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日前,中国日报记者前往“世界长寿市”广西贺州, 寻访当地十一位百岁老人。
他们出生于1903-1917年间,亲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几个历史时期,饱尝饥饿、贫穷、战乱等时代之苦,在生存遭受威胁的情况下凭借着爱国、爱家、勤俭、奋斗、厚德、友善的中国精神步履蹒跚地迈入新时代的太平盛世。
记者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他们的真情回忆。
十种不同变换的人生,同样地发人深省、感人至深。
胡月英的百年茶瘾:
人生如饮茶,先苦后甜
116岁的胡月英是贺州最长寿的老人,然而她目睹了所有兄弟姐妹和丈夫的先后离世,更经历了意外丧子,女儿夭折的锥心之痛。
抚育孙辈的责任让她重燃生活的斗志,上山开荒,主理茶园,耕耘不辍百余年,如今可以悠然饮茶却仍坚持自己做饭、整理内务。
人生像极她喝了百年的茶水,须得苦完才是甜。
瑶族妈妈杨素贵:
母爱坚韧也柔软
102岁的杨素贵是8个孩子的母亲,虽然没进过学堂,但即便在生活最困难的时期没米下锅,她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把自己的孩子送人,而是上山挖野菜充饥。
如今杨素贵8个儿女健在,已经是130多口人的五代同堂的大家庭。
杨素贵最爱坐在门前大樟树下听瑶族民歌“蝴蝶调”,歌词大意是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父母恩。
先富起来的董茂锐:
穷则变,变则通
在被 *** 强行征兵带走之前,董茂锐和其他农民别无二致,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他的宿命。后面因为在军队里食不果腹,才乔妆逃跑。这是他第一次懂得抗争的意义。
经过60年代的困难时期后,他弃农从商,率先做起服装生意,成为80年代最先富起来的“万元户”。
妻子当时花2000元买给他的手表,他佩戴至今。
钟兆丙:再穷不能穷教育
钟兆丙老人酷爱书法,但少时因家贫辍学,一直深感遗憾的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在70年代通过贩牛创造条件供孩子读书,如今儿子是村干部,家里也出了人民教师,是他最骄傲的事。
他认为教育滋养孩子一生,能改变家庭命运。
乐天老人莫妹仙:宽容仁爱无欲则刚
因为有轻微的阿尔兹海默症,莫妹仙已经不大能叫上自己曾孙的名字。
当三个顽皮的男孩略带羞涩地叫她阿婆时,她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瞬间弥合代际间的鸿沟。
老人的宽厚和善意也是她战胜岁月风霜、长寿康健的法宝。
潘会化:最幸福的事儿是遇到下雨天
饥饿是潘会化对过去最鲜明的记忆。
那时候每天的劳动都是为了全家的口粮,所以最幸福的是下雨天,不用出门干活。
结婚的时候,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宴请宾客,就从田里抓了一斤泥鳅过油当做婚宴。
不久前老人意外摔倒状态不佳,却还能颤巍巍写出自己的名字。
他说人生虽困难不断,但总有解决的办法。
百岁夫妇:你是我的耳,我为你拐杖
如果婚姻真有七年之痒,那长达八九十年的婚姻生活该是怎样一种体验?
106岁的杨才华和他105的妻子林玉琼给出一种答案,你听不见声响我是你的耳朵,我行走不便你为我拐杖。
他们鲜少直接表达爱意,吃饭也耻于相互夹菜,但相濡以沫,共沐风雨。
奶奶滔滔不绝,爷爷默然相和,这也许就是婚姻最好的样子。
一生勤勉的百岁“店小二”潘玉英
在古榕参天、小桥流水的黄姚古镇上有家土菜馆,里面有位不同寻常的“店小二”,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她就是105岁的潘玉英。
老人虽然高龄,还是可以利落地摘菜、收拾碗筷。潘玉英自小在镇上生活,年轻时是当地有名的裁缝,凭借一针一线编织出好生活。
虽然老人一生只育有一个女儿,这在当时人们看来是无儿防老,她却不以为意,抚养外孙林共平成人,教育他要自立自强,不要受世俗标准的束缚,自己去定义和丈量幸福。
黄执中的诗酒人生:看透命运沉浮,服务乡里
104岁的黄执中,读过中学,至今还能唱出英文字母歌,是方圆百里的“高知”。
曾在中学执教,文化大革命后返乡务农,仍手不释卷,自学中医和地理知识,后为赤脚医生悬壶济世。因通周易之道,也摆摊算命,直至九旬。
虽命运沉浮,诗酒为伴,服务乡里,也是人生价值所在。
保养达人莫天兰:健康的体魄是快乐的源泉
一天三碗油茶,动辄手动刮痧,是莫天兰老人的日常。
瑶族自制油茶可以驱寒排湿,刮痧则可以舒经络,强免疫,都是莫天兰的保健之法。然而在她看来,这都比不过笑口常开这剂良药。
从这些正安享晚年的百岁老人身上能看到很多传承不变的中国精神,支撑并成就了现在日渐强大的新中国,他们的人生课将会有更多中国人去体会、去讲述。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