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600191华资实业股票(600191华资实业股票行情),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600191华资实业股票(600191华资实业股票行情)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600191华资实业股票(600191华资实业股票行情)

【华资实业(600191):保险辟蹊径,布局大金融】

投资要点:

制糖遇阻碍,保险辟蹊径。基于自身金融业的投资经验以及对金融保险行业未来前景的判断,华资实业于2015年3月11日起停牌筹划分公开发行股票对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并于9月21日复牌。根据预案,华资实业将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34.66亿股,每股9.14元,募集资金316.8亿元对华夏保险增资。增资完成后持股比例约为51%,以2014年营业收入为基础静态测算,华夏人寿将占营业收入99%。

溯源明天系,布局大金融。非公开发行对象中,九州证券设立的“九州增发二期” *** 资产管理计划拟由华夏保险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团队认购。此举实为对华夏人寿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能够极大的提高核心员工积极性,避免公司人才流失,也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预期。华资实业现已控股恒泰证券,参股华夏银行,现通过控股华夏人寿,公司显现出综合金控平台的雏形。借助明天系下丰富的金融机构资源,华夏人寿将享受资源协同效应,推助保险蓝图的拓展。

华夏人寿规模先行,投资跟进。至2015年2月,华夏人寿经多次增资,注册规模已扩大到153亿元,较最初增加了40倍。本次华资实业对其增资316.8亿元后,净资产将大幅增长,满足偿付能力监管二类标准,进而带动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张,提升行业竞争力,助力华夏人寿长远健康发展。

遵循“七亏八盈”的保险行业初建公司盈利规律,华夏人寿于2014年开始实现盈利。尽管华夏保险原保费收入在2012-2014年表现出下滑趋势,排名在15、21、26名,然而规模保费排名却为9、7、4名稳步上升。背后正是高收益投资型保险的促动。2013-2015年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市场排名为3、2、1名。

投资能力突出。从收益率上看,华夏人寿投资能力较强,确保了“资产驱动负债”模式顺利推行。投资收益从2010年的2.9亿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72.1亿元,翻了20倍左右,2014年的投资收益率更是保持在11.6%,高于行业平均。但由于大部分保费的来源是成本较高的万能险,需要布局高回报的投资资产来获得收益。

外部政策支持,红利加速释放。今年以来,保险承保端费率改革逐步推行,人身险费率改革完成,健康险税延政策已经制定,养老险税延政策也将落地。

估值与预测。预计未来三年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为38%、48%、42%。与此同时,万能险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状态,增厚投资资产,提高投资收益。结合华夏人寿较高的投资能力,预计综合投资收益率将保持在7%以上。根据目前进度,预计华资实业在2016完成增发,对应2016、2017EPS分别能够达到0.52元、0.86元,BVPS9.83元、11.44元。

风险提示:收购方案进程缓慢,市场风险。

华资实业公司概况

华资实业主营业务为制糖业务(2014占营业收入比例99%)、租赁业务(2014占成本比例1%)。近年受累宏观经济形势和食品制造业的低迷,以及进口糖的冲击,国内糖业产能过剩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导致产品价格及销量一直处于低位水平。自2008年以来,制糖产品毛利除在2012年达到32万以外,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1、2013、2013、2014的制糖产品毛利分别为-1484万、-9481万、-1421万、-1578万。租赁业务盈利有限,2012、2013、2014的毛利分别为97.5万、59.3万、78.5万。

与其主营业务相反,华资实业在金融上的投资成为了其主要的盈 *** 源。公司目前持有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7.1千万股,持股比例为 0.66%;包商银行2.7千万股,持股比例0.67%,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亿股股权,持股比例为14.03%。2012、2013、2014投资净收益分别为1.1亿、1.2亿、1.6亿。金融投资的高盈利弥补了主营业务的亏损,推动华资实业近三年净利润达到530万、690万、1290万、690万元。

基于自身金融业的投资经验以及对金融保险行业未来前景的判断,华资实业于2015年3月11日起停牌筹划分公开发行股票对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并于9月21日复牌。根据预案,华资实业将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34.66亿股,每股9.14元,募集资金316.8亿元对华夏保险增资。本次非公开发行对象为草原糖业、九州证券拟设立的“九州增发二期” *** 资产管理计划、中信信诚拟设立的“中信信诚·华实金融投资 1 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新时代证券拟设立的“新时代华资实业定增 1 号” *** 资产管理计划、前海金鹰资管拟设立的“前海金鹰粤通 36 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郁金香投资。增资完成后持股比例约为51%,以2014年营业收入为基础静态测算,华夏人寿将占营业收入99%。

溯源明天系,布局大金融

增发前,华资实业控股股东为草原糖业,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5亿股,占总股本31.49%。而草原糖业的间接控股股东为明天控股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肖卫华先生,股权结构如图1所示。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草原糖业占华资实业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为48.17%,保持了绝对控股地位,实际控制人不变。非公开发行对象中,九州证券设立的“九州增发二期” *** 资产管理计划拟由华夏保险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团队认购。此举实为对华夏人寿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能够极大的提高核心员工员工积极性,避免公司人才流失,也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华资实业背后的明天控股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最早从事股权投资的公司之一。通过20年的投资经营,编织了一张庞大的金融网络。在银行、证券、信托、基金板块控股或参股了多家公司。在保险板块,明天系拥有华夏人寿、天安财险、天安人寿三大保险平台。现今明天系下属上市公司除华资实业对华夏人寿增资收购外,西水股份也拟对天安财险进行收购。由此可见明天系长期看好保险行业,有意积极推动旗下保险公司与资本市场对接,以加大业务投入,将保险业务做大做强。华资实业现已控股恒泰证券,参股华夏银行,现通过控股华夏人寿,公司显现出综合金控平台的雏形。借助明天系下丰富的金融机构资源,华夏人寿将享受资源协同效应,推助保险蓝图的拓展。

