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外国小说书评排行榜(外国小说书评大全),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外国小说书评排行榜(外国小说书评大全)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外国小说书评排行榜(外国小说书评大全)

01.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智利当代作家本哈明·拉巴图特的代表作,收录了五则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短篇小说,小说文本模糊了历史、回忆录、散文和小说的边界,创作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全书主要讲述了“毒气战”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黑洞理论”的提出者卡尔·史瓦西、得了肺结核的埃尔温·薛定谔以及天才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学巨匠,是如何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取火的。

02.草坪的复仇

“如果不是因为人们都需要一点爱,这可能会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而且,天哪,有时候他们不得不经历所有的不幸,只为找到一些爱。”

本书为美国反文化运动代表、“后垮掉派”诗人理查德·布劳提根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短篇小说六十二篇,大多数围绕着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中心、嬉皮青年的“精神圣地”旧金山展开。

这些故事都极短,最短的原文只有五十个词——布劳提根继承了海明威式克制简洁的叙述风格,又从散文与现代诗中汲取灵感。作为这一先锋性开拓的结果,布劳提根得以在“删繁就简”的美国短篇小说传统上走得比前辈们更远。他以这种极简笔触加上诗人独有的想象力,将日常生活写得妙趣横生,用带有悲伤的幽默为读者扫去现实的沉闷,呈现出生活的多样切片,处处洋溢着超现实的意趣。这些轻灵如彩虹、顽强如石头的文字,展现了布劳提根作为成熟小说家独树一帜的隽永风格。

03.形影不离

《第二性》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生前从未公开小说手稿首度面世。

一部曾被萨特“判死刑”的小说,以波伏瓦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友谊。

波伏瓦养女作序导读,附波伏瓦珍贵照片、手稿、信件。

九岁那年,希尔维初次遇见与她同岁的女孩安德 蕾 。她从未见过如此酷的女孩。与乖顺的“好学生”希尔维不同,安德蕾聪慧却叛逆,对一切若即若离。她经历过可怕的烧伤,身上带着火的印记。为了拒绝参加社交活动,她不惜用斧头砍伤自己。

她们变得形影不离。这感情炽烈、深入灵魂。从一起违抗学校秩序开始,循规蹈矩的希尔维一步步走向自由;生而不羁的安德蕾,却在家庭和礼法的约束下, 步步挣扎,逐渐成为困兽。

在波伏瓦的一生中,有两次失去对她影响至深,一次是丧失对上帝的信仰,一次是挚友扎扎的去世。扎扎去世后至少30年里,波伏瓦都觉得她的自由是用扎扎的生命换来的。——《波伏瓦传》

我们一起与摆在我们面前的、令人厌恶的命运抗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相信她的死就是我为自己的自由付出的代价。——波伏瓦 《端方淑女》

《形影不离》收录于磨铁经典第一辑“发光的女性”。本辑所选5部作品(《小妇人》《简爱》《一间自己的房间》《形影不离》)在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呈现出一条关于女性自我发现、丰富和创造的历史脉络。

04.闭经记

紫式部文学奖得主 女诗人剖开人生 勇闯世界 浴血厮杀:以战斗姿态活着,并创作

伊藤本人拥有一段相对传奇的人生,二十岁患厌食症,三十五岁患忧郁症,离过婚,四十多岁去美国生活,五十五岁和美国画家同居,有三个女儿都在美国,大女儿未婚先孕,比吕美女士潇洒地当了外婆。在父亲去世前,她每个月长途往返于美国加州和日本熊本,父亲去世后,每天跳尊巴,瘦了四公斤,重新穿回牛仔裤。

在她的人生后半场,她选择的活法是冲上去,赌一把,做过,错过,再重来!

