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过去的年作者,过去的年课文主旨,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过去的年作者,过去的年课文主旨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过去的年作者,过去的年课文主旨

不知不觉在知乎上已经写了不少文章了。但是由于本人并不是全职写手,写文章只是利用工作空闲之余,时间有限难免会有一些表述不当或者事实错误。

其中事实错误最多的文章当属我的第一篇文章:

鬼斧神工119:用科学的方式解释和破除HiFi中的一些所谓的玄学。1675 赞同 · 245 评论文章鬼斧神工119:用科学的方式解释和破除HiFi中的一些所谓的玄学。1032 赞同 · 140 评论文章

这篇文章中真的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主要还是因为第一篇文章是两年前一时兴起写的,当时随便瞎说,没考虑那么多,哈哈。。。

线材玄学

记得我还在读研的时候,在耳机大家坛看到过这篇文章:《愚弄听众100年-音响界的十大谎言》,其中第一条就和线材有关的。我当时深信不疑,觉得音频线作为一种导体,只要电阻值较低,那么线材之间就不会有区别。但当我真正从事音频研发工作才明白,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个基本的物理学原理——趋肤效应。即当导体中有交流电或者交变电磁场时,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的“皮肤”部分,也就是说电流集中在导体外表的薄层,越靠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导线内部实际上电流较小。

在高频电路中,电流变化率非常大,不均匀分布的状态甚为严重。高频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的磁场在导线的中心区域感应出最大的电动势。由于感应的电动势在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在导线中心的感应电流最大。因为感应电流总是在减小原来电流的方向,它迫使电流只限于靠近导线外表面处。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变化的电磁场在导体内部产生了涡旋电场,与原来的电流相抵消。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而在模拟音频线材传输音频电信号时,通常,高频趋于线材表面,低频相对趋于线材中心。所以,在电阻一定,即模拟音频线横截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线的表面积越大,即纤芯数目越多,更有利于对高频信号的传导。所以常见的很多高端模拟音频线材都采用多股线材绕合而成。

其次,由于某些材料的特性,从不同方向测量线材时,电阻值是不同的。通常取电阻值较小的方向。所以很多高端的HiFi信号线具有方向性表示。即一段接音源,一段接功放是有顺序的。模拟信号线还有很多物理特性,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对于数字信号线,如果数字信号采用非异步传输,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线材影响,因为数字信号在导线中本质是一种模拟信号。高低电平并不是绝对的0和1,而是一个电压值的范围,如果这一信号发生跳变,则会影响最终的音质。

但对于异步传输的数字信号,如UAC2.0(USB Audio Class 2.0)下XMOS,则由于异步校验机制,信号线不会对所传输的数字信号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在使用XMOS等异步数字传输芯片时,如果由于不同的数字信号线而听到不同的声音则完全是心理作用。

综上所述,线材并不是玄学的。

。。。

好吧,以上除了数字信号线这一段以外纯属扯淡,不过即便不是XMOS,数字信号线影响信号的情况也是极少极少会发生。

扩展阅读:

鬼斧神工119:房间对音箱声音的影响(入门篇)。也许是对所有“老烧”的会心一击。318 赞同 · 108 评论文章

同样还是这篇文章中:

3.避震

电容器通常是由两个极板组成的,如果极板之间的间距产生变化,那么电容器的电容值就会产生变化。通常情况下,功放或是CD机的震动足以导致电容器外壳的微弱形变,所以震动会使电容器的电容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机的声音。某日本品牌曾经做过一种检测到输入音频电流就自动开机的监听音箱以方便用户使用,但研发过程中发现,只要稍微挪动音箱,音箱就会自动开机,这就是因为电容的晃动产生的电流使芯片检测到高电平,误以为已经有音频信号输出。

综上,避震对功放、CD机和解码器会产生影响,好的避震器会使声音更好。至于能不能听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插一句题外话,其实就算电容表面的这层包装纸也会对音质有影响。

除非极端振动情况,否则避震不会影响电容。包装纸调音是个笑话。。。主要还是电容里面的纸,如果这个电容是用纸做介质的话。

依然还是这篇文章中:

6.高频无用论

人耳只能听到20kHz的声音,所以那些耳机和音箱拥有40kHz的回放能力又有什么意义?

