%以上,但就诊率仅10%,从未看过牙医的人超60%,只有2%的人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

第二,以“杭州口腔医院”为核心,业务“量价齐升”支撑业绩稳定增长。杭州口腔医院创建于1952年,2006年杭州宝群实业公司收购了杭州口腔医院,并在2016年挂牌中国科学院杭州口腔,该口腔医院的收入占了通策医疗整体营收的74%,是公司最重要的利润来源。种植、正畸等高端业务的增长,使公司整体客单价持续上升,从2015年706元/人次,上升至2018年上半年748元/人次。2007~2017年收入实现33%的复合增速,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40.6%

第三,“旗舰总院+分院”模式,支撑品牌影响力,销售费用仅同业的1/15。大部分以门诊为主的民营口腔连锁机构需要通过多门店覆盖人群以及广告宣传进行获客,销售费用成本较高。总院+分院的优势在于保留了高水平医院作为经营核心,旗舰医院平台形成有力支撑,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品牌影响力,再以旗舰医院为基础在附近区域开设分院,将品牌影响力快速推开,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客户资源。公司旗舰中心医院就是杭州口腔医院和宁波口腔医院,核心的业务口腔医疗服务和辅助生殖医疗。该模式使销售费用率保持在1%左右,而同行却往往高达15-20%。

第四,公司拥有获取稀缺公立医疗资源的能力。公司通过收购在当地已有一定体量和知名度的口腔专科医院,并依托于该医院的原有品牌发展连锁分院来实现扩张,将浙江省内市场从杭州市拓展宁波市,并进一步拓展至河北、湖北及云南,先后收购了沧口、宁口、黄石现代以及昆口医院。2018年半年报披露,公司纳入并表范围的口腔医院共26家。加上体系外口腔医院,共覆盖23个城市。

方式为合作设立投资基金。16年成立医疗投资基金,定向投资北京、武汉、重庆、成都、广州、西安六家大型口腔医院,之后又与创业软件、迪安诊断共同设立的大健康产业基金。

第五,拥有医生核心资源。牙医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往往水平高的大夫,很容易自立门户,这也是这类专科医院行业的症结,会限制非公医院的扩张壮大。公司建立了自己的一整套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与大学展开合作或自建大学,已与国内外六所院校(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医学院、德国柏林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成立的国科大存济医学院是公司新一轮全国扩张的核心医疗平台,将依托它建立以各学科名医为核心的通策医生集团。

公司提前布局辅助生殖领域,与剑桥波恩(诺贝尔生获得者“试管婴儿之父”RobertEdwards创立的体外受精试管婴儿治疗中心)共同打造昆明波恩生殖中心已投入运营。目前已扩展至三家诊所,2014-2016年就诊人数略有提升,复合增速15%。2018年6月,公司正式推出“蒲公英计划”,计划三年内在浙江省布局100家分院,其中首批签约10家医院已经于上月底正式亮相。其他业务方面,眼科业务正处于培育期,浙大眼科医院已经开始装修,同济大学和夏利特医科大学附属中德妇幼医院装修工程也已启动,公司专科“大平台”战略即将落地。

隆基股份(601012.SH)

上市时间:2012年4月11日,主板

企业性质:民企

现股价:27.84

现市值(亿元):776.96

累计收益率:587%

年化收益率为:33%

最低点:2012/12/4:1.30

最高点:2017/11/22:30.52

隆基股份成立于2000年,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商。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组件(17年收入结构占比56%)、单晶硅片(占比35%,主要应用于各类太阳能光伏电池),此外还涉及电力(占比2.7%)、电池片(占比2.4%)、光伏系统设备、单晶硅棒等。公司是光伏行业的单晶龙头,2017年占全球单晶市场份额的37%。

公司控股股东为李振国,持股比例15%。李振国及其一直行动人李春安、李喜燕共持有隆基股份31.32%的股份,三人分别为公司前三大股东。李振国与李春安是 *** 大学校友。公司董事长及多名高管拥有技术背景,非常注重技术积累和应用。前十大股东中有国家队和陆股通的香港中央结算公司。

公司股价在15年、17年有两次大幅上涨,第一次光伏行业处于上升期,行业盈利丰厚,业内公司全面上涨。第二次2017年,公司在行业低迷时却逆势实现高增长,净利率大幅提升近7%。2018年开始股价受国内531政策影响大幅下降,之后政策纠偏,股价逐渐上升。

公司成为大牛股的核心原因是:第一,2013后光伏产业迎来疯狂增长。光伏是一个政策依赖性较强的行业。2010年以前,中国光伏产业累计装机量不到1GW,在世界范围之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12 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利好政策不断,如规划发展规模提高装机需求、制定标杆上网电价和光伏发电补贴,促使整个光伏产业疯狂增长,光伏装机年均复合增速超过60%,并成为世界老大。2017年装机量高达53GW,占全球100GW的一半多。

