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中国,股市可能是人力资本密集度最高的地方。可据我观察,大多数人进了股市就不读书了。这会产生两种危险,一是被文化流氓欺骗;二是自己成为文化流氓,像庄家吕梁。最后往往害了自己也害别人。
接下来的一些读书笔记,大多是我看书后忽有启发,忍不住写下来的,希望能为浮躁世界中的朋友添点“凉意”。
夜晚睡不着觉,拿起一本由德国史家写的《西门子——从手工作坊到跨国公司》,想借其沉闷的文风催眠。没想到还是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数据和史料,只得通宵达旦了。
人们容易夸大自己所处时代的特征,比如我们经常谈到当代的全球化浪潮和跨国公司的神通。但从19世纪中期成立的西门子公司来看,它似乎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和发展策略。
公司成立后,业务的成功几乎主要靠创始人维尔纳、西门子和外国的关系才得以实现,西门子兄弟领导的俄国和英国子公司与柏林总公司并驾其驱。到19世纪60年代中期,西门子已经成为在全球范围内运作的企业。到1914年,西门子的销售额高达4.1亿马克,共有员工82000名,其中四分之一在国外。
与此应合的是德国电子工业在当时世界的地位。1913年,德国的销售额占到世界电子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更高的是德国产品在世界电子产品外贸中的份额,到一战之前,这一份额已达到了47%。这种近乎垄断的强势地位是我们当代任何一个国家都羡慕不已的。
到了1928年,有75%的电子产品来自三个主要国家,即德国、美国和英国。全世界的电子产品的产量从1913年到1925年翻了一番,德国所占的份额从34.9%降到了23.3%。在世界电子产品的贸易中,德国所占的份额为27%,和一战前一样,这一份额最大。美国的增长势头最猛,份额为25.9%,英国为19%。
西门子在二次大战后,损失惨重。苏联红军运走了所有能用的机器,没收了公司大部分的有价证券和银行财产。而外国财产均告丧失,25000项专利在国外被公开。结果公司的总体损失共达到25.8亿帝国马克,相当于整个公司资产的五分之四。
但是,50年后的1996年,在世界销售额前10的电子电气公司中,西门子排名第5,正如它在二战前所拥有的地位一样。而几乎没收了西门子全部财产的苏俄,仍没有一家电子电气企业进入当代电气大公司,其中的原因值得玩味。
除了受经济形势和战争的影响有过几次回落外,西门子公司150年来的发展一直比较平稳。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公司长期奉行着以稳固性、有支付能力和保持企业的独立自主性为原则的财政决策。这一财政特点还包括公司自有资本所占比例高、贷款具有长期安全性、分红谨慎以及准备金和储备份额大,等等。按西门子高层的话说:
“我们把利润的三分之一进行分红,三分之一作为公开的准备金,三分之一作为秘密储备金来处理。这已经是西门子公司的老规矩了”。
西门子采取传统谨慎的融资政策,这在同行业的大企业中也是不多见的,但它避免了公司成长中的大起大落甚至灭顶之灾。1948-1996年间,西门子的自有资本从4.6亿马克上升到252亿马克,增长了大约55倍。其中的一半是股权融资,另一半来自企业所取得的利润。而1958年世界销售额前100强的企业到1994年只剩32个。
西门子的参股政策也很有特色。公司参股政策特点是力图在电子技术的所有核心领域从事活动,但不在陌生领域寻求增长。在1904年,公司盈利超过一半的部分就来自参股。而1996年的西门子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大约参股了70家较大的企业。
在中国的股份制企业中有一个监事会,是英美公司治理结构所无而德国所有的,但也和德国的大异其趣。如西门子的监事会源起于家族企业向股份制企业的转型,其主席由西门子家族成员担当。1897年西门子股份公司成立,为了保证西门子家族的影响力,公司章程规定了可以随时防止较大的外界影响的条款:
“监事会被赋予全权,而监事会主席有权监督董事会的整个业务执行情况并可以审阅公司的所有帐簿和文件。监事会还有权把某些权限以及其他特殊任命的执行委托给监事会成员或其他管理层之外的全权代表来执行。”
但这并不妨碍西门子成为全球性的公众公司。1973年大约28%的股份为外国人持有,到1982年,外资股占30%,来自130个不同的国家,其中主要的是法国股东。直至1996年,外国股东已持有38%的西门子股份。
考察一下西门子股东结构的其他变化对我们也很有意义。1982年其股东人数是40多万,与10年前相比增加了12万,其中94%是个人。1996年的股东人数达到57万多。西门子在德国股市中的份量也让人吃惊,它在1995年占整个交易量的十分之一。
西门子家族的股份额在1996年大约为2.3%。尽管如此,由于它的优先股结构(6 倍于普通股的表决权),使得家族实际上占总资本的12.3%表决权。
西门子真是不简单。
#证监会##德国##西门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