05.十扇窗

本书是美国著名诗人简•赫斯菲尔德的一本诗学散文集,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诗歌是如何运作和改变世界的。书中通过十章阐释切斯瓦夫•米沃什、艾米莉•狄金森、松尾芭蕉、辛波斯卡等诗人的创作,告诉我们如何读诗、写诗,并为我们分析一首诗为什么了不起,以及这些伟大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描述和改变审美世界。对每一个诗人的经历和诗作的特点,作者都有独到且深入的分析和见解。 本书就是一张导航图,跟随它的指引,我们既能细细品味好诗所蕴藏的变革之力,也能见证如何通过阅读诗歌和创作诗歌,来认识自己并实现我们生命的可能性。

06.文学课

一九八〇年,科塔萨尔受邀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一门为期两个月的文学课。

本书由当时作家八场讲座的录音转写而成。天性顽皮的他和学生“合伙”做起了游戏,要将文学讲得趣味十足、与生活现实息息相关。十三个小时的座谈内容揭示了科塔萨尔的写作秘密:对幻想故事的解读,文学中的音乐性、幽默感、游戏性,幻想与现实主义,对自己作品和创作之路的分析……科塔萨尔再一次施展魔力,将文学课也变成一场郑重其事的游戏。

《文学课》是一个邀请,伟大的作家科塔萨尔郑重地邀请您参与其中。

07.罗马日记

“在这个庇护所里,新的世界出现了。它永远在那儿,永远与我相关。”

《罗马日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裘帕·拉希莉用意大利语书写的最新随笔集,一共二十三篇文章,记录了她学习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寻找一种“新的声音”的漫长过程。

这不是一本枯燥的语言学习笔记,而是一位小说家开拓新领域的心灵启示录—语言的、文化的、自我意识的。创作者在某个时刻感到有必要改变路径:这是一种疯狂的冲动,它可能意味着放弃自己作为表达者原有的特性与标志;这也是大胆的纵身一跃,收获的是创作与人生更丰富的可能性。

08.回到种子里去

马尔克斯回到家乡小镇的“回归种子之旅”,引发了什么思考?

在意大利引起轩然 *** 的平民女孩维尔玛死亡一案,为什么成了“世纪丑闻”?

在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巴黎,每年有十万人神秘失踪,他们去了哪?

写书这个行当有什么弊端?

马尔克斯本人竟也会大呼小说难写?

……

大到拉丁美洲风云变幻,小到各国形形 *** 的“都市传说”,对写作、人生、阅读的思考和感悟……风格鲜明,题材多样,精彩不变。一本帮助读者了解马尔克斯的重量级 *** 杂文集,更是一部易懂好看的非虚构写作范本,一堂生动有趣、触而可及的非虚构写作大师课,将伟大“故事讲述者”马尔克斯的成长秘密和盘托出,带我们认识比虚构更加精彩的日常生活。

09.你的懒惰让我愁肠百结

本书由菲茨杰拉德的传记作者和生活中的朋友——安德鲁·特恩布尔编辑,收录了菲茨杰拉德写给独生女斯科蒂(1921-1986年)的书信,从1933年到1940年菲茨杰拉德去世,贯穿了他女儿12岁到19岁的青春期时光。

10.略萨谈博尔赫斯

《略萨谈博尔赫斯:与博尔赫斯在一起的半个世纪》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的专题文学评论,系统收录了他在过去50年里针对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访谈与评论文章。略萨在1963年第一次采访博尔赫斯,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博尔赫斯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识乐趣”。在这本书中,略萨以举重若轻的姿态,既保持着对博尔赫斯的毕恭毕敬,又将博尔赫斯隐藏极深的瑕疵悄然揭露:“绝对的完美似乎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甚至也不存在于艺术作品的创造者中,哪怕是博尔赫斯,这个已经接近完美的人。”

略萨对博尔赫斯的认识经过了一个转变。青年略萨对萨特等介入式作家很感兴趣,排斥博尔赫斯这样的纯文学作家。但在此后的日子里他的想法逐渐产生变化,博尔赫斯和福克纳等一道成为了对略萨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这种转变和思考的过程是很迷人的。此后,略萨在世界各地的演讲、授课多次以博尔赫斯作品为主题,内容涉及其作品的内容、技巧、哲思等,以作家的目光看待作家,更显独特。

本书同时收入略萨对博尔赫斯的采访、略萨为博尔赫斯写的诗歌等一系列从未发表过的内容,无论是对略萨爱好者还是对博尔赫斯的爱好者,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更多外国小说书评排行榜(外国小说书评大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