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篇
播出内容:《园艺——遍植黄杨满庭芳》
播出时间:2023年2月13日(周一)20:00
播出频道:CCTV-4 中文国际频道“中国瓜子黄杨之乡”
在中国第三大岛屿崇明岛的中部,坐落着一个名为园艺的村庄。如村庄的名字一般,这里遍植一种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苗木,黄杨。
园艺村黄杨树种植面积1200多亩,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瓜子黄杨生产基地,被称为“中国瓜子黄杨之乡”。
每年9月到春节前,是黄杨销售的旺季,每天都有上百辆大型货车在村中来来往往,运送黄杨。来买树的大都是熟客,一到村里就进入各家园子选购。
如今在园艺村,一棵造型黄杨的价格可以卖到几千乃至几十万元。2022年,当地村民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一棵棵黄杨树,不仅装点了当地人的生活,也为人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遍植黄杨 利在长远
园艺人种植黄杨的传统,还要从清乾隆年间的一段往事说起。
由于地处江海交接处,历史上,崇明岛时常遭到台风、大潮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清乾隆年间,一位名叫赵廷健的人来到崇明担任知县,不忍百姓遭受水患之苦,他决心修筑一条贯通南北的堤坝。
筑堤是件大事,不仅惠及当代,更能福泽后世。为此,人们纷纷出钱出力,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筑起岛上第一条百里长堤,把波涛挡在了堤外。
然而,崇明岛的土质多为松软的沙土,很容易被冲毁,为了稳固堤坝,有人提出在堤上种植根系发达的黄杨树,用以固住沙土。
那时,岛上人家一直有着在房前屋后种几棵黄杨的习惯。听闻此事,人们纷纷挖门口的老黄杨,移植到堤坝上。此后的百年间,在百里黄杨的守护下,岛上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后来,随着崇明岛面积逐年扩大,堤坝渐渐消失,但遍植黄杨的传统和祖辈利在长远的行事准则,却深深扎根这方水土。
从行道树到景观树
老顾是园艺村的一名苗木匠人,靠着一棵棵造型黄杨,他家维持着不错的收入,去年就卖了八十来万。
然而在二十多年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时,园艺村的黄杨树大多还是用于城市景观和道路绿化,一个小的黄杨树也就卖个几十块,大一点的能卖上一二百块。
直到一次,一位江苏客商来收购树苗,一下买了好几千棵。当地人对此十分好奇,于是便跟着运树的卡车来到了江苏的苗木市场。在那里,他们发现原本不值钱的树苗,经手工艺人的盆景造型,价格竟翻了一百多倍。
把树苗做成盆景,竟有如此大的升值空间,何不自己也搞起来。然而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却非易事。为此,大家找准自己的优势,努力学习,反复尝试,七八年后,终于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地栽黄杨造型技艺。
后来,随着人们对美的需求提升,变为景观树的黄杨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再加上2009年长江隧桥的启用,园艺村的地栽造型黄杨出现在了各地的苗木市场。
如今,园艺村种黄杨、学造型的人越来越多,到2018年左右,园艺村90%的人家都在从事黄杨产业,黄杨种植面积也扩大到12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黄杨村。
要博采众长,也要坚守本心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园艺村黄杨产业的规模越做越大,但当地人并未就此停下探索的脚步。
张杰是园艺村最年轻的一批黄杨种植户,善于掌握新资讯的他,对盆景制作有自己的想法。他综合考察了各个盆景流派的特色,打算博采众长,给黄杨的小苗做弯根,使之千姿百态。
对于张杰的想法,作为老匠人的叔叔十分赞同,但他也提醒年轻后辈,要让盆栽长够年份,不能放弃园艺村独有的特色,更不能丢掉村子利在长远的行事准则。
园艺村人种黄杨、做造型,打造出蓬勃发展的黄杨产业,也在时间的磨砺中打磨着自己的人生。与上海一水之隔的崇明岛,如今天蓝水清、林茂土净,每年吸引着两千多万游客来到这里。
今晚20:00,走进上海崇明园艺村,看小小黄杨如何成就大产业。
编辑 | 王琳艳
制图 | 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