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楚歌音乐艺术,楚歌文化,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楚歌音乐艺术,楚歌文化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楚歌音乐艺术,楚歌文化

楚地几多瑰奇浪漫

楚地歌谣传统接续到今天,仍在发扬光大。本期专访强化了我们几个认知,让我们对脚下长期生活的大地有了更深切了解。

原来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都可算是楚歌的代表作。因为主人公性格命运的不同,这两首歌呈现迥异的情态格调,一个奔放自信,一个沉郁深情,都体现了那个时期楚地强悍的民风特质。而刘邦项羽也并非横空出世,他们吟唱的楚歌形态在当时社会已经十分流行。“兮”字结尾的特色是鲜明的地方标签,有规律,好辨识,也便于创作传唱。

再就是楚辞源自楚歌,可以说,楚辞是楚歌的进化,是由口头到书面的高级形式。更精致,更绵长。楚辞的重要推手当然离不开屈原,他的抒情长诗《离骚》,堪称楚辞高峰。他的手法是浪漫主义的,感情是奔放不羁的,想象奇特瑰丽叹为观止,具有浓郁的楚地特征和神话色彩。

当然楚歌楚辞也并非楚地独有,更不是楚人或者屈原一己之力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吸收了广博中原文化的中华产物。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在东方大地绽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楚辞》并称。这就是“ *** ”的来由。

让我们跟随研究者的脚步,走进古老而年轻的文化宫殿更深处,重温并探解更多的知识乐趣。(刘功虎)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它们都是“楚歌”

学者万安培:“楚歌申遗”正当其时

万安培

8月28日,武昌,万安培在他31楼的工作室里,就“楚歌申遗”话题接受《长江日报》读+采访,聊到兴起处,他请在场的华师音乐学院教师万莉演唱“楚歌”。万莉曾获湖北省第四届金编钟声乐大赛民族唱法金奖第一名,她欣然答应,并和学生黄丽即兴演唱了5首属于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楚歌经典选段,声情并茂、婉转悠扬,让大家领略了楚歌的感染力(扫右方二维码可欣赏这5首动人唱段)。

奇人万安培

万安培是一位奇人,在他的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会的网站上,至今流传着这位1977级校友的故事:

——他曾在担任校《研究生学报》主编时,把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汇编成《学报》增刊,向全国高校征订,赚了两千多块钱。他用赚到的钱在研究生楼举办了走廊象棋擂台赛和拱猪大奖赛,轰动整个研究生楼。

——硕士毕业后的万安培在中南财大留校任教,从副教授到教授均系破格,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他是大学本科政治系77级的第一位教授,中南财大第二个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民主党派最年轻的省级副主委,后来担任民建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其实,这只是万安培故事的开始。在学术界拼搏一番,取得若干成果、出版多部专著以后,他投身实务操作,进入银行业。17年间,他辗转6个城市,成功筹建深圳发展银行四家分行,担任四家分行行长,屡获佳绩,创下业界口碑。退休后,万安培再次回到学术轨道,积极投身文化研究,他主编的《国学经典故事》丛书,为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资助项目;策划了《我的父亲焦裕禄》、中德合作电影《花脸》等重大影视项目。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的父亲焦裕禄》。这部影片已于去年8月在全国公映,获得了满满的荣誉。去年斩获金鸡奖四项提名。作为该片的出品人,万安培还在片中客串了一名群演,过了一把演员瘾。

来自民歌之乡,首提“楚歌申遗”

这样一位学术、经济、影视“三栖奇人”,是怎样与楚歌结缘的呢?

