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6日恰逢周末,冬日的暖阳下,在红谷滩新区崛起广场,由 *** 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 *** 主办,南昌市委宣传部、红谷滩新区党工委、南昌日报社承办的“大道同行——南昌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图片展”吸引了络绎不绝市民的前来观展。记者在现场看到,观展市民中有偕老带幼的“家庭参观团”,有三五成群的“学生参观团”,还有不少老人相约而来,大家在一幅幅图片搭建的“时空隧道” *** 同回忆身边的变化,为改革开放40年来快速发展的南昌点赞喝彩。
展出亮点
珍贵史料图片犹如“时空隧道”
时光流动,见证芳华。为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示南昌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凝聚新时代南昌深化改革永不停顿、扩大开放不断向前的强大合力,“大道同行——南昌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图片展”昨日向市民免费开放。
据悉,展出图片从南昌日报社摄影图片库以及全市近200家单位报送的1万余张新老图片中 *** 出来,深刻反映了南昌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砥砺奋进的历史进程和开拓创新的生动实践。图片展展陈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分为展示区和互动区两大区域。其中,展示区包括强产业、兴城市、促改革、扩开放、优生态、惠民生、育文化、抓党建、大南昌都市圈、县区十个部分。在展示区,参观者可穿过“时空隧道”,细数改革开放至今南昌发生的“40个第一”;可通过珍贵的史料图片,对比八一广场、八一大桥等南昌地标的旧貌与新颜;看到40年来我市各条战线涌现的典型人物和从群众投稿中选出的“身边变化”。
现场、报纸、网络“三展合一”呈现图片展
据了解,为扩大展陈传播力、影响力,作为承办方之一,南昌日报社创新媒体融合方式,充分整合所有媒体资源,以现场、报纸、网络“三展合一”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呈现图片展:除在红谷滩行政广场进行的现场展示外,将在南昌日报连续推出“大道同行——南昌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图片展”专版,进行报纸展示;在南昌新闻网推出图片展网络专题,让大家在网上观展的同时,品味图片背后的改革故事、时代精神。
关键词·城市建设
看到参与建设的建筑图片充满了自豪
(建设者万先贵)
从万余张老照片中 *** 出来的图片见证了南昌40年改革印记,反映了南昌人民生活的变迁,将带你穿越时光,重拾记忆。不少市民乘坐地铁专程赶来参观图片展,只为一睹这40年南昌的变化,汲取奋进的力量。图片展的现场,人流如潮,一幅幅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南昌人民的生活从温饱到小康、逐步富裕起来的历史变迁。
今年62岁的万先贵,是南昌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作为一名建筑工人,他先后参与了朝阳大桥、国体中心等重大工程的建设,老人站在图片前向记者讲述当时建设的故事,内心充满了自豪。“看了这些照片我的内心十分激动,因为这些建筑都是我亲自参与建设的,改革开放40年以来,南昌市的发展历历在目,相当于我从20多岁,到现在60多岁了,我一直亲身经历,40年的发展 *** 。”万先贵告诉记者。
关键词·社会治安
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越来越高
(救人英雄许诺)
“太震撼了,南昌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在图片展现场,南昌“火海”救人英雄、“中国好人”许诺仔细地观看一幅幅图片,不时用手机拍照。“通过参观这个图片展,我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南昌变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南昌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英雄城儿女,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许诺说道。
当兵5年后回到家乡,南昌的变化让许诺十分惊喜,“高铁越来越发达,地铁越来越方便,城市环境也越来越美,特别是市民素质提高了很多,排队、让座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总的来说,在南昌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2017年,许诺“火海”救人的故事感动了全国,25岁的他目前正在青山湖区华安社区主持全面工作,“现在,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社区居家养老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保障。社区治安是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我对图片展中展示的平安南昌建设举措印象十分深刻,现在居民的安全感越来越高。”许诺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将继续努力工作,为建设美丽南昌幸福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脱贫致富
湖坊村年总产值从10万到30亿
(全国劳模魏牛庚)
在采访中,记者在涌动的人群中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一番交流后发现,老人是全国劳动模范、湖坊村魏牛庚书记。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农村改革成就辉煌,农民告别“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乡村面貌根本改观。
