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性学研究会,中国性学研究学者,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性学研究会,中国性学研究学者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性学研究会,中国性学研究学者

中国性学会联合《中国性科学》杂志连续三年(2018—2020)对外发布了“国内性学相关十大新闻事件”,该活动得到了广大媒体和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中国性学会继续组织了专家对2021年在国内外引起热议的“性学”相关热点事件进行了梳理,并邀请姜辉、童立、周辉良、王存同、张玫玫、江剑平、白璐、胡佳威等权威性学专家对事件进行了点评。最终以下十条入围“2021年国内性学相关十大新闻事件”

二、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初婚人数7年下降了近一半

三、公安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未成年色情直播等违法犯罪活动

四、“性教育”首次被写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五、从复旦研究生到李某迪,嫖娼违法再次引发关注

六、中国性学会文化与科普工作再创佳绩

七、教育部对《关于加强我国中学生群体性健康教育》和《关于加强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两个提案进行答复

八、第六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九、阿里女员工“性侵案”,掀起关注职场性骚扰热潮

十、95岁女院士叶叔华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

一 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性教育”首次纳入我国《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2021年6月1日起,最新修订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其中提到: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这是“性教育”首次被正式写入法律条文之中。

2021年6月1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公布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并决定于2021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的第四十二条要求,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学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中,“性教育”一词也正式出现纳入,这是继“性教育”被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后的另一大突破。

专家观点

“性”是一个敏感而又永恒的主题,由于缺乏系统的性教育,许多人对性感到神秘、好奇,但又缺乏辨别能力。媒体上的性信息良莠不齐,不良性信息会对许多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造成巨大冲击。因此,开展性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国向来重视开展性教育,特别是近年来,修订或制定了许多与性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为开展性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制定相应的支持配套方案,使科学、全面的性教育落到实处,为广大人民谋“性”福,真正做到普及性科学、促进性健康、构建性和谐、提升性文明。

二 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初婚人数7年下降了近一半

2021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披露了人口等多方面的数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同时也创下自2003年(811.4万对)以来近17年的新低。相比2013年的最高峰,2020年结婚人数下降了39.5%,接近四成。

结婚登记数据包括初婚人数和再婚人数,相比再婚人数,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2013年也是初婚人数的最高峰,达到2385.96万人。而到2020年,初婚人数为1228.6万人,7年下降48.5%,接近一半。比结婚对数降幅多了9个百分点。

专家观点

初婚人数减少,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及独生子女效应的一种滞后反应,背后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原因。

(1)计划生育实施近四十年,直接的后果是减少人口3~4亿人,尤其是育龄女性(15~45岁)人口减少明显。育龄女性人口总量不足,则会导致初婚人数减少。

(2)在计划生育时期出生的人口,多为独生子女,资源相对集中,表现为为受教育的机会及受教育年限大幅提高,以至于到了法定婚龄,多数人还在求学或出外打工。

(3)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市场“内卷”成为不婚的缘由。随着城市化及市场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压力的增加、市场机会的不易,导致传统的婚育观念及婚恋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年轻一代呈个性化发展趋势,更加追求事业及生活品位,造成不婚不育的比例进一步增加。

三 公安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未成年色情直播等违法犯罪活动

2021年5月,公安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将坚决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对未成年人色情直播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以维护文化市场良好秩序,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推进“扫黄打非”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有害出版传播活动,坚决扫除各类文化垃圾,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

专家观点

2021年公安机关以“护苗2021”“净网2021”“秋风2021”专项行动为平台,依法严厉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传播儿童色情信息、淫秽色情漫画,以及引诱强迫未成年人色情直播等违法犯罪活动。

性教育是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涉黄涉非问题发生的重要环节,如何帮助青少年认识网络色情的危害、网络色情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本质,使青少年具有对网络色情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是当前青少年性教育中性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性教育学校要做,家长也要做,社会媒体更要做,三方一起配合公安部门,既为青少年创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又让青少年具有“火眼金睛”和知行合一的行动力,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助手!

