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歌声里的故事》系列第003篇
历史九点半 | 文
夜上海,夜上海,
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乐声响,歌舞升平。
只见她,笑脸迎,
谁知她内心苦闷。
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
周旋 - 夜上海.mp32:54来自历史九点半如果说,最能代表民国的一首歌,我想很多人会投给这首:《夜上海》。无数年代剧,只要出现老上海的歌厅 *** ,总少不了《夜上海》。
《夜上海》发行于72年前的1947年,是抗战题材故事片《长相思》插曲,由金嗓子歌后周旋演唱。歌曲一经发行,红遍上海滩,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夜上海》在哪里?它不在黄浦江畔的万国建筑群,而在静安寺地的 *** 。 *** ,一边是战乱动荡,一边是醉生梦死,这恰恰是上海这座城市,留给那个时代的缩影。
图: ***
夜上海,大上海,上海从近代开埠,就注定着不平凡。后来它成了“东方巴黎”,远东第一大城市,富人的魔都。我们的故事始于《夜上海》,始于腥风血雨的 *** 和4个女人……
01
“嘭、嘭、嘭嘭……”
1941年春的一个星期天下午, *** 前连续传出枪声。一辆黑色福特车,与“英美公共租界”巡捕爆发激烈枪战。
福特车上有三人,两男一女,女的打扮时髦,擦脂涂粉,一见便是个贵妇。两男的西装笔挺,训练有素,一个保镖,一个司机。与之交战的,是英国籍警官杰克逊及几十名手下。
两方人马是如何打起来的?原来这女人大有来头,她是汪伪特务总部“76号”警卫副总队长吴四宝的妻子:佘爱珍。
“76号”在上海滩臭名昭著,吴四宝以暗杀、绑架恶名在外。佘爱珍早年毕业于上海启秀女中,后入黑道,拜青帮头目季云卿为养父,有上海滩“第一女流氓”之称。
夫妻俩平日里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出门则保镖前呼后拥,无人敢拦。这天下午出事前,佘爱珍正要去她平日常去的 *** 理发厅做头发。
*** 地处“英美公共租界”和“越界筑路”交界处,对面就是个巡捕房,门前设有哨卡。佘爱珍时常来此,哨卡巡捕也都认识,无人敢查她的车,都是象征性打个手势,便将车放行。可今天佘爱珍却碰上硬茬,带班的是英籍巡捕杰克逊。
杰克逊不吃她这套,坚持要求保镖交出手枪才给过,否则不予放行。佘爱珍见对方软硬不吃,只好服软,示意保镖交出手枪。可这保镖也是个愣头青,师娘发话也不行,害怕遇危险不好跟吴四宝交代,始终拒绝交枪。双方你来我往,顶了起来,拔枪相向,剑拔弩张。
图:老上海街头的印度籍巡捕
巡捕中有一印度籍,不知是初来乍到吓破了胆,亦或也是个愣头青,枪突然走火了,佘爱珍司机被打伤,双方随后爆发激烈交火。闻讯赶来的几十个巡捕,围着佘爱珍的福特车,一顿点射,车子千疮百孔,保镖和司机被打成了筛子。
奇迹般地是,佘爱珍抱头蜷缩车内,一番交火下来,竟毫发未伤,被巡捕们抬出车,关进巡捕房。 *** 离“76号”不远,枪声惊动了特务们,特务总部出动2辆卡车,2挺重机枪,数十个特务荷枪实弹赶来增援。
听说佘爱珍遭到袭击,被关入巡捕房,“76号”大为恼火,迅疾围住 *** 巡捕房,摆开架势,一副不放人就端了巡捕房的阵仗。杰克逊见此情形,不由得胆寒,心知事情闹大了,躲在巡捕房不敢出来。
最后,日本宪兵队派出代表,前往“英美公共租界”交涉,才将佘爱珍救了出来,双方各自撤回。
图:晚年的佘爱珍
但事情到此,远没有结束。事后,吴四宝和佘爱珍觉得此番受到奇耻大辱,便暗中指示“76号”特务,2个月相继暗杀3名参与枪战的巡捕,英籍警官杰克逊吓得辞职,跑回英国老家避难。
经此暗杀后,“公共租界”最终被迫同意,往后“76号”可带枪进入租界,无需检查,此事才最终告一段落。