“观看了图片展,感受到了我们南昌市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以前,我们湖坊村的村民每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也赚不到多少钱,走的是土路,住的是茅棚,喝的是稀饭,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一次肉。”魏牛庚告诉记者:“当年大家都说‘湖坊穷又穷,到处是茅棚,田上荡啊荡,一天赚不到一根冰棒’。”现如今,湖坊村的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出行走的是柏油路,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我们湖坊村总产值不到10万元,现在一年总产值接近30亿,今年纳税7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接近3万元,考上大学的孩子都奖励10万元,村集体总资产超过20亿,没有向银行贷款1分钱。”魏牛庚自豪地向记者说道。
关键词·交通出行
文明乘车成为市民的自觉习惯
(“最美家乡人”邓红英)
车来了,人挤着人关门那是过去公交出行的场景;车来了,市民有序上车,公交过人行横道时让行人先走,这是如今的出行写照。
生死瞬间救下一车乘客的“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邓红英从事公交岗位近20年,对她而言,南昌公交的发展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曾经拥挤憋闷的公交车辆变成了自带空调的宽敞大巴;曾经生硬敷衍的公交服务变成了智能高端信息化的便民措施……在邓红英眼里,公交的变迁不仅演绎着企业的发展历史,更折射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以前乘客同时在前、后门上下车是一种常态,斑马线前私家车也不太有礼让行人的意识。”邓红英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素质的提高,如今文明乘车已渐渐成为绝大多数市民的自觉习惯。“线路多了,车也多了,这些年城市公交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路宽了、车多了,出行不再是难题
(市道德模范杨敏)
改革开放前,出行曾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现在,路宽了、车多了,出行不再是难题了。“在南昌生活的这些年,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出行便利。1999年时,我刚参军入伍,从南昌出发坐火车前往深圳,路上就花费了十多个小时。自从有了高铁后,从南昌到广东等沿海地区只需要几个小时。”南昌市道德模范杨敏告诉记者,他的家乡在江西上饶,在昌上大学的那些年,每逢寒暑假,几乎每次都买不到回家的车票,只能买站票回家,这一站就是6个多小时。如今,高铁修建之后只需花1个小时就能到家了,十分方便。
关键词·居住条件
住房从狭小到宽敞,从平房到高楼
(67岁居民胡勇)
“家”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字眼,有房才有家,不少人感慨,住进自己的房子,才有家的感觉。从狭小到宽敞,从平房到高层,从有房住到住好房,对67岁的胡勇来说,改革开放40年来,住房的变化让他印象最为深刻。
在图片展的青山湖区展区,在罗家集住了几十年的胡勇看着展板上的图片感慨万分。“你看这张图片上,这个地方以前都是荒地和田,现在变成了一栋栋‘小别墅’,房屋统一风格,建设得井然有序,路面干净整洁,这样的住房条件和以前相比,真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胡勇说。如今,胡勇跟随子女搬到了红谷滩新区居住,“南昌‘一江两岸’建设得很好,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住高楼、游广场、逛公园,日子越来越有滋味了。”胡勇笑着说。
关键词·城市扩容
一幅幅老地图见证城市长大
(市民孙丛青)
在观展现场,最多的要数“家庭参观团”,长辈们指着展出的图片给孩子们讲述当年的故事。记者看到有一家人围在一起观看一幅幅南昌老地图,小男孩看得非常仔细,父亲边看边给孩子找出家所在的位置。
新中国成立前,南昌城区仅有8.28平方公里,到上世纪末增加到65平方公里。新世纪以来,南昌实施“一江两岸”建设,新建“撤县设区”,拉开城市框架,南昌市建成区面积增加至327.35平方公里。“这些老地图见证了南昌发展,见证着这座城市的长大。1995年来到南昌工作时,我感觉这座城市非常小,现在南昌越来越大了。”在南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孙丛青告诉记者,他刚来到南昌时,感觉只有中山路和胜利路比较繁华,“从当时的300块钱工资到现在的上万元,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南昌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也把父母接到这里来居住了。”
关键词·生活水平
饭桌上的改变翻天覆地
(市民刘四姐)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在每个中国人的舌尖上都是一段段深刻的记忆。在图片展现场,观展市民回顾着这些生活细节的发展变迁,品味和诉说着舌尖上的历史变迁。图片中,粮票、肉票和购买各种紧缺商品所需的票证,见证了人民生活从全面短缺到日渐繁荣的历史。
“短短40年,前后生活水平的差距,真的没法相提并论。以前买东西都是凭票购买,看着图片中琳琅满目的南昌美食,切切实实感受到饭桌上的巨大改变,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家住绳金塔街道的市民刘四姐告诉记者:“现在吃喝不愁,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过年有糖果,还可以饱餐解馋。现在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记者 高小茜 聂俊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