四 “性教育”首次被写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2021年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儿童与健康”部分提出了明确目标和策略,其中目标第12项为“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性教育,儿童性健康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策略措施第14项为“为儿童提供性教育和性健康服务。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道德观念,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将性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增强教育效果。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根据儿童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开展性教育,加强防范性侵害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与医疗机构密切协作,提供适宜儿童的性健康服务,保护就诊儿童隐私。设立儿童性健康保护热线。”这是“性教育”首次 被写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专家观点

2021年是中国性教育里程碑式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均首次将性教育纳入其中。在2011—2020年版《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仅提到“性与生殖健康”这个词,新版中则是态度鲜明地强调了“性教育”三个字。另外,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还明确提出了要对性教育的效果进行监测,增强教育效果;也对家庭性教育提出了要求:“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根据儿童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开展性教育”。在这十年中,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国将会不断加大对性教育的重视与推广,性教育的前景一片光明。

五 从复旦研究生到李某迪,嫖娼违法再次引发关注

2021年的两起嫖娼事件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2021年9月,3名复旦大学研究生因为嫖娼被学校开除学籍,在网上引发讨论。2021年10月,钢琴演奏者李某迪因嫖娼被北京警方拘留。人民日报表示:昔日的“钢琴王子”登上违法失德艺人名单,令人唏嘘。黑白琴键,不容涉“黄”;人生正道,不容走歪。越是公众人物,越需爱惜“羽毛”,一旦倒在“荆棘”里想翻身都难;一旦毁掉人设,再高的技艺也弹不尽悲伤。崇德守法,才有未来。

专家观点

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于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不错成绩的人来说,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复旦的研究生还是李某迪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有人说代价过重,有人说应该保护他们的隐私,有人拍手称快,也有心理学家分析嫖娼背后的动机和原因,还有社会学家讨论卖淫、嫖娼如何处罚,是否过轻或过重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分析,成人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他们被抓,被罚,不冤。

六 中国性学会文化与科普工作再创佳绩

2021年,中国性学会科普宣传工作多点开花,科普类网络直播“2021年网络最关注的十大男科问题”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广大网友的强烈呼声下,中国性学会陆续推出了中国医师节特别直播、七夕特别直播,同时创新推出了男性健康科普作品展播月活动,为数亿人次普及了男性健康知识;《正月里来有幸福》《过节七天乐》《幸福大咖说》等科普类系列节目反响强烈、好评如潮;与腾讯、今日头条、B站等新媒体平台合作推出的《姜辉直播谈两性》《Oh My急刹车》等科普类视频收看量超亿次;男性健康日期间,姜辉会长做客央视《人口》栏目与健康中国直播间,畅谈远离健康生育的“男”题,为220万人次普及男性健康知识。

由中国性学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全国(广州)性文化、成人用品、保健品博览会(下称性文化节)于10月30日-11月1日在广州举行,本次博览会主题是:“健康相伴,性福同行”。性文化节三天活动异彩纷呈,众多优质品牌齐聚,产业优势突显,论坛内容丰富多彩,多元思想汇聚,大众受益匪浅,现场人潮涌动。据不完全统计,在举办的三天期间内,各大官方媒体报道达三百多篇,现场直播观看人数达百万之众,省市电视台播出与重播共50台次以上,各界对本届性文化节的活动给予充分肯定,评价很高,媒体的客观报道促进了性文化节的良性发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赞扬,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11月13日,姜辉会长录制的短视频《男人也有生育最佳年龄》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位,短短一天多的时间大众阅读量超3.7亿次,网友讨论多达2.2万人次,共有119家媒体相继发布此健康视频。近年来,在中国性学会带领下,中国男科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男性健康科普更是在全国遍地开花。男科能登上热搜,说明了社会进步、健康中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健康特别是生育健康已经成为老百姓日益关注的热门话题。

专家观点

性学科普一直是广大群众热切期盼和需要的内容,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把科普工作做到最好?如何生动,有趣地把晦涩专业知识转化成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如何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等等,这些是全体性学科普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姜辉教授敢于创新,不仅仅能利用传统的电视媒体,也善于结合新媒体,如抖音、B站,直播等多种形式开展男科、性医学的普及,坚持不懈的推陈出新,不仅仅获得了大众的支持和喜爱,也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机构的认可,这值得每一个在从事性学科普工作者的专家和老师学习。

七 教育部对《关于加强我国中学生群体性健康教育》和《关于加强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两个提案进行答复

2021年11月,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关于加强我国中学生群体性健康教育》和《关于加强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两个提案的答复。教育部在答复中明确表示,性健康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对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加强学校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修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深化学校性健康教育供给侧改革,完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制度保障、评价体系,改进性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性健康教育的载体、形式、途径、内容和方式,提高性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性健康素养,围绕青少年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做好科普宣传,积极鼓励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科普工作,鼓励相关机构、人员创作相关文章、视频和音频科普作品,传播更多优秀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科普作品。