*** 既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地,也是那个战乱年代的中转站: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的惊心动魄,一刻也不曾停止……
02
1940年2月25日,租界枪战事件前一年。街外春寒料峭,行人匆忙, *** 内却是宾客如云,莺歌燕语。
突然,又是三声枪响,一名 *** 倒在血泊之中, *** 行凶后,消失在混乱的人群之中。这名 *** ,正是 *** 最当红,上海滩也颇具名气的陈曼丽。
图:上海滩舞厅
陈曼丽,安徽芜湖人,出身寒门,少时随父母东渡日本,父亲给人剃头营生。抗战爆发后,返回上海,因她身材曼妙,相貌姣好,经人介绍入 *** 做 *** ,自此混出风头,成为 *** 台柱,令无数男人魂牵梦绕。
陈曼丽后被安徽老乡,淮军将领刘秉璋四子刘晦之相中,抱得美人归。刘晦之比陈曼丽大30岁,起初对陈曼丽可谓尽其所有,然而追到手之后,却又经不起诱惑,仍然流连于 *** ,以至陈曼丽伤心欲绝,重操旧业。
二进宫的陈曼丽,不久便遭遇惨案。这晚凌晨时分,陈曼丽陪两位陈姓、彭姓客人聊天,三人坐在一楼舞池旁沙发上。正聊得热火朝天时,突然,一名西装男子,从音乐台左侧窜到三人跟前。
西装男子掏出手枪,对着陈曼丽连开三枪,一枪击中颈部,一枪击中肩部,最后一枪击中腹部,两名客人也被流弹所伤。陈曼丽被紧急送往红十字医院,最终伤重不治死亡,彭姓客人也抢救无效。
陈曼丽被杀,轰动上海滩,究竟是何人敢在 *** 对她下手?传闻有三种说法:
一说陈曼丽曾拒绝和某日本军官跳舞,被此军官派人刺杀;一说陈曼丽是军统潜伏特工,因军统2小时前刺杀了“76号”机要秘书钱云龙,作为报复,“76号”特务刺杀了陈曼丽;另一说,陈曼丽与汪伪“76号”要员时相过从,被军统“锄奸”。
然而原因究竟如何,仍未可知,陈曼丽被刺案,也成为上海滩的一桩悬案,留给世人无限遐想。
*** 是上海滩的名片,无数名流显赫流连于此。张学良是常客,陈纳德与陈香梅在此订婚,卓别林访问上海,也曾慕名而来。它不单只有刺杀、醉生梦死,更是身份象征,自然也少不了豪门婚姻。
图:卓别林访问上海时与梅兰芳合影
03
同样是1940年,兵荒马乱的上海滩,举行了一场引起轰动的豪门婚姻,男方是近代上海首富盛宣怀之孙盛毓邮,女方是宜兴任家的掌上明珠任芷芳。一个是富三代,一个是名门之后大家闺秀,注定是一场话题性十足的豪门联姻。
那天,盛家包下整个 *** ,婚礼大办三天三夜,前来道贺者非富即贵,高朋满座。沪上记者几乎全部出动, *** 前的道路,被蜂拥而来看热闹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任芷芳身着华丽婚纱,从大门口一直拖到舞池中央,看热闹的人群中,不知又有几人将彻夜难眠了。
盛毓邮和任芷芳的豪门婚姻,像极了童话,男才女貌。但他们没有八卦剧中的豪门婆媳之争,没有小三小四的争风吃醋,夫妻相互扶持,恩爱有加,即便豪门破败,夫妻仍然不离不弃,直至登山再起,成就一段佳话。
图:盛毓邮与任芷芳婚纱照
盛毓邮9岁那年,从爷爷盛宣怀处分得百万遗产,不过他的父亲盛恩颐,却是近代首屈一指的败家子,败光自己家产,又打起儿子家产主意,盛毓邮为这个扶不上墙的父亲,操碎了心。
虽被赌鬼父亲一再索要钱财,但盛毓邮毕竟家底丰厚,任芷芳倒也衣食无忧。到了50年代,盛毓邮自知祖上挣得家产不光彩,所幸将全部身家都捐了出来,将妻儿在娘家安顿好后,远下南洋开启二度创业。
60年代,盛毓邮辗转移民日本,将任芷芳也接了过去,夫妻二人从最底层早餐店做起,炸油条、卖包子,起早贪黑,一路打拼。由于头脑活络,很快将早餐店做大,相继开出分店,后成立新亚大饭店,跻身日本餐饮界龙头,再度积累亿万身家。
年少时春风得意,盛毓邮娶了任芷芳,与妻子共享荣华富贵。中年后一贫如洗,任芷芳与盛毓邮同甘共苦,合力打拼,助丈夫登山再起。晚年时,夫妻相敬如宾,宛若神仙眷侣。这才是真正的豪门婚姻!