第二,研发投入+费用管控,毛利率提高。2013年至2017年,公司研发支出从1.5亿元增加到11亿元,营收占比6%。1)通过持续性工艺提升(连续拉棒、提高拉棒速度等),使拉棒非硅成本低于2.5美分/W。2)2015年金刚线应用成功(是国内最早应用金刚线切割的公司),使单晶硅片成本大幅下降近20%,切割速度大幅加快,这使公司单晶的市占率迅速提升,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制造商。3)2012-2016年公司非硅成本降幅达67%;硅片总成本为3.07元,而其他公司的成本则为3.33元,比行业整体低8%。公司毛利率领先同行,由2014年的3.2%上升至2015年的8%。

第三,不断投入,扩大产能,产品出货量全球第一。公司的固定资产在2011年、2016年和2017年大幅增长,产能扩张,而需求旺盛,促使公司营收快速增加。截止2018年公司三分之一的资产都是产能,硅片产量5年内增长了10倍,2013年硅片产量只有2.7亿片,2017年增长至22亿片;组件产量四年十倍,2014年43WM,2017年则4531WM。2015年隆基股份单晶硅片出货量全球第一,2017年度隆基股份组件出货量国内第一,单晶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2009年至2018年,公司营收从7.6亿到146.7亿,增长了19倍;净利润从1亿到16.8亿,增长了16倍。

第四,打通下游产业链,实现自产自销。公司上市初期收入来源于单晶硅片和硅棒。从2013年开始,开始往下游组件、乃至光伏电招扩展。2015年成立乐叶光伏,布局电池、组件环节。2017年,组件和硅片收入占公司营收超过90%,分别为91.7亿元和57.5亿元。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的是产销率的下降,从2013年的99%下滑至2017年的51%,组件的产销率由2015年92%的下滑至2017年的77%。公司通过不断拓展下游,实现了自产自销。隆基的硅片产能可以做组件,组件产能可以变成电站,电站可以直接发电上网,或者直接卖电站。

第五,持续拓展海外市场,与美国签订大额订单。近年来,隆基股份马来西亚投资建厂,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开设分公司。2017年隆基海外市场出货占比约10%左右。2017年公司与美国公司在美签署了价值6亿美元的高效单晶组件销售合同。

第六,18年531新政后行业洗牌加速,行业低迷时,公司护城河凸显。2018年6月531新政宣布光伏补贴大幅减少,为提振需求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从2017年12月份开始公司单晶硅片价格就持续下调10次,国内从5.4元跌到3.05元,海外从$0.73下跌到$0.38。价格下降、补贴减少,行业激烈价格竞争下,成本高的企业被淘汰,而隆基因低成本优势和行业龙头地位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保持较大盈利,有较大防守能力。

2018年6月以来,受531新政影响,国内光伏装机需求低迷,公司单晶硅片价格下滑,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下滑13.5%,净利率同比下滑62%。2019年将是平价上网新周期的起步之年,行业增速将在2019年下半年明显提升。隆基作为高效产品龙头,将明显受益。公司计划未来三年继续扩大硅片、组件产能,垂直延伸单晶优势,成为全球单晶硅片绝对龙头。近期公司硅片价格上调,营收有望高增长。

卫宁健康(300253.SZ)

上市时间:2011年8月18日,主板

企业性质:民企

现股价:14.79

现市值(亿元):239.95

累计收益率:682%

年化收益率为:32%

最低点:2011/9/30:1.05

最高点:2015/6/5:37.66

卫宁健康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信息化的上市公司。当前业务覆盖智慧医院、区域卫生、公共卫生、医疗保险、健康服务等领域的传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云医、云药、云险、云康这四朵云(将医生、药品、保险、体检资源通过创新服务平台整合对接到C端)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业务。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软件销售(2018年中收入结构占比53%)、硬件销售(占比25%)和技术服务(占比22%)。2017年IDC医疗科技公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33名,为中国唯一上榜企业。

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周炜、王英夫妇。控股股东周炜及其一致行动人王英、周成共持20.17%的股份。上海云鑫创投(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是蚂蚁金服对外投资平台)持有5.05%的股份,是第四大股东。前十大股东中也有国家队。

公司从2011年上市以来股价一直处于稳定上涨状态,尤其是2013年下半年开始,由当时的4.3元飙升至2015年6月的36.3元,翻了近9倍。随后受股灾影响股价暴跌,在2017年8月时仅剩6元,18年6月蚂蚁金服入股卫宁健康,公司逆势实现了增长。

公司成为大牛股的核心原因是:第一,近十年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加快。2009-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且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14年市场规模264亿元,17年448亿元。其中,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的基础)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9.4%,医院核心管理系统、电子病历、集成平台临床数据仓库、分级诊疗系统实现20%以上的增长。

第二,公司传统医疗信息化业务高速发展,且盈利能力强。公司90%以上收入来自于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互联网医疗业务利润贡献较少。营收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到2017 年营业总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5.3%,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3.3%。

第三、与阿里、用友等巨头合作布局互联网医疗+外围参投,完成业务闭环。2015年公司实施传统医疗信息化服务业务加创新的“互联网+健康”业务双轮驱动战略,目前已经形成了云医、云康、云险、云药+创新服务平台医疗健康生态的搭建,并完成了业务闭环。