华夏人寿概况

华夏人寿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4亿元,由大唐高鸿、汉润化工、京安信用保险、天津港集团、天津港高速、袁家投资等六名机构共同设立。至2015年2月,华夏人寿经多次增资,注册规模已扩大到153亿元,较最初增加了40倍。华夏人寿主营业务包含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其分公司共计22家,覆盖北京、河南、江苏、山东、陕西、安徽、内蒙古、广东、浙江、上海、苏州、宁波、深圳、天津等地,中心支公司130家,支公司和营销服务部307家,服务客户超1000万人,已是全国性人寿保险公司。近3年1期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8.7亿、42.8亿、41.9亿元、31.8亿元,投资净收益6.6亿、21.7亿、72.1亿、71.3亿元,净利润-5.9亿、-15.9亿、11.5亿、-8.4亿元。近一期的亏损主要是由于赔付和手续费支出大增。与此同时,净资产翻了12.5倍,从18.6亿元增长到了232.2亿元。本次华资实业对其增资316.8亿元后,净资产将大幅增长,满足偿付能力监管二类标准,进而带动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张,提升行业竞争力,助力华夏人寿长远健康发展。

遵循“七亏八盈”的保险行业初建公司盈利规律,华夏人寿于2014年开始实现盈利。在“规模先行,结构跟进”的战略指引下,华夏人寿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线,其中包括鸿福两全保险、同贺两全保险等分红型养老保险和保障保险,以及“华夏财富系列”万能险产品。华夏保险官网上现有24款万能型保险产品,其中华夏人寿两全保险(万能险,C款)结算利率5.2%、华夏财富一号两全保险(万能型,D款)结算利率5.5%,其余各款结算利率均在4%以上。高收益的万能险产品吸引了大批客户,带来了大规模的现金流,迅速将华夏人寿的保费规模推到了前5名,也为华夏人寿的投资收益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公司走上了“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在刚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上,华夏人寿的“华夏财富一号两全保险C款(万能型,升级版)”、“华夏富贵竹保险理财计划”分别摘得“最畅销保险产品”及“最佳理财保险产品”两项公司产品大奖。因而尽管华夏保险原保费收入在2012-2014年表现出下滑趋势,排名在15、21、26名,然而规模保费排名却为9、7、4名稳步上升。背后正是高收益理财险的促动。2013-2015年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市场排名为3、2、1名。

产品调整升级

从原保费保险收入结构来看,普通寿险和意外险占比在逐步提高,而分红险的占比却在逐渐缩减。其中,从2010到2014年,普通寿险收入从0.5亿增加到了19.8亿,占原保险保费收入比从2%增加到47%;健康险收入从1.1亿增加到了3.8亿,占比从4%增加到9%。相反,分红险从25.2亿下降到了15.1亿,占比从87%下降到了36%。这一方面可见华夏人寿在大力推进理财险的同时也在兼顾改善产品结构,将重心由理财险转移至内含价值更高的普通寿险。另一方面,万能险的出现也削弱了分红险在理财收益方面的优势,由于分红险人身保障力弱于普通寿险,产品吸引力因而不断降低。随着理财险和普通寿险的产品设计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线不断丰富,预计传统的分红险将逐渐让利于其余两者。

渠道结构优化

从投资渠道上来看,保费收入业务结构不断优化。首先,成本较高的银邮代理渠道被大幅压缩,该渠道保险业务收入从21.6亿元下降到了7.3亿元,渠道贡献占比从74%下降到了17%。其次,个人代理产能提高,渠道业务收入从2.9亿元增加到了14.2亿元,贡献占比从10%上升到了34%。公司开发了在线商城,开通了网上投保窗口,带来了公司直销渠道保费收入增长,2014年直销渠道贡献保费收入3.4亿元,较2010年翻了一番。同时,公司也更注重与专业性更强,更易促生大保单的经纪业务代理合作,该渠道2014年专业经纪代理业务收入4.4亿元,较2010年也翻了一番。另外,公司分入保费渠道收入也在增加,证明公司再保险业务能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加。

投资能力突出

除了承保端的优化,投资端也在不断提高,这也是“资产驱动负债”的要求。从收益率上看,华夏人寿投资能力较强,确保了“资产驱动负债”模式顺利推行。投资收益从2010年的2.9亿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72.1亿元,翻了20倍左右,2014年的投资收益率更是保持在11.6%,高于行业平均。但由于大部分保费的来源是成本较高的万能险,需要布局高回报的投资资产来获得收益。

外部政策支持,红利逐渐释放

2014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新国十条”),明确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保险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今年以来,保险承保端费率改革逐步推行,人身险费率改革完成,健康险税延政策已经制定,养老险税延政策也将落地。华夏人寿作为寿险标的,将享受税延政策带来的推动效用。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作为第一支柱的基础养老保险已不堪重负,形成的缺口对商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险来说是极大的发展机遇。

市场竞争也将加剧。一方面,保险公司需设计更加差异化、市场化的保险产品以抓住机遇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保费收入。这对战略规划明确、产品设计、投研能力较强的华夏保险来说,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需提高投资能力、资金运用能力,运用多样化的市场渠道匹配负债端,获取更高投资收益。此次增资扩大了华夏人寿投资资产规模,将会助增投资收益,也为华夏人寿调整投资资产进一步布局奠基。

