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人们被禁止欣赏自然,是因为自然是免费的,无法 *** 消费。
一
改编自赫胥黎同名小说的美剧《美丽新世界》,在Peacock平台上线。该剧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追捧。不为别的,因为《美丽新世界》这本反乌托邦小说,本身就有无穷无尽的流量。
在这本出版于1932的小说中,赫胥黎为人们描绘了2540年的世界。在彼时,人类社会已经极大繁荣,人们除了工作就是娱乐,不需要为任何事情烦恼。没有了生育负担,所有的胚胎都是人工培育出来的。大家被分成了五个等级,从事最高级到最低级的各种工作。种姓制度和胚胎培养,让阶级重新出现。这个时候,一种名为唆麻(Soma)的药物应运而生,它是被用来保持人类情绪稳定,感到幸福,放弃斗争,继而维护社会稳定的。
在“新世界”之外,还有一片“野蛮人”的自留地,被当作新世界人类的观光项目。所谓野蛮人,指的是遵循旧社会,也就是现行社会制度生活的人类。
阴差阳错之下,野蛮人约翰来到了新世界,并在此展开了奇遇一般的爱情和历险。
美剧对赫胥黎的小说,并没有做出太多的改编,基本是亦步亦趋地按照小说的情节设定展开故事表述的。小说中的种姓制度、胚胎制造、潜意识教育、唆麻和欲望满足以及清洗历史,都被一一展现。
二
只是,为了让故事线更加明晰,美剧对人物做出了删减。约翰的母亲琳达,在小说中回到了新世界,并死于唆麻服用过量。而在美剧里,琳达在去新世界的途中就死了。而约翰、约翰的指导官、品尝到爱情美好的列宁娜,这些主角,或多或少地,都被削减了一部分性情。
这么做的结果,令原著党不满,但却让剧集本身更加紧凑与犀利。
相比原著,剧集改动最大的部分在于,新世界的幕后运营者,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更进一步说,是一种算法。而在小说中,新世界是由“福帝”所创造的。赫胥黎笔下的福帝,特指美国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
正是这个男人,发明了流水线,组织了大规模的生产,将人们从劳作中解放,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并且消弭了农村和城市的界限。虽然赫胥黎写福帝的时候,带有意思嘲弄的意味,但福特,的的确确让人类社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因此,1908年,也就是福特T型汽车出产的那年,在小说中成为了“福帝元年”。
吊诡的是,剧集中的新世界并不美国,而是新伦敦,野蛮人的自留地,叫做“印第安保护区”。在一众操着伦敦腔的一等人和二等人之间,野蛮人约翰,是唯一一个用美式英语的人——这就显得格外讽刺。
三
“美丽新世界”这个书名,出自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在该剧第五幕的第一场里,从未见过外人的米兰达,看到了从海难中生还的人,不禁大喊道:“神奇啊,这里有多么美好的人!人是多么美丽啊!啊,美丽的新世界,有这么出色的人物!”在这里,莎士比亚通过米兰达的嘴赞美了人类,说人类是美丽的,出色的,令人赞叹的。
可事实真的如此么?
在剧集里,美丽新世界只不过是一层皇帝的新装,一切都是在为统治阶级——或者是算法服务。这个社会遵循三个原则:社会、本分、稳定。为了达到这三个目的社会衍生出了唆麻和种姓制度,并且用潜意识教育,让三四五等人,安于现状,不会造反。
可是,野蛮人约翰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剧集中,约翰对着四等与五等人发表了一番共产主义的演说,让人们有了自我意识。他告诫人们,社会地位,工作并不是指定的,而是自我争取的。五等人和一等人,在构成、智商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社会分工不过是障眼法,而制造障眼法的,只是一种人为的设定。
这与美国现今的“魔幻现实”如出一辙。无论是强关领事馆,还是BLM运动,其本质,都源自美国对于人群的设定。美国的社会主流WASP(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的设定是,黑人比白人低劣,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共戴天。因此,才会出现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国际冲突。
四
与其说,赫胥黎笔下与剧集中的“美丽新世界”是一个谎言,倒不如说,这是一个梦境的真相与现实。美丽和新,不过是人们一厢情愿而已。也正如剧中的一句台词所言:“所有新的东西不过是旧的事物,而它们变得更多而已。”
在剧集的框架中,美国梦是被极大化地实现了——毕竟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幸福地生活,并且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直到被视为病毒的野蛮人约翰的到来。
不过,被煽动了的下等人,成为了暴动的主要力量,他们保住了约翰不被放逐。而在约翰的启迪下,不少上等人也开始正视自己的情感与欲望,在剥离了唆麻的药理作用之后,情感而非欲望的需求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一场全新的革命,就此拉开了帷幕。
五
在小说开始之前,赫胥黎引用了别尔嘉耶夫的名言:一个新世界也许可能开始,那时知识分子和有教养的阶层会梦想着以种种方式逃避乌托邦,返回非乌托邦的社会——那里并不那么“完美”,但却更加自由。
在这个渐渐陷入疯癫的世界里,别尔嘉耶夫的话语显得振聋发聩。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锐影Vanguard编辑 | 云起君
✪▽✪欢迎转载,但一定要注明来源和作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