专家观点

学校是青少年除家庭以外最重要的学习场所。目前,我国的学校性教育受课时少、缺乏师资和教材等因素的制约,仍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仅在苏教版的初中生物课中有一个章节的内容介绍了青春期的生理发育,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大量实践证明,只有把全面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才能使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而教育部对提案的积极回应,为学校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提供了扎实的政策支持,这是教育部在围绕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权利和人格尊严等多方面做出的重要努力。在政策的支持下,学校开展的性教育课程一定会迎来更为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

八 第六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11月27日,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由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共同主办,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协办,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承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本次座谈会主题为:保护青少年,普及性教育,终结艾滋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张庆黎出席座谈会。座谈会最后环节,中央电视总台主持人、青爱工程形象代言人康辉代表青爱工程宣读了《终结艾滋病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普及活动宣言》,活动计划利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宣传性教育与人文教育,让人人知晓艾滋病的危害,让人人远离艾滋病感染源。与会领导和各部委代表一起为“终结艾滋病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普及活动”助力!

专家观点

2021年性教育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第六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的主题中不仅提出了终结艾滋病的目标,还涉及到了普及性教育、保护青少年的概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性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了。艾滋病的防治从来离不开性教育,预防艾滋病也是性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在青少年及儿童时期帮助他们了解艾滋病、学会预防艾滋病,才能改变一代人的风险意识,真正做好艾滋病的防控工作,这比针对大学生和成年人的“亡羊补牢”式的干预,效果要好得多。也期待在新的一年,青少年儿童性教育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九 阿里女员工“性侵案”,掀起关注职场性骚扰热潮

2021年8月7日阿里女员工,自述被公司上级王某文强迫出差、灌酒和性侵,被男商户张某在酒局上猥亵,引爆舆论。一时之间关于职场Pua,性侵害、性骚扰等话题引发讨论。2021年8月25日,济南市公安局槐荫区分局分别以犯罪嫌疑人张某涉嫌强制猥亵罪、王某文涉嫌强制猥亵罪提请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2021年9月6日,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犯罪嫌疑人王某文实施的强制猥亵行为不构成犯罪,不批准逮捕。

专家观点

2021年阿里女员工这场“闹剧”有两点提醒我们。1,关注职场性骚扰,保护女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阿里公司最开始冷漠和回避是这场闹剧的开始,但也反应了目前人们对于职场性骚扰的态度。2,在性问题的讨论上人们容易带入感情,偏见,容易先入为主的选择和判断。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尊重事实,尊重法律。性是一件容易点燃媒体和舆论的事,然而事实是什么?真像又是什么?只有不被舆论所操纵,冷静和理智的用法律的武器才能保护好每一个人。

十 95岁女院士叶叔华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

2021年11月4日,“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登上全国热搜榜第一。这则热搜的主人公正是主持建立“北京时间”的著名天文学家、我国第一位天文台女台长、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院士。“如果你想要获得平等,你必须为之奋斗。”在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叶叔华院士以全英文进行演讲,现场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以行动争取男女平等。“只要我们女性努力做到更好,女性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叶叔华院士如是说。

专家观点

95岁的女院士叶叔华在“她”论坛上的发言令人动容。在叶院士的发言中特别强调:男女平等并不意味着要让女性比男性更强,而是平等享有机会。这句话道出了性别平等的真谛。近年来,网络上一直有声音在质疑,现在女性地位都比男性高了,怎么还在要求性别平等,女性到底要什么?但其实就像叶院士在演讲中提到的:女科学家相比男科学家,其实更不容易。女科学家要承担家务、照顾老人孩子、让家庭和睦,还要在职场打拼,努力照顾好一切。当然,不仅仅是科学家,相信每一位女性都对此深有体会。所以,性别平等永远不是搞男女对立,强调谁更有地位,而是当男性女性共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要彼此理解彼此的不容易,了解彼此面临的困境,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这才是真正的性别平等。

2021年国内性学相关十大新闻事件点评专家委员会成员:

姜辉中国性学会会长、亚太性医学会拟任主席、《中国性科学》杂志社社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童立中国性学会秘书长,《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中国性学会培训认证部主任

周辉良 中国性学会副会长、中国性学会男性生殖医学分会主委、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学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王存同 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国性学会健康大数据分会主任委员,现任职于中央财经大学,从事社会统计及计量经济分析、人口健康学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

张玫玫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

江剑平 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国性学会性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生命科学院教授

白璐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秘书长,中荷性教育专家师资培训项目负责人

胡佳威 中国性学会家庭性教育分会秘书长,保护豆豆创始人,北京大学公益管理硕士在读研究生,畅销书作家,已出版作品《重要的性影响孩子一生》

更多中国性学研究会,中国性学研究学者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