盈利预测和估值

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新国十条”提出了要将商业保险的地位升级为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同时提出在2020年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人的目标。然而,目前我国寿险保险密度为127美元/人,财产保险密度为109美元/人。根据政策指引和与保险行业本身的成长空间推算,预计到2020年财险与寿险的保费占比分别为39%、61%。总保费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6%,其中人身险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5%,产险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18%。而刚得到大规模增资的华夏人寿必将保持其良好的增长势头,走上“资产驱动负债”之路,保费收入增速高于行业平均增长速度,其中普通险、健康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式,分红险继续收缩。预计未来三年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为38%、48%、42%。与此同时,万能险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状态,增厚投资资产,提高投资收益。结合华夏人寿较高的投资能力,预计综合投资收益率将保持在7%以上。

根据以上假设,预计华资实业在2016年增发后,2016、2017年的EPS分别能够达到0.52元、0.85元,BVPS达到9.83元、11.44元,对应P/B以当前价格计算为2.16、1.86。本次增发后,实际控制人肖卫华将直接或间接持有本公司50.97%股权,同时新增发的34.66亿股有36个月限售期。假设增发后大股东不减持原来持有的2.6亿股,流通股本为2.2亿不变,流通市值45.3亿,而占总股本比例从46%缩小为6%,占比是所有上市险企中最小。根据华夏人寿的“资产驱动负债” 的战略、成长速度和空间、高弹性,给予华资实业约2.5倍P/B,合理价值空间为26-29,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华西股份(000936):转型找新机,金融率先行】

发展历史

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江阴市华西实业有限公司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5月,位于江阴市,是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汇集集团在纺织化纤领域的核心优质资产。经过历年送红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可转债转股后,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公司注册资本增至7.48亿元。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江苏华西集团公司,持有公司44.2%的股份。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新市村村民委员会全资拥有江苏华西集团公司,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转型升级,资源金融

传统业务不景气,转型势在必行

2014年华西股份实现营业收入为20.7亿,比上年同期-6.65%;实现利润总额73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6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64%。2015年前三季度15亿元,同比下降1%;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125%。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纺织化纤和仓储两大领域,其中2012-2014年度,纺织化纤收入占营业收入的占比分别为:90.97%、88.61%、94.28%,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从2012年开始,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不景气因素影响,化纤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行情持续低迷,作为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上下游都对化纤行业形成挤压态势,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呈下滑趋势。2015年营业收入下滑速度减缓,前3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18%;受益参股投资公司业绩较好,分红收益同比增长393%,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125%。传统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转型势在必行。

稳步布局,打造综合金融控股平台

华西股份2014年10月2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向江苏华西集团公司、上海东灿贸易有限公司、深圳市架桥资本管理企业(有限合伙)、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何晓玉5个投资者合计发行13,800万股股票,发行价格4.35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60,030万元(含发行费用),拟用于偿还银行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2015年8月17日完成此次非公开发行。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

公司拟在现有业务基础上逐步发展金融类业务,通过良好的机制和人才吸引战略,以及结合上市公司良好的资本实力,在并购基金业务、创投基金业务、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业务层面着力和布局,争取通过未来几年的积累和发展,建立完成一家综合金融控股平台。

华西股份—天下第一村的金控梦

综合金融控股平台是转型重点方向

华西股份是华西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是集团最重要的资本运作平台。目前公司总资产达38亿元,在非公开发行股票后,公司设立一村资本有限公司和一村资产有限公司,将前海同威受让于一村资本,并通过一村资本出资设立上海华聪投资中心和上海华毓投资中心。在金融企业投资方面,公司参股东海证券、华泰证券和江苏银行,并于2015年10月22日公告,拟参与竞拍海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公司在金融业务上布局趋于多元化,金融控股平台雏形若隐若现。

在现有产业—化纤产业基础上发展“投资+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的金融控股平台业务模式。公司2015年8月20日公告加快金融领域布局,未来将布局创业及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股权及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并购及并购基金管理、证券投资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互联网金融及主管部门许可的其他金融业务。这有利于公司抓住当前经济转型、创新及新金融变革的历史机遇,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促进主营业务转型升级,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华西集团的金融资源丰富

公司控股股东在金融板块领域早有布局。华西集团1987年在江苏省成立,是由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新市村村民委员会全资投入。公司是集工业制造、金融服务、国内外贸易、建筑房地产和旅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传统工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集团积极转型金融业。目前,华西集团在金融产业的布局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金融公司,包括华西财务、宝信典当、华西农村小贷、宝鼎担保等,这些业务均已取得资质,并在“沪宁线”的多个城市广泛布局;另一类则是金融股权,目前华西集团已通过华西同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股东海期货、广州农商行等。

集团在小贷、担保、财务、典当领域金融资源有所积累,当前金融行业正处于改革发展大周期,华西股份作为集团重要平台,积极向金融转型发展,不排除未来华西集团通过注入、重组以及合并的方式,将旗下的金融资产集中到华西股份平台上,利于实现金融资源的协同效应,通过综合金融控股平台利于进一步反哺集团其他业务发展。

金融资产受益资本市场红利

受益江苏银行上市的市值提升。江苏银行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53.26亿元,净利润86.99亿元,公司总股本为103.90亿股,拟发行25%新股将股本数增加至130亿股。增发摊薄后华西股份持有江苏银行股本比例为1.92%。对持有的江苏银行金融资产进行估值,方法如下:

预估市值=净利润(净资产或资产管理规模)*相关上市公司估值行业平均(PE、PB或PAUM)*持股比例*0.5

2015年7月江苏银行首发过会,预计2016年上市,根据江苏银行招股书公告的净资产和净利润数据,按当前上市股份制银行的估值水平,预估江苏银行上市后市值在800-900亿元,华西股份持有的江苏银行市值约15-17亿元。