图:任芷芳
百门乐见证了盛毓邮与任芷芳的豪门联姻,更见证了一个近代女性的跌宕沉浮。她是 *** 的主人,盛毓邮的姑姑,享誉上海滩的“盛七小姐”盛爱颐。
0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街头弄堂里,人们总会见到一位老太太,打扮的格外精致,坐在门前椅子上,优雅地抽着雪茄。
路过行人,难免多看几眼,有人窃窃私语:“这想必又是哪个没落贵族的小姐吧?”
“她可是当年上海滩的盛七小姐。”“哦,怪不得。”
晚年的盛爱颐,即便没了富家千金的身份,但她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依然保持着优雅、从容,体面。
图:盛家姐妹
盛爱颐是盛宣怀最为宠爱的女儿,打小聪明伶俐,见多识广,人又生的漂亮,上海滩公子哥们,踏破盛家门槛,依然没能拿下这位沪上第一千金。
盛爱颐一生中,只为一个男人牵肠挂肚,他是宋子文。宋子文还是个穷小子的时候,曾给盛爱颐四哥盛恩颐做英文秘书,为盛爱颐所倾倒。之后对她发起猛烈攻势,盛爱颐第一次为一个男人动心,就是宋子文。
无奈,两人家境悬殊过大,盛家集体反对。1923年,孙先生南下广州,催促宋子文一同前往主持事务,宋子文大喜,希望能带着盛爱颐一起走。但盛爱颐挣扎许久后,还是放心不下母亲,未能成行。
临行前,盛爱颐交给宋子文一把金叶子(上流社会送人的金质礼金,比用钞票高雅),留下话:“你放心去,我等你回来”。这一别,再见即是7年后的1930年。盛爱颐苦苦等待的情郎终于回来了,可宋子文早已有了新欢,与夫人张乐怡出入成双。
图:盛爱颐
山盟海誓到头来一场空,盛爱颐大病一场。即便伤心欲绝,但与生俱来的傲气,让盛爱颐不愿显于人前。有人提起宋子文,她总是故作气愤的说道:“他还欠我一把金叶子没还呢。”
1932年,盛爱颐带着遗憾和庄夫人内侄庄铸九结婚,从此和宋子文再无瓜葛。
盛爱颐留给八卦媒体的,不只有和宋子文的那段爱恨情仇,她还是近代第一个为自己合法争取家族遗产的女性,轰动一时,最终胜诉分得50万元。
也是在1932年,盛爱颐与湖州在沪富三代顾联承,共同出资70万两白银,购入静安寺地营建Paramount Hall,并以谐音取名“ *** ”。此后, *** 成为与纽约百老汇齐名的“东方第一乐府”,也成为老上海动乱年代醉生梦死的代名词。不过由于经营不善,盛爱颐后将 *** 转手。
图: ***
如今的 *** ,已不再是上海滩浮华的代名词,但那首70多年前诞生的《夜上海》旋律,却依然时不时地萦绕在耳畔,仿佛将人一下子拉回到那个动乱不堪,却又盛产故事的年代。
延伸阅读
《歌声里的故事》系列第001、002篇:
29岁孕妇屯垦戍边,拿铁锹就敢同苏军战斗,牺牲地44万亩归属中国
她23岁因公殉职授烈士,一首歌传遍大江南北,弟弟接班27年后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