万安培是荆州马山人,马山素称“民歌之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楚地的“扬歌”“田歌”。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3年,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马山民歌曾有部分作品作为中国优秀民歌精品被武汉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出口到西欧和东南亚国家。一些作品还被中小学校列为音乐教材。中国民歌集《红旗歌谣》卷首诗《歌唱 *** 》即是马山民歌。2008年6月7日,马山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81。

万安培从小就是在听马山民歌、唱马山民歌的氛围中长大的。在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的策划与运作过程中,万安培认识了焦裕禄同志的外孙、时任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副团长的余音。他设想通过余音与中歌合作,创作一部反映马山民歌的音乐剧《家住马山坡》。为构思创作这部音乐剧,他学习了一些民歌知识,发现除马山民歌外,在湖南、重庆申报获批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音乐类)中,提到宋玉《对楚王问》的有好几处。

此前在创作拍摄电影《美人记·昭君》时,他已发现,流行于福建永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安大腔戏(Ⅳ-10),竟然是由湖北江陵县熊氏家族南迁过程中引入,与昭君故乡的兴山民歌有渊源关系。

为创作电影《桃花夫人》,万安培三入信阳息县采风,当地人士在介绍信阳民歌时直言不讳地说,信阳古称申州,早在楚武王、楚文王时已属于楚国范围,是中华第一循吏孙叔敖和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的故乡,在两千多年的音乐文化传承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豫风楚韵”。

对楚歌的这些探赜索隐触发了万安培的创作和研究灵感,2018年,他当选为中国非遗·马山民歌研究会会长,还承接了《楚歌及源于楚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研究》的省级课题。在2020年10月出版的课题成果《楚人楚歌》一书中,他首次提出了“楚歌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深度发掘传承”的建议。

《楚人楚歌》万安培 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从此,万安培为“楚歌申遗”鼓与呼。他对长江日报记者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以楚歌申报世界非遗成功。我期望看到世界非遗楚歌论坛永久会址建成,一年一度的国际楚歌艺术节在荆州开幕,全世界各民族的歌手都到楚歌大舞台同台献艺。真有那一天,我就可以自豪地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为世界音乐文化交流尽力了,我骄傲。”

【访谈】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都是“楚歌”

读+:楚歌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为什么选择“楚歌申遗”作为目标?

万安培:首先我是楚人,天生对楚国史和楚文化感兴趣。我的家乡马山镇裁缝乡离郢都的直线距离不过10公里。“ *** 浪漫”是学术界公认的楚文化特质之一,最能体现这种特质的,我认为是楚国的音乐与文学,说具体一点,是楚歌、楚辞。楚歌起源早,楚辞源于楚歌,所以音乐放前面。我有个形象的说法:在楚文化高地上,楚国的音乐文化是一座灯塔,楚歌是这座塔尖上的明珠。

为什么我要把楚歌抬到如此之高的地位?主要有以下五点理由。

一是楚歌代表了先秦中国音乐文化的最高水平。有三个例证: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和学生宋玉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贡献突出;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随州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楚国音乐家伯牙创作的琴曲《高山流水》。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一号太空船”携带一张录有27段世界名曲的镀金唱片,其中代表中国的乐曲就是用古琴演奏的《流水》片段。推荐者说:《流水》描写的是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代表了中国古曲的顶尖水平。

二是楚歌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影响。我一直认为,结晶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主要有两大内核:一支是以黄帝文明、黄河文明、儒家学说为代表的齐鲁文化;一支是以炎帝文明、长江文明、道家学说为代表的楚文化。齐鲁文化中规稳沉,奠定了中国政治伦理的基石;楚文化 *** 浪漫,是中国文学的滥觞。成形于战国末期的屈原宋玉,被视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引领者。屈原被誉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楚辞之祖,他的《九歌》是楚歌中的经典。“识音而善文”的宋玉那篇著名的《对楚王问》,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不朽名篇,音乐成语“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曲高和寡”即出于此。宋玉还是中国感伤文学、梦幻文学、山水文学和游戏文学的开山祖师。刘勰的《文心雕龙》不是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吗?