持有新三板挂牌的东海证券6%股权。东海证券2013年股份制改制完成,2015年7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当前市值164亿元。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还包括3055万股(0.43%)的华泰证券股权、5000万股(10.00%)江苏华西集团财务公司股份。截止2015年11月持有的华泰证券股权账面值为6亿元,持有的华西财务股权账面值为5725万元。预估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和江苏银行上市所带来的市值增量,总数将达32.8亿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测假设

预计2015年公司在继续发展原有纺织主业,同时,将继续加快向金融、新兴领域的布局转型,对公司2015-17年盈利做出以下主要假设:

纺织化纤:公司2012-2014年该项营收增长分别为-25%、-16%、-7%,公司主动根据市场变化,一方面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增加海外订单;一方面积极研发新产品,提高化纤产品的差异化率,开发的水刺、荧光增白等新品取得客户信赖,经营有所好转。2015年中期主营营收同比增长10%。考虑到未来国内经济增长将逐渐企稳,预计主营业务2015-17年收入增速8%、10%、12%,预测未来毛利率逐步回升。

投资净收益:主要来自投资公司的现金分红,考虑到公司参股的华泰证券、江苏银行、东海证券盈利能力还处于较佳水平,未来能持续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同时,公司公告竞标海际证券66.67%股份收购,若能顺利完成,将有助于公司金融转型布局,未来业绩提升可期。

估值分析

基于上述假设,预计2015-1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0.76亿元、0.98亿元和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9%、19%,每股EPS分别为0.09元、0.11元和0.13元。考虑到公司处于转型发展期,传统行业纺织化纤逐渐企稳,公司积极加码金融领域和创新领域发展,同时公司现任董事长拥有大型券商管理经验,将有力推动公司向金融和创新领域转型,当前资本市场处于创新改革大周期,基于公司改革的必要性和已进行的转型布局,公司当前市值129亿元,转型发展将有助于公司市值的提升,重点关注公司转型发展带来的潜在机会,给予目标市值160亿元-180亿元,给予增持评级。

002407多氟多

李世江畅谈多氟多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匹黑马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表示:“多氟多将动力锂电池和互联网+高度融合,开发电池、电机、电控一体化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奠定基础,逐步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国梦,力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匹黑马。”

三年实现十万辆产能

多氟多正式公布了造车计划:今年年底将发布三款新能源车型,包括面向私人市场的卡萨电动车、用于物流运输领域的面包车、针对城乡结合部使用的微型卡车。据李世江介绍,这三款车都将基于现有的车型进行电动化改造,各类车型在今年实现1000辆小规模生产。另外在技术路线上,多氟多选择将纯电动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未来重点发展电动乘用车市场。

红星汽车曾开发了一套质量很高的车身模具,为红星小贵族(HX6300)。多氟多面向私人市场推出的卡萨电动车正是基于小贵族打造,采用两门两座设计。目前该车的性能参数、定价等都还未公布,但多氟多方面表示,要做出中高端品质的车,而价格方面应该会比同类的燃油汽车更便宜。但红星汽车厂产能有限,最多能年产2-2.5万辆车。因此,多氟多已经和邢台 *** 签下合作协议,计划在邢台占地500亩新建一个汽车生产基地,将投资20亿,实现10万辆电动汽车产能。具体规划为:2016年计划生产电动汽车14000辆,2017年产能达3万辆,2018年则达到10万辆。

打通全产业链的造车基因

从零部件供应到整车制造,多氟多如此大幅度的跨界举动引来了不少质疑,但是回望多氟多的发展历程,似乎又能看到这种转变的必然性。氟化工产业做大之后,公司在2010年投资动力锂电池产业,成立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进行锂电池研发生产。此前打下的氟化工基础逐渐显现出优势,多氟多攻克了电池所需的正极材料、电解液(六氟磷酸锂)、隔膜等原材料的一系列研发生产技术。

原材料问题一解决,多氟多动力锂电池无论是在供应、研发还是成本控制方面都更加得心应手,短短三年时间内迅速取得突破:2014年开始给整车配套电池,卖出4000多套;2015年订单又增加了不少,累计超过1.2万辆配套多氟多电池的电动汽车在路上跑,并且一直保持着安全的记录。李世江表示,“我们站在电池的角度去看材料,如果电池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就竭尽所能去研发,这是多氟多技术进步的一个基础。”

同样,多氟多造车也将从整车的角度去看电池,根据车型需求来做电池的调整研发,不仅生产电池单体,也做电池的控制系统及其他相关核心部件。对于电动汽车整车而言,电池系统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控制的部分,多氟多的设计理念就是充分发挥动力电池性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掌握了这部分“心脏”,多氟多也就具备了造电动汽车的底气。

据李世江董事长介绍,多氟多的动力电池有一定特殊性,采用特殊的制袋叠片设计,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国内很难找到合适的BMS企业配套。于是多氟多开始自己研发BMS,然后延伸到整车控制器、DCDC、充电机等。“我们做了很多的集成的工作,未来多氟多会推出完整的一套电机系统,打开前机舱盖就像发动机一样,整个结合在一起。”

另外,多氟多与北京、上海、重庆、南京各地高校及科研中心建立合作,按照“一院四所”的发展规划,多氟多汽车研究院的技术业务将涵盖车身、底盘、轻量化、工艺、电机、电池、电控和车联网等技术领域。