公司又相继设立了卫宁互联网(致力于互联网信息服务在医疗领域的专业化应用,用友软件在浙江省内唯一的行业战略合作伙伴,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在浙江省内的技术合作商。)、纳里健康(专注发展云医)、卫宁科技等旗下实体,参投了如钥世圈(连锁药店信息化建设的第三方平台,合作发展云药)、上海好医通(中国领先的健康体检、健康促进、就医保障和私人保健医生等健康管理服务集成商,合作发展云康)等企业,并且与阿里(18年6月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创投入股公司)、国药、国寿等巨头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第四,具有品牌优势,覆盖面广。根据IDC2014年的统计数据,国内前五名(东软集团、万达信息、卫宁健康、华件创业)的集中度约占38%,其中卫宁健康市占率为7.2%。卫宁传统业务已覆盖 5000 家以上医院以及 110 家以上卫生管理机构。

第五,重视研发创新,注重新产品储备。公司研发人员每年增长数百人,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逐步提升,2017年研发费用2.42亿元,占营收比重20 %,达近年高点。公司已开始开展全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工作,打造“智慧医院2.0”、“区域医生3.0”,“互联网+2.0”等一系列产品解决方案。

第六,费用管控同业对比很有优势。公司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由2016年的15.8%降至2018年上半年的14.3%,管理费用率由22.7%降至20.5%,财务费用率由1.2%降至0.6%。销售期间费用率由39.7%下滑至35.3%,费用压缩十分明显。同行业公司创业软件在2018年上半年的期间费用率为36.4%,远高于卫宁健康。

当前,公司传统业务正处于高景气周期,并且如电子病历建设标准等政策刚性所衍生的行业利好仍未完全释放,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未来 1-2 年的增长具有较高确定性。同时,公司创新业务在“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已初步成型,合作伙伴中不乏蚂蚁金服、中国人寿、国药集团等巨头,前景值得期待。

中天金融(000540.SZ)

上市时间:1994-02-02,主板

企业性质:民营企业

现股价:4.47

现市值(亿元):332.05

累计收益率:1470%

年化收益率:32%

最低点:2008-12-31:0.31

最高点:2015-6-12:10.82

中天金融成立于1994年,是贵州地区唯一一家上市的房地产企业,2013年前叫中天城投。公司主营业务是地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开发。收入结构中商品房占比86.8%,此外公司还涉及金融业务。公司是贵州地区的房地产龙头企业。土地储备主要集中在贵阳地区,所开发项目主要集中于贵阳、遵义、南京等地。

公司控股股东为金世旗公司,持股45.95%。实际控制人为罗玉平,持控股平台74.8%的股份。前十大股东中还有国家队。

公司股价在14年至15年上半年有大幅上涨,后受股灾影响大幅下降。2017年11月公司公告称拟收购华夏人寿21-25%的股权,为了完成这个“吞象”计划,公司选择自2017年8月开始停牌来专心进行重组,想通过剥离非金融资产来实现300多亿的筹资计划,但进展并不顺利,目前仍在积极推进。19年1月2日复牌后股价接连跌停,目前中天金融正通过回购+增持稳定股价。

公司成为大牛股的核心原因是:

第一,历经房地产行业十年黄金时代。随着2014年全国性松绑、2015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三四线城市楼市“去库存”,贵阳陆续出台各种购房落户、购房免征营业税等优惠政策,推动房地产发展。

第二,贵阳楼市供需两旺。2009-2013年贵阳商品房销售额的CAGR为38%,其中销售面积CAGR为25%,销售价格的CAGR为10%,销售面积的增长是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的主要原因。贵州省城市化率较低,需求主要来自于贵阳市以棚户区改造为核心的城市更新和引银入黔产业升级战略带来的办公居住需求。

第三,深耕贵阳,当地资源雄厚,拥有贵州省战略核心工程近99%的土地,是当地规范土地市场的最大受益者。公司开发建设的贵州金融城,是贵州省实施“引金入黔”战略的核心工程,是贵州省“十三五”重点打造项目,项目在2014年进入业绩释放期;公司在贵阳拥有1114.6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占规划总面积的98.6%。2014年贵阳实施去大盘化的政策规范土地市场,而公司未来方舟和国际金融中心拿地已基本完成,是贵阳去大盘化的最大受益者。

第四,布局金融领域,金融全牌照,产融结合进行业务协同。从2013年开始公司积极布局金融业务。全资子公司贵阳金控是其持牌类金融业务领域核心运营平台,业内范围包括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在内的“金融全牌照”。公司地产业务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和合作伙伴资源,随着金融板块的完善,可实现客户流的内部转化和销售渠道整合。子公司贵阳金控在2015年首次被纳入并表2016年半年报,其赚取净利润8.1亿元,在公司约26亿元的净利润中占比超过30%。

为了收购华夏人寿21%-25%股权公司曾置出地产业务,公司将中天城投等相关房地产业务从上市公司悉数剥离。由于重组并不顺利,18年12月又收回了地产业务。但收购华夏人寿股权正积极推进,若顺利完成,将进一步加深公司的金融属性。

作者:朱振鑫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葛寿净 如是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新中产财富指北

更多近1年收益率69%?(近一年的收益率是什么意思?)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