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我所经历的三次高考(我所经历的三人行),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我所经历的三次高考(我所经历的三人行)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我所经历的三次高考(我所经历的三人行)

延伸阅读

我所经历的三次收藏泡沫(二)

我所经历的三次收藏泡沫(三)

青蛙在这里所讲的收藏泡沫只局限于青蛙了解到的邮票,钱币,电话卡(被统称为邮币卡)这几种收藏品的收藏泡沫,其它的文玩,字画等等青蛙不太了解,所以也就不敢乱说。进入正题之前,提醒朋友们把文章看完,后面有惊喜。

青蛙所经历过的第一次收藏泡沫是从1993年到1997年,这也应该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收藏泡沫,原因很简单,在这之前,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呢,怎么可能有钱玩这些收藏的东西?下面以流通纪念币为例,青蛙介绍一下这次收藏泡沫是如何形成的。早在1991年流通纪念币就开始逐渐在市场上活跃,到了1993年流通纪念币已经在收藏市场上很流行了,当时的币商把已经发行的纪念币装帧成册出售,由于纪念币小巧精美,且有纪念意义,价格又比较亲民,因此受到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欢迎。这渐渐的也带动更多地爱好者进入了收藏这个领域。

从1994年开始到1996年,流通纪念币在钱币市场上价格不断攀升,由于赚钱效应,纪念币吸引了很多原来并不爱好收藏,单纯为了赚钱而买纪念币的玩家参与进来,这使得收藏市场异常的火爆。在此期间,由于报纸媒体的推波助澜,出现了不正常的狂炒的情况。那年的邮币卡市场,热闹程度,甚至超过赶集的菜市;那些年的币商,一直沉浸在赚取暴利的梦中,日日幸福,夜夜难眠。曾经听参与的朋友说,那时候买什么都是赚,天天在那数钱。1997年7月纪念币价格被恶炒到历史新高,一枚1984年发行的面值为1元的老 *** 纪念币,价格为650元,1996年发行的面值为5元的白暨豚和华南虎纪念币炒到了250元一枚,面值1元的朱德纪念币每枚价格110元,价格之高令人咂舌。但场外的人还在不断的进入收藏市场高位买入这些纪念币,熟悉纪念币市场行情的朋友知道,当年高价买入这些品种的纪念币,到现在还没有解套。1997年10月,由于钱币收藏和炒作,影响了正常的钱币流通,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非法买卖人民币的通知》.此后的几天,邮票、钱币市场如倾盆大雨般的抛盘,无数大户从此消沉,无数普通老百姓倾家荡产……之后就是收藏市场长达十余年的沉寂。

有朋友会问,那段时间青蛙买了那些品种?后来亏了多少?严格的来讲,这次收藏热青蛙并没有参与,因为青蛙那时候还是个学生,但是眼见我的父亲在朋友的鼓动下参与了一段时间。记得是在1993年,父亲拿回来一个小盒子,里面有十枚金光闪闪的硬币,老爹说这是为了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发行的“十大元帅”24K镀金纪念币。据说是 *** 发行,以后的增值空间无限。这些“纪念币”就这么一直保存在家里,等青蛙长大后才知道其实那些就是某个不知名的厂子印制的纪念章。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打电话回家,问了一下老爹,这个“十大元帅”当时是多少钱买的,老爹说具体记不清了,说至少几十块吧。那时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几百,这对于老爹来说也算是一笔大投资了:)

收藏泡沫期间购买的“十大元帅”纪念章

随后我就发现,老爹在朋友的鼓动下,从1994年开始每年带回一本邮票年册,这个举动一直持续到了2000年前后,那天我心血来潮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些年册的价格,由于当年的大量发行,这些年册的价格有的到现在居然还没超过册子里邮票的面值总和,也就是说,如果有朋友要寄信的话,在网上买那些年发行的年册,然后把邮票拿出来寄信,都比直接在邮局买那些普票寄信来的划算。

1997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香港回归,当时盛传回归后,香港人就会进入大陆收藏品市场,大肆购买钱币,邮票等收藏品,因此很多老百姓就开始“提前行动”,收集一切可以称之为“收藏品”的东西,然后等着香港人来做接盘侠。青蛙现在实在想不通,当时这种说法为什么会有人信,但也许是当局者迷吧,许多人(包括我老爹)就是相信。下面就是我老爹听信谣言买的纪念香港回归的收藏品。

由于时间篇幅的原因,第一次收藏泡沫的情况就写到这里,更多的关于收藏泡沫的文章,请朋友们继续关注“蛙声一片收藏”头条号。

下面是惊喜时间,青蛙会选择两位朋友把家里收藏多年的“十大元帅”纪念章和“迎接97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章免费送给有缘的朋友,一切费用全免, *** 的朋友只需提供地址,剩下的就等着在家收快递就好。

对青蛙文章中提到的这两个青蛙多年之前的“收藏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下面评论区留言,一周后(3月19日)青蛙会选择获得点赞最多的两位朋友,分别寄出礼品。

本文为“蛙声一片收藏”头条号原创,转载本文请署名作者及文章来源,感谢各位朋友对原创收藏文章的支持!

更多我所经历的三次高考(我所经历的三人行)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