李世江始终强调,“多氟多不是以零部件企业的身份在造车,而是和整车厂红星汽车一块造车。当一个核心零部件厂家和整车生产厂家能够在技术上、在管理上有机地融合起来的时候,一定会创造出一些令人想不到的辉煌。”

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一直是多氟多的强项,从氟化工到六氟磷酸锂,再到动力锂电池,多氟多都成为了上述领域的领先者。然而进入到汽车领域,除了把车造好,如何打开市场也是重要的问题。从原来生产资料市场转向民用消费者市场,多氟多一直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李世江表示,“为了让消费者快速认识我们,同时解决目前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推广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里程短等问题,我们有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叫 ‘不租不售’。”

“不租不售”模式在此前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从未有过类似案例,难道消费者不花钱就能开上多氟多的电动汽车?这模式让人耳目一新,但李世江很有信心的表示该模式既能推广开来,也能实现盈利,“这个商业模式目前鉴于我们和一些互联网公司,银行还有保险公司签有保密协议,暂时不能透露,但是这个商业模式在今年年底就会推出,值得期待。”

新入汽车行业的多氟多已拿出了打破陈规的胆量和准备,面对业界众多老资格的汽车企业,多氟多的目标不是争第一第二,而是集中力量做好利基市场。“这也是我们去尝试创新商业模式的原因,把握适合我们的细分市场。” 李世江如是表示。

动力电池明年进前五

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热的同时,多氟多原有的动力电池业务也乘势快速发展。目前产能为1亿安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今年年底多氟多电池产能将扩大到3亿安时,2016年将实现6亿安时产能。今年上半年多氟多锂电池的出货量超过7000万安时,销售业绩1.3亿元。凭借突出的产业链、成本和品质优势,多氟多获得了众多客户认可,国内电动汽车产销排前的知豆品牌主要采用多氟多电池,另外少林客车、东风襄旅等多家公司与多氟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谈及目前动力电池市场的现状,李世江表示业内竞争差距明显,“30%就是像我们一样,交不了货,拼命地去生产。70%是没有订单,苦苦挣扎。”但是即便如此,多氟多也面临着来自补贴退坡的压力。“补贴退坡的20%全算在电池上面了,如果电池厂的成本下降跑不过这20%就难以生存,而我们必须要把成本控制住。”

降低电池成本取决于两大因素:规模扩大和原材料成本下降。多氟多电池扩产已在进行之中,另外还提出“10公里物流圈”的概念,计划在焦作占地1200亩建立10Gwh电池基地,不光生产电池,也包括其原材料。“多氟多来负责招商引资,以我们的电池为核心画一个半径5公里圆圈,只在这个圈内选取主材料。例如当我们的电池规模达到6亿安时的时候,就能养得起一条专业的隔膜生产线,按订制尺寸供应,把浪费减到最少,还有材料包装、运输等费用统统可以省下一大笔成本。” 李世江介绍。

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多氟多的目标是进入行业前五,随着产能的扩张,有望在2016年年底就达成目标。李世江分析,2016年动力电池市场还将迎来大幅增长,预计比今年翻一番。多氟多已经获得了部分明年订单的合作意向,预计动力锂电池业务也将持续大幅增长。

超级互动:多氟多董秘一口气回答了100个问题 原创 2015-12-01 徐红

超级互动:多氟多董秘一口气回答了100个问题

原创 2015-12-01 徐红

周二(1日)下午15:00-16:00点,多氟多(002407.SZ)副总经理与大家交流了公司六氟磷酸锂、动力锂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几大业务的相关情况。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次路演中,陈总到底说了哪些干货吧!

六氟磷酸锂:涨价对公司四季度业绩有正面影响,年底价格可达20万元,2016年持续紧张

相关背景:六氟磷酸锂价格从今年年初至今已上涨逾70%,目前价格在15万元/吨左右,预计涨势还将持续。多氟多是国内六氟磷酸锂龙头之一,目前产能2200吨,占市场供应的40%左右,马上公司还会将产能扩产至3000吨,明年则另有3000吨产能要投产。

问:原料碳酸锂涨价对六氟磷酸锂有什么影响?

答:碳酸锂涨价对六氟磷酸锂的影响有限,碳酸锂成本占六氟磷酸锂的20%左右。

问:六氟磷酸锂今年需求量大概5000吨,明年的需求量预计能达到多少?价格大概会怎样?

答:今年国内六氟磷酸锂需求量大约是8600吨,目前价格一直处于上行通道中,预计2015年底的市场均价可达20万元/吨。

问:除了公司外,现在其他六氟磷酸锂厂家也都在扩产,比如天赐材料6000吨产能明年下半年投产,九九久也要再建3000吨产能,以后这些产能市场能消化吗?

答:根据锂电池的扩建速度,2016年六氟磷酸锂将持续紧张,2017年将会得到初步缓解。另外,六氟磷酸锂是高科技产品,其毛利率高于锂电池及其他材料才是正常的。

问:公司目前六氟磷酸锂产能为2200吨,请问大概有多少是自用,有多少是对外销售的?

答:目前公司锂电池产量偏低,对六氟磷酸锂自用不到5%。

问:公司六氟磷酸锂现在的价格大约是多少?毛利率水平如何?毛利率与年初相比有上涨吗?

答:目前,六氟磷酸锂的市场价格在15~22万元之间,与前三季度相比,毛利率会得到较大提升。

问:公司六氟磷酸锂质量、毛利和其他厂家比有优势吗?

答:公司自产电子级氢氟酸和氟化锂两种主材,具有成本低的优势。

问:六氟磷酸锂涨价对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有利好吗?对公司今年全年业绩的影响如何?

