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信中国》,信中国刘涛朱军朗诵文字内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信中国》,信中国刘涛朱军朗诵文字内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信中国》,信中国刘涛朱军朗诵文字内容

《信中国》 词作者邓永祥

纸已泛黄,墨仍飘香;

字还温暖,声在耳旁。

谁的时光,谁在吟唱;

一字千斤,逆风飞扬。

……

一首《信中国》,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跨界”朱军,也重新认识了“很重庆”的邓永祥。今天,央视巨制《信中国》最后一期将播出。

已播的11期,邓永祥每期必看,但与朱军共同创作歌词前,他没看过任何片花。不看片花,也没到录制现场,压力挑战不小!而这,对于邓永祥来说,是遗憾,更是幸运,“要是真看了三期、五期,再回过头来写歌词,就不敢落笔了!”

泛黄的信纸定格了初心

3月9日,中央电视台2018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在CCTV-1震撼首播。几期之后,节目推出同名主题曲《信中国》,这首主题曲由戚建波作曲、朱军参与作词并演唱。共同的词作者就是重庆籍词作家——邓永祥。

邓永祥告诉重庆晨报记者,去年11月,他和朱军、戚建波聚的时候,朱军说起了他正在打造的新栏目。从主持人转型,第一次去做独立制作人、做总导演,朱军也是特别兴奋,三个人聊了近两小时,从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色画舫,到建党初期、战争年代、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再到近在咫尺的身边故事;从伟人、名人,再到不为人知的普通党员……

“50多封信件,是从建党以来收录的2000多封 *** 员书信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邓永祥说,他们这一代人是写过信的,1921年至今,近百年历史,如果那些书信仍在,早已被岁月染黄,留下斑驳痕迹。“那种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纸已泛黄,墨仍飘香……”便这样流淌出来。

三个多月,邓永祥一直在构思。

笑称幸好没看片花

3月9日,《信中国》首播,同名主题曲歌词首度曝光。《信中国》,邓永祥每期必看,每期必流泪。而与朱军共同创作歌词前,他没看过片花,也没到过录制现场,而是通过朱军极富感染力的讲述,延伸无限想象。

“说真的,要是真看了三期、五期,再回过头来写歌词,怕就不敢落笔了!”第一期播出时,邓永祥看蒋勤勤读江姐的托孤信,对于读着《红岩》长大的重庆人来说,江姐的故事再熟悉不过了。她是一个怎样大无畏的人,而这封托孤信,让人看到了江姐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读信时,全场哽咽了,也悄然击中邓永祥内心。“你能用什么语言去表达呢?”这份爱太博大了、太沉重了!他们一念之间的,是荣辱;他们一念之间的,是生死!当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仿佛就站在你的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

再忙也要回重庆

上世纪70年代,邓永祥出生在全国唯一一条以孝子命名的河流——南川孝子河畔。成年后,他当过教师、矿工、团委干事,做过广告文化传媒、电视策划撰稿等职业。2008年,他写第一首歌词,就上了中央电视台,邓永祥卖掉了一个文化传媒公司和一个广告公司,专心写起了歌词。

谈跨界

重庆晨报:从矿工到职业音乐人,这是怎样的经历?

邓永祥: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2008年,我写的第一首歌词,就上了中央电视台。很多人说,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但对我来说,就是运气。我当时有一个文化传媒公司和一个广告公司,我都不做了,开始写歌词。

谈写词

重庆晨报:哪一首作品是自己最喜欢的?

邓永祥:写了十年歌词,《信中国》是我目前为止,为数不多写得比较满意的作品之一。我最喜欢的,是前面四句和副歌的两句,主歌和副歌都有一个良好的开头。朱军说,永祥写得非常到位非常棒,把我一年多做的,全都浓缩在里面了。让我有想哭的感觉。

谈传承

重庆晨报:您为重庆创作过哪首歌?

邓永祥:2016年,我为重庆写的第一首歌叫《别再冷漠》。人世间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呢,是冷漠!我就想如果有这样一首歌,唱出来,温暖大家,我们的社会就会多很多温暖的感觉。

谈家乡

重庆晨报:好多次,您提到了家乡重庆,会常回家吗?

邓永祥:母亲80岁以前,我基本上都在外面飘着,一年最多回来那么一两次。现在,我最迟不超过两个月,就要回去,再忙,回去呆三五天,都要回去。一般情况,一个多月就回去了。

谈成名

重庆晨报:您怎样看待成名?

邓永祥:我觉得,我一直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苦苦挣扎的这种人。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写歌十年,我刚刚迈进写歌词的门槛,说真的,要写出更好的作品,只有深入到生活当中去,深入到人民当中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记者 顾小娟

更多《信中国》,信中国刘涛朱军朗诵文字内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