对于定频信号,很多人其实连18kHz都听不到。那些用只能播放到17kHz的手机下载所谓的听力测试app,发现自己能听到23kHz的“金耳朵”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至少用个Audio Precision测吧。

回归正题,人确实听不到高于20kHz的声音,但这只局限于定频信号,即单独播放超高频(比如说24kHz)的信号。但是当音乐中,尤其是乐器拥有高频谐波时,人是能分辨出具有超高频信号和没有超高频信号之间,乐器音色和音乐听感的区别的。音乐不是定频正弦波,人耳对声波的感觉也并不是完全局限于频率。

所以超高频对于HiFi系统是有意义的。

这一是个有争议的观点,以下解释则更为合理:

鬼斧神工119:HiFi系统的超高频(20kHz以上)的意义97 赞同 · 79 评论文章10.迷信现场

“现场演唱会音质才是最好的,最接近于真实的,家用HiFi没用”

其实世界上绝对多数的音乐厅和剧院,例如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悉尼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因为传统的乐器和人的音量太小,都是需要扬声器进行扩音的。所以现场音乐会和演唱会绝大多数情况下,观众听到的也并不是乐器原汁原味的声音。

其次,任何剧院、电影院、音乐厅等都是存在“皇帝位”一说的,同样一个声学环境,不同的位置效果差别其实非常巨大。在家中可以针对一个人的位置进行精确地调试,获得很完美的效果。而在大型场馆,真正听音体验完美的位置也只是很小的一片区域,假如你买的票不在这些区域,那么你听到的声音未必比家庭HiFi好。这就好比你坐着一辆两百万的大巴车,但是坐起来未必有五十万的小轿车舒服。当然剧院、电影院、音乐厅的混响相比家里的小房间有绝对优势。

而即便是对于没有扩声系统的演出会,通常,大型场馆的声学环境普遍不如声学实验室。不同位置的低频表现会由较大差别,这对交响乐中很多乐器的听感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皇帝位”通常票价不菲,当然,你是土豪你随意啦。而对于耳机和家庭音响则很容易使听音者感受到较好的全频表现,从而容易实现对不同乐器的较好的欣赏。

而现场演出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上述问题,而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一个朋友刚听完张学友的演唱会,他说他一晚上一句张学友的歌都没听清,全是旁边的人唱。而在家中则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个问题,听到原汁原味的感觉。

现场并非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使用扩音系统,是否使用扩音系统酌情而定。

经常能看到下图这种所谓“音乐神油”。

其实这类东西还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音箱和耳机系统的接插件其实并不平整,RCA线和端子之间的接触并不全面。这就好比CPU和散热器之间要涂抹硅脂以保证充分接触。接插件之间涂抹导电介质确实可以使接触面进一步增加,从而提高导电性。但理论上虽然成立,实际上能不能听出区别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种情况 的改善只在极端情况下会发生,例如接触不良或者氧化,理论上成立,实际是否有效就是 另外一回事了。

鬼斧神工119:高斯PP音质测评(现已加入500以下头戴式耳机对比测评)78 赞同 · 43 评论文章鬼斧神工119:棋逢对手?舒尔SRH840头戴式耳机音质测评396 赞同 · 191 评论文章

瀑布图有很多种,这两篇文章中,我所截取的图片并不是常见的CSD,虽说算不上什么错误,但还是指出一下。

鬼斧神工119:音箱的非线性失真与音质之间的关系121 赞同 · 30 评论文章

这篇文章中有反对麦文学“人类听觉极限0.3%”的观点,因为THD的数值并不是一个特别有效的作为阈值的方法。这是因为有时,1%听起来比10%还要让人难以接受,这取决于THD的形成原因。有少数情况下,人耳可闻的失真会低于0.3%,但是不会低于这个值太多,一般认为以百分比为衡量,人耳能够听到的最敏感的 差异 约为0.2%。

鬼斧神工119:科普:HiFi中的声场由哪些因素决定?该如何选购器材能获得更好的声场?568 赞同 · 31 评论文章对于音箱系统而言,可以通过单声道功放、双环牛功放、提高解码器声道分离度、合理的音箱摆位和适当的声学装修以获得准确的声场还原。

对于耳机系统而言,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基于DSP的声场还原算法,耳放本身对于改善(不是改变)声场的作用微乎其微。

对于音箱而言,单声道功放不一定会提升声场,视具体情况而定。

存在一些其他错误,一切以我的知乎账号为准。

更多过去的年作者,过去的年课文主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