答:六氟磷酸锂涨价主要从10月份开始,已签订长单难以涨价,其业绩主要体现在2016年。

问:今年六氟磷酸锂涨价和公司无关了,因为公司签的都是长单,那明年呢?明年订单的价格将如何确定。

答:公司签订有长单也有短单,只是老客户涨价较慢。

问:陈总,之前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公司不是说六氟磷酸锂一天一议价吗,为什么现在说难以涨价?

答:新订单是每单一价,原长单未变,但已签长单不多。

问:你所谓的长单是多长时间?

答:3个月以上,1年以内。

问:公司长单时间为多少,是否可以理解今年长单定价15万?可平台回复的是一天一议,是否说的是零单?已达22万?

答:简单说,目前均价15万元,2016年可以到20万元。

问:请问陈总,今年四季度六氟磷酸锂的涨价,会对公司的年报增长幅度产生超预期的影响吗?

答:六氟磷酸锂从四季度开始涨价,预计会对公司四季度业绩产生一定的正面的影响,目前尚不能判断影响大小,如达到信息披露标准,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问:陈总好!能否大致预测一下2016年碳酸锂,六氟磷酸锂,三元锂电池,纯电动车的供求关系变化情况?

答:预计2016年这几种商品都会紧张,依次为六氟磷酸锂、碳酸锂、锂电池、新能源车。

问:公司有无考虑收购上游锂矿产业,以便不受上游产业链的限制,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答:有考虑,但未找到合适标的。

动力锂电池:2016将是爆发年

相关背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动力锂电池便受下游需求的推动而一直处于供应紧张的局面,而多氟多凭借在该领域多年的积累而抢得先机,成为为数不多的能实现批量供货的几家企业之一。

多氟多现有动力锂电池产能约1亿安时,到2015年底能达到2亿安时,到2016年1季度,再扩产1亿安时,达到3亿安时产能。目前其产品80%供微型车和乘用车,20%供大客车,新增产能将主供大巴车。

今年9月22日,多氟多公告称,同新大洋签订了“2016年动力电池重大采购合同”,总价14~16亿元;同时同南京金龙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16年金龙客车将优先考虑采购多氟多产品,总价6~8亿元。对此,有券商评论称,多氟多锂电池客户原来为新大洋和时空汽车等低速电动车品牌,现在将新增商用车用户(金龙客车为国内商用车龙头),毛利率结构望优化。

问:在三元锂电池领域,公司在国内外的竞争格局如何?国内是否处于领先地位?最强有力的对手是谁?在国际上,咱们的品质,价格是否也能跟日韩PK?另祝公司蒸蒸日上!

答:您好!三元电池将是锂电池发展的主流,铁系和锰系都在向三元转换。多氟多生产的是三元材料软包装叠片电池,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公司正从1亿安时扩产到3亿安时,用户也从新大洋逐步扩展,预计2016年是锂电池的爆发年。

问:公司怎么看明年的动力锂电池行业?产能会否过剩?行业竞争格局如何?公司优势在哪?

答:2016将是动力锂电池的业绩爆发年,但2017年以后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行业竞争和价格下降。

问:明年公司要自己做电动车,锂电池还要供应其他客户,3亿AH的产能够用吗?

答:偏紧张。

问:乘用车,大巴车,大客车中,哪种车型所用的锂电池毛利率会高一些?

答:大客车、大巴车最高,乘用车低。

问:陈总能谈谈对今后两年新能源汽车需求的看法吗?

答:我们预计,未来两年,物流车和乘用车的市场进展会较快,大巴车需求会慢下来。

问:现在许多公司都介入新能源汽车或锂电池,公司如何应对产能过剩?

答:研发和技术进步是主要的,全产业链的成本优势也是重要一环。

问: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是自产的还是进口的?

答:是国内采购,非自产非进口。

问:在石墨烯电池领域,公司有否有预先准备?公司的动力锂电池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竞争对手分别什么情况?

答:公司锂电池目前无竞争,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公司对石墨烯关注。

问:贵公司目前已具备储能电池技术,结合已有的太阳能技术和锂电池,是否以后会开发并销售家庭储能系统?

答:公司已开发有家庭能源箱。

新能源汽车:第一台新能源车将在12月下线

相关背景:多氟多对新能源汽车制造亦有多年布局,目前已拥有独立的纯电动汽车研究中心、汽车服务研究中心、动力系统和信息化系统研究所等。2015年10月,公司收购红星汽车近70%股权,获得电动车生产资质。2015年,公司计划生产1000辆以上新能源汽车,主要为物流(轻卡类型)、面包车,属国家补贴的专用车领域,2016年将发力乘用车等新车型。

11月14日,多氟多还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子公司红星汽车产品-红星牌厢式运输车(产品型号:HX5028X)、纯电动乘用车(产品型号:HX6401)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78 批)新产品目录,子公司获得此两款车型的生产资质。

问:请问贵公司12月能否发布新车下线?

答:会的,新能源物流车和乘用车会下线。

问:多氟多的整车预计什么时候可以下线?公司销售的模式是什么?是零售还是与大用户合作?

答:新能源整车12月份下线,销售模式待新车发布会公布。

问:贵公司接下来发布的新能源车是主要面向私家车领域还是公共交通领域?

答:私家车和物流车。

问:公司曾说"纯电动面包车、纯电动轻型卡车、红星小贵族改装车已报到工信部,在申请资质",请问红星小贵族改装车是乘用车吗?现在有没有哪款车的生产资质批下来了?最近公告说的获得生产资质的型号为HX6401BEV的纯电动车应该就是红星小贵族改装车吧?获得了生产资质是不是就要生产了?

