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18年保利秋拍的《现当代艺术陶瓷》专场 *** 了大量了的567时期的精品瓷器,其中有三件拍品逾过百万落锤。而本次专场中1974年作的釉下五彩《春夏秋冬》双面四季花碗最终以 1,580,000人民币落锤,拔得头筹。
1974年作 釉下五彩《春夏秋冬》双面四季花碗 (一套四只)
很多藏友在看域鉴APP直播拍卖时也发现“567瓷”备受追捧,这让很多新入门的藏友不禁疑惑:古董不是年代越久远越好吗,建国以后生产的瓷器为何价值也能如此之高?
这就不得不介绍一番“567瓷”了。
“567瓷”指的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国营瓷厂生产瓷器的简称。那时轻工业部下辖的国营大型瓷厂主要有红星、宇宙、为民、艺术、建国、人民、红旗、光明、东风、景兴、新华、红光、雕塑、曙光,这14家国营瓷厂使用统一的底款。此外,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生产的瓷器,也被划分到“567 瓷”里面。这一时期是新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时代。
1950年代作 轻工部陶瓷研究所 桃红堆白《欢天喜地》挂盘
1970年代作 景德镇艺术瓷厂 金地万花开窗重工粉彩《山水》薄胎瓶
1967年作 民国 余文襄 粉彩雪景薄胎碗
如今,“567瓷”成了收藏界的新宠儿。很多藏友发现,去年要买个印有毛主席语录的小瓷盘子,四五百元就足够了,今年最便宜的也要上千元。
究竟“567瓷”有什么魅力能升值的如此之快呢?
工艺巅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繁荣复兴,瓷器生产也恢复繁荣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制瓷业引入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陶瓷工艺美术在突破了胎釉彩料配方的理化指标科学定量化的技术瓶颈后,迅速提高了陶瓷的胎土、釉面、彩颜料、器型、文饰等瓷器鉴赏的各组成要素的标准,其中创烧品种釉中彩(釉下五彩)取得了继清三代后中国陶瓷史上又一个历史高峰和同时代艺术陶瓷的国际领先地位。
1963年作 毕渊明 粉彩双虎揽胜图瓶
1970年代作 粉彩《梅雀双清图》薄胎瓶
此外,新中国在计划经济下的物质保证和“双百方针”的政策指引下大力培养的陶瓷美术家和能工巧匠。这个时期,瓷器艺术家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在瓷器的创作上才华得以实施,许多创烧品种甚至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有史以来最好的艺术成就。
1970年代 轻工部陶瓷研究所 高温色釉《小熊猫》综合装饰盘
1977年作 釉下五彩《纺织娘》草虫瓶
“567瓷”还担起了外销出口的责任,更是做工精良,花样百出,集历代瓷器之美于一身。当时,国营瓷厂汇聚了一大批陶瓷美术大师和文物研究修复专家,瓷器生产水平可以说是全国最高。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多不亚于清三代瓷器品质的器物被生产出来,如著名的“7501”瓷瓷胎白度达到了90%,而古代官窑的最高白度也只有80%。
因此,这个时期的工艺与人力将中国陶瓷制造推向了又一个历史繁荣的颠峰,是中国瓷器史的一个里程碑。
艺术价值
“567瓷”制作大师中的很多人经过专业的艺术培养,充分在瓷器制作上展现了自己的创造力、文化素质及美学修为。这期间涌现了大量的知名陶瓷美术家,如毕渊明、章仕保、吴康、王小凡、叶震嘉、赵惠民等。如今,许多人物现在只能从历史和瓷器中品读,可谓“家家抱荆山之玉,个个握灵蛇之珠”,各怀绝技。
1960年代作 粉彩《踏雪访友》雪景山水瓷板
1970年代作 釉下五彩《山水》4头方肩酒具
瓷器画工上除了继承景德镇传统工艺,还创作了很多反映当时审美观的带有传统意义的图案。如山水、锦鸡牡丹、孔雀牡丹、富贵白头、松竹梅孔雀、麻姑献寿、百花、万花、美女带子、婴戏、雪景、仙翁、花蝶、瓜蝶连绵等。此外其山水、人物的画工也都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是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工艺。
因此,无论从工艺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来看,“567瓷器”独一无二的珍贵性和创造性都使其成为了十分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时代产物
“567瓷”可以称作是新中国陶瓷上的历史文献,这一时间段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化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等。因此,瓷器制作在造型、品种、题材和画工上都紧跟着历史进程,题材上多是表现当时独特的社会面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堪称当代“新官窑”。
1950年代作 青花《天鸡》壶
1971年作 醴陵群力瓷厂 釉下五彩《松鹰图》瓶
恰巧“567瓷”的时代特点很容易打动现在的收藏群体,人民公社、大跃进等时期是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经历过的生活片段,落在陶瓷作品上的这些内容,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怀旧的情绪,从而打动他们的收藏欲望。
老国营瓷厂和其出厂的产品可以说是景德镇乃至全国瓷器爱好者的骄傲。每个独特的底款都代表着一段辉煌和回忆。底款从带有各个瓷厂的编号到“景德镇制”,也是一部新中国瓷器出口的发展史。
下图为各式底款——
数量稀少
景德镇的老国营瓷厂大部分在改革开放初中期就已经重组了。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转变,现代的瓷器厂已经不可能再用过去的方式和特点来生产瓷器了,这些当年被赋予出口创汇重任的外销瓷也成了无法再生的资源。
1974年作 釉下五彩《跃马擒敌》缸
尤其是“文革”期间烧造的反映现实题材、有着鲜明政治倾向的“文革瓷”,数量极少,只烧制了四五年的时间。
“文革瓷”是指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 年代中期,10年间国内各地陶瓷厂生产制作的带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以及后来生产的所有具备“文革”典型风格的瓷器,如以工农兵形象、样板戏题材、毛主席语录等为题材的装饰瓷件、生活器具和雕像等。
1960年代作 加彩《韶山日出》 *** 主席立像
1970年代作 釉下五彩《红梅》笔筒(醴陵特制主席用瓷)
其无论是从造型、绘画艺术还是制陶技术都突显出时代的烙印,也成就了“文革瓷”不可复制的独特的历史地位。
如今,“红色”藏品正热,“567瓷器”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成了其中当之无愧的一朵奇葩。
1950年代作 桃红堆白《玉兰花》手抓壶
1991年作 近代 汪昆荣 粉彩《月明能映万山雪》薄胎瓷瓶
1962年作 粉彩《花鸟》文房 (二件套)
“567瓷”以其特定的社会和政治背景,特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特别的时代和历史旨趣,特殊的生产和创制方式,继承中有发展,发展中有创新,创新中有突破。散发出独特迷人的艺术魅力和独一无二的审美品质。
相信随着整个收藏界对这个时期认识的加深,“567瓷”的藏界地位必然与宋元明清各朝的创新品种并列于中国陶瓷史之林。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