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换个角度去看世界(换个角度看世界的故事),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换个角度去看世界(换个角度看世界的故事)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换个角度去看世界(换个角度看世界的故事)

传统中国历史的帝王将相,我们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其实,了解中国历史的角度还有很多很多。

本期书单关键词:【国庆书单】,国庆假期将至,让我们换个角度看中国,了解更多中国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伟大成就。

1文化常识角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作为一本豆瓣评分9.3分的好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称自己为“常识”实在是太谦虚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衣食住行,都被这本书包罗其中。

人与人的区别很大,有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有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的人认为天地浩渺,人生有无穷的可能性;而有的人缩在井底,以为世界就这么大,人生只能这样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本书就是来提醒我们,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比如,为什么说风水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古人天地人合一的自然哲学?比如,如何区别皇帝和太子的龙蟒服饰?等等。

翻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每一步都好像踩在前人的脚印上,俯身就能撷取昔日的生活片断,看真切了,才发现自己也不曾偏离片刻。

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足以让我们对脚下的这片土地产生片刻难舍的羁绊。

2海洋历史角度:《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

闭关锁国,其实只是我们对近几百年历史的刻板印象,在五千余年中华文明进程中只是沧海一粟。

中国,其实自古以来就有海洋强国意识。

从古至今,我们的征途一直都是星辰大海。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颠覆性的认知,古代中国,其实是一个海上强国。

古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

而且,在南宋到明初的这三百多年间,不但造船技术更是远远领先世界,甚至我们的巨型海船最远都到达过东非东海岸。

在航海活动最巅峰的时代,仅仅一年的海外贸易收入就能达到国家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

在这本书里,作者就是为大家还原中国这段海上强国史。

从战争、贸易、文化等方面,一步步还原古代中国如何成为海洋强国。

3社会关系角度:《乡土中国》

俗话说:“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

这句话,用来形容表亲、堂亲这些亲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大。

就像《红楼梦》里贾府的大观园,可以住着贾宝玉的堂兄贾琏、堂嫂王熙凤,也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

说明传统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极富伸缩性的网络。

所以,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在中国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每个网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自内而外的亲疏远近,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

这个富于伸缩人际圈的大小,会因中心势力的大小而变化。

我们明白了乡土社会中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差序格局,也就明白了社会中“私”的问题,因为这是依靠一根根私人关系搭建而成的社会关系网。

4绘画艺术角度:《中国绘画史》

平时,我们在朋友圈发照片不配上文字,总感觉缺点内容。

这种仿佛来自本能深处的心理暗示,其实和古人作画是一脉相承的。

古人作画与我们发朋友圈一样,传达的不仅仅是美感,还有托物言志的情怀。

所以,我们欣赏中国画,一定要连带着画上的题跋一起欣赏。

因为每一张画上的诗词和书法,都是这幅画意境的延伸。

这部《中国绘画史》,是陈师曾先生于1922年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课程的讲稿。

陈老从远古时期文字与绘画的起源说起,梳理先秦到清代中国画的发展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内容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

纵观中国绘画史学,也是了解中国文化史,更是丈量中国历史。

5天文历法角度:《古代天文历法讲座》

看完《古代天文历法讲座》,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老祖宗们的智慧自豪。

这本书,讲述的是我们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诞生。

在没有任何观测仪器的古代,咱们老祖宗居然纯靠双眼的观察和大脑的推演,就把一年有多少时间,四季该何时轮替,甚至天上的恒星如何运转搞得明明白白。

而且到了宋代,我们居然发明出了全世界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图。

到了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推算出的一年天数,居然只和近代推测出的结果差了20多秒。

6文字演变角度:《文字的故事》

汉字科普书里,《文字的故事》这本书绝对称得上独特了。

因为,唐诺的这本书就是一本生动的书。

但翻开正文,我们将快速得到了被知识冲击的 *** 。

拿“死去的字”来说,其实就是指很多有意思的古字,都因为不常用而渐渐消失了。

比如,从前有二十八个“马"字,对应二十八种颜色的马。

黑白相间的马叫“骓”,悲剧英雄项羽的坐骑就是乌骓马。

黄色带白斑的“骠”,长得比较英武,这个字就成了强悍、有气魄的意思。

白身黑毛的“骆”,则被安到了骆驼身上,成了“马”字中辨识度最高的一个。

作为世界上最长寿的文字,汉字身上的学问实在太深了,而作者这种天马行空的讲法,让我们轻轻松松就对汉字有了更通透的理解。

7建筑艺术角度:《穿墙透壁》

不知道大家在旅游时,喜欢不喜欢逛北京故宫、苏州园林这类古建筑。

如果你只顾着欣赏美景,就可能错过了古建筑身上百分之六十的珍贵信息。

古代的设计师,不只注重形式,更在建筑身上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位建筑师,他用简单的介绍和精细的图画,把大到威严的宫殿,小到因地制宜的民居,都详细介绍了一遍。

时间上由秦汉到明清,空间上更是遍布中华大地。

样式上,更是兼具尺度宏大的宫殿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著名园林,还有体现藏传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具有 *** 风格的 *** 寺唤拜塔等等。

夸张地说,这本书就像真的穿墙破壁,去领略古代匠师高超的工艺技术,体验每一座古建筑令人惊艳的空间美感。

8书法艺术角度:《汉字书法之美》

互联网时代,快捷的电脑打字取代书写,“无纸化”浪潮之后,再有灵性的水墨汉字也要叹息。

其实,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

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汉字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延续,也成为了每个时代最集中的表现。

在古人的刀下、笔下,文字编织成美好的历史画卷,带领我们在数千年的文明时空中肆意穿梭。

在古代,汉字基本功能在传达和沟通。实用在先,审美在后。

不过作者蒋勋在《汉字书法之美》中,从隶书的蚕头燕尾说起,到草书的龙飞凤舞,每一章、每一页告诉读者在实用之外的美感,还有书法家的性情。

到了现代,汉字不论实用还是美感,都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9各地方言角度:《南腔北调》

作为方言科普书,《南腔北调》既讲了大量的冷门知识点,还不忘给人轻松的阅读感。

比如粤语,比普通话更适合用来读诗。

因为普通话只有四个调,粤语却有九个调,还保留了大量的古音韵,所以很多诗词用粤语读出来更符合韵律美。

比如,台湾腔听起来亲和软糯,是因为台湾人鼻音轻,还经常用“呢”“哦”之类的语气词。

那些我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方言,竟然还蕴含着不一样的中国。

10唐朝历史角度:《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提起大唐,让人自豪的还是它海纳百川的恢弘气度。

但是,我们不了解的是一千多年的唐朝,居然就把外交政治运用得炉火纯青。

初唐时期,国力疲软,唐朝就靠怀柔和亲的政策把对方稳住。

等自己实力上来了,就用军事力量展示自己的强势。

比如白江口之战,唐朝用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迫使不自量力的日本乖乖向大唐派遣唐使。

再比如,派去印度的使者被羞辱,使者都不用回大唐搬救兵,自己一个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周游藩属小国就把印度天竺给灭了。

在这本讲述大唐外交史的书里,盛唐海纳百川的气度变得更加具象。

更多换个角度去看世界(换个角度看世界的故事)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