答:已公告(即前述14日的公告)的是电动物流车和电动面包乘用车,目前,红星小贵族纯电动尚未获得审批。获得资质的即可以生产和销售。

问:红星小贵族纯电动不知道明年1月份前能否获得资质?而且列入国家补贴目录里?

答:预计明年1月份拿不到小贵族的新能源资质。

问:陈总能否透露些已经上报到工信部的纯电动面包车、纯电动轻型卡车、红星小贵族改装车这三款车的一些性能参数?比如续航里程之类的。

答:已公告(即前述14日的公告)的两款车续航大于150公里。

问:已经公告的两款电动车,主要销售对象,用途,是面向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面向农村,还是面向城镇?

答:面向城市,包括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

问:红星汽车什么时候下线,年底生产1000辆来得及?

答:可以的。

问:请问红星汽车相比于其他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是什么?

答:在多氟多的全产业链开发优势。

问:当前市场情况下,红星所在的微型电动车类别,如果没有 *** 补贴,是否能够盈利?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 *** 补贴不可持续,最终要靠自己。

答:目前,新能源整车都在争取国家补贴,多氟多做全产业链开发,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做没有政策补贴也能够盈利的整车企业。

问:多氟多是否在“车联网”方面有所规划?

答:是的。

问:近日,河北省提高了电动车补贴比例,从1:0.5提高到1:1,请问该政策对多氟多的意义。

答:有积极的正面影响,红星汽车可以获得该政策补贴。

康美药业:全产业链构建大健康时代新版图(外一篇)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徐曼曼邱小敏)当“互联网+”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席卷一切传统行业,当“健康中国”首次写入 *** 工作报告进而掀起全民生态健康的讨论热潮时,传统的中医药行业也顺势站上这一风口,焕发出新的生机。传统行业如何嫁接互联网东风?中医药如何做大在大健康时代的版图?记者为此来到我国中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康美药业(600518)进行调研。

我们发现,历经18年的风雨砥砺,在打造了一个涵盖中药材全产业链的庞大商业王国后,康美药业如今正以“加速度”迈向“大健康”产业。在转型过程中,康美逐渐探索出一条从药到医、从商业端转向消费端的独特路线,并不断落地“互联网+中医药”战略,着力打造全国第一家“智慧药房”。面向大健康时代,康美所构建大健康版图已愈发清晰。

从无到有:用标准化保障中药质量

打破消费者对药品安全的顾虑,中医药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快更稳。由于中医药行业中,不少企业仍呈现小型、零散、欠缺标准化等特点,生产过程中曾曝出的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添加违禁成分等问题让消费者在接触中药材时心存顾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曾坦言,当前中药行业“质量门”事件屡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与之匹配的全产业链系统性中药标准化体系。

“中药标准化是中药安全有效的技术保障,是中药质量竞争的技术杠杆,还是中药国际贸易的支撑手段。”他进一步指出。

自2001年起,康美决定将产品的战略重心由西药转为中药时便意识到,只有厘清行业标准,才有助于中医药的良性发展。康美药业副董事长许冬瑾回忆起当年的经历不无感慨:“初期几乎天天都在解决质量的问题,后来便意识到,只有将种植标准制定出来,才能保障质量,并使得价格和成本都在可控范围内,进而稳定的规模化供应才能实现。”

正是因为康美深谙“有安全标准才有市场”,并从源头狠抓质量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做法,才树立了公司在行业内的质量优势,并因此极大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如今,康美在推进中医药行业标准化的进程中已经收获了多个丰硕果实。其中,在中药饮片的炮制生产过程中,康美药业的标准化进程尤为突出——创造性地实行中药饮片小包装,并被国家中医药局作为典范予以全国推广。

为了推广中药行业发展,康美成为唯一参与国家商务部中药材等级分类标准制订的中药企业;康美独家承担编制和运营国家发改委授权发布的我国唯一一个全国性的中药材价格指数——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开创民营企业承担国家价格信息化建设先河;推出全国唯一的“实体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中药材大宗交易平台,开创中药材交易新模式,引领全球中药材产业模式的转换与升级,引导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范标准化。

依靠身先士卒、敢于担责、勇于创新的精神,康美自身也获得快速发展:如今它已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全球企业20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药工业十强。

从药到医:生态健康产业棋局成型

梳理康美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公司力图建立的大健康医疗网络正逐渐编织成型,多重布局下是其意图打造“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的战略雄心。

调研中,许冬瑾告诉我们,康美之所以有如此庞大的布局,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全产业链的巨大优势。

从上游的药材种植、药材交易来看,康美药业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中药原材料的质量,加快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优质种苗培育和土壤改良及机械设备改进工作,完善产业链上游服务体系。其通过收购与接管中药材专业市场,掌握安徽亳州、广东普宁、广西玉林等6大中药材交易市场。在多地建设康美中药城,并自主发展中药物流系统,进一步巩固了中药全产业链上游优势及行业领先地位。据统计,康美中药材交易市场占全国交易市场份额的75%左右。

在中游环节,不断强化科研实力,创新生产技术,建设中药材溯源体系,实现了所有批次产品从原料到成品、从成品到原料的双向追溯体系和质量的全面管控,提升了中药生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康美药业在全国建立了12个生产基地,形成了布局纵深、辐射全国的生产网络,并且康美药业先后创获“康美”、“新开河”等中国驰名商标,率先获得国家GMP及新版GMP等国家质量管理认可资质及荣誉近千项。