三是楚歌的文化符号特征明显,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春秋时期较有影响力的小国如鲁、郑、宋、卫、陈国等,还是战国七雄中的其他六国,即或有过诸如秦歌、燕歌、齐歌、赵歌、鲁歌之类的称谓,也绝对没有任何一种地域性的音乐符号,能像楚歌那样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世所公认的品牌效应。

四是楚歌 *** 浪漫,具有延绵传承的强大生命力。在湖北、湖南、重庆、河南、安徽、江西等深受楚文化浸润的土地上,发轫于“郢中田歌”的楚歌有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从著名的宋玉《对楚王问》中可以看到,取材于民间的楚歌,既适合于普通的草根族(下里巴人)自娱自乐,也能够步入大雅之堂(阳春白雪)。值得一提的是,在楚汉争雄的“垓下之战”中,交战双方其实都来自原楚国地盘,深受楚文化影响,汉军唱起楚歌,动摇项羽部队的士气,既说明了楚歌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受众广大,也说明楚歌情感充沛、感染力强、表现力强,这是楚歌在军事上的巧妙应用。同样身为楚人的刘邦在建立西汉王朝之后,“政治上汉承秦制,文化上汉承楚制”。自西汉起,以屈宋为代表的骚体文学(楚辞),以乡土乡情、乡愁乡趣为主旋律的楚国音乐(楚歌),不仅成为宫廷文学和宫廷音乐的主宰,也风靡于民间,孕育和催生了汉唐以后众多经典的诞生。刘邦的《大风歌》《鸿鹄歌》、汉武帝的《瓠子之歌》、汉昭帝的《黄鹄歌》、李陵的《别歌》、弘农王妃的《起舞歌》,都是浪漫抒情,或动人心弦、或催人泪下的楚歌。

五是楚歌开放包容的特质与今天的时代特别吻合。发源于“郢中田歌”的楚歌,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在其传承、传播过程中就自觉、主动地与各种地域文化融合,为斑斓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清末中国京剧的诞生过程,就是多民族和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碰撞、交融过程,而被誉为“京剧之母”的楚歌或说“汉剧文化”,其在京剧诞生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体征,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

楚歌申报世界“非遗”已有坚实基础

读+:楚歌申报世界“非遗”,有多少工作要做,可行性如何?目前已经有哪些基础?

万安培:据我粗略考察,目前带有楚歌地域特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至少有30多项,这是楚歌申报世界“非遗”最坚实的基础,足以说明楚歌无愧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楚歌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行的。

申报世界级非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级 *** 和学术界共同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楚歌申遗”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准确的说法是学术准备阶段。关于楚歌的地域界定、它的音乐特点概括、它与楚辞的关系、在数千年传承过程中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需要学术界充分讨论争鸣。

今年下半年,我们马山民歌研究会计划做两件事情,一是策划召开一次楚歌国际学术研讨会,二是策划举办一次国际楚歌艺术节。除湖北之外,计划邀请湖南、重庆、河南、安徽、江西等省市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类)传承人参加,条件允许的话,也想邀请部分国外音乐团体。我们也在酝酿成立一个楚歌研究会。

读+:楚歌楚辞楚乐,这几个概念,有所联系又有所区别,学术界对此有什么看法?您有什么看法?

万安培:我们先说楚歌与楚乐。如果把楚乐理解为楚国音乐,我觉得二者的概念是等同的。如果把“歌”理解为讴歌咏唱,“乐”理解为可演奏的曲调,二者则有所区别。涂山氏为大禹献唱的《候人歌》(“候人兮猗”),音乐界誉为中国史上第一支女声独唱情歌、南方第一首民歌,也称南音,南音即楚歌。楚乐之外,还有所谓楚声、楚腔、楚曲等多种称谓,它们总体说来,都可囊括在楚歌的范围之内。

但我们今天所说的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楚歌,应该有明确的限定:一是在地域上可认定为属于古楚国的范畴;二是在音乐特点上有较明确的楚歌渊源传承;三是它们同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项目。

