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日前
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了
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
人民日报、新华社
纷纷为杭州高新区点赞
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了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在参评的157家国家高新区中,杭州高新区总排名全国第五,其中“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和“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两个一级指标排名前三,分别排在深圳和中关村、上海张江和中关村之后。
杭州高新区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交出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成绩单——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1.3%;
人均生产总值维持在5万美元以上,每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028吨标准煤,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5.9万元,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5.8万;
实现财政总收入406.99亿元,同比增长13.5%。
十年磨一剑 注入活力创新源
在杭州高新区,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为其持续创新注入活力因子。杭州高新区积极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10%左右,创新指数达273.9分,获得浙江首批“科技创新鼎”。2021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32家、有效数突破1900家。
科技创新硬核实力离不开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布局。近年来,杭州高新区不断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落地建设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浙大滨江研究院、北航创新研究院、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杭州长光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建成。支持链主型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搭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创新、技术攻关,2021年全区新增优质创新联合体11个,建设经验作为典型案例入选科技部2021年科技体制改革案例库。
强化双引擎 三链融合释放乘数效应
根据2021年浙江省“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报告,杭州高新区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1553.3万元。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的96.4%,也就是说,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达到了96.4%。
坚定数字经济跑道,杭州高新区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完善服务链,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形成相互叠加、持续迭代的“乘数效应”,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
在此基础之上,杭州高新区形成了一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物联网系统集成、网络通信设备、信息软件开发以及电子商务运用,再到网络运营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网络安全的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
依托智能制造产业链基础,杭州高新区撬动数字技术嵌入制造业这把“金钥匙”,推动数字在各环节全流程应用,促进工业互联网与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持续输出滨江数智方案。
通过服务链的迭代升级,杭州高新区还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各方面各领域改革,形成持续优化的创新创业生态。如企业创新积分、经济主体大数据平台、“知识产权一件事”改革等改革试点,引导更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其中,杭州高新区作为全国高新区首个企业创新积分试点单位,服务企业超7000家,目前已推出企业创新积分2.0版本,获批浙江省“浙科贷”应用场景先行试点。
杭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抢抓“双自联动”机遇,杭州高新区还将在产业国际化、城市数字化、贸易便利化等领域先行先试,充分释放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全面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创新,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
放大辐射力 一区多园再探路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和杭州富阳合作的园区内,一期开工总投资超过180亿元的工业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2021年,高新区(滨江)的工业投资和高新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82.8%、130.3%。
和着春天的脚步,杭州高新区“一区多园”的战略部署再次迈出新步伐——3月初,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正式揭牌。该园区规划面积13.48平方公里,先行区面积4.5平方公里,将发挥国家高新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聚焦先进制造大项目和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跨区域落地,构建形成“研发总部+合作园核心制造+周边配套制造”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生态,走出一条具有“高新特色、滨江特点”的产业共富之路。
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杭州高新区(滨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成倍放大高新区的创新效应,在新起点、新历程中,赋予天堂硅谷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不但要坚持创新驱动,巩固和提升发展质效,树牢“天堂硅谷”这“一面旗帜”,而且要深化和拓展创新创业生态,以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引领辐射带动区域产业共富,成为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一个引擎”,打造更加系统性、更具时代性、更有创造性的“硅谷天堂”。
文字/窦瀚洋 肖鳕桐
摄影/徐青青 楼晋瑜 朱浩
编辑/吴梦娴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