在全产业链下游,康美深知,只有拥有完善的GSP物流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健康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安全和质量。为此,康美药业不仅建立了覆盖全国主要中药材产地和交易市场的物流配送网络,打造24小时物流圈,更不断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构建医院直销、OTC销售、批发配送、连锁店销售、终端零售、电子商务、直销等全方位销售终端,打造线上线下无缝连接的终端营销体系。

在康美成熟的全产业链模式下,由“药”到“医”的链条正在逐渐打通,即上游整合药材资源,中游链接产地加工和贸易,下游借道药店、医院终端。也正是由于其全产业链优势,康美药业在行业的控制力和话语权正在不断增强。

从商业到用户:“智慧药房”率先启航

“互联网+”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后,康美如今思考的是,如何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应用互联网技术和思想来改变中医药的生产和资源配置,为绿色“看病难、看病贵”的多年痼疾作出更大的努力。

从今年起,康美在“互联网+”方面的布局细步前行,不断向用户端迈进。3月,康美药业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卫计委批准为全国首家中药信息化医疗服务平台试点单位和广东首家网络医疗单位。

5月,公司在原有互联网医疗团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康美健康云服务有限公司,引入专业团队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健康大数据和信息服务方面的能力,率先在广东省正式启动了互联网医疗服务。

6月15日,全国首个智慧药房——康美药业智慧药房落地。

“‘互联网+中医药’是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全产业链则是‘互联网+中医药’发展的基石。”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兴田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康美看来,“互联网+医疗”的核心理念是要延伸医疗服务,而康美在这方面独具优势。

“医疗行业是互联网的一块处女地,为什么一般的企业进不来,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专业性太强。康美多年来始终都没有离开过这个领域,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优势来做‘互联网+医疗’。”许冬瑾说。

据了解,康美药业依托于多年打造的全产业链推出的“智慧药房”甫一推出就大受好评。该模式使得参与合作的中医医院通过智慧药房的系统,将患者的电子处方发送至康美,由康美完成药品的调配、中药煎煮与配送,把以前在医院繁杂的取药过程和回家后煎药的麻烦直接简化成“收快递”一样简便。

业内专家认为,“互联网+中医药”在实践中发展出多种“智慧医疗”模式,这些尝试,是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另外,康美掌上医院、康美网络医院等模式也为“互联网+”医药和医疗等创新改革做了率先探索和有益尝试。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评价道:“康美药业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信息化医疗试点平台单位,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卓有成效,探索出的网络医院、智慧药房、智慧养老、健康管理等智慧医疗新模式,是积极探索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典型代表,是推进智慧医疗,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健康信息服务的最好表现,值得在全国大力推广。”

作为国内最大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作为一家以中药全产业链发展为基础,康美在“互联网+”和中医药改革方面探索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其脚踏实地、勇敢创新的作风,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能撬动起医疗行业更大的变革。

来源: 新华网 2015-10-16 19:24:20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徐曼曼)作为中药材饮片界的龙头老大,康美药业(600518)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外界的关注。而其近日在“智慧药房”等方面的创举,更是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中药材企业众多,为什么康美有如此大的创造力,为什么康美可以在中药材行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在聚光灯的背后,是康美创始人马兴田、许冬瑾夫妇一段关于坚持和创造的故事。

在康美创业初期,公司仅仅是一个夫妻店,只有几十名员工、几百万元资产。但董事长马兴田和副董事长许冬瑾夫妻有着相似的品性,那就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优秀品质,才让康美始终稳扎中医药行业,最终厚积薄发,实现跨越式发展。

历经18年的风雨砥砺,当年的夫妻店已然成长为我国资本市场首家市值突破1000亿元的医药企业,员工数量达到近万名,成为国内中医药产业第一家将互联网布局全产业链,以中药饮片生产为核心,全面打造“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体系的“互联网+”中医药全产业链上市企业。

撬动康美发展的第一个支点看起来很简单———“中药饮片小包装”,但看似细微的一小点变化,带来的却是中药标准化前进的一大步变革。中药饮片小包装标准为康美药业树立行业龙头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康美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2013年,公司推出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这是首个由民营企业(康美药业)承担编制、运行的国家级价格指数,也是唯一的全国性中药材价格指数,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最专业、最权威、最全面的国家级中药材价格指数。推出全国唯一的“实体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中药材大宗交易平台,开创中药材交易新模式,引领全球中药材产业模式的转换与升级,引导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范标准化。

除了制定标准,康美还打造出全产业链并试水中药材电商:上游整合药材资源,中游链接产地加工和贸易,下游借道药店、医院终端。今年6月15日,全国首个智慧药房——康美药业智慧药房成立,站上“互联网+”,让智慧医疗飞起来。

其实,康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资金、技术、标准、人才方面在起步阶段都存在着诸多问题,然而,依靠马兴田和许冬瑾雷厉风行的风格,将企业锻造出快速出击和超强执行力的特点,让康美在巨大的市场压力面前不但未被淘汰,反而绽放出更强的光芒。

在企业强者林立的年代,发展速度的快慢决定了其所在行业的地位与座次。

马兴田说,要打有准备的仗,并始终比别人快一步。许冬瑾也认为,看准了的商业模式就要快速出击,“快”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而“稳”也是大步往前走时一定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外界对公司的流言蜚语,马兴田和许冬瑾的反应都很淡然,他们一致认为,不管外界如何,康美有自身的发展节奏。“时间可以验证一切,过几年再来看这些质疑是否还经得起推敲。”

面对纷繁无常的商业世界,这种带有坚韧、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敢闯敢拼的方式,可以被称做康美的企业法则,这些优势让康美在我国中医药领域脱颖而出,从而缔造一个个康美传奇。

更多600191华资实业股票(600191华资实业股票行情)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