再说楚歌与楚辞。这里的楚辞,特指作为独立文体的楚辞,而不是西汉作为诗歌总集的《楚辞》。

最关键是两个问题。一是谁先谁后。研究楚歌最有发言权的冯道信、孟修祥先生都认为楚歌的起源早于楚辞,楚辞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是在楚歌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我当然赞同二位的观点。

二是影响力和生命力。我觉得从战国末或确切说从西汉起,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南宋朱熹将明显属于楚歌的作品如《易水歌》《大风歌》《垓下歌》等收入《楚辞后语》,认为源于楚辞;近代梁启超也认为“秦汉间诗歌皆从楚辞蜕嬗而来”。在研究楚辞的专家看来,既能以文学的形式咏诵,又能引吭讴歌是楚辞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些能“引吭讴歌”的部分,我以为理所当然应归于楚歌的范畴。

作为一种文体,楚辞对秦汉以后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划时代的;而楚歌则在清朝后期直接催生了国粹京剧的诞生,此外,现有30多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源于楚歌,足以证明楚歌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楚辞体当然很好,但如果没有一定的古文学功底,要创作一篇质量上乘的作品还是很难的;楚歌则稍有不同,像我们马山民歌,就算是五音不全的我,“五大调”也能哼上几句,有时候也能即兴创作一两首“五句子歌”。

如果一定要比谁的影响更大,谁的生命力更强,我选择站在楚歌一边。沈从文说过,音乐是唯一用过程说教改造人的“工程师”。

读+:在今天,楚歌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代表性的楚歌传人?

万安培:今天楚歌依然活跃在我们身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一个非遗项目背后都有一系列的传人。

以马山民歌为例,从国家级传人王兆珍到省级传人张兰兰、黄清芳、段家红等,她们的歌声一直在太湖港、八岭山上空飘荡,余音绕梁。马山民歌音韵独特、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歌词具有明显的方言色彩。著名的五大调“喇叭调”“伙计调”“嘚嘚调”“叮口当调”“哦嗬调”各有特点。1957年,以著名马山民歌手王兆珍为代表的湖北民歌合唱团,曾经将马山民歌唱进了北京 *** ,受到周恩来、 *** 等中央首长的接见。

2003年9月,中央电视台在马山拍摄的专题片《楚歌今昔》在央视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播出,向海内外观众介绍了马山民歌。像湖北著名的民歌《幸福歌》《龙船调》《小女婿》《跑四回》《六口茶》《火烧粑》等,都很有特点,堪称经典。我的“家门”、我省年轻的歌唱家万莉,就是一位著名的楚歌歌手。今年底,我们将举办国际楚歌艺术节,喜欢楚歌的朋友们到时候可以大饱耳福。

链接 >>>

带有楚歌地域特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湖北省内17项】

1.兴山民歌

2.薅草锣鼓(宜昌、兴山、长阳、宣恩、土家族)

3.唢呐艺术(远安呜音、沮水呜音、呜音喇叭)

4.宜昌丝竹

5.枝江民间吹打乐

6.土家族打溜子(五峰打溜子、鹤峰围鼓)

7.武当山宫观道乐

8.马山民歌

9.潜江民歌

10.吕家河民歌

11.啰啰咚

12.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

13.老河口丝弦

14.牌子锣(鄂州牌子锣)

15.锣鼓艺术(宜昌堂调)

16.利川灯歌

17.天门民歌

【湖北省外16项】

1.桑植民歌

2.靖州苗族歌鼟

3.澧水船工号子

4.苗族民歌

5.土家族民歌

6.嘉禾伴嫁歌

7.石柱土家啰儿调

8.南溪号子

9.木洞山歌

10.酉阳民歌

11.秀山民歌

12.搬运号子

13.信阳民歌

14.西坪民歌

15.大别山民歌

16.九江山歌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编辑:张靖】

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更多楚歌音乐艺术,楚歌文化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